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51)
外因類 (51)
1. 瘧
凡截瘧,余常以參、術各一兩,生薑四兩煨熟,煎服即止,或以大劑補中益氣加煨姜尤效,生薑一味亦效。(《內科摘要》)
大尹曹時用,患瘧寒熱,用止截之劑,反發熱惡寒,飲食少思,神思甚倦,其脈或浮洪,或微細,此陽氣虛寒,余用補中益氣,內參、耆、歸、術各加三錢,甘草一錢五分,加炮薑、附子各一錢,一劑而寒熱止,數劑而元氣復。(同上)
勞役所傷,飲食失節,變成瘧疾,虛弱自汗,以補中益氣湯主之。(《原病集》)
調中和血諸方,(磨積方附),四獸飲,治五臟氣虛,喜怒不節,勞逸兼併,致陰陽相勝,結聚涎飲,與衛氣相得,發為瘧疾,悉主之,兼治瘴癘最效。
半夏(湯去滑),茯苓,人參,甘草,陳皮,烏梅肉,白朮,生薑,棗子(各等分)
上為銼散,鹽少許淹食頃,厚皮紙裹,水淹入,慢火煨香熟焙乾,每服秤半兩,水二盞,煎至七分去滓,未發前並進三服。(《三因》)
養胃湯,治寒多熱少,或但寒不熱,頭痛惡心,胸滿啘嘔,身體疼痛,慄慄振寒,面色青白,不進飲食,脈來弦遲。(主治據《濟生》錄。)
厚朴,蒼朮,半夏(各一兩),茯苓,人參,草果,藿香(各半兩),橘紅(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七片,烏梅二個,煎至六分,去滓熱服。或發寒瘧,或感寒疫,及惡寒者,並加附子,足為十味。兼治飲食傷脾,發為痎瘧,或脾胃虛寒,嘔逆噁心,皆可佐以紅丸子。(《易簡》)《濟生》於本方加甘草。(按:此方本出《三因》、有附子,錄在《脾胃病》門。)
藿香散,凡瘧吐下之後,當溫調之,宜服。
厚朴,藿香葉,生薑,陳橘皮,半夏,甘草(各一兩)
上六味,同杵令爛。焙乾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個,煎至七分,去滓食前服。(《雞峰》)《御藥院方》治諸瘧,胸中痞悶,痰逆嘔噦,於本方加草豆蔻仁。
芎歸鱉甲散,治勞瘧寒熱。
當歸,川芎,芍藥,青皮,陳皮,茯苓,半夏(制各一分),鱉甲(醋炙黃半兩)
上銼散,每三錢,姜五片,棗二個,小烏梅一個,水煎服,熱多加柴胡,寒多加草果。(《直指》)
治瘧母,此藥消導。
青皮,桃仁,紅花,神麯,麥芽,鱉甲(醋煮為君),三稜,莪朮,海粉,香附(並用醋煮)
上為末,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(《丹溪》)
參歸養榮湯,治瘧疾截住後,用此湯藥調養血氣。
人參,當歸,茯苓(去皮),白朮(去蘆),陳皮,砂仁,厚朴(薑汁炒),山藥(炒),蓮肉(炒),芍藥(酒炒),熟地黃,甘草(炙各等分)
上銼一劑,大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(《回春》)
阿魏丸,治病瘧半年不愈者,用此最效。
白話文:
瘧疾的治療方法
一般來說,要截斷瘧疾發作,我通常會用人參、白朮各一兩,加上生薑四兩煨熟,煎煮後服用,病症就會停止。或者用加了煨薑的大劑量補中益氣湯,效果尤其好。單獨用生薑也有效。《內科摘要》
大尹曹有一次患瘧疾,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用了止瘧的藥,反而發燒怕冷,食慾不佳,精神疲憊。他的脈象時而浮大有力,時而又細微無力,這屬於陽氣虛弱的寒症。我用補中益氣湯,在原方基礎上,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各加三錢,甘草加一錢五分,再加入炮薑、附子各一錢。服下一劑後,寒熱症狀就停止了,連續服用數劑後,元氣也恢復了。《內科摘要》
因為過度勞累或飲食不當造成的瘧疾,會出現虛弱自汗的症狀,要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《原病集》
調理中氣、調和氣血的方劑(附磨積方),四獸飲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五臟氣虛,情緒失調,勞累過度或過於安逸,導致陰陽失衡,體內產生痰飲,與衛氣結合,引發瘧疾。這些情況都適用此方,兼治瘴癘效果也很好。
方劑組成: 半夏(湯洗去滑)、茯苓、人參、甘草、陳皮、烏梅肉、白朮、生薑、紅棗(各等分)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,加入少量鹽醃製片刻,用厚皮紙包好,浸入水中,用小火慢慢煨烤至香熟,再焙乾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兩碗煎至七分,去渣,在瘧疾發作前服用三次。《三因》
養胃湯,這個方子治療寒多熱少,或者只有寒沒有熱,頭痛噁心,胸悶嘔吐,身體疼痛,發冷顫抖,面色青白,不想進食,脈象弦遲的病症。(主要根據《濟生》記載)。
方劑組成: 厚朴、蒼朮、半夏(各一兩),茯苓、人參、草果、藿香(各半兩),橘紅(三分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七片、烏梅兩個,煎至六分,去渣趁熱服用。如果發寒瘧,或感染寒疫,以及怕冷的病人,可以加入附子,總共十味藥。此方也兼治飲食傷脾,引起的瘧疾,或者脾胃虛寒,嘔吐噁心的情況,可以配合紅丸子一起服用。《易簡》《濟生》在原方基礎上加了甘草。(按:此方原出自《三因》,有附子,記載在《脾胃病》門下)。
藿香散,凡是瘧疾導致嘔吐腹瀉之後,應當用溫補的方法調理,適合服用此方。
方劑組成: 厚朴、藿香葉、生薑、陳橘皮、半夏、甘草(各一兩) 將以上六味藥材一起搗爛,焙乾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個,煎至七分,去渣飯前服用。《雞峰》的《御藥院方》用此方治療各種瘧疾,胸悶、痰多嘔吐,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草豆蔻仁。
芎歸鱉甲散,治療因為勞累引起的瘧疾,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。
方劑組成: 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半夏(製,各一分),鱉甲(醋炙黃,半兩)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生薑五片,紅棗兩個,小烏梅一個,用水煎煮服用。熱症狀明顯,加柴胡;寒症狀明顯,加草果。《直指》
治療瘧母(瘧疾久不愈形成的腹內腫塊),此藥可以消散腫塊。
方劑組成: 青皮、桃仁、紅花、神麯、麥芽、鱉甲(醋煮,為主藥),三稜、莪朮、海粉、香附(皆用醋煮) 將以上藥材研成末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《丹溪》
參歸養榮湯,治療瘧疾停止發作後,用這個方子調理氣血。
方劑組成: 人參、當歸、茯苓(去皮)、白朮(去蘆)、陳皮、砂仁、厚朴(薑汁炒)、山藥(炒)、蓮肉(炒)、芍藥(酒炒)、熟地黃、甘草(炙,各等分)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劑,加紅棗兩枚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《回春》
阿魏丸,治療瘧疾半年不愈的病人,用此藥最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