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1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11)

1. 噫醋(吐酸)

食前服。(《原病集》)《回春》蒼連湯,於本方去蘿蔔子、香附子、山楂子,加砂仁、甘草。

食積吞酸,或噯腐氣,以香砂二陳湯,加蒼朮、神麯,麥糵、炒黃連主之。(《原病集》)

黃連制附丸,治氣虛膈塞吞酸。

川黃連(薑汁炒一兩),川附子(火煨去皮七錢)

上為末,神麯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淡薑湯下。(《心統》)

參萸丸,治濕而帶氣者。濕熱甚者,用之為嚮導,上可治吞酸,下可治自利。

六一散(一料),吳茱萸(一兩制)

上為末,飯丸。(《丹溪》)

食物作酸,蘿蔔生嚼數片,或生菜嚼之亦佳,絕妙。乾者、熟者、鹽醃者,及人胃冷者,皆不效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(《本草綱目》)

調攝法,所以中酸,不宜食黏滑油膩者,是謂能令陽氣壅塞,鬱結不通暢也。如飲食在器,覆蓋熱而自酸也。宜餐糲食蔬菜,能令氣之通利也。(《原病式》)

白話文:

關於吐酸(噫醋)的治療方法

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原病集》)《回春》中的蒼連湯,是在原方基礎上,去除蘿蔔子、香附子、山楂子,加入砂仁、甘草。

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吐酸,或是打嗝時有腐敗氣味,可以用香砂二陳湯,並加入蒼朮、神麯、麥芽、炒黃連來治療。(出自《原病集》)

黃連制附丸,可以治療因氣虛導致的胸膈阻塞、吞酸。

藥方組成: 川黃連(用薑汁炒過,一兩),川附子(用火煨過,去除外皮,七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曲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六十丸,用淡薑湯送服。(出自《心統》)

參萸丸,可以治療濕氣重的,兼有氣滯的病症。如果濕熱很嚴重,可以用它來引導藥力,向上可以治療吞酸,向下可以治療腹瀉。

藥方組成: 六一散(一份),吳茱萸(一兩,炮製過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飯做成藥丸。(出自《丹溪》)

因為食物引起的酸味,可以直接生嚼幾片蘿蔔,或是生吃蔬菜,效果很好。但是曬乾的、煮熟的、鹽醃的蘿蔔,或是胃寒的人,效果都不好。(出自《瀕湖集簡方》)(《本草綱目》)

生活調養方法

要避免產生酸味,不應該吃黏膩、油膩的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會使陽氣阻塞,導致氣機鬱結不暢。就像食物放在容器中,蓋著蓋子就會因悶熱而發酸一樣。應該吃粗糧和蔬菜,這樣可以使氣機暢通。(出自《原病式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