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2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21)

1. 膈噎

瘀血在膈間,阻礙氣道而成,多以代抵當丸(方附《瘀血》中)作芥子大,取三錢,去枕仰臥,細細嚥之,令其搜逐停積,至天明利下惡物,卻好將息,自愈。(《準繩》)但飲熱湯,及椒姜輒呃者,即瘀血也。(《醫通》)

吐涎沫,每飲食入胃,便吐涎沫,如雞子白。蓋脾為涎,脾虛不能約束津液,故涎沫自出,非人參、白朮、訶子、益智仁不能攝也。(《醫通》)

死證,年高者,不治。(《丹溪》)(按:《正傳》曰:年五十餘,則不可治矣。《醫統》曰:以其氣血俱虛故也。余見未滿六旬,按法治之而守戒慎者,亦愈;惟不忌厚味並房勞憂思者,必危。)

糞如羊屎者,斷不可治,大腸無血故也。(同上)

氣血俱虛者,則口中多出沫,但見沫大出者,必殆。(《鉤玄》)(按《統旨》曰:或口吐紅痰。《醫統》曰:吐痰如蟹沫者,不可治。《景岳》曰:脾氣敗也。)

腹中㽲嘈痛如刀割者,不治。(《醫統》)(《景岳》曰:營虛之極,血竭於中也。)

得此症者,能少納穀,則不出一年而死。全不納穀,則不出半年而死。(《源流論》)

治例,治療之法,調順陰陽,化痰下氣,陰陽平勻,氣順痰下,膈噎之疾,無由作矣。(《濟生》)

夫治此疾也,咽嗌閉塞,胸膈痞悶,似屬氣滯;然有服耗氣藥過多,中氣不運而致者,當補氣而自運。大便燥結如羊矢,似屬血熱,然服通利藥過多,致血液耗竭而愈結者,當補血潤血而自行。有因火逆衝上,食不得入,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,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,當清痰泄熱,其火自降。

有因脾胃陽火亦衰,其脈沉細而微者,當以辛香之藥溫其氣,仍以益陰養胃為之主,非如局方之惟務燥烈也。若夫不守戒忌厚味房勞之人,及年高無血者,皆不能療也。(《微義》)

凡膈病初起,鬱結太過,血液未枯者,當以沉香、木香、豆蔻等開提之,不可徒用滋補;及久病胃傷,津液已涸者,當以白蜜、蘆根、當歸、白芍養之,不可徒事香燥,此先後之序也。(《匯補》)

此證之所以疑難者,方欲健脾理痰,恐燥劑有妨於津液;方欲養血生津,恐潤劑有礙於中州。審其陰傷火旺者,當以養血為亟;脾傷陰盛者,當以溫補為先。更有憂恚盤礴,火鬱閉結,神不大衰,脈猶有力,當以倉公、河間之法下之。(《必讀》)

噎膈屬氣血兩虛,由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壅逆所成,忌破氣、升、復忌下、消導、燥、苦寒、辛熱,宜降、清熱潤燥、甘溫甘平以益血,略佐辛香以順氣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至於食入反出,是中焦土寒,下焦火虛,以附子理中湯、香砂六君子湯加乾薑、八味地黃丸,間服多效。若食不得入,必以黃連黃芩人參乾薑湯為主,瀉心湯亦妙。吳茱萸湯,不論噎膈反胃皆可用,唯以嘔而胸滿為的證,乾嘔、吐涎沫、頭痛亦為的證。(《時方妙用》)(按:陳氏有續論,詳論膈噎宜芩連參薑湯、吳茱萸湯之理,須參。)

白話文:

膈噎

如果體內瘀血積聚在橫膈膜之間,阻礙了氣的運行就會形成這個病症。通常會用類似抵當丸(藥方在《瘀血》中)的藥丸,做成像芥菜籽那麼大,每次吃三錢,把枕頭拿掉後躺平,慢慢吞服,讓藥力去清除體內積滯的東西,直到隔天早上排出不好的東西後,好好休息調養,病就會自己好。(《準繩》)如果喝熱湯或吃到花椒、生薑就打嗝,那表示體內有瘀血。(《醫通》)

