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14)
臟腑類 (114)
1. 痞滿
此證極多,不得因其不食,妄用消耗,將至胃氣日損,則變證百出矣。治宜溫補,但使脾腎氣強,則痞滿開而飲食日進,元氣自復矣。飲食偶傷,致為痞滿者,當察其食滯之有無而治之。實滯之痞,當察其所因而治之。(《景岳》)
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,忌破氣、下、濕潤、苦寒。宜健脾、兼散結滯、甘溫、辛香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和中瀉痞諸方,瀉脾湯,治脾臟氣實,胸中滿,不能食方。
茯苓(四兩),厚朴(四兩炙),桂心(五兩),生薑(八兩切),半夏(一升洗去滑),人參,黃芩,甘草(炙各二兩)
上八味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又主冷氣在脾臟,走在四肢,手足流腫,亦逐水氣。(《千金翼》)《醫心》效驗方,遊氣湯,治上氣,於本方加枳實子。
治心下蓄積痞悶,或作痛,多噫敗卵氣,枳殼散。
枳殼(去瓤銼麩炒),白朮(各半兩),香附子(一兩麩炒舂去皮),檳榔(三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米飲調下,日三服,不拘時候。龐老方。(《本事》)
消痞湯,一名木香化滯湯,治因憂氣(按:《辨惑論》此有食濕面三字)鬱結中脘,腹皮里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。
枳實(炒),當歸梢(以上各二分),陳皮,木香(以上各三分),柴胡(四分),草豆蔻,炙甘草(以上各五分),半夏(一錢),紅花(少許)
上為粗末,作一服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食遠服,忌酒濕面。(《蘭室》)(按:《醫鑑》開懷散,系此方之變,見《積聚》,宜參。)
枳實消痞丸,治心下虛痞,惡食懶倦,開胃進食。
枳實,黃連(各五錢),乾生薑(一錢),半夏曲(三錢),厚朴(炙四錢),人參(三錢),炙甘草(二錢),白朮(二錢),白茯苓(二錢),麥糵面(二錢)
上件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,量虛實加減。(《試效》)
枳實理中丸,治中脘痞滯,氣不宣通,積寒停飲,飲入不化。(《寶鑑》)(即理中丸加枳實各等分。)
家弟曾余患嘔逆不食者月餘,服寬膈理氣藥二十餘劑,幾至絕粒,而痞脹異常。邀余診之,脈得虛大而數。按仲景脈法云:大則為虛,數則為虛,此胃中陽氣大虛,而濁陰填塞於膈上也。因取連理湯方,用人參三錢服之,四劑而痞止食進,後與異功散,調理數月而安。(《醫通》)
別駕吳蛟水公祖夫人,患痞眩嘔逆,向因下體畏寒,肢肘麻木,久服八味、參附不徹,六脈弦滑而按之則濡。此中焦素蘊痰濕,陽氣不能周於四末之象,得桂、附辛熱之力,有時雖可暫開,究非真陽之虛,且有地黃之滯,所以痞暈漫無止期。遂疏《局方》七氣湯,加沉香,一服豁然,再服神爽食進而安。(同上)
白話文:
這種痞滿的病症非常多樣,不能因為病人不吃飯就隨意使用消耗性的藥物,這樣會導致胃氣日益衰弱,反而會引發各種複雜的病症。治療上應該採用溫補的方式,只要脾腎的功能強健,痞滿自然會消散,食慾也會逐漸恢復,元氣也就跟著復原了。如果是因為飲食不慎造成的痞滿,就應該仔細檢查是否有食物積滯,然後對症下藥。屬於實證積滯的痞滿,要找出導致積滯的原因來治療。(《景岳全書》)
痞氣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脾氣虛弱以及氣機鬱滯所導致,所以要避免使用破氣、攻下、滋潤、苦寒的藥物。應該採用健脾、兼具散結消滯的藥物,以甘溫、辛香的藥物為主。(《本草經疏》)
以下是幾個和中瀉痞的處方:
瀉脾湯,可用於治療脾臟氣實,導致胸中滿悶、無法進食的狀況。 藥材組成:茯苓(16克)、厚朴(16克,炙烤過)、桂心(20克)、生薑(32克,切片)、半夏(約50毫升,洗去黏滑物)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(炙烤過,各8克)。 使用方法: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,加入約10公升的水煎煮至約3公升,分三次服用。此方也可治療冷氣停留在脾臟,遊走至四肢,造成手腳腫脹,也能夠排除體內的水氣。(《千金翼方》)《醫心方》的效驗方中,遊氣湯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枳實子,用於治療上氣不順的狀況。
針對心下積滯導致的痞悶,甚至疼痛,常打嗝且有腐敗蛋味的,可以使用枳殼散。 藥材組成:枳殼(去除內瓤,切片後用麩皮炒過)、白朮(各20克)、香附子(40克,用麩皮炒過,搗碎後去皮)、檳榔(12克)。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8克,用米湯調服,每天三次,不限時間。這是龐老的方子。(《本事方》)
消痞湯,又名木香化滯湯,用於治療因憂愁而導致氣機鬱結在中脘,腹部內部有輕微疼痛,心下痞滿,沒有食慾的狀況。(《辨惑論》中提到此方適用於吃了濕麵食導致的狀況) 藥材組成:枳實(炒過)、當歸梢(各8克)、陳皮、木香(各12克)、柴胡(16克)、草豆蔻、炙甘草(各20克)、半夏(24克)、紅花(少量)。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一份,加入兩碗水、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一碗,在飯後服用,要避免飲酒和吃濕麵食。(《蘭室秘藏》)(《醫鑑》中的開懷散,是此方的變體,可參考《積聚篇》)
枳實消痞丸,適用於治療心下虛弱痞滿、厭食、精神不振,能開胃增加食慾。 藥材組成:枳實、黃連(各20克)、乾生薑(4克)、半夏曲(12克)、厚朴(炙烤過,16克)、人參(12克)、炙甘草(8克)、白朮(8克)、白茯苓(8克)、麥芽麵(8克)。 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如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30丸,用溫開水送服,不限時間,可根據體質虛實情況增減用量。(《試效方》)
枳實理中丸,適用於治療中脘痞塞、氣機不暢、寒積停滯、飲水不化。(《世醫得效方》)(此方為理中丸加上等量的枳實。)
我弟弟曾經患有嘔吐、不思飲食的病症一個多月,服用了很多寬胸理氣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幾乎無法進食,而且痞脹的情況異常嚴重。我為他診脈,發現脈象虛大而數。根據仲景的脈法:脈大表示虛,脈數也表示虛,這說明胃中的陽氣嚴重虛弱,而濁陰之氣則阻塞在胸膈。於是我就採用連理湯的配方,使用人參12克服用,四劑後痞脹消除,食慾也恢復了,之後又配合服用異功散調理數月就痊癒了。(《醫宗匯編》)
別駕吳蛟水公的夫人患有痞滿、眩暈、嘔吐的病症,之前因為下半身怕冷,肢體麻木,長期服用八味丸、參附湯等藥物都沒有效果,脈象呈現弦滑,按下去卻是濡軟。這是因為中焦有痰濕積聚,陽氣無法到達四肢的表現,雖然用桂、附等辛熱的藥物有時可以暫時緩解,但並非真正的陽虛,而且地黃藥性滋膩,反而會阻礙藥效,所以痞滿暈眩無法停止。於是我就開了《局方》的七氣湯,並加入沉香,服用一劑後病情就好轉,再服一劑就精神爽快,食慾也恢復正常,病就痊癒了。(同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