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74)
臟腑類 (174)
1. 咳嗽
豁痰諸方,陷胸湯,專治鬱熱咳嗽,痰吐不出。(《諸證辨疑》)(按:此蓋小陷胸湯。)
三子養親湯,治高年咳嗽,氣逆痰痞。(《韓氏醫通》)(方見《喘》門)
六安煎,治風寒咳嗽,及非風初感,痰滯氣逆等證。
陳皮(一錢半),半夏(二、三錢),茯苓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杏仁(一錢去皮尖切),白芥子(五、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)
水一鍾半,加生薑三。五、七片,煎七分,食遠服。(《景岳》)
二妙丹,治男子婦人因思慮之極,喘滿痰涎作聲,生薑汁調蘇合香丸,仍用二陳湯加枳殼、木香煎,調蘇合香丸,下養正丹五十粒。(梁國佐取效方)(《朱氏》)
瀉肺諸方,一人形長色蒼瘦,年逾四十,每遇秋涼,病咳嗽氣喘不能臥,春暖即安,病此十餘年矣。醫用紫蘇、薄荷、荊芥、麻黃等以發表,用桑白皮、石膏、滑石、半夏以疏內,暫雖輕快,不久復作。汪診之,脈頗洪滑,此內有鬱熱也。秋涼則皮膚緻密,內熱不能發泄,故病作矣。內熱者,病本也。今不治其本,乃用發表,徒虛其外,愈不能當風寒,疏內徒耗其津,愈增鬱熱之勢。遂以三補丸,加大黃酒炒三次、貝母、栝蔞丸服,仍令每年立秋以前,服滾痰丸三、五十粒,病漸向安。(《類按》)(按:三補丸系黃芩、黃連、黃柏三味。)
清中含化丸,治咳嗽吐臭痰。
大黃(一兩),石膏(六錢),薄荷(二錢)
生蜜丸如彈子大,徐徐含化。(《大還》)
《博濟方》治大人小兒咳嗽大妙,犀灰散。
巴豆,杏仁(去尖),半夏(各等分)
上用一合子盛之,以赤石脂閉縫了,用三斤炭火煅令透赤,即取出放冷,細研如粉,小兒半字,淡薑湯調下。大人咳嗽,薑湯下。(《幼幼》)
治諸般嗽疾。
天南星,半夏(各一兩各使薑汁浸一宿),豬牙皂角(去黑皮並子),杏仁(去皮尖麵炒黃),青黛(各半兩),焰硝(三錢),巴豆(二十一粒去殼生用)
上一處為末,姜糊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七丸,臨臥薑湯下,小兒五丸。(《本事續集》)(按:《寶鑑》透羅丹,治痰實咳嗽,用皂角、黑牽牛、半夏、大黃、杏仁、巴豆。其意相似,宜參。)
治痰涎壅結,咳嗽咽痛,硝礬丸。
白礬,焰硝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入鍋子內捺實,以生茶葉數片蓋之,火煅通紅,伏火為度,茶葉旋添,直待伏火後,卻連鍋子入地坑一宿,取出為細末,糯米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三丸,薑湯送下,食後臨臥服。(《衛生家寶》)
收澀方法,治嗽多用粟殼,不必疑,但要先去病根,此乃收後藥也,治痢亦同。(《丹溪》)
多年久咳嗽,先嚼啞芙蓉,只用一分許,後即服神功。久年咳嗽用神功,枸杞、蓯蓉及款冬,各秤一兩分四劑,苦參減半水煎同。(四味分四劑,水煎服後,用煙筒散熏之,連熏五、六次即愈。)(《雲林神彀》)
白話文:
[咳嗽]
化痰的方子:
-
陷胸湯: 專門治療因為體內鬱積熱氣而引起的咳嗽,痰卻咳不出來。(備註:這裡說的陷胸湯其實就是小陷胸湯。)
-
三子養親湯: 治療年紀大的人咳嗽,伴隨氣逆、胸悶痰多。(這個方子可以在《喘》這個章節找到)
-
六安煎: 治療因為風寒引起的咳嗽,以及不是風寒引起的感冒初期,痰多氣逆等症狀。
-
