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91)
臟腑類 (191)
1. 喑
內奪者,有色欲之奪,傷其腎也;憂思之奪,傷其心也;大驚大恐之奪,傷其膽也,飢餒疲勞之奪,傷其脾也。非各求其屬而大補元氣,安望其嘶敗者復完而殘損者復振乎,此皆虛邪之難治者也。然難易之辨固若此,而猶有難易之辨者,則辨其久暫,辨其病因,乃可悉焉。蓋暫而近者易,漸而久者難。
脈緩而滑者易,脈細而數者難。素無損傷者易,積有勞怯者難。數劑而開者易,久藥罔效者難。此外復有號叫歌唱悲哭,及因熱極暴飲冷水,或暴吸風寒而致喑者,乃又其易者也。若此者,但知養息則弗藥可愈,是皆所當辨者。(《景岳》)
失音大都不越於肺,然須以暴病得之,為邪鬱氣逆;久病得之,為津枯血槁。蓋暴喑總是寒包熱邪,或本內熱而後受寒,或先外感而食寒物,並宜辛涼和解,稍兼辛溫散之,消風散(見《頭痛》)用薑汁調服,緩緩進之,或只一味生薑汁亦可,冷熱嗽後失音尤宜。若咽破聲嘶而痛,是火邪遏閉傷肺,昔人所謂金實不鳴,金破亦不鳴也,古法用清咽寧肺湯,今改用生脈散合六味丸作湯,所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也。肥人痰濕壅滯、氣道不通而聲喑者,二陳、導痰開滌之,一切滋補皆為禁劑。
至若久病失音,必是氣虛挾痰之故,宜滋肺腎之化源,非生脈散下都氣丸不可。凡咽乾聲槁者,潤肺為主,生脈散合異功散。若膈內作痛,破瘀為先,代抵當丸最妥。又咽痛起於四、五日間,或因咳劇而得,或多稠痰結痰而咽喉上齶腫痛,其聲雖啞,而尚有音破濁,脈大緩而右寸尤甚,此熱結於肺也,宜用辛涼之劑,如桔梗湯加蔥白、香豉、荊芥、薄荷,慎不可驟用斂降之藥。
若暴啞聲不出,咽痛異常,卒然而起,或欲咳而不能咳,或無痰,或清痰上溢,脈多弦緊,或數疾無倫,此大寒犯腎也,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,並以蜜製附子含之,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。二證寒熱天淵,不可不辨也。亦有叫罵聲嘶而喉破失音者,十全大補湯。(《醫通》)
聲啞者,寒包其熱也,宜細辛、半夏、生薑,辛以散之。亦有痰熱壅於肺者,經云金空則鳴,必清金中邪滯,用清熱寧肺湯。(《統旨》)(按:寧肺湯即咳嗽清金化痰湯之類。)
有聲音不出之人,服冷劑愈失聲,即是腎經虛寒,投附子之劑數枚方可,此不可不識。(《要訣》)
咳嗽聲啞,咳嗽聲嘶者,此血虛受熱也,用青黛、蛤粉,蜜調服之。(丹溪)
凡病人久嗽聲啞,乃是元氣不足,肺氣不滋,宜補氣養金潤燥,其聲自喨。若虛勞之人,則宜滋腎水、潤肺金為本,訶子百藥煎收斂以治其標,標本兼治,此十全也。(《醫統》)
若見其假熱而過用寒涼,凡見其痰盛而妄行消耗,則未有一免者矣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身體內部損傷導致的失聲,可能是因為過度縱慾,損傷了腎臟;或是憂愁思慮過多,傷害了心臟;或是受到極度驚嚇恐懼,損傷了膽;或是因為飢餓疲勞,損傷了脾臟。如果不針對各自損傷的原因,大補元氣,怎麼能期待已經嘶啞的聲音恢復正常,受損的功能恢復健康呢?這些都屬於虛損導致的疑難雜症。
雖然有難治和易治的區別,但還有更細緻的區分方法,那就是辨別病程的長短,以及發病的真正原因,才能夠徹底了解病情的狀況。通常來說,發病時間短、病程近的比較容易治療,病程時間長、逐漸加重的就比較難治療。
