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22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22)

1. 膈噎

治察中上中下之分,患此病者,百無一生,但有中上、中下之分,速死、遲死之異。中上者,上焦中焦不和也。中下者,下焦中焦不和也。中下不和,其死遲;中上不和,其死速。然治得其宜,速者可遲;治失其宜,遲者亦速矣。初患此病,醫者每用辛香行氣之藥,謂能寬胸以開胃。詎知不能食者真氣虛也,真氣既虛,豈可復行辛散以耗其氣乎。既耗其氣,元本不甚虛者,猶可苟延;其元本虛者。數月之間,身命便不保矣。又初患此病,醫者有用養血滋陰之藥,謂開闌門而使之下,可以不吐。若系中下二焦不相通貫,谷入中脘,下焦不相順接,腐化有愆,仍從中院而上逆,逆則吐,此滋潤下行之藥,投之亦效;愈而復發,復投此藥,便不效矣。初因下焦不得順接,可以滋潤下行,久則陰盛陽虛,下焦生陽之氣,不能環復於上,下而不上,則不效矣,不效必至身命不保矣。其中下二焦,火氣衰微,初起或便用參、耆、朮、薑、桂、附等藥服之,亦覺有效。藥雖效而病不除,其後必疑溫補之非,轉服他藥,終歸不治。天下豈有不食谷之人哉,經云得谷者昌,失谷者亡,善夫。(《醫學真傳》)(按:《蘭臺軌範》亦稱膈病乃胃口枯槁之症,百無一治。)

治要滋潤禁香熱,或曰:胃脘乾槁者,古方果可治乎?將他有要捷之法者,或可補前人之未發者乎?予曰:古方用人參以補肺,御米以解毒,竹瀝以消痰,乾薑以養血,粟米以實胃,蜜水以潤燥,姜以去穢,正是此意。張雞峰亦曰:噎當是神思間病,惟內觀自養,可以治之。此言深中病情,而施治之法,亦為近理。夫噎病生於血乾,夫血陰氣也,陰主靜,內外兩靜,則臟腑之火不起,而金水二氣有養,陰血自生,腸胃津潤,傳化合宜,何噎之有。因觸類而長,曾制一方,治中年婦人,以四物湯,加和白陳皮、留尖桃仁、生甘草、酒紅花,濃煎,入驢尿飲,以防其或生蟲也,與數十帖而安。又台州治一匠者,年近三十,勤於工作而有艾妻,且喜酒,其面白,其脈澀,重則大而無力。令其謝去工作,臥於牛家,取新溫牛乳飲之,每頓進一杯,一晝夜可飲五七次,盡卻食物,以漸而至八九次。半月大便潤,月餘而安。然或口乾,蓋酒毒未解,間飲甘蔗汁少許。(《局方發揮》)

治膈症者,或以為胃虛而用溫補,或以為開鬱而用香燥等劑,必至死而後已。不知此乃關門枯槁,腎水不能上達。經曰腎乃胃之關,關門不利。升降息矣。關門即氣交之中,天之樞也。故腎旺則胃陰充足,胃陰充足則思食,當用六味飲加歸、芍養之。(《四明》)

世之病此者,惟痰與火、血枯氣鬱者為多,《局方》例用五膈寬中散、沉香開膈散之類,皆是辛熱耗血助火之劑。如果陽衰有寒,或鬱而內實者,辛而獲效。若施之於血枯火熱痰飲所致者,乃速死之道,慎之。(《統旨》)(按:膈噎禁香燥熱藥,其說本出子和,而丹溪亦更辨之,宜並考。)

白話文:

[膈噎]

治療這個疾病,要仔細區分上中下三焦的情況,得了這個病的人,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,但分為上焦、中焦不和,以及中焦、下焦不和兩種情況,前者死得快,後者死得慢。上焦、中焦不和,指的是上焦和中焦的氣機不協調;中焦、下焦不和,指的是下焦和中焦的氣機不協調。中下焦不和,死亡會比較慢;中上焦不和,死亡會比較快。但如果治療得當,死得快的也能活久一點;治療失誤,死得慢的也會加速死亡。

