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34)
臟腑類 (134)
1. 蛔蟲
其人必面色黃,時吐涎沫,時作時止,食酸即安,食甜則甚,然而亦有寒有熱,有虛有實。(《胃氣論》)
病人嗜食甘甜或異物,飢時則痛,唇之上下有白斑點者,蟲也。(《心悟》)
蟲證,心嘈腹痛,或上攻心如咬(蟲動則心慌亂不寧,故嘈雜。蟲竄動咬齧則腹痛也),嘔吐涎沫或青黃水(蟲多在胃中,胃氣被蟲擾動,則津液隨氣壅泛也。經謂蟲動則胃緩,胃緩則廉泉開,故流涎。
謂胃氣為蟲所滯,不能行其津液,故上泛而從廉泉穴出耳),面色萎黃(胃脈上面,胃因蟲病虛弱,故痿悴之黃色,見於面也),或乍赤乍白乍青黑(青黑為痛色,白為少血色,赤為火色。蟲擾動無常,痛甚則面色青黑。氣血滯於內不上行,則面無血色。
久滯忽通,火得上伸則赤也),或面有白斑(胃中蝕痕斑駁,故面亦應之而成斑,若影之肖形然),唇常紅(脾血因熱滯,故色見於唇),或生瘡如粟米(《準繩》謂蟲蝕下部,為狐,下唇有瘡;蝕上部,為惑,上唇有瘡)(按:此蟲䘌,非蛔蟲。上或乍赤云云,下或沉默欲眠雲云,亦似取《金匱》狐惑中文,姑存之。
),或沉默欲眠,臥起不安,不欲飲食,惡聞食臭(蟲聞食臭即動,動則令人心煩,故不欲食,惡聞食臭),飢則痛,得食痛更甚(蟲飢動而求食,又蟲爭食而亂動也),飽即安(蟲飽則不動矣),時痛時止,以手拊擊即息(一人心腹痛,百藥不效,惟手捶即止。以捶則震動,蟲驚畏而止也。
不捶又作,取蟲而愈),腹上有青筋,或腹中有塊更起,下利黑血(小兒疳熱生蟲,土敗木克,故青筋見腹,血敗故利黑血也),體有寒熱(氣滯於裡則惡寒,滯久暴伸於外則發熱),脈洪而大(乃濕熱生蟲之象),皆其候也。(《醫碥》)
蟲痛驗法,驗治法:昔一人患心腹大痛,或止或作,痛不可忍。凡用去積行氣等藥,百方不效,但於痛極時,須用拳捶之,痛得少止,而旋止旋作,久不能愈,日加困弊,莫測其故。忽一胡僧見之曰:余能治也。遂令病者先食香餌,繼進一丸,打下一硬嘴異蟲,遂愈。此因蟲齧腸臟,所以痛極,捶之則五內震動,蟲亦畏而斂伏;不捶則蟲得自由,所以復作。此亦驗蟲奇法,故凡見心腹痛證,但用揉按重捻而痛得暫止者,多有因蟲而然也。(《景岳》)
蟲痛之症,得食則痛減,無食則痛增。以酸梅湯一盞試之,飲下而痛即止者,乃蟲痛;飲下而痛增重或少減者,非蟲痛也。(《石室秘籙》)
吐蛔(宜參安蟲諸方)藏寒蛔上入膈,吐蛔,此胃寒乃胃虛寒,非實寒也,治用仲景理中丸。(《寶鑑·補遺》)
吐蛔乃胃寒所生,經云蛔者長蟲也,胃中冷則吐蛔,成蛔厥,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,檳榔半錢,吞烏梅丸。(《要訣》)
白話文:
這個人一定面色發黃,時常吐出像口水一樣的液體,有時候會發作,有時候又會停止。吃酸的東西就會覺得比較舒服,吃甜的東西就會更嚴重。而且這個情況還會有寒、熱、虛、實的變化。(《胃氣論》)
病人喜歡吃甜食或是奇怪的東西,肚子餓的時候就會疼痛,嘴唇上下有白色斑點的人,就是體內有蟲。(《心悟》)