藥材:陳皮(4.5克),半夏(6-9克),茯苓(6克),甘草(3克),杏仁(3克,去皮尖切),白芥子(1.5-2克,年紀大、體虛的人不用)
-
用法:用水約450毫升,加入生薑3-7片,煎煮至約210毫升,飯後服用。
-
二妙丹: 治療男子、婦人因為過度思慮,導致氣喘、胸悶、痰多有聲音的症狀。
-
用法:用生薑汁調和蘇合香丸,同時服用二陳湯加上枳殼、木香煎煮的藥液,再配服養正丹五十粒。(這個方子是梁國佐驗證有效的)
瀉肺火的方子:
有個病人,身材高瘦、面色蒼白,年過四十,每到秋天就會咳嗽、氣喘到不能躺下,春天就會好轉,這種情況持續十多年了。醫生用紫蘇、薄荷、荊芥、麻黃等發散的藥物,也用桑白皮、石膏、滑石、半夏等疏導內部的藥物,雖然暫時有好轉,但很快又復發。後來醫生診斷,發現他的脈象洪大而滑,這是體內有鬱積的熱氣。秋天氣候涼爽,皮膚變得緊密,體內的熱氣無法散發,所以病情就發作了。內熱是病根,如果只用發散的藥物,反而會耗損體表正氣,讓身體更虛弱,更難抵擋風寒;用疏導內部的藥物,反而會耗損津液,加重體內的鬱熱。於是改用三補丸(黃芩、黃連、黃柏)加大黃(酒炒三次)、貝母、栝蔞丸,並在每年立秋之前,服用滾痰丸30-50粒,病情才逐漸好轉。(這個案例來自《類按》)
-
清中含化丸: 治療咳嗽,吐出有臭味的痰。
-
藥材:大黃(30克),石膏(18克),薄荷(6克)
-
用法:用蜂蜜調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,慢慢含化。
-
犀灰散: 《博濟方》中治療大人、小孩咳嗽的特效藥。
-
藥材:巴豆,杏仁(去尖),半夏(等份)
-
用法:將以上藥材用一個小容器裝好,用赤石脂封住縫隙,用三斤炭火燒到通紅,取出放涼,研磨成粉末。小孩服用少量,用淡薑湯調服,大人用薑湯服用。
-
另外一個治療各種咳嗽的方子:
-
藥材:天南星,半夏(各30克,用薑汁浸泡一晚),豬牙皂角(去黑皮和籽),杏仁(去皮尖,炒黃),青黛(各15克),焰硝(9克),巴豆(21粒,去殼)
-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製成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晚睡前用薑湯服用七丸,小孩服用五丸。(備註:《寶鑑》中的透羅丹,也是治療痰多實證咳嗽的,用皂角、黑牽牛、半夏、大黃、杏仁、巴豆,和這個方子的意思相似,可以參考。)
-
硝礬丸: 治療痰多阻塞、咳嗽咽痛。
-
藥材:白礬,焰硝(等份)
-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放入鍋中壓實,用幾片生茶葉蓋住,用火燒到通紅,然後蓋上熄滅,等火熄滅後,把鍋連同藥材放入地坑一晚,取出後再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粥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上色,每次服用三丸,用薑湯送服,飯後睡前服用。
收斂止咳的方法:
-
治療咳嗽時,可以使用罌粟殼,不必懷疑,但要先治療病根,這只是用來收尾的藥物,治療腹瀉也是一樣的道理。(這是丹溪的觀點)
-
針對多年久咳:先嚼一點點啞芙蓉(約0.3克),然後服用神功散。
-
神功散的藥材:枸杞、肉蓯蓉、款冬,各30克,苦參減半(15克)。將這四味藥材分成四份,用水煎服,然後用煙筒散熏鼻子,連續熏五六次就會好。(這個方法來自《雲林神彀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