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78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78)

1.

凡人患喘,其證有三:一曰寒,二曰熱,三曰水。病熱者,發於夏而不發於冬。冷病者,遇寒則發也。水病者,胸膈滿悶,腳先腫也。熱病者,宜蛤蚧丸。冷病,宜煮肺散。水病審其冷熱虛實。虛而冷者,紫金丹。熱而實者,防己丸。此出《養生必用方》,不合防己丸,但言腹有濕熱。

欲驗喘疾是水不是水者,小便澀,腳微腫而喘者,水證也,當作水治之。小便不澀,腳不腫,只作喘治之。沈存中《良方》蒲頹葉、孫大資麻黃梓樸湯,不拘冷熱,皆可服也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

肺虛肺寒,必有氣乏表怯、冷痰如冰之證,法當溫補,如官桂、阿膠之類是也。肺實肺熱,必有壅盛胸滿、外烘上炎之狀,法當清利,如桑白皮、葶藶之類是也。水氣者,漉漉有聲,怔忪浮腫,與之逐水利小便,如小半夏茯苓湯、五苓散輩。驚憂者,惕惕悶悶,引息鼻張,與之寬中下氣,如四七湯、桔梗枳殼湯輩。

陽明之氣下行,今逆而上行,古人以通利為戒,如分氣紫蘇飲、《指迷》七氣湯加半夏、二陳湯加縮砂施之為當。真陽虛憊,腎氣不得歸元,固有以金石鎮墜、助陽接真而愈者,然亦不可峻驟,且先與安腎丸、八味丸輩,否則人參煎湯,下養正丹治之。雄黃、麻黃、馬兜鈴、漢防己、雞內金諸品,非不主喘也,如前治法,大要究其受病之原。

至若傷寒發喘,表汗里下;腳氣喘滿,疏導收功。此則但療本病,其喘自安,丸機之士,可以舉隅而反矣。(《直指》)

戴云:有痰喘,有氣急喘,有胃虛喘,有火炎上喘。痰喘者,凡喘便有痰聲。氣急喘者,呼吸急促而無痰聲。有胃虛喘者,抬肩擷肚,喘而不休。火炎上喘者,乍進乍退,得食則減,食已則喘。大概胃中有實火,膈上有稠痰,得食入咽,墜下稠痰,喘即止。稍久食已入胃,反助其火,痰再升上,喘反大作。

俗不知此,作胃虛治以燥熱之藥者,以火濟火也。昔葉都督患此,諸醫作胃虛治之不愈,後以導水丸利五、六次而安矣。(《金匱鉤玄》)

哮證喘吼如水雞之聲,牽引背胸,氣不得息,坐臥不安,或肺脹胸滿,或惡寒肢冷。病者夙有此根,又因感寒作勞氣惱,一時暴發,輕者三、五日而寧,重者半月或一月而愈。治法專以祛痰為先,兼用解散,如九寶湯、三拗湯、蘇子降氣湯皆可選用。(《統旨》)

虛實(虛似實、實似虛治驗)哮喘之證,有實有虛,蓋因痰火內郁,厥氣上逆所致。但實者氣盛而息粗,多系外感;虛者氣微而息遲,多由內傷。治療之法,虛者補之以甘溫,實者散之以辛涼,加之以治火治痰之劑,無有不效。學者臨證,宜深察焉。(《原理》)

氣喘之病,最為危候,治失其要,鮮不誤人,欲辨之者,亦惟二證而已。所謂二證者,一曰實喘,一曰虛證也。此二證相反,不可混也。然則何以辨之?蓋實喘者有邪,邪氣實也;虛喘者無邪,元氣虛也。實喘者,氣長而有餘;虛喘者,氣短而不續。

白話文:

人喘的病症有三種:一種是寒喘,一種是熱喘,一種是水腫喘。熱喘通常在夏天發作,冬天則不會;寒喘則遇到寒冷就會發作;水腫喘則是胸口悶脹,而且腳會先腫起來。熱喘適合用蛤蚧丸治療;寒喘適合用煮肺散;水腫喘要仔細辨別是寒是熱、是虛是實。如果是虛寒的水腫喘,可以用紫金丹;如果是熱實的水腫喘,可以用防己丸。這出自《養生必用方》,書中沒有說到防己丸的適應症,只說腹部有濕熱。

