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50)
臟腑類 (150)
1. 泄瀉
因傷於酒,每晨起必瀉者,宜理中湯加乾葛,吞酒煮黃連丸。或重而瀉泄頻數者,宜沖和湯。(《要訣》)
有人患早起泄瀉,或時有血,午後仍便結糞,能食善飲,此是酒積作瀉,二陳加炮薑、酒炒川連、紅曲,陳酒麴糊丸,烏梅湯下。有血去半夏,加麝少許,晨夕各一服。(《醫通》)
氣泄,氣泄證,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,必先以怒時挾食,致傷脾胃,故但有所犯,即隨觸而發,此肝脾二臟之病也。蓋以肝木剋土,脾氣受傷而然。使脾氣本強,即見肝邪,未必能入。今既易傷,則脾氣非強可知矣。故治此者,當補脾之虛而順肝之氣,此固大法也。但虛實有微甚,則治療宜分輕重耳。若既畏此證為患,則必須切戒氣怒。(《景岳》)
積瀉,有人因憂愁中傷食,結積在腸胃,故發吐利。自後至暑月,稍傷則發,暴下數日不已。《玉函》云:下利至隔年月日不期而發者,此為有積,宜下之,止。用溫脾湯尤佳,若難取效,可佐以乾薑丸,後服白朮散。(《本事》)(白朮散,出溫中方四柱散下。)
瀉已愈,隔年及後期復瀉。古論云:病有期年而發者,有積故也。宜感應丸。(《要訣》)
久泄不止,百藥不效,或暫止而復來,此必有陳積在腸胃之間。積一日不去,則瀉一日不愈,必先逐去陳積而復補之,庶幾獲益。(《金匱翼》)
溢飲滑泄、水恣,諸瀉痢入胃,名曰溢飲滑泄,渴能飲水,水下復瀉而又渴,此無藥證,當灸大椎。(《保命集》)(按:《醫通》入胃上,補水漬二字,蓋此證即《厥陰篇》所謂水漬入胃必下利之類。)假令渴引飲者,是熱在膈上,水多入則下膈入胃中,胃經本無熱,不勝其本(按:疑其水訛),名曰水恣,故使米穀一時下。此證當灸大椎三、五壯立已,乃瀉督也。如用藥乃用車前子擂丸,白朮、茯苓之類可選用之,五苓散亦可。(同上)(按:《醫通》溢飲滑泄主五苓散,曰:乃督脈之病也。蓋系湊合此段。)
飯後隨瀉證,脾腎交濟,所以有水穀之分。脾氣雖強,而腎氣不足,故飲食下咽,而大腑為之飧泄也。治法二神丸,用故紙、肉豆蔻修合,或不換金正氣散吞安腎丸主之。蓋脾腎之氣交通,則水穀自然克化,此所謂妙合而凝者也。(《直指》)
有脾氣久虛,不受飲食者,食畢即腸鳴腹急,盡下所食物,才覺寬快,不食則無事,俗名錄食瀉(按:《醫學原理》作漏食泄),經年累月,宜快脾丸下二五粒。(《要訣》)
脾胃虛弱,內挾風冷,泄瀉注下,水穀不化,臍下㽲痛,腹中雷鳴,乃積寒久利,腸滑不禁,木香散(按:即四逆湯加丁香、肉豆蔻、木香、藿香、訶子、赤石脂)。若藥與食入口即瀉下者,名直腸瀉,難治(按:此本於《要訣》。先教諭曰:《活幼口議》痢門云:日夜頻並,飯食直過者,名曰刮腸。
白話文:
泄瀉
因飲酒過度,每天早上起床必定腹瀉的人,適合服用理中湯再加入乾葛,並吞服用酒煮過的黃連丸。如果腹瀉嚴重且次數頻繁,適合服用沖和湯。
有人早上起床腹瀉,有時帶血,但下午卻大便乾燥,而且食慾旺盛,這通常是飲酒過多導致的積滯性腹瀉,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炮薑、酒炒過的川黃連、紅曲,並用陳年酒麴做成糊狀製成藥丸,以烏梅湯送服。如果腹瀉帶血,則去除半夏,加入少許麝香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
因生氣發怒而導致的腹瀉,通常是因為生氣時同時進食,傷及脾胃,所以只要稍有觸犯,就會立即發作,這是肝脾兩個臟器的問題。這是因為肝木過盛會剋制脾土,導致脾氣受損。如果脾氣原本強健,即使肝氣過盛,也未必會受到影響。既然容易受傷,可見脾氣並不強盛。因此,治療這種情況,應當補益脾氣的虛弱,並疏通肝氣,這是基本原則。但虛實程度有輕有重,治療也應區分輕重。如果已經害怕這種病症,就必須嚴格戒除怒氣。
有人因憂愁而傷及飲食,導致食物積滯在腸胃,因此發生嘔吐和腹瀉。之後到了炎熱的月份,稍有不慎就會發作,突然腹瀉數日不止。古籍記載,腹瀉會間隔一年或數年不定期發作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,應當使用瀉下的方法,即可停止腹瀉。使用溫脾湯效果更佳,如果效果不佳,可配合乾薑丸,之後再服用白朮散。
腹瀉已經痊癒,但隔年或之後又再次發作。古籍認為,有些疾病會定期發作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。適合使用感應丸。
長期腹瀉不止,使用各種藥物都無效,或暫時停止又會復發,這必定是體內腸胃之間有陳舊的積滯。積滯一天不去除,腹瀉就一天不會好轉,必須先去除陳舊積滯,再進行補益,這樣才能有效。
各種腹瀉進入胃部,稱之為溢飲滑泄,患者口渴能喝水,但喝完水又會腹瀉,並且持續口渴,這種情況沒有特定的藥物可治,應當灸大椎穴。另一種情況,如果口渴而大量飲水,是因為熱在膈上,水大量進入後,下膈進入胃中,胃經本身沒有熱,無法承受大量水分,因此導致水液隨米穀一同排出。這種情況稱為水恣,也應當灸大椎穴。如果用藥,可以選擇車前子製成藥丸,或白朮、茯苓等藥物,五苓散也可以考慮使用。
飯後立即腹瀉,是因為脾腎相互協調,才能夠區分水穀。雖然脾氣強健,但腎氣不足,所以食物剛下嚥,大腸就會發生腹瀉。治療方法可以使用二神丸,由補骨脂和肉豆蔻製成,或不換金正氣散搭配安腎丸服用。脾腎之氣相互交通,水穀自然能夠消化,這就是所謂的「妙合而凝」。
有些人的脾氣長期虛弱,無法接受飲食,吃完飯後就會腸鳴腹痛,將所吃食物完全排出,才會感到舒適,不吃東西則無異常,俗稱漏食泄。這種情況持續多年,適合服用快脾丸,每次服用二五粒。
脾胃虛弱,體內挾帶風寒,導致腹瀉不止,水穀無法消化,肚臍下方疼痛,腹中雷鳴,這是因為積寒過久導致的腹瀉,腸道過於滑利而無法控制。可以使用木香散(即四逆湯加入丁香、肉豆蔻、木香、藿香、訶子、赤石脂)。如果藥物和食物一入口就立即腹瀉,稱為直腸瀉,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