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49)
外因類 (49)
1. 瘧
瀉下諸方,《備急》桂廣州法醇醨湯方。
大黃(三分),甘草(一分半炙),常山(一分半)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更以水二升煮滓,取一升,未發服醨,醨是後煮者,相次服醇,醇是前煮者,差,忌菘菜、海藻、生蔥、生菜等。支云:極驗。文仲、《經心錄》方,無甘草,用石膏三銖,余同。一方有桂心一分半。(《外臺》)
錄驗方恆山湯。治瘧十歲二十歲方。
恆山(二兩),甘草(一兩),大黃(二分),桂心(六銖)
凡四物切,恆山以酒漬一夜,諸藥以酒三升,水二升,煮取七合頓服,下吐愈。(《醫心》)《外臺》:《備急》華佗常山桂心丸,本方,各四分末之,蜜和,如兔屎,平旦服,每欲發服六丸,飲下之。欲服藥時,先進少熱粥良。
一少婦身小味厚,痎瘧月餘,間日發於申酉,頭與身痛,寒多,喜極熱辣湯。脈伏而慘晦,作實熱痰治之(《類按》評曰:脈伏喜熱湯,無不作虛寒治,此按治法可法),以十棗湯為末,粥丸黍米大,服十粒津咽,日三次,令淡飯半月,後大汗而愈。(《丹溪》)
溫散諸方,(附調停方)大正氣散,治山嵐瘴氣,發作寒熱,遂成瘧疾。
附子(炮去皮臍),厚朴(薑汁製),桂心,甘草(炙),乾薑(炮),陳皮(各一兩),茱萸(半兩微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二大錢,水盞半,姜五片,棗一枚,同煎至七分,熱服不拘時,兼治霍亂吐瀉一切氣疾。(《三因》)
有宗室以恩添差通判常州,郡守不甚加禮,遂苦痁疾,久而弗愈。族人士蘧為鈐轄,素善醫,往問,正聚語,痁作而顛,撼掖不醒,盡室駭懼。蘧云:無傷也。是中心抑鬱,陰陽交戰,至於隕厥,正四將軍飲子證也。先令灼艾,灸至四百壯了,無蘇意。於是急製藥,以一大附子炮去皮臍,四分之,訶子四個,炮去核,陳皮四個全者,洗淨不去白,甘草四兩炙,各自切碎為四服,用水二盞,薑棗各七,煎去五之三。
藥成,持飲病者,初一杯灌之不納,至再稍若吞嚥,三則倏起坐,四服盡頓愈,更不復作,一時救急如此。(《醫說》引《類編》)
如冷人,宜真武湯加草果。(《如宜》)
果附湯,治脾寒瘧疾不愈,振寒少熱,面青不食,或大便溏泄,小便反多。
草果仁,附子(炮去皮臍)
上等分㕮咀,每服半兩,水二盞,生薑七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
冷附湯,治瘧疾痰實痞不通。(按:《朱氏》治虛瘧。)
附子(一隻,重九錢,一兩,去皮炮,去皮臍。)
上切作片,分二服,生薑十大片,水兩大盞,煎至一盞,隔夜煎下,用綿蒙盞,露一宿,至五更初取冷服。凡患瘧疾,無過是痰實,痞塞不通,脾氣弱虛,熱在上,停於胸膈,不得入於臟腑,所以五更冷服,乃使藥下達,壯脾胃,去痰實,除虛熱,降心氣,屢用屢效。(《事證方後集》)(按:蓋是張承節方。)
白話文:
瀉下諸方
《備急》裡記載的桂廣州法醇醨湯,它的配方是:大黃三分、炙甘草一分半、常山一分半。將這三味藥加三升水煮成一升,濾掉藥渣。再用兩升水煮藥渣,取一升。在瘧疾發作前,先喝後煮的藥汁(醨),接著喝先煮的藥汁(醇)。如果病好了,就要忌吃白菜、海藻、生蔥、生菜等食物。據說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好。《經心錄》裡的方子和這個類似,只是沒有甘草,改用石膏三銖,其他藥材和煮法都一樣。另外,有的方子還會加桂心一分半。
