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47)
臟腑類 (147)
1. 泄瀉
諸證概略,戴云。凡瀉水腹不痛者。是濕也。飲食入胃不住。或完穀不化者。是氣虛也。腹痛瀉水腹鳴。痛一陣瀉一陣。是火也。或時瀉或不瀉。或多或少。是痰也。腹痛甚而瀉。瀉後痛減者。是食積也。(《金匱鉤玄》)
冷瀉,病水泄青白或黃白,或米穀不化,腸鳴腹鳴者,此傷冷也,為洞泄寒中,又為霍亂吐瀉,其脈細弱而緊,宜理中丸、平胃散、調中湯以溫補之,盛則金液丹、朝真丹主之。或藥入則吐出者,內陰盛也,用湯者當以冷服,用丸者以地漿服,熱因寒用之法也。(《醫說》引《集驗方》)
寒泄脈沉細,腹肚切痛,下必青黑,泄後腹脹身痛,先溫其里。(《永類》)
寒瀉,寒氣在腹,攻刺作痛,洞下清水,腹內雷鳴,米飲不化者,理中湯或附子補中湯(按:即附子理中湯)吞大己寒丸。五虛者死:脈細,皮寒,少氣,前後泄利,飲食不入。元是冷瀉,因瀉而煩躁引飲,轉飲轉瀉者,參附湯。(《要訣》)
寒瀉腹中大疼,服前藥外,間進乳豆丸。服諸熱藥以溫中,並不見效,登圊不迭,穢物隨出,此屬下焦,宜桃花丸二五粒、訶黎勒丸以澀之。(同上)
冷證,去麻黃五積散炒過,名和氣散,治脾胃宿冷,腹內切痛,或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泄瀉黃白色不止,或肝經受寒,面色青慘,厥而泄利,生薑三片,鹽梅一個,紅棗二枚同煎,大效。(《得效》)
寒瀉者,腹中微微作痛,痛久而後下者是也,宜以溫脾為先。(《醫鏡》)
寒瀉一名鶩溏,鶩溏者,水糞並趨大腸也。夫脾,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。脾氣衰弱,不能分布,則津液糟粕並趨一竅而下,《金匱》所謂脾氣衰則鶩溏也。又寒氣在下焦,令人水糞雜下,而色多青黑,所謂大腸有寒則鶩溏也。(《金匱翼》)
熱瀉(冷熱不調瀉)病水泄,下深黃及有完穀,小便赤,腹脅但脹滿而不痛,煩躁悶亂,渴而喜飲者,此傷熱也,為挾熱下利,其脈洪大而數,宜駐車丸、參連散、柏皮湯以和之,甚則三黃丸、調胃承氣湯。挾熱下血者,柏皮湯主之。(《醫說》引《集驗方》)
熱瀉,糞色赤黃,彈響作疼,糞門焦痛,糞出穀道,猶如湯熱,煩渴小便不利,宜五苓散吞香連丸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金匱翼》有說,見暑瀉。)
熱瀉者,肚腹嘗熱而痛,口乾舌燥,小便赤澀,所下之糞皆深黃色,臭穢不可近者是也,宜以清熱為先。(《醫鏡》)
一人患泄瀉,凡食一切藥粥蔬菜,入喉覺如針刺,下咽即辣,因而滿腹絞痛,隨覺腹中有氣,先從左升,次從右升,氤氳遍腹,即欲登廁,彈響大泄,糞門恍如火灼,一陣方畢,一陣繼之,更番轉廁,逾時方得離廁。諦視所泄,俱清水盈器,白脂上浮,菜粥及蔬菜俱不化而出,甚至夢中大泄,了不收攝。
白話文:
瀉泄的各種狀況概要
戴氏說:凡是拉肚子但肚子不痛的,是體內濕氣太重。吃進去的食物,在胃裡無法停留,或者食物沒有消化就排出來的,是脾胃氣虛。肚子痛又拉肚子,肚子還會發出聲響,痛一陣子就拉一次的,這是體內有火氣。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,有時拉得多有時拉得少的,是體內有痰。肚子很痛才拉肚子,拉完肚子痛就減輕的,這是食物積滯在腸胃。
冷瀉
