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62)
臟腑類 (162)
1. 咳嗽
極要方云:此病有數種:有冷熱咳嗽,有肺痿嗽,有肺癰嗽,有水氣嗽。若有本性非熱,遇諸冷緣而得嗽,觸冷便發,遇熱即可,此是冷嗽也。若有本性非冷,遇諸熱緣而得嗽,觸熱便發,遇冷即可,此是熱嗽也。若本性多熱,嗽又久,熱將息更劇,冷將息無效,每唾無多膿洟,但唾白而稠,總是細小泡沫,此是肺痿嗽也。若本性冷熱將息無效,每嗽所出,皆是濃洟,如癰瘡中膿,或寒或熱,此是肺癰嗽也。
若有非冷非熱,經久患嗽,上氣喘息,腹滿悶,甚者頭面有氣,過久重者,身體皆腫,此是水氣嗽也。(《醫心》)
咳而口中自有津液,舌上胎滑,此為浮寒,非肺痿也。(《脈經》)
留飲咳者,其人咳不得臥,引項上痛,咳者如小兒掣縱狀。(《千金》)
有因寒者,有風者,有熱者。風寒從外至,熱則從內起。風寒則諸經自受其邪,熱則諸經腑臟或熏乘而為病。風則散之,寒則溫之,熱則調之。因風者惡風,出風中則咳甚。因寒者,得寒則劇。因熱者,得熱而發。(《雞峰》)
咳嗽有二:一曰熱,二曰寒。熱嗽有濃痰,鼻聞腥氣,宜服涼藥;寒嗽痰薄,宜服熱藥。飲冷水一二呷而暫止者,熱嗽也;呷熱湯而暫止者,冷嗽也,此法用之有驗。以小柴胡湯治熱嗽,以理中湯加五味子治寒嗽,皆已試之驗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
大抵咳嗽皆從肺出,醫家細論發藥大略有三:有因寒者,有風者,有熱者。風寒則從外至,熱則從內起。風寒則諸經自受其邪,熱則諸經腑臟或熏乘而為病。風則散之,寒則溫之,熱則調之。瀉是瀉肺經,非瀉腑臟也,當用葶藶、桑白皮之類是也。因風者遇風則嗽甚,因寒者值寒則嗽劇,因熱者遇熱則嗽即發。
更有一驗甚的,但問遇夜飲酒時,夜間如何。若吃酒後嗽甚,則有熱也;吃酒了嗽減,則有寒也。涎青白者有寒,稠黃者有熱,隨證發藥。(《和劑指南》)
感風者鼻塞聲重,傷冷者悽清怯寒,挾熱為焦煩,受濕為纏滯,瘀血則膈間腥悶,停水則心下怔忪。或實或虛,痰之黃白,唾之稀稠,從可知也。(《直指》)
夏月嗽而發熱者,謂之熱痰嗽,小柴胡四兩,加石膏一兩,知母半兩用之。冬月嗽而發寒熱,謂之寒嗽,小青龍加杏仁服之。然此為大例,更當隨時加減之。(《保命集》)
咳嗽之證,大概風、冷、熱、損、勞。風者,感外風寒入肺經,其證或惡寒,或不惡寒,或發熱,或不發熱,或頭痛,或不頭痛,但暴得之,便覺痰壅,咳嗽不止,脈雖浮盛,此則是感風,三拗湯、金沸草散,量證加減與服。若服藥不減,則是感風未解,當與傷寒中發散藥,量四時加減,出汗乃止。
傷冷咳嗽,身不憎寒發熱,得之脾胃受寒,傳入於肺,遂成寒嗽,嗽甚則吐白沫而多嘔。此當先用溫藥,溫其脾胃,如治中湯、胡椒理中湯、丁香半夏丸、五嗽丸皆要藥,或用理中湯加五味子煎服。如伏熱作嗽,一時風熱在胸膈間,所以作嗽。其證胸滿咽乾,唾黃濁水,甚者咯血。
白話文:
咳嗽這種病有很多種:有因為寒冷或燥熱引起的咳嗽,有肺部衰弱引起的咳嗽(肺痿),有肺部生瘡化膿引起的咳嗽(肺癰),還有因為體內水氣過多引起的咳嗽。
如果原本體質不是燥熱,只是因為接觸到寒冷而咳嗽,一遇到寒冷就發作,遇到溫熱就會好轉,這就是寒咳。如果原本體質不是寒冷,而是因為接觸到燥熱而咳嗽,一遇到燥熱就發作,遇到寒冷就會好轉,這就是熱咳。
如果體質偏燥熱,咳嗽又持續很久,遇到溫熱會加重,遇到寒冷沒有效果,而且每次吐出的痰不多膿液,只是白色濃稠,看起來像細小泡沫,這就是肺痿引起的咳嗽。如果體質不是偏寒也不是偏熱,咳嗽很久都沒有好轉,每次咳出來的都是濃稠的痰液,像膿瘡裡的膿一樣,有時覺得冷有時覺得熱,這就是肺癰引起的咳嗽。
如果體質不是偏寒也不是偏熱,長期咳嗽,而且會呼吸困難、胸腹脹悶,嚴重時頭臉也會浮腫,時間久了甚至全身都會腫起來,這就是水氣引起的咳嗽。
咳嗽時,如果口中自己會分泌出津液,舌苔濕滑,這是因為體表有虛寒,並不是肺痿。
因為體內有停滯的痰液而咳嗽的人,會因為咳嗽而無法躺臥,脖子會覺得僵硬疼痛,咳嗽時身體會像小孩抽搐一樣。
