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3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33)

1. 蛔蟲

蛔動證候,蛔蟲者,是九蟲內之一蟲也,長一尺,亦有長五、六寸。或因腑臟虛弱而動,或因食甘肥而動。其發動則腹中痛,發作腫聚,去來上下,痛有休息,亦攻心痛,口喜吐涎及吐清水,貫傷心者死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其發動以下,本於《靈樞·厥病篇》,有少異,末一句經所無。)

《腹疾篇》曰:干痛有時,當為蟲。(《褚氏遺書》)

蛔蟲,蓋較之它蟲,害人為多,觀其發作冷氣,臍腹撮痛,變為嘔逆,以至心中痛甚如錐刺。(《聖濟》)

面㿠白,心腹痛,口中沫及清水出,發痛有時,安蟲散主之,小兒本怯者多此病。積痛、食痛、虛痛,大同小異;惟蟲痛者,當口淡而沫自出,治之隨其證。小兒本怯,故胃虛冷,則蟲動而心痛,與癇略相似,但目不斜、手不搐也,安蟲散主之。(《直訣》)(按:此說可移之大人,故列於此,後小兒諸說皆仿此。)

趙氏家傳,小兒或患傷寒不能得汗,亦由此蟲所攻,仲景所謂蛔厥者是也。凡有蛔者,眼多有赤脈。(《幼幼》)

蛔蟲九蟲之數,人腹中皆有之,小兒失乳而哺早,或食甜過多,胃虛蟲動,令人腹痛惡心,口吐清水,腹上有青筋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

腹中有塊起,急以手按之,便不見,五更心嘈,牙關撟硬,噁心而清水出,及夢中齧齒者,此謂之蟲痛。(同上)

本為從來吃物粗,蟲生肚內瘦肌膚,愛甜吃了多生痛,怕藥愁啼肉漸枯,形候只看人中上,鼻間唇上一時烏,沫干痛定蟲應退,取下蛔蟲病始無。(《活法秘方》)

有蟲痛者,面上白斑,唇紅,能食,屬蟲,治以苦棟根、錫灰之類。(《丹溪》)

或痛而坐臥不安,自按心腹,時大叫,或青或黃,唇緩,口吐清水,目無光彩者,蟲痛也。(《醫統》)

凡蟲症,眼眶鼻下青黑,面色痿黃,臉上有幾條血絲,如蟹爪分明,飲食不進,肌肉不生,沉重寒熱。若不早治,相生不已,貫心殺人。(《入門》)

蟲之為病,其類不一,或由漸而甚,或由少而多,及其久而為害,則為腹痛食減,漸至羸瘠而危者有之。凡蟲痛證,必時作時止,來去無定,或嘔吐青綠水,或吐出蟲,或痛而坐臥不安,或大痛不可忍,面色或青或黃或白而唇則紅,然痛定則能飲食者,便是蟲積之證,速宜逐之。(《景岳》)

蟲為病千態萬狀,凡證難識認者,即當究心於蟲。其人或面黃肌瘦,臉生斑紋,偏食異物,或遊行飲血,或臟腑聲言,其脈濡滑牢結伏數沉弦小短不等,皆蟲候也。體實,生於臟腑者,打蟲;體虛,生於腸外膜內者,化蟲。蟲出後,補,(《女科百病問答補遺》)

蟲病之人,面黃肌瘦,唇白毛豎,容顏不澤,臉多白印,時覺噁心,口吐清水,或心腹絞痛,飲食不為肌膚,或頭髮猙獰,灑淅惡寒,或額面生瘡濕癢,皆其症也。(《玉按》)

白話文:

蛔蟲病,是人體內九種寄生蟲之一,這種蟲長度約一尺,也有五、六寸的。有時候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蟲活動,有時候是因為吃了過多甘甜肥膩的食物而導致蟲活動。蟲活動的時候會腹痛,疼痛時而聚集,時而上下移動,疼痛會有間歇,有時也會引起心痛,喜歡吐口水或清水,如果蟲跑到心臟附近就會有生命危險。《病源論》中提到這些症狀,部分內容是參考《靈樞·厥病篇》,但最後一句是《靈樞》沒有的。

