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55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55)

1. 泄瀉

柴苓湯,治泄瀉發熱,口渴裡虛之症,小柴胡湯合五苓散,銼一劑,薑棗煎服。(同上)

黃連胃苓湯,治受熱氣,並食油滑熱物,及飲不正氣酒作瀉。

川黃連(濃煎吳茱萸湯並炒一錢),乾葛(一錢),赤茯苓(一錢),白朮(一錢),豬苓(七分),澤瀉(八分),蒼朮(一錢),川厚朴(薑汁拌炒七分),甘草(生炙各二分),陳皮(五分)

上水一鍾半,燈心七根,棗一枚,食遠乘熱服。(《會元》)

歐陽文忠公,嘗得暴下,國醫不能愈。夫人云:市人有此藥,三文一帖,甚效。公曰:吾輩臟腑與市人不同,不可服。夫人使以國醫藥雜進之,一服而愈。公召賣者厚遺之,求其方,久之乃肯傳,但用車前子一味為末,米飲下二錢匕。云:此藥利水道而不動氣,水道利則清濁分,谷臟自止矣。(《蘇沈》)

溫中諸方(溫涼調停諸方附)範汪溫中湯,療寒下食完出方。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三兩),蜀椒(八十枚汗去閉口及目),附子(一枚炮四破)

上四味切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為再服。若嘔內橘皮半兩,小與老皆取服之,良。(《外臺》)

四柱散,治丈夫元臟氣虛,真陽耗散,兩耳常鳴,臍腹冷痛,頭旋目暈,四肢怠倦,小便滑數,泄瀉不止。

人參,附子(炮去皮尖),木香(濕紙裹煨),茯苓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大盞,生薑二片,棗子一個,鹽少許,煎七分,空心食前服。凡臟氣虛弱者,悉宜服之。(《和劑》)《本事》白朮散,於本方去茯苓,加白朮(主治既見積瀉)。《濟生》滑泄不止,加肉豆蔻、訶子煎,名曰六柱散(《活幼心書》去訶子,加白朮)。

《回春》八柱散,治腸胃虛寒,滑泄不禁,於六柱散去木香、茯苓,加乾薑、白朮、粟殼、甘草。

治泄瀉者,理中湯加橘紅、茯苓各一兩,名補中湯。治溏泄不已者,於補中湯中,更加附子一兩,名附子補中湯。(《易簡》)

理中湯,治腸胃虛弱,滲漉有聲,泄瀉頻並,加茯苓、川厚朴。(《直指》)

治腸胃受風,久為飧泄,下痢嘔逆,腹內㽲痛,高良薑湯方。

高良薑,木香,赤茯苓(去黑皮),檳榔(銼),人參(各三分),肉豆蔻(去殼),吳茱萸(湯浸焙炒),陳橘皮(湯浸去白炒),縮砂蜜(去皮各半兩),乾薑(炮一分)

上一十味粗搗篩,每服四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不拘時,日三服。(《聖濟》)

豆附丸,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,內受風冷,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,腹痛腸鳴,手足厥冷,服諸藥不效者,此藥主之。

肉豆蔻(炮),附子(炮去皮臍),白茯苓(焙各四兩),木香(不見火),肉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各二兩),丁香(不見火一兩)

白話文:

腹瀉

柴苓湯,治療腹瀉發熱、口渴、體內虛弱的症狀,是將小柴胡湯和五苓散合併使用,磨成一劑,用生薑、紅棗煎煮後服用。

黃連胃苓湯,治療因受熱氣、吃了油膩食物、飲用了不乾淨的酒而引起的腹瀉。

配方包含:濃煎過的川黃連(加入炒過的吳茱萸一錢),乾葛(一錢),赤茯苓(一錢),白朮(一錢),豬苓(七分),澤瀉(八分),蒼朮(一錢),用薑汁拌炒過的川厚朴(七分),生甘草和炙甘草各(二分),陳皮(五分)。

將上述藥材加一碗半水,七根燈心草,一顆紅棗一起煎煮,在飯前趁熱服用。

歐陽文忠公曾經患上突發腹瀉,御醫都治不好。他夫人說,市井有賣一種藥,一帖三文錢,很有效。歐陽公說:「我們和普通百姓的身體狀況不同,不能亂服。」夫人強行讓御醫將市井藥摻雜在御醫的藥中,歐陽公服用一劑就好了。歐陽公召來賣藥的人,重賞他並詢問藥方,很久之後賣藥人才肯透露,原來只是用車前子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兩錢。賣藥人說:「這藥利尿而不傷氣,小便順暢後,身體自然能分辨清濁,腹瀉就止住了。」

溫補中焦的藥方

範汪溫中湯,治療因寒冷而導致的腹瀉,吃下去的食物又直接排泄出來。

配方包含:炙甘草,乾薑(各三兩),蜀椒(八十枚,要去掉閉口和突出的部分),炮製過的附子(一枚,切成四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二升水煮至一升,分成兩次服用。如果想止嘔,可以加入半兩橘皮。不論年紀大小都適用,效果很好。

四柱散,治療男子因元氣虛弱,真陽耗散,導致兩耳經常鳴叫,肚臍腹部冷痛,頭暈眼花,四肢疲憊,小便頻繁滑泄,腹瀉不止的症狀。

配方包含:人參,炮製過的附子(去皮尖),用濕紙包裹煨過的木香,茯苓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大盞水,兩片生薑,一顆紅棗,少許鹽一起煎煮至七分,空腹飯前服用。凡是體內虛弱的人,都適合服用此藥。

白朮散,是在四柱散的基礎上,去掉茯苓,加入白朮(主要治療積食引起的腹瀉)。

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在白朮散的基礎上,加入肉豆蔻、訶子煎煮,稱為六柱散。又一說法是將訶子去掉,加入白朮。

八柱散,治療腸胃虛寒,腹瀉不止,在六柱散的基礎上,去掉木香和茯苓,加入乾薑、白朮、粟殼、甘草。

治療腹瀉,可以用理中湯,再加入橘紅和茯苓各一兩,稱為補中湯。治療腹瀉不止,可以在補中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一兩附子,稱為附子補中湯。

理中湯,治療腸胃虛弱,腸鳴腹瀉,如果腹瀉頻繁,可以加入茯苓和川厚朴。

治療腸胃受風引起的長期腹瀉,伴有嘔吐、腹痛等症狀,可以用高良薑湯。

配方包含:高良薑,木香,去黑皮的赤茯苓,切碎的檳榔,人參(各三分),去殼的肉豆蔻,用湯浸泡後炒過的吳茱萸,用湯浸泡後去白炒過的陳皮,去皮的縮砂蜜(各半兩),炮製過的乾薑(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八分,去渣後不拘時間,一天服用三次。

豆附丸,治療男女因腸胃虛弱,體內受風寒,導致食物不能消化,腹瀉不止,腹痛腸鳴,手腳冰涼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人。

配方包含:炮製過的肉豆蔻,炮製過的附子(去皮臍),烘焙過的白茯苓(各四兩),不經火的木香,去掉粗皮的肉桂,炮製過的乾薑(各二兩),不經火的丁香(一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