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36)
臟腑類 (136)
1. 蛔蟲
蟲鼓(互見脹滿門),萬曆歲癸已,赴督漕理刑吳比部之召而至淮陰。有王鄉官者,其子年十六,新娶後,腹脹大,按之有塊,形如稍瓜,四肢瘦削,發熱晝夜不退,已半年矣。族醫惟以退熱消脹之劑投之,其脹愈大,其熱愈熾,甚且喉中兩耳俱瘡。余診視之,脈滑數,望其唇則紅,其腹則疼,又多嗜肥甘。余思諸凡腹疼者,唇色淡,不嗜飲食。今若此,得非蟲乎。投以阿魏積塊丸,服之果下蟲數十,大者二,一紅一黑,長尺余。蟲身紅線自首貫尾,蟲腹中有蟲,大者數條,小者亦三、四條。蟲下則熱漸減,脹漸消,三下而愈。(《赤水》)(按:積塊丸系稜、莪、蜈蚣、蘆薈、阿魏、沉香等及金石之藥,今不錄。更有一方,用黑醜等六味,錄於後下蟲方中。)
蟲多怪證,如或希奇怪病,除痰血外,百治不效者,即是蟲為患。視其經絡虛實,參脈症消息治之。(《六要》)
蟲之怪證多端,遇之卒不能辨,昔人治例有雷丸治應聲蟲之說。近有女子咳逆腹痛後,忽喜呼叫,初時呀呷連聲,漸至吚唔不已,變易不常,或如母雞聲,或如水蛙鳴,或如舟人打號,每作數十聲,日發十餘次,忍之則胸中悶悶不安,此為叫蟲,即應聲蟲之類也。復有一人,患發熱痞滿後,常兀兀欲吐,吐中必有蟲數枚,狀如蝦狀,跳躍不已。
諸治不應,或令服銅綠湧之,不過二、三度,遂絕不再見矣。(《醫通》)
休邑西山金峰人,嘗語人曰:或人小腹甚痛,百藥不應。一醫灸關元十餘壯,次日莖中淫淫而癢,視之有蟲出四五分許,急用鐵鑷扯出之,裸蟲長五、六寸,每日蟲出,如此者至七條,不復痛。初甚驚,後則視以為常,皆用手扯出去也。仲景曰:內為大熱所逼,不能容,故從溺孔出也。
其人善飲御內,濕熱熏蒸膀胱,遇有留血汙濁相結而為蟲矣,經曰濕熱生蟲是也。故癆蟲、寸白蟲皆內由濕熱蒸鬱而生,猶春夏之交,濕熱鬱結而生諸蟲也,此亦奇病。(《汪石山》)
治辨虛實,體虛者,俱宜先用溫補,扶其元氣,然後用王道之藥,佐以一、二殺蟲之劑,如化蟲丸、使君子丸、五膈下氣丸之類,或追蟲後而繼以溫補亦可,不然則蟲去而元氣亦散矣。體實蟲攻上膈,心腹㽲痛,用樟木屑濃煎湯,服之大吐,吐蟲痛減後,煎甘草湯與之和胃。如有積自吐蟲者,用黑錫灰、檳榔等分為末,米飲下。(《入門》)
治杜其源,治蟲之法,雖當去蟲,而欲治生蟲之本,以杜其源,猶當以溫養脾腎元氣為主,但使臟氣陽強,非惟蟲不能留,亦自不能生也。余制有溫臟丸方,最所宜也。(《景岳》)(按:又有吐蛔治按曰。凡逐蟲之藥,無有不傷胃氣者,向使胃氣再傷,非惟不能逐蟲,而命必隨之矣。)
白話文:
蛔蟲
有個叫做「蟲鼓」的病(詳情可參考「脹滿」章節),萬曆癸巳年,我被調到淮陰,去處理督漕理刑吳比部的案件。當地有個王鄉官,他兒子十六歲,剛結婚,肚子卻脹大,摸起來有硬塊,像個小瓜,四肢卻很瘦弱,發燒日夜不停,已經半年了。之前的醫生只用退燒、消脹的藥,結果肚子越來越大,發燒也更嚴重,甚至喉嚨和耳朵都長了瘡。我診斷後,發現他脈象滑數,嘴唇很紅,肚子卻痛,而且特別愛吃肥膩甘甜的食物。我想到,一般肚子痛的人,嘴唇顏色會淡,也不會想吃東西。現在情況卻相反,難道是肚裡有蟲嗎?我就給他吃了阿魏積塊丸,果然拉出幾十條蟲,其中有兩條特別大,一條是紅色,一條是黑色,都有一尺多長。蟲身上有紅線從頭貫穿到尾巴,蟲肚子裡還有好幾條大蟲和小蟲,小的也有三四條。蟲被拉出來後,發燒就漸漸退了,肚子脹也消了,連續拉了三次就好了。(《赤水》)(注:積塊丸的成分有稜、莪、蜈蚣、蘆薈、阿魏、沉香等和一些金屬藥材,這裡就不列出來了。另外還有一個方子,用黑醜等六味藥,記錄在後面的「下蟲方」裡。)
