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51)
臟腑類 (151)
1. 泄瀉
又《靈樞》所謂洞泄,《倉公傳》洞風,皆此證也),本方加人參、白朮,用伏龍肝湯煎服。(《醫通》)
脾泄、腎泄,有脾泄,有腎泄。脾泄者,肢體重著,中脘有妨,面色虛黃,腹肚微滿。腎泄者,膚腠怯冷,腰膂痠疼,上咳面黧,臍腹乍痛。治脾泄,用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乾薑、木香、生肉豆蔻輩。治腎泄,用補骨脂及安腎丸、震靈丹輩。(《直指》)
諸泄瀉,有用不換金正氣散、除濕湯之類,以去風濕,以安腸胃,此上品藥也。次則溫脾養胃之劑投之,是為正法。然用之而不作效,抑且腹痛走上走下,或臍間隱痛,腰膂疼酸,骨節軟弱,面色黧悴,尺脈虛弱,病安在哉?曰:此腎泄也,當以炒故紙、生乾薑、官桂、木香、當歸輩主之,仍用安腎丸為佐。其或腎水下涸,心火上炎,燥渴溺多,引飲無度,此陰陽離絕也,識者憂焉。
(同上)
有每日五更初洞瀉,服止瀉藥並無效,米飲下五味丸(按:此本《本事方》文,見於後),或專以北五味煎飲。亦治脾腎泄,雖省節飲食,大段忌口,但得日間上半夜無事,近五更其瀉復作,此病在腎,俗呼脾腎泄,分水飲下二神丸及椒樸丸,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。病久而重,其人虛甚,椒附湯。(《要訣》)
五更瀉,是腎虛失其閉藏之職也。惟八味丸以補其陰,則腎中之水火既濟,而開闔之權得宜。況命門之火旺,則能生土,而脾亦強矣。有用六味丸加沉香、砂仁,以山藥末打糊,代蜜為丸,以攝火歸源而愈者。有用六味丸加遠志、益智,兼調脾腎而愈者。有用六味丸七分,雜二神丸三分,服之而愈者。
有用五味子煎湯,送四神丸者。有用二神丸加五味子、山茱萸、肉桂、茴香,陳米飲糊為丸服者。亦有屬酒積、食積者,蓋一日進取之物,至此時皆下大府而急奔也。但食積之瀉,其腹必脹滿,瀉後則頓減,瀉下皆是稀糞。酒積瀉下都是稀沫,或有兼血積者,與腎瀉之純清水液,迥乎不同也。
審系何積,即以何積治之。(《醫通》)
凡兼真陰不足而為泄瀉者,則或多臍下之痛,或於寅卯時為甚,或食入已久,反多不化而為嘔惡溏瀉,或瀉不甚臭而多見完穀等證。蓋因丹田不暖,所以尾閭不固,陰中少火,所以中焦易寒,此其咎在下焦,故曰真陰不足也。本與中焦無涉,故非分利所及也,惟胃關煎一劑,乃為最上之乘。
且人之患此者最多,勿謂其為新病而不可用也,勿謂其為年少而未宜用也。覺有是證,即宜是藥,劑少功多,攸利非小。但知者見其先,昧者見其後,見其後恐見之遲矣,所以貴先見也。(《景岳》)
虛損泄瀉(互見骨蒸門),泄瀉諸治法頗詳,何獨不及虛損之泄瀉也。蓋腎藏真陰虛則火邪勝,火邪上升,必傷肺而為咳逆。真陽虛則水邪勝,水氣內溢,必漬脾而為泄瀉。既嗽且泄,上下俱病,先後天之氣並傷,故虛損關捩,全系乎此。余嘗用理中丸加五味子以治下泄,異功散加細辛以治上咳,每每獲效。若服之作脹發熱者,終難挽回,不可以其咳瀉俱緩,輕許其治也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腹瀉
《靈樞》提到的「洞泄」,《倉公傳》提到的「洞風」,指的都是這種病症。這種情況,可以在原本的藥方中加入人參、白朮,然後用伏龍肝湯煎煮後服用。(《醫通》)
脾虛腹瀉和腎虛腹瀉:腹瀉有脾虛引起的,也有腎虛引起的。脾虛腹瀉的症狀是身體沉重乏力,胃脘部感到不舒服,面色虛黃,腹部微微脹滿。腎虛腹瀉的症狀是皮膚怕冷,腰部痠痛,咳嗽、臉色發黑,肚臍和腹部會突然疼痛。治療脾虛腹瀉,可以用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乾薑、木香、生肉豆蔻等藥材。治療腎虛腹瀉,可以用補骨脂,以及安腎丸、震靈丹等藥。(《直指》)
