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80)
臟腑類 (180)
1. 喘
邵新甫曰:喘證之因,在肺為實,在腎為虛,先生揭此二語為提綱。其分別有四:大凡實之寒者,必挾凝痰宿飲,上干阻氣,如小青龍、桂枝加樸杏之屬也。實而熱者,不外乎蘊伏之邪,蒸痰化火。有麻杏甘膏、《千金》葦莖之治也。虛者有精傷、氣脫之分。(《臨證指南》)
丹溪謂新病屬實,久病屬虛。按新病亦有虛者,如其人本虛而忽感風寒,是新病亦有虛也。久病亦有實者,如其人痰塞肺竅,久而不開,喘何由除,是久病亦有實也。(《醫碥》)
若虛喘脈微,色青黑,四肢厥,小便多,以《活人書》五味子湯或四磨湯。(《丹溪》)
東陽一羽士,年五十餘,素有喘病,九月間得發熱惡寒證,喘甚,脈洪盛而似實。一醫作傷寒治而用小柴胡湯加枳殼、陳皮等藥,六日後欲行大承氣。一醫曰不可,當作傷食治,宜用枳實導滯丸。爭不決,召予視之。二醫皆曰:脈實氣盛,當瀉。予為診後曉之曰:此火盛之脈,非真實也。
觀其短氣不足以息,當作虛治而用補中益氣湯,加麥門冬、五味子,入附子三分煎服。二帖脈收斂而病輕減,六帖病痊安。(《正傳》)
盤溪周訓導舜卿,年五十時,患痰火之證,外貌雖癯,稟氣則厚,性不喜飲。請朱醫視脈,孟浪指為虛火,用補中益氣湯加參、術各五錢。病者服藥逾時,反致氣喘上升,喘息幾不能活。復延錢中立視之,曰:此實火也,宜瀉不宜補。痰氣得補,火邪愈熾,豈不危殆。先用二陳湯探吐,出痰碗許,其後安寢。
平明仍用二陳去半夏,加樸消、大黃,下結糞無數,其熱始退。更用調理藥,旬日始安。籲!不識病機,妄施補瀉,鮮不敗事者矣。(《續醫說》)
遇冷則發證,有內熱而外逢寒則發,脈沉數者,謂之寒包熱。治法以仲景越婢加半夏湯發表諸方之類,及預於八九月間未寒之時,用大承氣湯先下其熱,至冬寒時,無熱可作,喘自不發者是也。(《醫統》)
哮喘遇冷則發,其法有二:一屬中外皆寒,溫肺湯、鍾乳丸、冷哮丸選用,並以三建膏護肺俞穴最妙。一屬寒包熱,越婢加半夏湯、麻黃定喘湯表散其邪,平時用蘆吸散亦妙。古人治寒包熱邪,預於八、九月未寒之時,用滾痰丸下其熱痰,後至冬無熱可包,則不發矣。(《醫通》)(按:咳嗽預用滾痰丸,出《汪石山醫案》,載在波門瀉肺方中。)
水喘(水腫為喘)水喘,有人先因咳發喘,胸膈痞悶,難於倒頭,氣上湊者,宜早利水道,化痰下氣,若不早治必成水,宜服紫金丹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(按:紫金丹當是《水氣》禹餘糧丸。)
水病為喘者,以腎邪干肺也。然水不能化而子病及母,使非精氣之敗,何以至此。此其虛者十九,而間乎虛中挾實,則或有之耳。故凡治水喘者,不宜妄用攻擊之藥,當求腫脹門諸法治之,腫退而喘自定矣。古法治心下有水氣,上乘於肺,喘而不得臥者,以《直指》神秘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喘證的原因,從肺的角度來看是屬於實證,從腎的角度來看是屬於虛證,這兩句話是重點。其中又可以細分為四種情況:實證屬於寒性的,必定伴隨著凝結的痰和積存的飲邪,阻礙氣機向上運行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小青龍湯、桂枝加樸杏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實證屬於熱性的,不外乎是體內蘊藏的邪氣,蒸騰痰液化為火熱,可以使用麻杏甘膏、《千金》葦莖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虛證則分為精氣虧損和元氣脫失兩種情況。
丹溪認為新發病的喘證多屬於實證,久病的喘證多屬於虛證。但實際上,新發病的喘證也有虛證的情況,例如原本體質虛弱的人突然感受風寒,這種新發的喘證也屬於虛證。久病的喘證也有實證的情況,例如痰液阻塞肺部氣道,久久不能疏通,喘怎麼可能消除呢?