脈象緩慢而滑利的比較容易治療,脈象細微而快速的就比較難治療。平時身體沒有損傷的比較容易治療,長期勞累虛弱的就比較難治療。服用幾劑藥就有效的比較容易治療,長期服藥卻沒有效果的就比較難治療。此外,像是大聲喊叫、唱歌、悲傷哭泣,以及因為身體發熱時突然喝冷水,或是突然吹到冷風等原因導致的失聲,這些都相對容易治療。這種情況,只要好好休養生息,不用吃藥就能痊癒,這些都是需要仔細辨別的。
失聲大部分都與肺有關,但需要區分是急性發病還是慢性發病。急性發病,通常是邪氣鬱結、氣機逆亂所導致;慢性發病,通常是津液枯竭、氣血虧損所導致。急性失聲大多是寒邪包裹著熱邪,或是體內本有熱,之後又受寒,或是先受外感風寒,又吃了寒涼的食物。治療上應該採用辛涼的藥物來調和,同時稍微搭配一些辛溫的藥物來散寒,可以用消風散加薑汁調服,慢慢服用,或者只用單純的生薑汁也可以,感冒咳嗽後出現的失音尤其適用。如果是咽喉破裂、聲音嘶啞並且疼痛,那是因為火邪阻礙、傷了肺,就像古人說的「金屬實體不能發出聲音,金屬破裂也不能發出聲音」一樣。古代的方法是用清咽寧肺湯來治療,現在改用生脈散合六味丸來煎湯服用,這是所謂的「壯大腎水,以制約陽熱」。如果肥胖的人因為痰濕壅塞、氣道不通暢而導致失聲,可以用二陳湯、導痰湯等藥來開通氣道,排除痰濕,一切滋補的藥物都應該禁止使用。
至於長期失聲,必然是氣虛夾雜痰導致的,應該滋養肺腎的精氣來源,必須使用生脈散和都氣丸來治療。凡是咽喉乾燥、聲音沙啞的,應該以潤肺為主,可以使用生脈散合異功散。如果胸膈內疼痛,應該先活血化瘀,代抵當丸是最好的選擇。還有一些咽喉疼痛,從四、五天前開始,或是因為咳嗽劇烈導致,或是因為痰液黏稠而導致咽喉、上顎腫痛,雖然聲音嘶啞,但還是有破裂的濁音,脈象大而緩慢,右寸脈尤其明顯,這是熱邪結於肺,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,像是桔梗湯加蔥白、香豉、荊芥、薄荷等,千萬不能馬上使用收斂下降的藥物。
如果是突然失聲、完全發不出聲音,咽喉疼痛劇烈,突然發病,或是想咳嗽卻咳不出來,或是沒有痰,或是清痰不斷上湧,脈象多是弦緊,或是快速而沒有規律,這是大寒侵犯腎臟,應該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溫補,並且含服蜜製附子,千萬不能輕易使用寒涼的藥物。這兩種情況,一個是寒證,一個是熱證,有天壤之別,必須仔細辨別。也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大聲叫喊、謾罵導致聲音嘶啞、喉嚨破損而失聲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。
聲音沙啞的人,大多是寒邪包裹著熱邪,應該用細辛、半夏、生薑等辛溫的藥物來散寒。也有一些是因為痰熱壅塞於肺,就像醫書上說的「金屬空了才能發出聲音」,必須清除肺中的邪氣和痰滯,可以使用清熱寧肺湯。(所謂的寧肺湯,就是指像咳嗽清金化痰湯這類的藥方)。
有些人聲音發不出來,服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更嚴重,這是因為腎經虛寒,必須服用附子之類的溫補藥物才能見效,這點一定要明白。
咳嗽時聲音沙啞、嘶啞,這是血虛受熱,可以使用青黛、蛤粉,用蜂蜜調和後服用。
凡是病人長期咳嗽導致聲音嘶啞,這是因為元氣不足、肺氣沒有得到滋養,應該補氣、養肺、潤燥,聲音自然就會變得洪亮。如果是虛勞的人,就應該以滋養腎水、潤養肺金為根本,搭配訶子百藥煎來收斂,治療標與本,這樣才是最完善的治療方法。
如果看到病人是假熱的症狀而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或者看到病人痰多就隨意地使用消耗的藥物,那麼沒有一個能避免病情惡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