各種腹瀉,可以用不換金正氣散、除濕湯之類的藥,來祛除風濕,安穩腸胃,這是上等的藥方。其次可以用溫補脾胃的藥方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但是,如果用了這些藥沒有效果,反而出現腹痛在腹部遊走,或者肚臍附近隱隱作痛,腰部痠痛,關節無力,面色憔悴,脈象虛弱,那問題出在哪呢?這就是腎虛引起的腹瀉,應該用炒過的補骨脂、生乾薑、肉桂、木香、當歸等藥材為主,再配上安腎丸來輔助治療。如果腎水枯竭,心火上炎,出現口渴、小便增多、喝水不止,這是陰陽分離的危險情況,知道的人會很擔憂。
(同上)
還有一種情況是,每天在凌晨五更時分開始腹瀉,服用止瀉藥也沒用,可以用米湯送服五味丸(這是《本事方》中的記載,後面會提到),或者單獨用北五味子煎水飲用。這種情況也是治療脾腎虛引起的腹瀉,即使節制飲食,非常注意忌口,白天和上半夜都沒事,但快到五更時分就又開始腹瀉,這是因為病在腎,俗稱脾腎虛腹瀉。可以用水送服二神丸和椒樸丸,或者用平胃散送服小茴香丸。如果病程長且病情嚴重,患者會非常虛弱,這時可以用椒附湯來治療。(《要訣》)
五更瀉,是因為腎虛導致腎的閉藏功能失常。只有用八味丸來補腎陰,使腎中的陰陽平衡,才能使開闔的功能恢復正常。而且命門之火旺盛,就能生養脾土,使脾也變得強壯。可以用六味丸加沉香、砂仁,用山藥粉糊做成藥丸,代替蜂蜜,可以把火引回根源而治癒。還可以用六味丸加遠志、益智,同時調理脾腎而治癒。也可以用六味丸七分,加上二神丸三分,服用後也能治癒。
也有人用五味子煎湯送服四神丸。還有人用二神丸加五味子、山茱萸、肉桂、茴香,用陳米糊做成藥丸服用。還有的腹瀉是喝酒或吃東西積滯引起的,因為一天吃喝的東西,到了這個時候都向下排出。但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腹部必定脹滿,瀉後就會減輕,而且瀉出來的都是稀便。喝酒積滯引起的腹瀉,瀉出來的都是稀沫,有的還會夾雜血積。這些都和腎虛腹瀉排出的純清水狀液體,有很大的不同。
要仔細辨別是哪種積滯,就用針對性的方法來治療。(《醫通》)
凡是兼有真陰不足而導致腹瀉的,通常會出現肚臍下疼痛,或者在凌晨三到五點時症狀加重,或者吃下很久的食物,反而難以消化,導致嘔吐、噁心、腹瀉。或者腹瀉不太臭,但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等症狀。這是因為丹田不溫暖,所以尾閭不牢固,陰中缺少火,所以中焦容易受寒。病根在下焦,所以說是真陰不足。這個病和中焦沒有關係,所以用疏通、利水的方法無效,只有用胃關煎效果最好。
而且,患這種病的人非常多,不要認為這是新出現的病就不用這種方法,也不要認為年紀小就不適合用這種方法。發現有這種症狀,就應該用這個藥,藥量少效果好,益處很大。但明白的人能看到病因,不明白的人只能看到症狀,看到症狀再治療就太晚了,所以要及早發現問題。(《景岳》)
虛損引起的腹瀉(可參考骨蒸門):關於腹瀉的各種治療方法已經說得很詳細了,為什麼單獨沒有提到虛損引起的腹瀉呢?因為腎藏的真陰虛弱,就會導致火邪過盛,火邪向上侵擾,就會損傷肺,引起咳嗽。真陽虛弱,就會導致水邪過盛,水氣內溢,就會侵襲脾,引起腹瀉。既咳嗽又腹瀉,上下都生病,先天的氣和後天的氣都受到損傷,所以說虛損的關鍵就在這裡。我曾經用理中丸加五味子來治療腹瀉,用異功散加細辛來治療咳嗽,常常有效。如果服藥後出現腹脹發熱,那就很難挽回了,不能因為咳嗽和腹瀉有所緩解,就輕易地認為可以治好。(《醫通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