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70)
臟腑類 (170)
1. 咳嗽
杏仁,散肺氣,若肺中有實邪,及因風寒外束,郁炅於中者,宜用之。(《原理》)
疏肺諸方(兼補肺方)寧嗽化痰湯,治感冒風寒,咳嗽鼻塞。
桔梗,枳殼(麩炒),半夏(薑湯泡七次),陳皮,前胡,乾葛,茯苓(各一錢),紫蘇(一錢二分),麻黃(一錢冬月倍夏月減),桑皮,杏仁(炒去皮尖各一錢),甘草(四分)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熱服。(《統旨》)(按:此參蘇飲變方。)
蘇子降氣湯,治男女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膈壅痰多,咽喉不利,咳嗽,虛煩引飲,頭目昏眩。
川當歸(去蘆),甘草(爁),厚朴(去粗皮),前胡(去蘆各二兩),陳皮(去白),肉桂(去粗皮各三兩),紫蘇子,半夏曲(各五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大錢,水一盞半,入生薑二片,棗子一個,蘇五葉,同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(《和劑》)(按:此本《千金》紫蘇子湯,治腳弱上氣,不用蘇葉。)
養肺湯,治肺感寒邪,上氣喘急,咳嗽無時,聲音不出,痰唾稠黏。
紫菀(半兩去土),款冬花(半兩),杏仁(半兩去皮尖),五味子(半兩),白茯苓(一兩),半夏(湯泡洗十餘次),桂(半兩去粗皮),桔梗(半兩微炒),紫蘇子(半兩微炒)
上為粗末,每服三大錢,水一大盞,生薑十片,同煎至七分,去滓微熱服,不拘時候。(《衛生家寶》)《直指》養肺湯,於本方去五味子、桂,加人參、陳皮、桑白皮、甘草、烏梅。
款冬花散,治寒壅相交,肺氣不利,咳嗽喘滿,胸膈煩悶,痰實涎盛,喉中呀呷,鼻塞清涕,頭痛眩冒,肢體倦疼,咽嗌腫痛。
款冬花(去枝梗),桑葉(洗焙,按:《醫方大成》引作桑白皮),知母(去蘆各二十兩),貝母(去心麩炒),杏仁(去皮尖麩炒),半夏(湯洗七次薑製),阿膠(銼炒如珠子),甘草(爁各二斤半),麻黃(去根節五斤)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生薑三片,同煎至七分去滓,食後溫服。(《和劑》)又人參定喘湯,治肺氣咳嗽,上喘氣急,於本方去款冬花、桑葉、知母、貝母、杏仁,加人參、桑白皮、罌粟殼。
華蓋散,治肺感寒邪,咳嗽上氣,胸膈煩滿,項背拘急,聲壅鼻塞,頭昏目眩,痰氣不利,呀呷有聲。
麻黃(去節根),紫蘇子(隔紙炒),桑白皮(炙),杏仁(去皮尖炒),赤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上七味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去滓,食後溫服。(同上)
治諸嗽久不瘥,貝母湯。
貝母(一兩去心薑製半日焙),黃芩(生去皮),乾薑(生各一兩),陳皮(去白),五味子(各一兩揀),桑白皮(洗淨蜜炙黃),半夏(湯浸七次),柴胡(去苗淨洗),桂心(不見火各半兩),木香(一分),甘草(一分炙)
白話文:
咳嗽
杏仁,可以疏散肺部的氣,如果肺部有實在的邪氣,或是因為風寒束縛體表,導致邪氣鬱積在體內,就適合使用杏仁。(出自《醫學原理》)
疏散肺氣的各種藥方(兼具補肺功效) 寧嗽化痰湯,可以治療因感冒風寒引起的咳嗽、鼻塞。
藥材組成:桔梗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半夏(用薑汁浸泡七次)、陳皮、前胡、乾葛、茯苓(各一錢)、紫蘇(一錢二分)、麻黃(一錢,冬天用量加倍,夏天減少)、桑白皮、杏仁(炒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,各一錢)、甘草(四分)。
煎煮方法: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至剩八分,在飯後稍微放溫時服用。(出自《統旨方》)(按:這個方子是參蘇飲的變方。)
蘇子降氣湯,可以治療男女因虛陽上攻,導致氣機升降失常,出現上盛下虛的狀況,胸膈堵塞,痰多,咽喉不舒服,咳嗽,心煩口渴,頭暈目眩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川當歸(去除蘆頭)、甘草(稍微烤過)、厚朴(去除粗皮)、前胡(去除蘆頭,各二兩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肉桂(去除粗皮,各三兩)、紫蘇子、半夏曲(各五兩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大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兩片、紅棗一顆、紫蘇葉五片,一同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(按:這個方子是參考《千金方》的紫蘇子湯,但《千金方》的紫蘇子湯是用於治療腳無力、氣喘,並未使用紫蘇葉。)
養肺湯,可以治療肺部感受寒邪,引起的氣喘急促,咳嗽不斷,聲音嘶啞,痰液濃稠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紫菀(去除泥土,半兩)、款冬花(半兩)、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半兩)、五味子(半兩)、白茯苓(一兩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清洗十餘次)、桂枝(去除粗皮,半兩)、桔梗(稍微炒過,半兩)、紫蘇子(稍微炒過,半兩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大錢,用水一大碗,加入生薑十片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稍微放溫時服用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衛生家寶》)《直指方》的養肺湯,在原方的基礎上去除了五味子、桂枝,增加了人參、陳皮、桑白皮、甘草、烏梅。
款冬花散,可以治療寒邪壅塞,導致肺氣不暢,引起的咳嗽氣喘,胸悶煩躁,痰多,喉嚨發出雜音,鼻塞流清涕,頭痛眩暈,肢體倦怠疼痛,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款冬花(去除枝梗)、桑葉(洗淨烘乾,按《醫方大成》記載應為桑白皮)、知母(去除蘆頭,各二十兩)、貝母(去除心,用麩皮炒過)、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用麩皮炒過)、半夏(用熱水清洗七次,用薑汁製過)、阿膠(切碎炒成珠子狀)、甘草(稍微烤過,各二斤半)、麻黃(去除根節,五斤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三片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後稍微放溫時服用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另外,人參定喘湯,可以治療因肺氣虛弱導致的咳嗽,氣喘急促,是在款冬花散的基礎上去除了款冬花、桑葉、知母、貝母、杏仁,增加了人參、桑白皮、罌粟殼。
華蓋散,可以治療因肺部感受寒邪,引起的咳嗽氣喘,胸膈脹滿,頸背僵硬,聲音沙啞,鼻塞,頭昏眼花,痰液不暢,喉嚨發出雜音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麻黃(去除莖節和根部)、紫蘇子(隔著紙炒過)、桑白皮(烤過)、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炒過)、赤茯苓(去除外皮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各一兩)、甘草(烤過,半兩)。
用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後稍微放溫時服用。(同上)
貝母湯,可以治療各種咳嗽久治不癒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貝母(一兩,去除心,用薑汁製過,烘烤半日)、黃芩(生的,去除外皮)、乾薑(生的,各一兩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五味子(各一兩,挑選好的)、桑白皮(洗淨後用蜂蜜炙黃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柴胡(去除莖苗,洗淨)、桂心(不見火,各半兩)、木香(一分)、甘草(一分,烤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