還有一種叫做錄驗方恆山湯,是專門治療十歲到二十歲的瘧疾患者的。它的配方是:恆山二兩、甘草一兩、大黃二分、桂心六銖。將這四味藥切好,恆山用酒浸泡一夜。其他藥材加入三升酒和兩升水一起煮,煮到剩下七合,一次喝完,喝完後如果出現腹瀉或嘔吐,病就會好。《備急》還記載了華佗常山桂心丸,配方是常山和桂心各四分磨成粉,用蜂蜜調和,做成兔屎大小的丸子,每天早上空腹服用,瘧疾快發作前吃六顆,用溫水送服。吃藥前最好先喝一點熱粥。
有一個少婦身材嬌小,體質虛弱,得瘧疾一個多月,每隔一天在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或酉時(下午五點到七點)發病,頭和身體都痛,很怕冷,喜歡喝很熱的辣湯。她的脈象沉伏無力,顏色晦暗,這是實熱夾痰的表現。可以用十棗湯磨成粉,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,每天三次,每次吃十顆,用津液送服。吃藥期間要吃清淡的米飯半個月,之後會大量出汗,病就好。
溫散諸方
(附調停方)大正氣散可以治療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瘧疾。配方是: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和臍)、用薑汁製過的厚朴、桂心、炙甘草、炮製過的乾薑、陳皮各一兩,以及微微炒過的吳茱萸半兩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大錢,用一盞半水,加五片薑和一個棗子一起煎,煎到剩七分時趁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霍亂、嘔吐腹瀉等一切氣病。
有一個宗室因為被貶到常州當通判,郡守不太尊重他,結果得了瘧疾,久治不癒。他的族人蘧是個當官的,而且很懂醫術,就去探望他。剛到時,宗室的瘧疾就發作了,昏厥過去,怎麼搖都搖不醒,全家都很害怕。蘧說:「沒事,這是因為他心中鬱悶,導致陰陽不調,才會昏厥。這是四將軍飲子的症狀。」他先給宗室灸了四百壯艾灸,但宗室還是沒有醒。於是趕緊製作藥物:用一大個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和臍)切成四份、四個炮製過的訶子(去掉核)、四個完整的洗乾淨的陳皮(不要刮掉白色的部分)、四兩炙甘草,各自切碎,分四次服用。用兩碗水,加上七片薑和七個棗子一起煎,煎到剩五分之二。
藥煎好後,拿給病人喝。第一杯喝不下去,到第二杯勉強吞嚥,第三杯就突然坐起來,喝完第四杯後就痊癒了,不再復發,可見救急效果非常顯著。
如果是身體怕冷的人,可以用真武湯加草果來治療。
果附湯可以治療脾胃虛寒、久治不癒的瘧疾,這種瘧疾的症狀是發冷但發熱不嚴重,臉色發青,沒有食慾,或腹瀉,小便反而多。配方是:草果仁和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和臍),等分磨碎,每次服用半兩,用兩碗水,加七片生薑和一個棗子一起煎,煎到剩七分,去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。
冷附湯可以治療瘧疾引起的痰液積滯、胸悶不暢。(據說這個方子是治療虛寒瘧疾的。)配方是:一個附子(約九錢到一兩重,去掉皮和臍,炮製過)。將附子切成片,分成兩次服用。每次用十大片生薑,加兩大碗水一起煎,煎到剩下一碗。隔夜煎好,用布蒙住碗口,露一夜,第二天早上五更時取出來冷服。瘧疾多是因為痰液積滯、胸膈不暢、脾氣虛弱,導致虛熱停留在胸膈,無法進入臟腑,所以要在早上五更冷服,這樣才能使藥力下行,強壯脾胃,去除痰液積滯,消除虛熱,平降心氣。這個方子屢次使用都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