如果虛喘的脈象微弱,臉色青黑,四肢冰冷,小便頻繁,可以用《活人書》中的五味子湯或四磨湯來治療。
有一位東陽的道士,年過五十,原本就有喘病,九月間得了發熱惡寒的症狀,喘得很厲害,脈象洪大有力,好像是實證。一位醫生當作傷寒來治療,用了小柴胡湯加枳殼、陳皮等藥,六天後想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另一位醫生認為不妥,應該當作傷食來治療,適合用枳實導滯丸。兩人爭執不下,於是請我看診。兩位醫生都說:脈象實而氣盛,應該瀉下。我診斷後告訴他們:這是火熱盛的脈象,並不是真的實證。
觀察他呼吸短促,氣息不足,應該當作虛證來治療,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麥門冬、五味子,加入少量附子煎服。兩帖藥後脈象收斂,病情減輕,六帖藥後病就痊癒了。
盤溪的周訓導舜卿,五十歲時得了痰火的病症,外表雖然消瘦,但稟賦的氣很厚實,平時不喜歡喝酒。請朱醫生看診,朱醫生輕率地認為是虛火,用了補中益氣湯加上人參、白朮各五錢。病人服藥一段時間後,反而導致氣喘加劇,呼吸幾乎停止。又請錢中立來看診,錢醫生說:這是實火,應該瀉下而不應該補益。痰氣得到補益,火邪更加熾盛,豈不是很危險嗎?先用二陳湯催吐,吐出很多痰,病人之後便安靜地睡了。
第二天早上仍然用二陳湯,去掉半夏,加入芒硝、大黃,瀉下很多積存的糞便,熱才開始退去。再用調理的藥物,十幾天後才痊癒。唉!不了解病機,隨意用補或瀉的藥物,很少有不失敗的。
喘證遇冷會發作,有的是體內有熱,外部又感受寒邪而發作,脈象沉而數的,這種情況叫做寒包熱。治療方法可以用張仲景的越婢加半夏湯等發散的藥方,或者在八九月還沒變冷的時候,用大承氣湯先瀉下熱邪,等到冬天寒冷時,體內沒有熱可以發作,喘自然就不會發作了。
哮喘遇冷就會發作,治療方法有兩種:一種是體內體外都是寒,可以選用溫肺湯、鍾乳丸、冷哮丸,並用三建膏塗抹在肺俞穴上效果最好。一種是寒包熱,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、麻黃定喘湯等藥方來發散邪氣,平時可以用蘆吸散也很有效。古人治療寒包熱邪,會在八九月還沒變冷的時候,用滾痰丸瀉下熱痰,等到冬天體內沒有熱可以被寒邪包裹,喘證就不會發作了。
水喘(水腫引起的喘)水喘,有的是先因為咳嗽而引發喘,胸膈感覺痞悶,難以躺下,氣向上衝,這種情況應該及早利水,化痰下氣,如果不及早治療,必定會形成水腫,可以用紫金丹來治療。
因為水病而引起的喘,是因為腎邪侵犯到肺。然而水邪不能自行化解,導致子病累及母親(腎為水臟,肺為金臟),如果不是精氣衰敗,怎麼會到這個地步?這種情況虛證佔了十分之九,其中可能夾雜有實證。所以凡是治療水喘的,不應該隨意使用攻伐的藥物,應該尋求水腫門的各種治療方法,水腫消退了,喘自然就會停止。古法治療心下有水氣,向上侵犯到肺,導致喘而無法躺下的,可以用《直指》中的神秘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