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87)
臟腑類 (187)
1. 喘
吳茱萸(三兩),桑根白皮(六兩)
上㕮咀,分四處,每一以水二升,酒一升,煮三沸,取清汁,作三服,立驗。每煮成入生薑汁一匙匕,煮一沸為準。自神龍致仕孟伊陽傳,云用無不效。(《元和紀用經》)(按:此方本出《肘後》,生薑同煮,不用汁。)《萬安方》引《可用方》降氣湯,治氣虛喘促,及大病後虛喘,於本方加五味子。
息賁湯,治肺之積,在右脅下,大如覆杯,久久不愈,洒洒寒熱,氣逆喘咳,發為肺癰,其脈浮而毛。
半夏(湯洗七次),吳茱萸(湯洗),桂心(各二兩半),人參,甘草(炙),桑白皮(炙),葶藶(炒各一兩半)
上為銼散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七片,棗兩枚,煎七分,去滓食前服。(《三因》)(按:此係於《千金》奔氣湯,加桑白、葶藶、棗者。)
四磨湯,治七情傷感,上氣喘息,妨悶不食,或下養正丹尤佳。(《濟生》)(按,四磨湯本出《衛生家寶》,用木香、檳榔、沉香、烏藥,今此方易木香以人參,不如原方為優。)
云岐云:四七湯,治痰涎咽喉中上氣喘逆,甚效。(《準繩》)(宜考《諸氣》)
重墜諸方(宜與次款相參)養正丹,若氣虛喘急,或發咳嗽,用生薑、生附各四錢,水二盞,煎至六分,臨熟入沉香少許,名沉附湯,調鍾乳粉嚥下。(《易簡》)
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,宜蘇子降氣湯吞黑錫丹。(《婦人良方》)(《蘭臺軌範》曰,黑錫丹,鎮納元氣,為治喘必備之藥。)
虛勞喘嗽眩運方。
靈砂(一兩研細),人參,木香(各二錢半),大香附(杵淨),大紅川椒(去合口並子焙出汗各半兩)
上細末,糕糊丸麻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食前橘皮湯下。(川椒引氣歸元)(《直指》)
滋補諸方,治陰虛發喘,用蘇子配六味地黃湯,加麥冬、知母。(《匯言》引陶仲林《樞要》)
飛疇治斡順溪內子,患喘證月餘,服破氣寬胸豁痰清火等藥不效,發表利水亦不應,其疾轉急,稍動則喘難休息。診之六脈細數而面赤戴陽,用大劑六味地黃作湯,加青鉛兩許,一服而緩,二服而止。(《醫通》)
東圃治一少年哮喘者,其性善怒,病發寒天,每用桂附八味地黃湯及黑錫丹而平。一次用之未效,加生鐵落於八味湯中,一劑而愈。又治一頓嗽痰甚者,即於桑、杏、枳、桔前、蘇、陳、半湯劑中,加而用之,一服遂定。(《藥性纂要》)
灸法,有貴人久患喘,夜臥不得而起行,夏月亦衣夾背心。予知是膏肓病也,令灸膏肓而愈。亦有暴喘者,予知是痰為梗,令細銼厚朴七、八錢重,以姜七片,水小碗,煎七分服,滓再煎服,不過數服愈。若不因痰而喘者,當灸肺俞。凡有喘與哮者,為按肺俞無不痠疼,皆為謬刺肺俞,令灸而愈。亦有隻謬刺不灸而愈,此病有淺深也。舍弟登山,為雨所搏,一夕氣悶幾不救,見昆季必泣,有欲別之意。予疑其心悲,為刺百會不效,按其肺俞,云其痛如錐刺,以火針微刺之即愈。因與人治哮喘,只謬肺俞,不謬他穴,惟按肺俞不痛酸者,然後點其他穴云。(《資生經》)
白話文:
吳茱萸桑根白皮湯:
用吳茱萸三兩、桑樹根白皮六兩,將藥材切碎,分成四份。每一份用兩升水、一升酒煮沸三次,取澄清的汁液,分三次服用,效果很快。每次煮好後,加入一湯匙生薑汁,再煮沸一下即可。這是從神龍致仕的孟伊陽傳下來的方子,據說使用後沒有不見效的。(這個方子其實出自《肘後備急方》,原文使用生薑同煮,沒有使用薑汁。)《萬安方》引用《可用方》的降氣湯,可以治療氣虛引起的喘促,以及大病後虛弱引起的喘,在原方基礎上加入五味子。
息賁湯:
治療肺部積聚的病症,在右邊脅下,大約像倒扣的杯子,長期不癒,會出現忽冷忽熱、氣逆喘咳的症狀,嚴重時會發展為肺癰,脈象呈現浮而毛的特徵。藥方組成有:半夏(用湯洗七次)、吳茱萸(用湯洗)、桂心(各二兩半)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炙桑白皮、炒葶藶(各一兩半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半水,加七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在飯前服用。(這個方子是在《千金方》的奔氣湯的基礎上,加入了桑白皮、葶藶、紅棗。)
四磨湯:
治療因情緒波動引起的喘息,胸悶、不想吃飯等症狀,也可以配合養正丹一起使用,效果更佳。(四磨湯原方出自《衛生家寶》,使用木香、檳榔、沉香、烏藥,現在這個方子用人參代替木香,效果不如原方好。)
四七湯:
治療痰涎阻塞咽喉導致的喘逆,效果很好。(可以參考《諸氣》相關內容)
重墜相關方劑:
養正丹:如果氣虛導致喘急,或者出現咳嗽,可以用生薑、生附子各四錢,加兩碗水,煎至六分,快要煮好的時候加入少量沉香,叫做沉附湯,然後用鍾乳粉調和吞服。
若因上實下虛而喘促的,宜服用蘇子降氣湯,再吞服黑錫丹。(《蘭臺軌範》說,黑錫丹能鎮納元氣,是治療喘症的必備藥物。)
虛勞喘嗽眩運方:
用靈砂(一兩,研成粉末)、人參、木香(各二錢半)、大香附(搗爛)、大紅川椒(去除籽並焙乾,使其出汗,各半兩),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糕糊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橘皮湯送服。(川椒可以引氣歸元)
滋補相關方劑:
治療因陰虛導致的喘,可以用蘇子配合六味地黃湯,並加入麥冬、知母。
飛疇醫案:
飛疇治療順溪內子的喘症,病了月餘,服用破氣、寬胸、化痰、清火等藥物都無效,發表利水的療法也沒有效果,病情反而更加嚴重,稍微活動就喘得厲害。診斷後發現其脈象細數,臉色發紅,出現虛陽上浮的症狀。於是使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,加入兩許青鉛,服用一劑後病情就有所緩解,服用兩劑後病就好了。
東圃醫案:
東圃治療一位年輕的哮喘患者,他性情易怒,病在寒冷的天氣發作,每次用桂附八味地黃湯和黑錫丹就可以治好。有一次用藥無效,於是在八味湯中加入生鐵落,服用一劑病就好了。他又治療一位咳嗽痰很多的病人,在桑、杏、枳、桔、前胡、蘇葉、陳皮、半夏的基礎上加入生鐵落,服用一劑病就好了。
灸法:
有位貴人長期患有喘症,晚上不能躺下睡覺,只能起來走動,即使是夏天也要穿著厚衣服。醫生認為這是膏肓部位的疾病,就用艾灸膏肓穴的方法治好了。也有突然發作喘症的人,醫生認為這是因為有痰阻礙,就讓病人把厚朴切碎,用七、八錢的量,加七片生薑、小碗水煎煮七分,服用後再將藥渣煎煮服用,服用幾次就好。如果不是因為痰引起的喘,就應該艾灸肺俞穴。凡是有喘症和哮喘的人,按壓肺俞穴都會感覺酸痛,如果按壓不痛,可能是因為誤刺了肺俞穴,艾灸可以治好。也有人不艾灸,只是誤刺了肺俞穴,病就好了,這是因為病情有深淺的緣故。醫生的弟弟登山時被雨淋濕,晚上感到氣悶,幾乎要窒息,看到兄弟姐妹就會哭泣,似乎要告別一樣。醫生懷疑他是因為悲傷所致,刺百會穴沒有效果,按壓肺俞穴,弟弟說痛得像針扎一樣,用火針稍微刺一下就好了。醫生因此用這個方法治療哮喘病,只刺肺俞穴,不刺其他穴位,只有按壓肺俞穴不感覺酸痛時,才考慮刺其他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