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76)
臟腑類 (176)
1. 喘
喘古又稱之上氣,氣即氣息之謂,故巢太醫書,以短氣少氣等,並而為一門。今亦取彼二證,以附於後。若夫喘與嗽者,證治相因,則宜與前卷互參,固不待言矣。
源由,肺主於氣,邪乘於肺則肺脹,脹則肺管不利,不利則氣道澀,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。(《病源論》)
肺主氣也,一呼一吸,上升下降,榮衛息數,往來流通,安有所謂喘。惟夫邪氣伏藏,痰涎浮湧,呼不得呼,吸不得吸,於是上氣促急,填塞肺脘,激動爭鳴,如鼎之沸,而喘之形狀具矣。有肺虛挾寒而喘者,有肺實挾熱而喘者,有水氣乘肺而喘者,有驚憂氣鬱肺脹而喘者。
又有胃絡不和,喘出於陽明之氣逆;真元耗損,喘生於腎氣之上奔。如是等類,皆當審證而主治之。(《直指》)
愚謂上氣者,氣上而不下也。人之氣以呼吸出入相通,今氣壅滿於胸臆,出應急而入應不下,謂之上氣。呼出心與肺,吸入腎與肝,肺主乎氣,為五臟蓋。今氣壅則肺葉張,秘塞氣道而不下,作喘急也。亦有下元氣虛,根本不固,致氣泛壅,上氣喘息,甚者唇白,鼻頭焦黑,為危惡之證,宜急以溫暖鎮墜固氣藥投之。(《萬安方》引《可用方》)
有自童幼時,被酸鹹之味,或傷脾,或搶肺,以致痰積氣道,積久生熱,妨礙升降而成哮證,一遇風寒即發。緣肺合皮毛,風寒外束,弗得發越,內熱壅鬱,新痰復生,因新痰而致舊痰並作也。是以氣高而哮,抬肩拮項,不得仰臥,面赤頭疼,惡寒發熱。治宜散表,表散熱解,氣道流通,庶亦暫可。
有飲食厚味傷脾,不能運化而發者,脾傷則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,壅塞經隧,肺氣為之不利,則胸滿腹痛,盜汗潮熱,晝夜發哮,聲如拽鋸。治宜消食健脾,清痰利氣,斯亦定矣。有房勞太過,腎水衰少,不能制火下降,火寡於畏而侮所勝,肺金受傷,金傷則生化之源絕矣。病則下午潮熱,哮聲如雷,頭疼面赤,盜汗煩躁,晝輕夜重,脈數無力。
治當補腎制火,清金潤燥,庶或得安。有氣逆而發者,經曰怒則氣上,有升無降,又曰大怒則火起於肝,又曰上升之氣自肝而出,中挾相火。肺虛不能平木,病則胸滿脅痛,耳聾眼赤,氣出如火,治宜抑肝利氣。是疾也,氣厚者當劫而吐之,拔其病根,根拔又當速補中氣,中氣充實,痰不再作矣。
(《赤水》)(按:病因諸說,更見證治總說及虛實條中,宜參看。)
喘嗽之異,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,主行氣溫於皮毛。形寒飲冷則傷肺,肺一受邪,安能統攝諸氣,氣亂胸中而病生焉,重則為喘,輕則為嗽。喘之為病,由痰實而氣不散,上激咽喉,哮吼作聲,咯不出,咽不下,憧憧而急,喝喝而散,張口抬肩,搖身輥肚。嗽之為病,由氣激而痰隨上浮,風生喉靨,淫淫如癢,習習如哽,涕唾稠濃,聲音重濁,甚則續續不已,坐臥不安。所以古人於喘嗽二證,治法頗同,但劑有輕重耳。(《簡易》)
白話文:
喘,古稱上氣,指呼吸不暢。古代醫書將短氣、少氣等症狀歸為一類。現在也將這兩種症狀附於喘證之後。喘和咳嗽的症狀和治療方法相互關聯,需要參考前文。
肺主氣,外邪入侵肺部則肺脹,肺脹則氣道不通暢,導致氣逆上喘,呼吸困難。
肺主氣,正常呼吸應當順暢,唯有邪氣、痰涎阻礙呼吸,才導致氣促、胸悶,聲音急促,如同沸騰的鼎,這就是喘的表現。喘的病因包括:肺虛夾寒、肺實夾熱、水氣乘肺、情志鬱結等。
還有一些喘是因胃氣不和,陽明之氣逆上;或因腎氣虧虛,導致腎氣上逆所致。這些情況都需要根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。
上氣是指氣體上逆而不下降。人的氣息應當呼吸通暢,但若氣體壅塞於胸臆,呼氣容易但吸氣困難,就是上氣。呼氣主要依靠心肺,吸氣主要依靠腎肝,肺主氣,是五臟之蓋。氣體壅塞則肺葉膨脹,阻塞氣道,導致喘息。也有些情況是因下元氣虛,導致氣體上逆,喘息,嚴重者嘴唇發白,鼻尖發黑,屬於危急症狀,需要用溫暖鎮墜固氣的藥物治療。
有些人從小就因為飲食偏酸鹹,損傷脾胃或肺,導致痰積氣道,日久生熱,影響氣機升降,形成哮喘。遇到風寒就發作。因為肺與皮毛相通,風寒外邪束表,氣機不得宣發,內熱壅鬱,新痰又生,舊痰復發,導致氣逆上哮,抬肩聳頸,不能平臥,面赤頭痛,惡寒發熱。治療應當疏散表邪,清熱解表,使氣道通暢。
有些人因飲食過於肥甘厚味傷脾,脾失健運則津液不能布散,產生痰涎,阻塞經絡,肺氣受阻,則胸悶腹痛,盜汗潮熱,晝夜哮喘,聲音如同鋸木。治療應當消食健脾,清痰利氣。
有些人因房事過度,腎水不足,不能制約心火下降,心火亢盛,損傷肺金,導致氣機失調。症狀表現為午後潮熱,哮喘如雷,頭痛面赤,盜汗煩躁,晝輕夜重,脈數無力。治療應當滋補腎陰,降火清金,潤燥止咳。
有些人因氣逆而發病,如怒則氣上,氣機升降失調;大怒則肝火上炎;肝火上逆則氣機亦上逆。肺虛不能制約肝木,則胸悶脅痛,耳聾眼赤,氣粗如火。治療應當疏肝解鬱,利氣降逆。病情嚴重者應當催吐,去除病根,之後再補益中氣,防止痰液再生。
喘和咳嗽的區別:肺是五臟六腑之華蓋,主司氣機運行於皮毛。受寒則傷肺,肺受邪則不能統攝諸氣,氣機紊亂而生病。嚴重則為喘,輕則為咳嗽。喘是因痰實氣滯,氣體上衝咽喉,哮鳴作聲,咳之不出,咽之不下,呼吸急促,張口抬肩,搖身輾轉。咳嗽是因氣機逆亂,痰涎隨之浮上,風邪侵犯喉嚨,感覺瘙癢,痰涕稠厚,聲音嘶啞,嚴重則咳嗽不止,坐臥不安。因此古人治療喘和咳嗽的方法大致相同,只是劑量輕重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