剛開始得這個病時,醫生通常會用辛辣芳香、能行氣的藥,說這樣可以寬胸開胃。卻不知道不能吃飯是因為身體的真氣虛弱,真氣既然已經虛弱,怎麼還能用辛散的藥來耗損氣呢?如果耗損了氣,原本身體虛弱不很嚴重的,或許還能苟延殘喘;如果原本就虛弱的,幾個月內就沒命了。

剛開始得這個病,醫生也可能會用養血滋陰的藥,說這樣可以打開闌門,讓食物往下走,就不會吐了。如果是中下二焦氣機不通暢,食物進入胃中,下焦不能順利接收,導致食物腐敗消化不良,反而從胃往上逆,逆則嘔吐。用滋潤下行的藥,剛開始吃可能有效,但好了之後又會復發。再用同樣的藥,就沒有效果了。剛開始是因為下焦氣機不順暢,可以用滋潤下行的藥來治療。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陰氣過盛,陽氣虛弱,下焦的陽氣不能上升到上面,只往下走,自然沒效。沒效的話,必然會導致喪命。

如果屬於中下二焦火氣衰弱,剛開始就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乾薑、桂枝、附子等藥,也會覺得有效。雖然藥有效,但病不會好,之後一定會懷疑溫補的藥用錯了,轉用其他藥,最後還是治不好。這世上哪有不吃飯的人?醫書說,能攝取食物的身體就健康,不能攝取食物的身體就衰亡,說得多好啊!

(有人說:)胃脘乾枯的,用古方可以治好嗎?有沒有其他更快速有效的方法,可以補充前人沒說到的呢?我說:古方用人參來補肺,御米來解毒,竹瀝來化痰,乾薑來養血,粟米來健胃,蜂蜜水來滋潤乾燥,生薑來去除穢濁,就是這個道理。張雞峰也說:噎病是精神思慮間的疾病,只有靜心休養,才能治好。這個說法很能切中病機,治療方法也很合理。噎病是因血枯而生,血屬於陰,陰主靜,內外都靜下來,臟腑之火就不會妄動,金氣和水氣就能得到滋養,陰血自然生成,腸胃得到滋潤,傳導消化功能正常,哪裡還會有噎病呢?因此觸類旁通,我曾制定一個方子,治療中年婦女的噎病,用四物湯加上和白陳皮、留尖桃仁、生甘草、酒紅花,濃煎,加入驢尿飲用,以預防寄生蟲,服用幾十帖就好了。

我又在台州治療一個工匠,將近三十歲,很勤勞工作,他的妻子很喜歡喝酒。他面色蒼白,脈象澀,重按則脈大而無力。我讓他停止工作,躺在牛棚裡,喝新鮮溫牛奶,每頓喝一杯,一天可以喝五、七次,停止吃其他食物,然後逐漸增加到八、九次。半個月後大便就通暢了,一個多月病就好了。但他偶爾還是會口乾,因為酒毒還沒完全解除,可以喝少許甘蔗汁。

治療噎膈病的人,有的認為是胃虛用溫補,有的認為是氣鬱用香燥的藥,這樣治療必定會導致死亡。他們不知道這其實是關門枯槁,腎水無法上達。醫書說,腎是胃的關卡,關門不利,氣機升降就會停止。關門就是氣機交會之處,是天地的樞紐。因此腎氣旺盛,胃陰就會充足,胃陰充足就會想吃東西,應該用六味飲加當歸、白芍來調養。

現在得這種病的人,大多是因為痰火、血枯氣鬱造成的。醫書上常用的五膈寬中散、沉香開膈散之類的藥,都是辛熱耗血、助火的藥。如果屬於陽氣衰弱、有寒氣,或是氣鬱而體內有實邪的,用辛散的藥或許有效。但如果用在因血枯、火熱、痰飲引起的噎病,那就是加速死亡的方法,一定要謹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