蟲病會讓人感到心煩、腹痛,有時候會覺得心好像被咬一樣(蟲在體內活動就會讓人心慌意亂,覺得煩躁;蟲在體內竄動啃咬就會肚子痛),會嘔吐出像口水或是青色、黃色的液體(蟲大多在胃裡,胃氣被蟲擾亂,體內的津液就會隨著氣往上湧。經書上說蟲動則胃氣鬆弛,胃氣鬆弛就會導致口水外流)。臉色會萎靡不振呈現黃色(胃脈在臉部,胃因為蟲病而虛弱,所以臉色會呈現枯黃的樣子),有時候臉色會一下紅、一下白、一下青黑(青黑色是疼痛的顏色,白色是血氣不足的顏色,紅色是火氣旺的顏色。蟲在體內擾動沒有規律,痛得厲害的時候臉色就會青黑。體內氣血運行不順暢,無法上升到臉部,臉色就會蒼白。停滯很久之後突然暢通,火氣往上竄就會呈現紅色),或是臉上有白色斑點(胃裡因為蟲的啃咬而出現很多痕跡,臉上也會相對應地出現斑點,就像影子反映形體一樣)。嘴唇常常呈現紅色(脾的血液因為熱而停滯,所以顏色會顯現在嘴唇上),或是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瘡(《準繩》說蟲啃食下部,就會長狐瘡,在下嘴唇;啃食上部,就會長惑瘡,在上嘴唇)(說明:這個蟲瘡不是蛔蟲引起的。文中提到臉色一下紅、一下白,有時候會想睡覺,也類似《金匱》狐惑病裡面的描述,先保留這些說法)。或是沉默寡言,想睡覺,躺著也睡不安穩,不想吃東西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(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活動,活動就會讓人心煩,所以不想吃東西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),肚子餓的時候會痛,吃到東西反而更痛(蟲肚子餓就會活動要找東西吃,而且蟲會搶食物導致體內更亂動),吃飽的時候就比較舒服(蟲吃飽就不會亂動了),有時候痛有時候又不痛,用手拍打肚子就會停止疼痛(有人肚子痛,吃了很多藥都沒用,只有用手捶打肚子才會停止。用捶打的方式,體內震動,蟲會因為害怕而停止活動。不捶打又會開始痛,把蟲取出就會痊癒)。肚子上有青筋,或是肚子裡有硬塊,還會拉出黑色的血便(小孩子因為疳熱而生蟲,土氣衰敗,木氣剋制,所以肚子會出現青筋,血液受到損害就會拉出黑血)。身體會有寒熱的感覺(體內氣血停滯就會感到寒冷,停滯很久之後突然釋放到體外就會發熱),脈象洪大(這是體內濕熱生蟲的徵兆),這些都是有蟲的表現。(《醫碥》)
判斷蟲痛的方法:以前有個人心腹劇痛,有時候會痛,有時候又不會,痛到難以忍受。用了許多消積、行氣的藥都沒用,只有痛到極點的時候用拳頭捶打,疼痛才會稍微減輕,但是很快又會開始痛,久久不能痊癒,一天比一天虛弱,不知道是什麼原因。有個和尚看到就說:我能治好他。就讓病人先吃香餌,接著吃一顆藥丸,結果打出一條有硬嘴的奇怪蟲子,病就好了。這是因為蟲在啃咬腸胃,所以才會痛得厲害,捶打的時候,體內震動,蟲也會因為害怕而縮起來;不捶打,蟲又會恢復自由活動,所以才會又開始痛。這也是判斷蟲病的奇特方法,所以凡是看到心腹疼痛,用手揉按或用力捻壓可以暫時止痛的,大多是因為蟲引起的。(《景岳》)
蟲痛的症狀,吃了東西就會減輕疼痛,沒吃東西就會更痛。可以用一碗酸梅湯來測試,喝下去疼痛馬上停止的,就是蟲痛;喝下去疼痛反而加重或是稍微減輕的,就不是蟲痛。(《石室秘籙》)
吐蛔蟲(可以參考其他治療蟲病的藥方)體內寒氣太盛,蛔蟲就會往上跑到胸膈,導致吐蛔蟲,這種胃寒是胃虛寒,不是實寒。治療要用仲景的理中丸。(《寶鑑·補遺》)
吐蛔蟲是因為胃寒引起的,經書上說蛔蟲是長蟲,胃裡寒冷就會吐蛔蟲,形成蛔厥,應該用理中湯加上炒過的川椒五粒、檳榔半錢,然後吞服烏梅丸。(《要訣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