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7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73)

1. 咳嗽

治咳,喉如鼾聲為虛,與獨參湯一、二服自退,多服數十劑痊愈。(《痰火顓門》)

清肺諸方,治熱嗽方,熱嗽痰濃,鼻熱腥氣,飲冷水而暫止者,宜以小柴胡湯治之。(《朱氏》)治一婦人時行感寒咳嗽,遂用小柴胡湯去人參、薑、棗,只加北五味子煎服愈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清鎮丸,治熱嗽。

小柴胡湯內,加人參一倍。青黛(半兩)

上為細末,麵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生薑湯下。(《保命集》)《寶鑑》人參清鎮丸,治熱止咳,消痰止喘,於本方去大棗,加麥門冬、陳皮、五味子。

黃連解毒湯,治咳而喘急,面赤潮熱,脈洪大。(《病機匯論》)

若咳而屬胃火有痰,宜竹葉石膏湯。(《內科摘要》)(互見前諸嗽證治中。)

石膏散,治熱嗽喘甚者。

石膏(二兩),甘草(半兩炙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新汲水下,又生薑汁、蜜調下。(《宣明》)《神效名方》加人參半兩去蘆。

二母寧嗽湯,治因傷酒食,胃火上炎,沖逼肺金,以致咳嗽吐痰,經旬不愈,一服即瘥。

知母(去毛錢半),貝母(去心錢半),黃芩(一錢二分),山梔仁(一錢二分),石膏(二錢),桑白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),栝蔞仁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枳實(七分),五味子(十粒),生甘草(三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,臨臥時,細細逐口服。(《醫鑑》)

清金化痰湯,因火者,咽喉干痛,面赤,鼻出熱氣,其痰嗽而難出,色黃且濃,或帶血絲,或出腥臭。

黃芩,山梔(各一錢半),桔梗(二錢),麥門冬(去心),桑皮,貝母知母,栝蔞仁(炒),橘紅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四分)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後服。如痰帶血絲,加天門冬、阿膠各一錢。(《統旨》)《濟世全書》清火寧嗽湯,於本方去山梔、知母、栝蔞仁、橘紅,加枳實、前胡。《回春》清肺湯,於本方去知母、栝蔞仁,加當歸、天門冬、杏仁、五味子。

梅青丸,平肺氣,止咳嗽,利咽膈,化痰涎。

青黛(二錢半),半夏(四兩湯洗七次),硝石(三兩),桔梗,天南星(生),蛤粉(各一兩),白礬

上件搗羅為末,水浸𩚫餅為丸,如豌豆大,每服五、六十丸,食後溫生薑湯下。(《御藥院方》)(按:丹溪治咳嗽聲嘶,此血虛火多,用青黛、蛤粉為末,蜜丸含化,蓋其所本。俱系本於《醫說》引《類編》痰嗽不寐而脈浮,用蚌粉炒紅,拌青黛少許,淡齏水滴麻油數點調服者,宜參閱。)

碧玉丹,治頓嗽無時,連聲不已,與食吐出而後止。

白嫩天花粉(六錢),南星(姜礬牙皂湯煮熟),九制膽南星(各四錢),熟石膏(六錢),青黛(二錢),冰片(六釐)

共為極細末,白蜜調,每服三、四歲者一錢五分,周歲者錢許。第一服用玄明粉三分,枳殼一分,同白薑、蘿蔔湯送下,傷風身熱薑湯下,服後仰臥片時,忌食油醋、蔥韭、咸辣等物。(《醫意商》)(按:《本草匯言》引《方脈正宗》治頓嗆,用枇杷葉、前胡、防風、薄荷、杏仁、桑皮、蔞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升麻,水煎。又有龔雲子方。並宜考。)

白話文:

咳嗽的治療方法

**虛證咳嗽:**如果咳嗽時喉嚨發出像打鼾的聲音,這是虛弱的表現,可以使用獨參湯,服用一到兩次就會好轉,多服幾十劑可以完全痊癒。

熱性咳嗽(清肺諸方):

