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92)
臟腑類 (192)
1. 喑
若冬月咳嗽,寒痰結於咽喉,語聲不出者,此寒氣客於會厭,故卒然而喑也,麻杏甘石湯或《古今錄驗》續命湯選用。(《醫通》)
舌喑喉喑,喑者,邪入陰部也。經云:邪搏陰則為喑。又云:邪入於陰,搏則為喑。然有二證:一曰舌喑,乃中風舌不轉運之類是也。一曰喉喑,乃勞嗽失音之類是也。蓋舌喑但舌本不能轉運言語,而喉咽音聲則如故也。喉喑但喉中聲嘶,而舌本則能轉運言語也。(《綱目》)(按:此說宜置之篇首,然此門專以喉喑為主,故敢次於此,而以舌喑治驗等,並列下方。)
內侍曹都使,新造一宅,落成遷入,經半月,飲酒大醉,臥起失音不能語。召孫至,診曰:因新宅,故得此病耳,半月當愈,但服補心氣薯蕷丸,治濕用細辛、川芎。又十日其病漸減,二十日全愈。曹既安,見上,問誰醫,曰孫兆郎中。上乃召問曰:曹何疾也?對曰:凡新宅壁土皆濕,地亦陰多,人乍來,陰氣未散。
曹心氣素虛,飲酒至醉,毛竅皆開,陰濕之氣,從而入乘心經,心經既虛,而濕氣又乘之,所以不能語。臣先用薯蕷丸,使心氣壯,然後以川芎、細辛,又去濕氣,所以能語也。(同上)
更有舌喑不能言者,亦當分新久。新病舌喑不能言,必是風痰為患,類中風例治之。若肥人舌強不能言,或舌根強硬,導痰湯為主。若久病後,或大失血後,舌萎不能言,大虛挾寒例治之。要在臨證審察病因無誤。然中風暴病失音,多緣少陰真氣久虛而得,更兼遺尿五絕證見,不可治矣。(《醫通》)
懸壅損,凡患風毒或病喉癰,病既愈而聲則喑者,此其懸壅已損,雖喑無害也,不必治之。(《景岳》)
死證,諸病不語,或聲干沉,難以痊復。(《直指》)
久病人不語,為心氣絕者死。(《醫統》)
酒色過度,腎臟虧傷,不能納氣歸元,氣奔咽嗌,嗽痰喘脹,諸病雜揉,致氣乏失音者,俗名啞勞是也,神人莫療。(《簡明醫彀》)
治方,若卒中冷,聲嘶啞者,甘草一兩,桂二兩,五味子二兩,杏仁三十枚,生薑八兩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為二服服之。(《肘後》)《聖惠》治風冷失聲,語音不出,宜服杏仁煎,於本方加紫菀、貝母、細辛、飴糖、蜜。《直指》杏仁煎,治咳嗽暴重,聲音不出。於《聖惠》方中,去桂、甘草、細辛,加桑白皮、木通、石菖蒲。(用砂糖,不用飴糖,生薑用汁。《朱氏》去石菖蒲,曰:更加款冬花、知母各一兩,尤好。)
桂湯,治卒失音方。
濃煮桂汁,服一升,覆取汗。亦可末桂著舌下,漸漸咽汁。(《千金》)(按:末桂著舌下,本出《肘後》。)
治寒氣拍著,語聲不出,杏子膏。
官桂(去皮),桔梗,杏仁(去皮尖)
白話文:
喑
如果冬天咳嗽,寒痰凝結在咽喉,導致說不出話,這是因為寒氣侵襲了會厭軟骨,所以突然就失聲了。可以用麻杏甘石湯或《古今錄驗》的續命湯來治療。(出自《醫通》)