蟲多怪證
有些奇怪的病,除了痰和血的問題外,其他方法都治不好,那就是蟲在作怪。要根據患者的經絡虛實情況,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治療。(《六要》)
蟲引起的怪病有很多,遇到時常常難以分辨。以前有說用雷丸治療「應聲蟲」的例子。最近有個女子咳嗽、肚子痛後,突然喜歡大叫,剛開始是連聲「呀呷」,後來變成含糊不清的「咿唔」,聲音變來變去,有時像母雞叫,有時像青蛙叫,有時像船夫打招呼,每次叫幾十聲,一天發作十多次,如果忍著不叫,胸口就會悶悶不舒服。這就是「叫蟲」,也就是應聲蟲之類的病。還有一個人,發燒、肚子脹悶後,常常想吐,吐出來的東西裡一定有幾條像蝦子一樣的蟲,而且還會跳。
用其他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,就讓他服用銅綠來催吐,吐個兩三次,蟲就再也沒有出現了。(《醫通》)
休邑西山有個叫金峰的人,他曾經跟別人說:有個人小肚子很痛,吃了很多藥都沒用。有個醫生用艾灸灸了關元穴十幾次,第二天那人的陰莖裡覺得癢,一看,有蟲從裡面出來四五分,趕緊用鐵鑷子夾出來,是條光溜溜的蟲,有五六寸長。每天都有蟲出來,這樣持續到出來七條,肚子就不痛了。剛開始那人很驚訝,後來就習慣了,直接用手把蟲拉出來。張仲景說,這是因為體內熱氣太盛,容不下蟲,所以蟲才從尿道出來。
那個人很喜歡喝酒,又喜歡跟女人親熱,導致濕熱薰蒸膀胱,積留的血污濁凝結成蟲。古書說,濕熱會生蟲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勞蟲、寸白蟲都是因為體內濕熱鬱積而產生的,就像春夏之交,濕熱積聚會生出各種蟲子一樣,這也是一種奇怪的病。(《汪石山》)
治療辨虛實
身體虛弱的人,都要先用溫補的方法,扶助元氣,然後再用比較平和的藥,輔助一兩種殺蟲的藥,比如化蟲丸、使君子丸、五膈下氣丸之類的。或者也可以先用殺蟲藥,然後再用溫補藥。如果只殺蟲而不補身體,蟲雖然除了,但元氣也會散失。身體強壯、蟲侵犯上部膈腔,導致心口和肚子劇痛的,可以用樟木屑熬濃湯喝,喝了會大量嘔吐,把蟲吐出來,疼痛就會減輕,吐完後再喝甘草湯來調理胃。如果吐出來的東西裡有蟲,可以用黑錫灰、檳榔等研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。(《入門》)
治療要斷絕病源
治療蟲病,雖然要殺蟲,但更要治療生蟲的根本原因,從根源上斷絕蟲的產生。主要還是要溫養脾腎的元氣,只要臟腑的陽氣強盛,不僅蟲不能留下,連蟲都無法產生。我製定的溫臟丸,就非常適合這種情況。(《景岳》)(注:關於吐蛔蟲的治療有說明,凡是驅蟲藥,沒有不傷胃氣的。如果胃氣再受傷,不僅不能驅蟲,反而會危及生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