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35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35)

1. 蛔蟲

凡吐蛔者,必因病而吐蛔,非因蛔而致吐也。故不必治其蛔,而但治其所以吐,則蛔自止矣。有因胃火而吐蛔者,以內熱之甚,蛔無所容而出也,但清其火,火清而蛔自靜。有因胃寒而吐蛔者,以內寒之甚,蛔不能存而出也,但暖其胃,胃暖而蛔自安,仲景烏梅丸之屬是也。有因胃虛無食而吐蛔者,以倉廩空虛。

蛔因求食而上出也,此胃氣大虛之候,速宜補胃溫中,以防根本之敗。以上三者,固皆治蛔之法,然蛔有死者,有活者。若吐死蛔,則但治嘔,如前可也。若活蛔上出不已,則不得不有以逐之,蓋蛔性畏酸畏苦,但加烏梅為佐使,則蛔自伏也,若胃實火盛者,可加苦棟根或黃連亦善。(《景岳》)

有胃中熱,使蟲不能安而吐者,有多食甘甜之物,如甘蔗白糖類,引動蛔蟲而吐者。病者壯盛,面色紅活,脈洪而數,乃胃熱症也,用黃連、梔子等劑而愈。若胃冷吐蟲,脈必微弱,色必黯淡,四肢厥冷。(《醫彀》)

大凡熱厥吐蛔者,蛔必多,隨生隨吐,神氣必清,無煩躁不安之證,宜用黃連等苦燥之劑,以瀉其濕熱。(《胃氣論》)

偏嗜一物(治方見後安蟲諸方中,又宜與《積聚》門蟲積條互參。)間有偏嗜一物,吃米吃泥吃炭吃灰吃茶葉吃布紗之類,乃內癖也。肇病之初,由於中氣餒弱,飲食不思。偶將一物試嚼,入於腸胃,蛔啗而甘之,為其嗜好。若是投其所喜,蛔來吞受,心胸舒暢。若或非所喜,縱雖珍羞美饌,蛔無稟受而不安,食已入胃而難化,反覺否悶靡寧。為日既久,病邪益深,容顏憔悴,肌膚瘦削。養生食品,憎之如仇,當戒之物,甘之如醴。率由病魔作祟,實非吾心所主,明知明犯,欲改過而未能,病名曰癖,以其偏拗僻著,不能丸通故也。內癖與外癖相同,遽難移易其志。但內癖之中,酒癖為最,高下不侔,淺深各異,或一斗,或一石,或有限量,或無限量。雖云酒有別腸,未必非消食蟲之能運化。如其不然,試觀欲飲之時,鼻吸心香,涎垂難忍,一啜下咽,心廣體胖。諺謂貪飲者將進酒,卻有欲速饕饞景狀,號之曰,酒鱉蟲爬起來。(《一萬社草》)(按:《醫說》載飢疾吐異蟲數條,近日醫官喜多邗子溫,著有《蛔志》,內論善飢證,多屬蛔,其說為富,蓋善飢亦即盧氏所謂內癖也。子溫之書,援據子史,極有辨評,學者宜閱。)

好食茶葉、生米、草紙、怪異等,當困倦少食,今反飲食如常,形健不渴,悉屬蟲症。(《匯補》引《類案》)

大凡偏食一物,中必有蟲,即以所好投之,隨下蟲藥,無不應手獲效。(《六要》)

好食茶者,謂之茶蟲。酷思酒者,謂之酒蟲。欲飲油者,謂之油蟲。至於小兒多好食生米、壁泥,皆蟲所使也。皆當以殺蟲之藥,如鉛灰、雷丸、檳榔、川楝、使君子之類為丸,即以所好之物送下,直至蟲處而殺之。(《醫鏡》)(按:此下更有一法,錄在飢甚施治條。)

白話文:

凡是吐蛔蟲,都是因為生病導致吐蛔蟲,不是因為蛔蟲才導致嘔吐。所以不需要特別治療蛔蟲,只要治療導致嘔吐的原因,蛔蟲自然就會停止吐出。

有因為胃火太旺而吐蛔蟲的,那是因為體內熱氣太盛,蛔蟲無法忍受而跑出來,只要清除體內的火氣,火氣清除了,蛔蟲自然就會安靜。有因為胃寒而吐蛔蟲的,那是因為體內寒氣太盛,蛔蟲無法生存而跑出來,只要溫暖胃部,胃部溫暖了,蛔蟲自然就會安穩。這就像張仲景的烏梅丸之類的藥方。有因為胃虛弱沒有食物而吐蛔蟲的,那是因為胃腸空虛,蛔蟲為了尋找食物而往上跑出來,這表示胃氣非常虛弱,應該趕快補養胃氣、溫暖中焦,防止根本的損傷。