舌喑和喉喑,所謂「喑」,是指邪氣侵入身體陰部的表現。古書說:「邪氣侵襲陰部就會導致喑。」又說:「邪氣進入陰部,互相搏鬥就會導致喑。」但喑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舌喑,類似中風導致舌頭不靈活;另一種是喉喑,類似勞累咳嗽導致失聲。舌喑是指舌頭不能靈活轉動說話,但喉嚨發出的聲音沒有問題;喉喑是指喉嚨聲音嘶啞,但舌頭可以靈活轉動說話。(出自《綱目》)(註:這段應該放在最前面,但因為本篇主要討論喉喑,所以將這段放在後面,而把舌喑的治療驗案等放在下面。)
有個內侍曹都使,新蓋好房子搬進去,過了半個月,喝醉酒後,早上起來突然失聲說不出話。他找來孫醫生,孫醫生診斷後說:「是因為新房子的緣故,半個月就會好,服用補心氣的薯蕷丸,並用細辛、川芎來治療濕氣。」過了十天,病情逐漸減輕,二十天就完全好了。曹都使康復後,見到皇帝,皇帝問是誰治好的,他說是孫兆郎中。皇帝就召來孫兆郎中詢問,問曹都使得了什麼病?孫醫生回答說:「新房子的牆壁都潮濕,地面也陰冷,人剛搬進去,陰濕之氣還沒散去。
曹都使原本就心氣虛弱,喝醉酒後,毛孔大開,陰濕之氣就趁機侵入心經。心經虛弱,又被濕氣侵襲,所以才說不出話。我先用薯蕷丸來增強他的心氣,然後用川芎、細辛來祛除濕氣,所以他才能說話。」(出自《醫通》)
還有舌喑不能說話的情況,也要區分是新病還是舊病。新發病的舌喑不能說話,多半是風痰作祟,要像治療中風一樣處理。如果是肥胖的人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或是舌根僵硬,就要用導痰湯來治療。如果是久病之後,或是大量失血之後,舌頭萎縮不能說話,就要當作大虛夾寒的情況來治療。重點是要在看診時仔細辨別病因,不要出錯。至於中風突然失聲,多半是因為少陰真氣長期虛弱導致,如果還出現遺尿等五種絕症徵兆,就無法治癒了。(出自《醫通》)
懸壅損,凡是患有風毒或喉癰等疾病,病好之後卻失聲的,這是因為懸雍垂已經受損,雖然失聲,但沒有大礙,不用治療。(出自《景岳》)
死證,各種疾病導致不能說話,或是聲音乾澀低沉,難以恢復,都是不好的徵兆。(出自《直指》)
久病的人不能說話,是心氣衰竭的表現,會死亡。(出自《醫統》)
如果過度飲酒和沉迷女色,會導致腎臟虧損,不能將氣納入丹田,氣往咽喉衝,出現咳嗽、痰多、氣喘、腹脹等各種疾病,導致氣虛失聲,俗稱「啞勞」,這是神仙也難以治療的。(出自《簡明醫彀》)
治療方劑,如果突然受寒,聲音嘶啞,可以用甘草一兩、桂二兩、五味子二兩、杏仁三十枚、生薑八兩切片,用水七升煎煮成二升,分兩次服用。(出自《肘後》)《聖惠》記載治療風寒失聲,說不出話,應該服用杏仁煎,在原方中加入紫菀、貝母、細辛、麥芽糖、蜂蜜。《直指》記載的杏仁煎,治療咳嗽嚴重,聲音發不出來。在《聖惠》的基礎上,去掉桂、甘草、細辛,加入桑白皮、木通、石菖蒲。(用砂糖,不用麥芽糖,生薑用汁。)《朱氏》去掉石菖蒲,說加上款冬花、知母各一兩,效果更好。
桂湯,是治療突然失聲的方劑。
將桂枝濃煮成汁,服用一升,蓋上被子取汗。也可以將桂枝磨成粉末放在舌下,慢慢吞嚥汁液。(出自《千金》)(註:將桂枝粉末放在舌下,最早出自《肘後》)
治療寒氣侵襲,導致說不出話,可以用杏子膏。
官桂(去皮),桔梗,杏仁(去皮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