《褚氏遺書》中說,如果腹部疼痛有規律,應該是蟲引起的。

蛔蟲比其他寄生蟲對人體的危害更大,會讓人感到寒冷、肚臍周圍絞痛、噁心想吐,甚至心痛如針刺。《聖濟》中提到這些症狀。

如果臉色蒼白、心腹疼痛、口中吐口水或清水,並且疼痛有規律,通常是蟲引起的,可以用安蟲散治療,特別是體質虛弱的小孩更容易得這種病。積痛、食痛、虛痛,雖然症狀類似,但蟲痛的特點是口中無味且會吐口水。治療時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。小孩體質虛弱,胃容易發冷,蟲會活動引起心痛,和癲癇有點像,但眼睛不會斜視、手也不會抽搐,可以用安蟲散治療。《直訣》中提到,這種情況在大人身上也適用。

趙氏家傳的說法是,小孩如果得了傷寒發不出汗,也可能是因為蟲引起的,這就是《傷寒論》中說的蛔厥。凡是有蛔蟲的人,眼睛裡通常會有紅血絲。《幼幼》中提到這些。

人肚子裡都有蛔蟲,小孩如果太早吃母乳以外的食物,或是吃太多甜食,導致胃虛弱,蟲就會活動,引起腹痛、噁心、吐清水,肚子上還會有青筋。《醫說》引用《醫余》的說法。

如果腹部有硬塊,按一下就消失,早上心裡煩躁、牙關緊咬、噁心吐清水,或睡覺時磨牙,這些都是蟲痛的表現。《醫說》引用《醫余》的說法。

有人說,如果從小吃粗糙的食物,肚子裡就會長蟲,身體也會消瘦。喜歡吃甜食會更容易引起疼痛,害怕吃藥會哭鬧,身體也會越來越差。可以觀察人中和鼻子、嘴唇周圍是否有黑色的變化。如果口水乾了、疼痛消失,表示蟲退了,把蟲打下來病才會好。《活法秘方》中提到這些。

如果因為蟲痛而臉上有白斑、嘴唇紅潤、食慾好,可以用苦棟根、錫灰等藥物治療。《丹溪》中提到這些。

如果疼痛導致坐立不安、按壓心腹、時常大叫、臉色發青或發黃、嘴唇鬆弛、吐清水、眼睛無神,這些都是蟲痛的表現。《醫統》中提到這些。

凡是蟲病,眼睛周圍和鼻子下方會出現青黑色,臉色萎黃,臉上有像螃蟹爪一樣的血絲,不想吃東西,肌肉不長,感到身體沉重、忽冷忽熱。如果不盡早治療,病情會越來越嚴重,甚至會導致死亡。《入門》中提到這些。

蟲引起的疾病有很多種,病情會逐漸加重,也可能由少變多,時間久了會導致腹痛、食慾下降,逐漸消瘦,甚至危及生命。蟲痛的特點是時好時壞,不定時發作,可能會吐出青綠色的水,或吐出蟲,或痛到坐立不安,或痛到無法忍受。臉色可能發青、發黃或蒼白,但嘴唇會比較紅潤。疼痛停止後能正常吃飯,這就是有蟲積的表現,應該盡快驅蟲。《景岳》中提到這些。

蟲病有很多不同的表現,如果無法判斷是什麼病,就要考慮是否為蟲引起的。蟲病患者可能面黃肌瘦、臉上有斑點、喜歡吃奇怪的食物,蟲會在體內遊走、吸血,或者發出聲音。脈象可能呈現濡滑、牢結、沉伏、數、弦、小、短等各種不正常的表現。身體強壯的人,蟲生在內臟,應該驅蟲;身體虛弱的人,蟲生在腸道外膜內,應該用藥物化解。驅蟲後要補身體。《女科百病問答補遺》中提到這些。

有蟲病的人,臉色黃而消瘦,嘴唇蒼白,頭髮豎立,面容枯槁,臉上會有白色的印記,時常感到噁心、吐清水,或是心腹絞痛,吃東西也不能增長肌肉,或是頭髮蓬亂,感到寒冷怕冷,或是額頭、臉上生瘡又濕又癢,這些都是蟲病的症狀。《玉按》中提到這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