想要判斷喘是否是水腫引起的,如果小便不順暢,腳有點腫而且會喘,那就是水腫喘,要當作水腫來治療。如果小便順暢,腳也沒有腫,那就單純當作喘來治療。《良方》中記載的蒲頹葉、孫大資麻黃梓樸湯,不論是寒喘還是熱喘,都可以服用。

肺虛、肺寒的人,一定會有氣不足、身體虛弱、冷痰像冰一樣的症狀,治療方法要用溫補,像是肉桂、阿膠之類的藥材。肺實、肺熱的人,一定會有胸悶氣塞、身體發熱的症狀,治療方法要用清利,像是桑白皮、葶藶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是水氣引起的喘,會聽到體內有水流動的聲音,而且會心悸浮腫,要用利水消腫的方法來治療,像是小半夏茯苓湯、五苓散等。如果是因為驚恐憂慮引起的喘,會感到心神不寧,呼吸時會張大鼻孔,治療方法要用寬胸理氣、降逆的方法,像是四七湯、桔梗枳殼湯等。

如果陽氣應該往下走,卻反而往上走,古代的醫家認為要避免用通利的方法,應該用分氣紫蘇飲、《指迷》七氣湯加半夏、二陳湯加縮砂等來治療。如果是真陽虛弱,腎氣無法歸元,有時候可以用金石類的藥材來鎮定、幫助陽氣恢復,但也不能太過急躁,可以先用安腎丸、八味丸等藥物,不然就用人參煎湯,配合養正丹來治療。雄黃、麻黃、馬兜鈴、漢防己、雞內金等藥材,並非不能治療喘,但主要的治療方法,還是要找出病因。

如果是傷寒引起的喘,要發汗解表,也要往下疏通;如果是腳氣引起的喘,要疏通引導,使其恢復正常。這些都是治療原本的病,喘自然就會好,聰明的醫生應該能夠舉一反三。

戴氏說:喘有痰喘、氣急喘、胃虛喘、火炎上喘。痰喘的特徵是喘的時候會有痰聲;氣急喘的特徵是呼吸急促但沒有痰聲;胃虛喘的特徵是聳肩抬肚,喘個不停;火炎上喘的特徵是時好時壞,吃東西後會減輕,吃完東西後又會喘起來。大致來說,是因為胃裡有實火,胸膈有濃痰,吃東西的時候,食物會將濃痰帶下去,喘就停止了。過一陣子,食物進入胃部,反而會助長火氣,濃痰又會再往上跑,喘就會更嚴重。

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,當作是胃虛來治療,使用燥熱的藥物,反而會火上加油。以前有個葉都督患了這種病,醫生們都當作胃虛來治療,都沒有好轉,後來用導水丸瀉了五六次才痊癒。

哮喘發作時,會像水雞叫一樣,牽扯背部和胸部,呼吸困難,坐立難安,有的會肺脹胸悶,有的會怕冷手腳冰冷。這種病通常是本身就有病根,又因為受到寒氣、勞累、生氣等原因而突然發作,輕微的可能三五天就好,嚴重的可能要半個月或一個月才能痊癒。治療方法主要是先祛痰,同時配合解表,像是九寶湯、三拗湯、蘇子降氣湯等都可以選用。

虛實哮喘的病症,有實證也有虛證,大多是因為痰火鬱積在體內,氣逆向上引起的。實證的特點是氣盛、呼吸粗重,多半是外感引起的;虛證的特點是氣虛、呼吸緩慢,多半是內傷引起的。治療方法,虛證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補養,實證要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,再配合治療火和痰的藥物,通常都會有效。醫生在看病時,要仔細辨別清楚。

喘的病症是非常危險的,如果治療不當,很容易誤診,要辨別喘的病症,只要掌握實喘和虛喘這兩種情況就可以了。這兩種情況是相反的,不能混淆。那麼要如何分辨呢?實喘是有邪氣的,是邪氣過盛;虛喘是沒有邪氣的,是元氣虛弱。實喘的呼吸長而有力;虛喘的呼吸短而無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