咳嗽的原因有寒、風、熱三種。風寒是從體外入侵,熱則是從體內產生。風寒會讓身體各個經絡都受到邪氣侵襲,而熱則會讓各個經絡臟腑受到熱邪的侵擾而生病。風邪要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寒邪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熱邪則要用調和的方法治療。因為風邪引起的咳嗽,會怕風,在風中咳嗽會更嚴重。因為寒邪引起的咳嗽,遇到寒冷就會加重。因為熱邪引起的咳嗽,遇到燥熱就會發作。
咳嗽有兩種:一種是熱咳,一種是寒咳。熱咳會咳出濃稠的痰,鼻子聞起來有腥味,適合服用清涼的藥物。寒咳咳出的痰比較稀薄,適合服用溫熱的藥物。喝一兩口冷水就能暫時止咳的是熱咳,喝一兩口熱湯就能暫時止咳的是寒咳,這個方法很有用。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熱咳,用理中湯加上五味子治療寒咳,這些方法都已經試驗過有效。
一般來說,咳嗽都是從肺部發出來的。醫生仔細分析用藥,大致可以分為三種:寒、風、熱。風寒是從體外入侵,熱是從體內產生。風寒會讓身體各個經絡都受到邪氣侵襲,而熱則會讓各個經絡臟腑受到熱邪的侵擾而生病。風邪要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寒邪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熱邪則要用調和的方法治療。瀉是指瀉肺經的邪氣,不是瀉臟腑的邪氣,應該用葶藶子、桑白皮之類的藥。因為風邪引起的咳嗽,遇到風就會咳嗽加劇;因為寒邪引起的咳嗽,遇到寒冷就會咳嗽加劇;因為熱邪引起的咳嗽,遇到燥熱就會馬上發作。
還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判斷方法,可以問問病人在晚上喝酒時的狀況。如果喝酒後咳嗽加劇,那就是熱咳;如果喝酒後咳嗽減輕,那就是寒咳。咳出的痰是青白色的是寒咳,咳出的痰是濃黃色的是熱咳,根據不同的症狀用藥治療。
因為感受風邪引起的咳嗽會鼻塞、聲音變重,因為受寒引起的咳嗽會怕冷、感覺虛弱,因為體內有熱引起的咳嗽會焦躁煩悶,因為體內有濕引起的咳嗽會感覺身體沉重不舒服,因為體內有瘀血引起的咳嗽會覺得胸膈之間有腥悶感,因為體內有停滯的水液引起的咳嗽會覺得心悸不安。咳嗽的症狀有虛有實,痰的顏色有黃有白,唾液有稀有稠,可以從這些症狀來判斷病因。
夏天咳嗽並且發熱,叫做熱痰咳,可以用小柴胡湯四兩,加上石膏一兩,知母半兩來治療。冬天咳嗽並且發冷發熱,叫做寒咳,可以用小青龍湯加上杏仁來治療。這些只是大致的原則,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加減藥物。
咳嗽的原因,大致有風、寒、熱、虛損、勞累這幾種。因為感受外來的風寒侵入肺經引起的咳嗽,可能會怕冷,也可能不怕冷;可能會發熱,也可能不發熱;可能會頭痛,也可能不頭痛,但通常是突然發作,馬上就覺得痰多、咳嗽不停,脈象雖然浮盛,這就是感受風邪引起的咳嗽,可以用三拗湯、金沸草散,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吃了藥沒有好轉,那就是風邪沒有完全解除,應該用治療傷寒的發散藥,根據四季的變化來加減藥物,等到出汗了就會停止咳嗽。
因為受寒引起的咳嗽,身體不會覺得怕冷發熱,而是因為脾胃受寒,寒邪傳入肺部,就形成了寒咳,咳嗽嚴重時會吐出白色泡沫狀的痰,而且容易嘔吐。這種情況應該先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脾胃,例如理中湯、胡椒理中湯、丁香半夏丸、五嗽丸等都是主要的藥方,也可以用理中湯加上五味子煎服。如果因為體內有潛伏的熱邪而引起的咳嗽,是因為一時之間風熱之邪停留在胸膈之間,所以才會咳嗽,症狀是胸悶、咽喉乾燥、吐黃濁的痰液,嚴重的還會咳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