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95)
臟腑類 (195)
1. 肺癰
《金匱》皂莢丸、葶藶大棗瀉肺湯、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、葦莖湯、宋人十六味桔梗湯(系桔、甘、薏、貝、歸、耆、桑白、蔞仁、百合、枳殼、五味、地骨、知母、防己、葶、杏)俱肺癰專藥。初起用葦莖湯,此方大疏肺氣,服之使濕瘀悉趨溺孔而去,一二服即應。
初起咳逆不利,二味桔梗湯加貝母、紫菀。潰後唾膿血不止,葶藶薏苡瀉肺湯隨證加減。平昔勞心思慮,多鬱火人,唾臭痰鮮血,此屬陰火,但與生料六味丸加麥冬、紫菀之類。若誤投參耆補氣補火,臭痰轉甚者,急宜上法加童便,服之自清。肺癰潰後,膿痰漸稀,氣息漸減,忽然臭痰復甚,此餘毒未盡,內氣復發,必然之理,不可歸咎於調理服食失宜也。但雖屢發而勢漸輕可,可許收功;若屢發而痰穢轉甚,脈形轉疾者,終成不起也。
(《醫通》)
輕者煎藥可愈,重者膿血已聚,必得清火消毒、提膿保肺等藥,方能挽回,否則不治,所以《金匱》云始萌可救,膿成則死。(《軌範》)
肺癰屬肺熱極,忌斂澀、補氣、升、燥熱、酸、咸。宜清熱、清痰、降火、解毒散結、甘寒、苦寒、辛寒。(《本草經疏》)
病有由酒食,肺癰者,由食啖辛熱炙煿,或酣飲熱酒,燥熱傷肺所致,治之宜早。(《綱目》引保)
酒毒留於肺者,緣肺為清虛之臟,酒多則損其清虛之體,由是稠痰濁火,蒸灼其間。輕則外為鼻齄准赤,內為咳嗽痰火;重則肺葉受傷,為胸痛脅脹,咳嗽膿血,痰出腥穢,肺癰潰爛。宜化痰清肺,庶可保全。(《匯補》)
試法,肺癰脈數而虛,口燥咽乾,胸脅隱痛,二便赤澀,咳唾膿血腥臭,置之水中則沉。(《入門》)
凡人覺胸中隱隱痛,咳嗽有臭痰,吐在水內,沉者是癰膿,浮者是痰。(《續焰》)
肺癰吐膿腥臭,用黃豆令病人口嚼,不覺豆之氣味,是肺癰也。(《壽世》)
初起疑似未真,生大豆絞漿飲之,不覺腥氣,便為真候。(《醫通》)
難易看法,如手掌皮粗,六脈洪數,氣急顴紅,汙膿白血,嘔噦⿱艹褚水,鼻煽,不餐飲食者,俱為不治。此證以身涼脈細,膿血交流,痰色鮮明,飲食知味,膿血漸止者,俱為無妨,反此則死。(《正宗》)
初起,脈浮虛細,身體不熱,咳嗽有痰,呼吸調勻者順。已成,脈浮微數,咳吐膿痰,形色鮮明,語聲清朗者吉。潰後,咯吐膿痰,間吐鮮血,時發時止,飲食知味者順。吐膿漸漸稀少,胸脅不疼,面色微微帶黃,便調,多穩。初起,脈洪弦數,身熱多寒,胸疼氣喘,面紅多汗,損壽。
已成,咯吐膿痰,氣味⿱艹褚臭,黃痰如膠黏固,唇反,終亡。咯吐再兼白血,氣急多煩,指甲紫而帶灣,終歸冥路。手掌皮如枯樹,面豔顴紅,咽痛,音如鴨聲,鼻掀,終死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治療肺癰的專用藥方有《金匱要略》的皂莢丸、葶藶大棗瀉肺湯、《千金要方》的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、葦莖湯,以及宋代的十六味桔梗湯(包含桔梗、甘草、薏苡仁、貝母、當歸、黃耆、桑白皮、冬瓜子、百合、枳殼、五味子、地骨皮、知母、防己、葶藶子、杏仁)。
初期肺癰,適合使用葦莖湯,此方能有效疏通肺氣,使體內濕氣、瘀血從小便排出,通常服用一兩次就應有效果。