  • **熱嗽:**如果咳嗽痰濃稠,鼻孔發熱且有腥味,喝冷水可以暫時緩解,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  • **感冒咳嗽:**曾有一位婦人因感冒受寒引起咳嗽,使用小柴胡湯,去除人參、生薑、大棗,只加入北五味子煎服後痊癒。

清鎮丸: 可以治療熱性咳嗽。

  • 改良清鎮丸: 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,將人參加倍,再加入青黛(半兩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另有一種人參清鎮丸,可治療發熱咳嗽,並能化痰止喘,其配方是在原方的基礎上,去除大棗,加入麥門冬、陳皮、五味子。

黃連解毒湯: 可治療咳嗽時伴隨喘急、面色潮紅發熱、脈象洪大的情況。

胃火咳嗽: 如果咳嗽是因胃火導致,並有痰,適合用竹葉石膏湯治療。

石膏散: 可治療熱性咳嗽且喘得很厲害的狀況。

  • 改良石膏散: 在石膏散的基礎上,加入人參(半兩)並去除蘆根。

二母寧嗽湯: 可治療因吃太多酒食導致胃火上炎,衝擊肺部,引起的咳嗽吐痰,並且持續多日不癒的情況,服用一次就能見效。

  • 二母寧嗽湯配方: 知母(去毛,錢半)、貝母(去心,錢半)、黃芩(一錢二分)、山梔仁(一錢二分)、石膏(二錢)、桑白皮(一錢)、茯苓(一錢)、栝蔞仁(一錢)、陳皮(一錢)、枳實(七分)、五味子(十粒)、生甘草(三分)。將藥材切碎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睡前慢慢服用。

清金化痰湯: 針對因火邪引起的咳嗽,症狀有咽喉乾痛、面色潮紅、鼻孔呼出熱氣,痰多且難咳出,顏色黃濃,有時帶血絲或腥臭味。

  • 清金化痰湯配方: 黃芩、山梔(各一錢半)、桔梗(二錢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桑白皮、貝母、知母、炒過的栝蔞仁、橘紅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甘草(四分)。加水煎煮後,於飯後服用。如果痰中有血絲,可加入天門冬、阿膠各一錢。
  • 改良清火寧嗽湯: 在清金化痰湯的基礎上,去除山梔、知母、栝蔞仁、橘紅,加入枳實、前胡。
  • 改良清肺湯: 在清金化痰湯的基礎上,去除知母、栝蔞仁,加入當歸、天門冬、杏仁、五味子。

梅青丸: 可以平定肺氣,止咳,疏通咽喉,化解痰液。

  • 梅青丸配方: 青黛(二錢半)、半夏(四兩,用湯洗七次)、硝石(三兩)、桔梗、生天南星、蛤粉(各一兩)、白礬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浸泡過的麵餅做成藥丸,大小如豌豆,每次服用五、六十丸,飯後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。(說明:此方可能源自於《醫說》引《類編》,用來治療咳嗽聲音嘶啞,這是血虛火旺的表現,可以使用青黛、蛤粉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含在嘴裡慢慢融化。)

碧玉丹: 可治療陣發性咳嗽,咳個不停,吃東西會吐出來,吐完才會停止。

  • 碧玉丹配方: 白嫩天花粉(六錢)、南星(用薑礬皂角湯煮熟)、九制膽南星(各四錢)、熟石膏(六錢)、青黛(二錢)、冰片(六釐)。將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蜂蜜調和,孩童每次服用量為三、四歲者一錢五分,周歲者一錢左右。第一次服用時,搭配玄明粉三分、枳殼一分,用白薑蘿蔔湯送服,如果是因感冒發熱,則用薑湯送服。服藥後需躺著休息片刻,並忌食油膩、醋、蔥、韭、鹹辣等食物。

(說明:以上方劑皆為古籍記載,請勿自行嘗試,如有咳嗽等不適,請諮詢專業醫師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