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29)
臟腑類 (129)
1. 膈噎
治氣膈鼓脹,名五子散,用白芥子、山楂子、香附子、紫蘇子、白蘿蔔子各五錢,微炒,共研為細末,每早晚各食前,服三錢,白湯調下。(《匯言》)
滾痰丸,一切噎氣吞酸,至於噯逆膈氣及胸閉,或從腹中氣塊衝上,嘔吐涎飲,狀如翻胃者,每服七、八十丸,未效再服。(《養生主論》)
開關諸方,舂杵頭細糠,主卒噎。陶隱居云:食卒噎不下,刮取含之即去(《千金》即下)。日華子云:平,治噎,煎湯呷。(《本草》)治膈氣,咽喉噎塞,食飲不下方。上以碓嘴上細糠,蜜丸如彈子大,不計時候含一丸,細細嚥津。(《聖惠》)
治胸中氣噎,不下食,喉中如有肉塊方。
昆布(二兩洗去鹹味),小麥(二合)
上件藥,以水三大盞煎,候小麥爛熟去滓,每服不計時候,吃一小盞,仍揀取昆布不住含兩三片子,咽津極妙。(《聖惠》)(按:又有治胸膈氣滯,食噎不下,用舂杵頭細糠、昆布末、老牛涎、百合汁煎,入蜜攪成膏。)
治五膈五噎,飲食不下,肌膚羸瘦,橘皮丸。
橘皮(不以多少,只揀陳久者,不去白。)
上為細末,研大蒜和為膏,如櫻桃大,每服一、二粒,白湯嚼下,不以時。(《雞峰》)
噎膈甚而水漿不入,藥食皆不下,食入口即吐者,當鎮墜之。宜鹽湯下靈砂丹,仍以嘉禾散作末,乾點服。(《要訣》)
治膈氣經驗神效方。
上用大鯽魚一尾(用自死者,活魚不效),剖腹去盡腸物,留鱗,用大蒜去皮切碎,填入魚腹內,合為一尾,用濕紙包定數層,次用麻皮纏之,又用熟黃泥厚固,日曬微干,再以碎炭火慢慢煨熟,取出去鱗刺骨,用局方平胃散搗細,丸如梧桐子大,日曬乾,收瓷罐內,勿泄氣,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,其效如神。(《萬應》)
噎膈仙方。
白硼砂錢半,真青黛一錢,烏角沉香二錢,共為細末聽用。再用白馬尿一升,白蘿蔔一斤取汁,生薑半斤取汁,共於銅鍋內熬成膏,每服用膏三茶匙,加前末藥七釐,白湯調下,一日三服,當日可以通關能食,誠神驗仙方也。(《匯補》)
啟膈散,通噎膈,開關之劑,屢效。
沙參(三錢),丹參(三錢),茯苓(一錢),川貝母(去心一錢五分),鬱金(五分),砂仁殼(四分),荷葉蒂(二個),杵頭糠(五分)
水煎服。(《心悟》)
六君子湯,下一味狗寶,作散調服,治噎膈不能安穀。(《醫通》)(原出治驗中,今節錄。)
蒲公英,鄭公升曰:一莖兩花,高尺許者,掘下數尺,根大如拳,旁有人形拱抱,搗汁酒服,治膈噎如神。(《本草備要》)(按:此說稍似荒誕,然蒲公英治膈噎,理或有之,姑存之。)
灸法,五膈,愚嘗療二三貴人有此疾者,或用嘉禾散、五膈散,或更灸中脘並氣海穴,繼之以下氣化痰之劑,悉有效而不能速安,須靜自將理而後可矣。(《澹寮》)(按:《雞峰方》有說,見病由氣結條。)
白話文:
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脹,有個方子叫五子散:
使用白芥子、山楂子、香附子、紫蘇子、白蘿蔔子各五錢,稍微炒過後,一起磨成細末。每天早晚飯前各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沖服。
滾痰丸:
適用於各種因氣滯引起的打嗝、吞酸,甚至於出現胸悶、腹部有氣塊往上衝、嘔吐痰液等類似翻胃的症狀。每次服用七、八十丸,如果沒效果,可以再次服用。
開關的方法:
- 將杵頭細糠搗碎,對於突然噎住有幫助。陶弘景說,如果突然噎住東西嚥不下去,刮取細糠含在口中就可緩解。
- 日華子說,細糠性平,可以治療噎住,煎湯服用。
- 治療因氣滯引起的咽喉噎塞、飲食難以下嚥:用杵頭上的細糠,加入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,不計時辰含服一丸,慢慢嚥下津液。
治療胸中氣滯、飲食難下,感覺喉嚨有肉塊的方子:
昆布(二兩,洗去鹹味),小麥(二合)
將以上藥材加三碗水煎煮,等小麥煮爛後去渣,每次不計時辰服用一小碗,並含服兩三片昆布,嚥下津液,效果很好。 (另外還有一個方子,用杵頭細糠、昆布末、老牛口涎、百合汁煎煮,加入蜂蜜製成膏狀,治療胸膈氣滯、飲食難下)
治療五種膈症、五種噎症導致飲食難下、身體消瘦的橘皮丸:
使用陳年橘皮(不計量,挑選陳舊的,不需要去除白色部分),將其磨成細末,用蒜泥調成膏狀,做成櫻桃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兩粒,用白開水送服,不計時間。
對於噎症嚴重到水和食物都無法下嚥,吃進去就吐的情況,應該使用鎮墜的藥物:
可以服用靈砂丹,用鹽水送服,並用嘉禾散磨成粉,乾服。
治療氣滯引起的噎膈的經驗方:
選用大鯽魚一條(要用死魚,活魚效果不好),剖開魚腹,去除內臟,保留魚鱗,用去皮切碎的大蒜填入魚腹內,再用濕紙包數層,然後用麻皮纏好,再用熟黃泥厚厚地包裹住,在太陽下曬乾,然後用碎炭火慢慢煨熟,取出後去除魚鱗和骨頭,將魚肉與局方平胃散一起搗成細末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曬乾後放入瓷罐中密封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,效果很好。
噎膈的仙方:
白硼砂一錢半,真青黛一錢,烏角沉香二錢,一起磨成細末備用。再用白馬尿一升、白蘿蔔汁一斤、生薑汁半斤,放入銅鍋中熬成膏狀。每次服用三茶匙膏藥,加入之前準備好的藥末七釐,用白開水沖服,一天服用三次,當天就能夠疏通關節、恢復進食,效果非常好。
啟膈散:
可以疏通噎膈,屢次有效:
沙參(三錢),丹參(三錢),茯苓(一錢),川貝母(去心一錢五分),鬱金(五分),砂仁殼(四分),荷葉蒂(二個),杵頭糠(五分)
用水煎服。
六君子湯:
加入一味狗寶,磨成粉末調服,可以治療噎膈導致的食慾不振。
蒲公英:
鄭公升說:有一種蒲公英,一莖開兩朵花,高約一尺,挖開地下的根部,根部像拳頭大小,旁邊有像人形拱抱著的形狀,將其搗爛取汁,用酒送服,可以治療噎膈,效果神奇。 (這說法有些誇張,但蒲公英治療噎膈,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,暫時保留此說法。)
灸法:
針對五種膈症,我曾經治療過兩三位患有此病的貴人,有的使用嘉禾散、五膈散,有的則艾灸中脘穴和氣海穴,然後再配合使用化痰下氣的藥物,都有效果,但不能馬上痊癒,需要靜心調理才能恢復。(《雞峰方》有提到,病因是氣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