以上三種情況,都是治療蛔蟲的方法,但是蛔蟲有死的和活的區別。如果吐出來的是死蛔蟲,那就只要治療嘔吐就可以了,像前面說的那樣做就行。如果是活蛔蟲一直不停地往上跑,那就不得不採取方法驅趕牠們,因為蛔蟲害怕酸味和苦味,只要加入烏梅作為輔助藥,蛔蟲自然就會躲起來。如果胃部實熱旺盛,可以加入苦楝根或是黃連,效果也很好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
有的是因為胃裡有熱,使蛔蟲不安而吐出來,也有的是因為吃了太多甘甜的食物,像是甘蔗、白糖之類的,引動蛔蟲而吐出來。如果病人身體強壯,臉色紅潤,脈搏洪大且次數快,那就是胃熱的症狀,可以用黃連、梔子等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因為胃寒而吐蛔蟲,脈象一定會微弱,臉色一定會黯淡,四肢也會冰冷。(出自《醫彀》)

一般來說,因為熱厥而吐蛔蟲的,蛔蟲一定很多,吐完又生,生完又吐,精神一定清醒,沒有煩躁不安的症狀,應該使用黃連等苦燥的藥物,來清除體內的濕熱。(出自《胃氣論》)

有些人會有特別偏好某種食物的習慣(治療方法在後面「安蟲」的藥方中,也要參考《積聚》篇的蟲積條)。有的人會特別喜歡吃米、泥土、木炭、灰塵、茶葉、布紗之類的東西,這是一種內部的癖好。剛開始生病時,是因為中焦氣虛弱,沒有食慾。偶然吃了一樣東西試試,進入腸胃後,蛔蟲覺得很好吃,就把它當作自己的嗜好。如果給牠吃牠喜歡的東西,蛔蟲就會吞食,心胸就會舒暢。如果給牠吃的不是牠喜歡的東西,即使是山珍海味,蛔蟲也不會接受,吃了反而會覺得胃脹悶、難以消化。時間久了,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,臉色憔悴,身體消瘦。對有營養的食物,會像仇人一樣厭惡,對不該吃的東西,反而像美酒一樣喜歡。這些都是病魔在作怪,其實不是自己心裡想要的,明明知道不對卻還是控制不住,這種病就叫做「癖」,因為它偏執、拗脾氣,無法改變。內部的癖好和外部的癖好是一樣的,都很難改變。但在內部的癖好中,酒癮是最嚴重的,每個人的程度都不一樣,有淺有深,有的人喝一斗,有的人喝一石,有的有限量,有的沒有限量。雖然說喝酒的人有「酒腸子」,但這可能也是因為有能消化食物的蟲在運作。如果不是這樣,你可以看看想喝酒的時候,會聞到酒香、流口水、忍不住想喝,喝一口就會覺得心曠神怡、身體舒暢。俗語說貪酒的人「將進酒」,其實就像貪吃的樣子,叫做「酒鱉蟲爬起來」。(出自《一萬社草》)(按:《醫說》記載了好幾條飢餓導致吐出奇怪蟲子的案例,近代醫生喜多邗子溫,著有《蛔志》,裡面論述了善飢的症狀,大多和蛔蟲有關,他的說法很豐富,善飢其實就是盧氏所說的內癖。子溫的書,引用了許多史書,很有考證,學者應該閱讀。)

喜歡吃茶葉、生米、草紙、奇怪的東西,本來應該會感到疲倦、食慾不振,現在反而飲食正常、身體健康、不口渴,這些都屬於蟲病的症狀。(出自《匯補》引自《類案》)

一般來說,特別喜歡吃某種東西,體內一定有蟲,只要用牠喜歡的東西送服驅蟲藥,一定能馬上見效。(出自《六要》)

喜歡吃茶葉的,叫做「茶蟲」。特別想喝酒的,叫做「酒蟲」。想吃油的,叫做「油蟲」。至於小孩喜歡吃生米、牆壁上的泥土,都是蟲子在作怪。應該用殺蟲的藥,像是鉛灰、雷丸、檳榔、川楝、使君子等磨成藥丸,再用蟲子喜歡吃的東西送服,就能直接殺死蟲子。(出自《醫鏡》)(按:後面還有一種方法,記錄在「飢餓過度」的治療方法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