吐口水

如果每次吃飯後,胃裡就開始吐出像雞蛋白一樣的口水,這是因為脾臟的功能是控制口水,脾虛弱無法約束津液,所以口水會自己流出來,需要用人參、白朮、訶子、益智仁這些藥材才能控制。(《醫通》)

死症

年紀大的人,這種病很難治好。(《丹溪》)《正傳》說:超過五十歲就很難治了。《醫統》說:因為年紀大的人氣血都虛弱了。我看到有不到六十歲的人,按照方法治療並且謹慎小心,也有治好的;只有那些不忌口吃太油膩、縱慾、憂慮思慮過多的人,才會很危險。

如果糞便像羊屎一樣,那就絕對治不好了,因為是大腸裡沒有血了。(同上)

氣血都虛弱的人,口中會有很多口水,但如果口水大量湧出,那就很危險了。(《鉤玄》)《統旨》說:或者會吐出帶血的痰。《醫統》說:吐出的痰像螃蟹吐的泡沫一樣,那就無法醫治。《景岳》說:這是脾氣衰敗的徵兆。

肚子裡像刀割一樣疼痛的,也無法醫治。(《醫統》)《景岳》說:這是身體的能量極度虛弱,體內的血都耗盡了。

得了這個病的人,如果還能稍微吃點東西,大概活不過一年;如果完全吃不下東西,大概活不過半年。(《源流論》)

治療方法

治療這個病的方法,就是要調和身體的陰陽,化解痰,讓氣順暢。當陰陽平衡,氣順了,痰也排掉了,膈噎這個病自然就好不了。(《濟生》)

治療這個病,咽喉阻塞,胸口悶悶的,看起來像是氣滯;但有的人是因為吃太多消耗氣力的藥,導致中氣不順暢,反而應該補氣讓它自己運行。大便乾燥像羊糞一樣,看起來像是身體有熱;但有的人是因為吃太多通便藥,導致血液耗盡反而更乾燥,應該補血潤血讓大便自然順暢。有的人是因為火氣往上衝,吃不下東西,脈象強而有力又快,或是痰阻礙氣運行,脈象不規律且澀,應該清熱化痰,火氣自然就會下降。

有的人是因為脾胃陽氣也虛弱,脈象沉細而弱,應該用辛香的藥材溫暖氣,同時以滋養陰氣和胃為主,不能像某些藥方一樣只用燥熱的藥。那些不注意飲食、縱慾、年紀大又沒有血的人,都無法醫治。(《微義》)

凡是膈噎剛開始的時候,因為鬱悶太過,血液還沒枯竭,應該用沉香、木香、豆蔻等藥材來疏通,不能只用滋補的藥;等到病久了,胃已經受傷,津液都乾枯了,應該用蜂蜜、蘆根、當歸、白芍來滋養,不能只用香燥的藥,這是治療的先後順序。(《匯補》)

這個病之所以難治,是因為想健脾化痰,又怕燥熱的藥會傷到津液;想養血生津,又怕滋潤的藥會阻礙腸胃運作。要仔細判斷,如果陰虛火旺,就應該趕緊養血;如果脾虛陰盛,就應該先用溫補的藥。還有的人是因為憂愁憤怒,導致火氣鬱積在體內,精神沒有很差,脈象仍然有力,可以用類似倉公、河間的方法來疏導。(《必讀》)

噎膈屬於氣血兩虛,是因為血液衰少而不是痰氣堵塞造成的。要避免用破氣、升提、攻下、消食、燥熱、苦寒、辛熱的藥,應該用降氣、清熱潤燥、甘溫甘平的藥來補血,略微用一些辛香的藥來順氣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至於吃下去又吐出來,是因為中焦(脾胃)虛寒,下焦(腎)火不足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、香砂六君子湯加上乾薑,或是八味地黃丸,交替服用會比較有效。如果吃不下東西,一定要用黃連黃芩人參乾薑湯為主,瀉心湯也不錯。吳茱萸湯,不論是噎膈還是反胃都可以用,但主要的症狀是嘔吐而且胸悶,乾嘔、吐口水、頭痛也是可以用的症狀。(《時方妙用》)陳氏有更詳細的論述,說明了為什麼噎膈適合用黃芩黃連人參乾薑湯和吳茱萸湯,應該參考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