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93)
臟腑類 (193)
1. 喑
上等分為細末,用杏仁研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,含化立效。(《選奇後集》)
治中冷聲嘶,止喘咳,溫肺氣,溫肺湯方。
杏仁(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),桂(去粗皮),麻黃(去根節各半兩),糯米(三合),甘草(炙銼一分)
上五味粗搗篩,分作五服,每服用水三盞,煎取一盞,濾去滓,用雞子白一枚,和藥溫服。(《聖濟》)
三拗湯,治風寒邪郁,咳嗽失音。(《醫統》)(方見《傷寒》中。)
陵(二二),秋涼燥氣咳嗽,初病皮毛凜凜,冬月失音,至夏未愈,而納食頗安。想屢經暴冷暴暖之傷,未必是二氣之餒,仿金石無聲議治。
麻黃,杏仁,生甘草,石膏,射干,苡仁(《臨證指南》)
治失音,回聲飲子。
皂角(一挺刮去黑皮並子),蘿蔔(三個切作片)
上以水二碗,同煎至半碗以下服之,不過三服便語,吃蘿蔔更妙。(《養老書》)
訶子湯,治失音不能言語者。
訶子(四個半炮半生),桔梗(一兩半炙半生),甘草(二寸半炙半生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童子小便一盞,同水一盞,煎至五、七沸,溫服。甚者不過三服即愈。(《宣明》)(按:《綱目》載丹溪用童便浸香附為末方,曰:《本草》言童便主久嗽失音,故治喑多用童便,由童便能降火故也。)《聖效方》去童便,加砂糖。
清音丸,嗽而失音。
桔梗,訶子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硼砂,青黛(各三錢),冰片(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龍眼大,每服一丸含化。(《統旨》)
響勝(《回春》作響聲)破笛丸,治歌謳失音不語者,宜服神效。
連翹,桔梗,甘草(各二兩半),薄荷(四兩),訶子肉(煨),砂仁,大黃(酒蒸各一兩),川芎(一兩半),百藥煎(二兩)
上為細末,雞子清和為丸,如彈子大,每用一丸,臨臥噙化服。(《醫林集要》)
通音煎,治音啞。
白蜜(一斤),川貝母(一兩去心為末),款冬花(二兩去梗為末),胡桃肉(二十個去衣研爛)
上四味和均,飯上蒸熟,不拘時,開水煎服。(《心悟》)
孫(二一),久咳失音喉痹。
陳阿膠(同煎二錢),生雞子黃(同煎一枚),炒麥冬(一錢半),川斛(三錢),甜北沙參(一錢半),炒生地(二錢),生甘草(三分),茯神(一錢半,《臨證指南》)
白話文:
喑
將上等藥材磨成細末,用杏仁磨成膏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含在嘴裡化開,立刻見效。
治療因身體虛寒導致的聲音嘶啞,能止咳平喘、溫暖肺氣,用溫肺湯這個藥方。
藥方組成:杏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、尖,並去除雙仁,炒至金黃)、桂枝(去除粗皮)、麻黃(去除根節,各用半兩)、糯米(三合)、甘草(炙烤後切碎,一分)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稍微搗碎並過篩,分成五份。每次取一份,用水三碗煎煮至剩一碗,濾掉藥渣,加入一個雞蛋的蛋白,混合後溫熱服用。
三拗湯,治療風寒侵襲導致的咳嗽失聲。 (藥方收錄於《傷寒論》中)
有一個病人,秋天因乾燥寒涼之氣引起的咳嗽,剛開始是皮膚發冷,冬天失聲,到了夏天還沒好,但食慾正常。可能是因為多次受到忽冷忽熱的傷害,未必是體內陰陽之氣不足,所以借用金石無聲這個概念來治療。
藥方組成:麻黃、杏仁、生甘草、石膏、射干、薏仁。
治療失音,可用回聲飲子。
藥方組成:皂角(一根,刮去黑皮和籽)、白蘿蔔(三個,切成片)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一起煎煮,煎至剩下一半以下時服用,最多服用三次就能說話。吃蘿蔔效果更好。
訶子湯,治療失音不能說話的。
藥方組成:訶子(四個半,一半炮製過,一半生的)、桔梗(一兩半,一半炙烤過,一半生的)、甘草(二寸半,一半炙烤過,一半生的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童子小便和一杯水一起煎煮至沸騰五到七次,溫熱服用。嚴重的話,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。(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朱丹溪用童子小便浸泡香附後磨成粉末,說《本草》記載童子小便能治療久咳失音,所以治療失音多用童子小便,因為童子小便可以降火。)《聖效方》中去掉了童子小便,改為加入砂糖。
清音丸,治療咳嗽引起的失音。
藥方組成:桔梗、訶子(各一兩)、甘草(五錢)、硼砂、青黛(各三錢)、冰片(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龍眼那麼大,每次含化一丸。
響勝破笛丸,治療唱歌或說話導致的失音,效果神奇。
藥方組成:連翹、桔梗、甘草(各二兩半)、薄荷(四兩)、煨過的訶子肉、砂仁、酒蒸過的大黃(各一兩)、川芎(一兩半)、百藥煎(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雞蛋清調和做成藥丸,像彈珠那麼大,每次睡覺前含化一丸。
通音煎,治療聲音嘶啞。
藥方組成:白蜂蜜(一斤)、去心的川貝母粉(一兩)、去梗的款冬花粉(二兩)、去皮搗爛的胡桃肉(二十個)。
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均勻,放在米飯上蒸熟,不拘時間,用開水沖服。
有一個病人,長期咳嗽導致失音和咽喉腫痛。
藥方組成:陳阿膠(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,二錢)、生雞蛋黃(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,一枚)、炒麥冬(一錢半)、川斛(三錢)、甜北沙參(一錢半)、炒生地(二錢)、生甘草(三分)、茯神(一錢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