拉出來的像水一樣,顏色青白或黃白,或者食物沒有消化就排出,肚子會發出腸鳴聲,這是因為受了寒氣,屬於寒性腹瀉,也可能是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。脈象細弱而緊,應該用理中丸、平胃散、調中湯等藥來溫補身體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金液丹、朝真丹。如果吃藥就吐出來,是體內陰寒太盛,用湯藥應該放涼了喝,用丸藥應該用地漿水送服,這是用寒性的藥物來治療寒症的方法。
寒性腹瀉,脈象沉細,肚子劇烈疼痛,拉出來的糞便顏色一定是青黑色,拉完後肚子會脹氣,身體疼痛,應該先溫暖身體內部。
寒性腹瀉,寒氣在肚子裡,會引起刺痛,拉出來的是清水,肚子裡會發出雷鳴聲,吃進去的米湯都沒消化就排出,應該服用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,再吞服大己寒丸。如果出現五種虛弱的徵象:脈象細微、皮膚冰冷、氣短、腹瀉不止、吃不下東西,就代表情況危險。如果是原本就因為寒引起的腹瀉,但因為拉肚子又變得煩躁想喝水,結果越喝水拉得越厲害,就應該服用參附湯。
寒性腹瀉,肚子會劇烈疼痛,除了服用之前的藥物,還可以間歇性地服用乳豆丸。如果服用各種溫熱的藥物都沒效果,但一直跑廁所,拉出來的都是穢物,這是屬於下焦虛寒,應該服用桃花丸或訶黎勒丸來收澀。
因受寒而引起的病症,可以用去麻黃的五積散炒過,改名為和氣散,可以治療脾胃虛寒,肚子劇痛,或是外感風寒、內傷生冷食物導致的腹瀉,拉出來的糞便呈黃白色。也可能因為肝經受寒,導致臉色青慘,手腳冰冷又腹瀉。可以用三片生薑、一個鹹梅、兩顆紅棗一起煎煮,效果很好。
寒性腹瀉的特徵是,肚子微微作痛,痛了一段時間才開始拉肚子,應該先溫暖脾胃。
寒性腹瀉又稱為鴨溏,鴨溏的意思是水和糞便一起從大腸排出。脾的主要功能是將胃裡的津液運送到全身,如果脾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送,津液和糟粕就會一起從排泄孔排出,所以說「脾氣衰弱就會造成鴨溏」。另外,如果下焦有寒氣,也會讓人拉出來的水和糞便混雜,而且顏色多為青黑色,所以說「大腸有寒就會造成鴨溏」。
熱瀉(冷熱不調引起的腹瀉)
拉出來的像水一樣,顏色是深黃色,或是有沒消化的食物,小便赤黃,肚子和脅肋會脹滿但不痛,容易煩躁、心神不寧,口渴想喝水,這是因為受到熱邪侵襲,屬於挾帶熱邪的腹瀉。脈象洪大而急促,應該服用駐車丸、參連散、柏皮湯來調和。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用三黃丸、調胃承氣湯。如果是挾帶熱邪而拉出血,可以用柏皮湯。
熱性腹瀉,糞便顏色赤黃,排便時肚子會發出聲響且疼痛,肛門會感到灼熱疼痛,拉出來的糞便像熱湯一樣,容易煩渴、小便不順暢,應該服用五苓散,再吞服香連丸。
熱性腹瀉的特徵是,肚子會感到熱痛,口乾舌燥,小便赤澀,拉出來的糞便都是深黃色,而且有惡臭味,應該先清熱。
有個人患腹瀉,吃任何藥粥蔬菜,食物一下肚就覺得像針刺一樣,吞下去會覺得辣,因此肚子脹滿絞痛,接著感覺到肚子裡有氣體,先從左邊上升,再從右邊上升,氣體在整個肚子裡蔓延,就想去上廁所,拉肚子時會發出聲響,而且拉出來的糞便會讓肛門覺得像火燒一樣,一陣陣地跑廁所,過了一段時間才能離開。仔細看拉出來的東西,都是像水一樣的液體,上面漂浮著白色的油脂,菜粥和蔬菜都沒有消化就排出,甚至連做夢的時候都會拉肚子,完全無法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