初期如果出現咳嗽、呼吸不順,可以用二味桔梗湯,並加入貝母、紫菀。潰瘍後膿血不斷,可使用葶藶薏苡瀉肺湯,並根據病情調整藥方。如果患者平時勞心勞力、思慮過多,容易有鬱積的火氣,出現咳出惡臭痰和鮮血,這是屬於陰火,可以用生料六味丸,加入麥冬、紫菀等藥材。如果錯誤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氣補火的藥物,反而會使惡臭痰加重,這時應立即使用上述方法,並加入童便服用,症狀自然會減輕。
肺癰潰瘍後,膿痰會逐漸減少,呼吸也會比較順暢,如果突然又出現惡臭痰,這是因為體內殘留的毒素還未完全清除,內部氣機再次發動,這是必然的現象,不能歸咎於調理或飲食不當。雖然可能會反覆發作,但只要病情逐漸減輕就可以好轉;如果反覆發作,痰液反而越來越髒,脈象也變得急促,那就代表病情惡化,難以治癒。
(《醫通》記載)
輕微的肺癰吃藥就可以痊癒,嚴重的肺癰因為膿血已經聚集,必須使用清熱解毒、幫助排出膿液、保護肺部的藥物才能挽救,否則無法治癒,所以《金匱要略》說:「剛開始發病還可以救治,等到膿瘍形成就難以醫治。」(《軌範》記載)
肺癰是屬於肺熱非常嚴重的病症,要避免使用收斂、澀滯、補氣、升提、燥熱、酸味、鹹味的藥物。適合使用清熱、化痰、降火、解毒散結、甘寒、苦寒、辛寒的藥物。(《本草經疏》記載)
肺癰的病因也可能是因為飲食,是因為吃了辛辣、燥熱的烤炸食物,或是飲用過多的熱酒,導致燥熱損傷肺部所引起的,應該及早治療。(《綱目》引述保命集記載)
酒毒留在肺部的原因,是因為肺是清虛的臟器,喝酒過多會損害肺部的清虛,導致痰液黏稠、火氣旺盛,兩者交互作用。輕微的會使鼻子出現酒糟鼻,內部則會咳嗽、有痰火;嚴重的會損傷肺葉,出現胸痛、肋脹、咳嗽膿血,咳出的痰液有腥臭味,甚至肺部潰爛形成肺癰。應該化痰清肺,才有機會保住性命。(《匯補》記載)
診斷肺癰的方法,可以觀察到患者脈象虛數、口乾咽燥、胸脅隱隱作痛、大小便赤澀、咳出膿血且有腥臭味,把痰液放入水中會沉下去。(《入門》記載)
一般人如果覺得胸部隱隱作痛,咳嗽有惡臭痰,把痰液吐在水裡,會沉下去的就是肺癰膿液,浮在水面上的就是痰。(《續焰》記載)
肺癰吐出的膿液有腥臭味,可以用黃豆讓病人嚼食,如果患者感覺不到黃豆的味道,那就是肺癰。(《壽世》記載)
初期懷疑是肺癰,但還無法確定時,可以用生大豆榨汁給病人喝,如果感覺不到腥味,就是真的罹患肺癰。(《醫通》記載)
判斷肺癰病情輕重的方法:如果手掌皮膚粗糙、六脈洪大且快、呼吸急促、顴骨發紅、咳出混濁的膿血、噁心想吐、鼻子煽動、無法進食,都屬於不治之症。如果患者身體涼爽、脈象微弱、膿血流動順暢、痰液顏色鮮明、飲食正常、膿血逐漸減少,則病情沒有大礙,反之則危險。(《正宗》記載)
初期肺癰,如果脈象浮虛細弱、身體不發熱、咳嗽有痰、呼吸平穩,屬於順症。如果肺癰已經形成,脈象浮微數、咳吐膿痰、膿痰顏色鮮明、說話聲音清亮,屬於吉象。潰瘍後如果咳吐膿痰,間歇性地吐出鮮血,時好時壞,但飲食正常,屬於順症。如果吐出的膿液逐漸減少、胸脅不痛、面色微微發黃、排便正常,多半是穩定的現象。初期肺癰,如果脈象洪大弦數、身體發熱且怕冷、胸痛氣喘、面色發紅且多汗,表示病情不佳。
如果肺癰已經形成,咳吐膿痰、氣味惡臭、黃痰黏稠、嘴唇外翻,則會死亡。咳吐膿痰又夾雜白血,呼吸急促且煩躁不安,指甲呈現紫色且彎曲,最終會走向死亡。如果手掌皮膚像枯樹皮一樣、臉色紅潤但顴骨異常紅豔、咽喉疼痛、聲音像鴨子叫、鼻孔外翻,也屬於死亡的徵兆。(《正宗》記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