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0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03)

1.

咳逆為病,古謂之噦,近謂之呃,乃胃寒所生,寒氣自逆而上呃,此證最危。間有熱呃,已見傷寒證。其有他病發呃者,皆屬寒。宜用半夏一兩,生薑一兩半,水一碗,煎半碗熱服。若胃中寒甚,呃逆不已,或復加以嘔吐,輕劑不能取效,宜丁香煮散,及以附子粳米湯,增炒川椒、丁香,每服各三十五粒。(《要訣》)

噦聲頻密相連者為實,可治;若半時噦一聲者屬虛,難治,多死在旦夕。(《綱目》引世)

咳逆者,氣逆上衝而作聲也,俗謂之吃忒是也。其發也,或三五聲而止,或八九聲而止,或連續不絕,收氣不回者。然所得之由不同,有因久病胃虛而得者,有因傷寒失下而得者,有因痰熱內郁、火氣衝上而得者,有因過服寒劑、胃寒而得者,有因水氣停痰、心下痞悸而得者。

治法當以降氣化痰和胃為主,若胃虛者補其胃,傷寒失下者宜下之,火逆上衝者宜降之,過服寒劑者宜溫之,水氣停痰者宜逐之,斯其治法也。其或病久,脾胃衰敗而發咳逆,額上汗出,連聲不絕者,又為惡候也。(《選要》)

有胃氣寒而呃。元禮戴氏以雜病發呃者皆屬寒,惟有傷寒發呃屬熱。蓋由陽明內實,過經失下,清濁不得升降,以致氣不宣通而作。或又有飲食填塞胸中,而氣不得升降者。或有痰閉於上,火起於下而氣不得伸越者。(按:此分實證為三,本出《正傳》。)又有吐利後,胃虛膈熱而作呃者。又有氣血虛作呃者。不可以不辨也。(《赤水》)

呃之大要,亦惟三者而已。則一曰寒呃,二曰熱呃,三曰虛脫之呃。寒呃可溫可散,寒去則氣自舒也。熱呃可降可清,火靜而氣自平也。惟虛脫之呃,則誠危殆之證,其或免者,亦萬幸矣。(《景岳》)

呃逆證,凡聲強氣盛而脈見滑實者,多宜清降,若聲小息微而脈見微弱者,多宜溫補。(同上)

輕易之呃,或偶然之呃,氣順則已,本不必治。惟屢呃為患,及呃之甚者,必其氣有大逆,或脾腎元氣大有虧竭而然。然實呃不難治,而惟元氣敗竭者,乃最危之候也。(同上)

大抵無病而暴呃者多實,病久而乍呃者多虛。前後不利者多實,清便自調者多虛。寒而呃者必喜熱,熱而呃者。必喜寒。停痰多心下痞悸,氣逆必胸中喘滿。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熱則清之,寒則溫之,痰凝者利之,氣逆者順之。貴在臨證變通,不可膠於一見。(《匯論》)

呃逆在辨寒熱,寒熱不辨,用藥立斃。凡聲之有力而連續者,雖有手足厥冷,大便必堅,定屬火熱,下之則愈,萬舉萬全。若胃中無實火,何以激搏其聲逆上而沖乎。其聲低怯而不能上達於咽喉,或時鄭聲,雖無厥冷,定屬虛寒,苟非丁、附,必無生理。若胃中稍有陽氣,何以致音聲餒怯不前也。

白話文:

[呃逆]

咳嗽時發出逆氣的聲音,古時候稱之為「噦」,現在稱作「呃」,多半是胃受寒引起的。寒氣從胃往上衝逆,導致呃逆,這種情況非常危險。偶爾也有熱引起的呃逆,這在傷寒病症中會出現。如果不是傷寒,而是其他疾病引發的呃逆,多半是寒證。可以用半夏一兩、生薑一兩半,加一碗水煎成半碗,趁熱服用。如果胃寒嚴重,呃逆不止,甚至還會嘔吐,用輕劑量的藥效果不佳,可以用丁香煮散,或者附子粳米湯,加入炒過的川椒和丁香,每次服用各三十五粒。

呃逆的聲音密集連續,多屬於實證,比較好治療;如果間隔很長才呃一聲,屬於虛證,難以治療,很可能很快就會死亡。

咳嗽時逆氣往上衝,發出聲音,俗稱「吃忒」。發作時,可能只呃三五聲就停止,也可能呃八九聲就停,或者連續不斷,氣都收不回來。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種:有的因為久病導致胃虛弱;有的因為傷寒病沒有及時用藥排泄;有的因為痰熱鬱結在體內,火氣往上衝;有的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胃寒;有的因為水氣停留在體內,產生痰液,導致心下痞悶。

治療時,主要應該以降氣化痰、調和脾胃為主。如果胃虛弱,就要補養胃氣;傷寒病沒能及時用藥排泄,就要用瀉法;火氣往上衝,就要用降火的方法;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的,就要用溫熱的方法;水氣停留在體內產生痰液的,就要用化痰的方法。如果病程很長,導致脾胃衰敗而出現呃逆,額頭冒汗,呃逆聲連續不斷,就是病情惡化的徵兆。

有的人因為胃氣寒冷而出現呃逆。戴元禮認為,除了傷寒引起的呃逆屬於熱證,其他疾病引起的呃逆都屬於寒證。傷寒呃逆是因為陽明經內有實熱,沒有及時排泄,導致體內清氣和濁氣不能正常升降,氣機不暢而產生呃逆。有的情況是因為飲食堆積在胸中,導致氣機不能正常升降;有的情況是痰阻塞在上,火氣在下竄動,導致氣機不能伸展。還有的是因為嘔吐、腹瀉後,胃虛弱、膈熱而引起呃逆;還有的則是因為氣血虛弱而引起呃逆。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辨別。

呃逆的原因主要有三種:一是寒呃,二是熱呃,三是虛脫呃。寒呃可以用溫散的方法治療,寒氣散去,氣機自然會舒暢;熱呃可以用降火清熱的方法治療,火氣平靜,氣機自然會平和;只有虛脫引起的呃逆,才是非常危險的病症,能治好的非常少。

如果呃逆的聲音強而有力,呼吸氣息強盛,脈搏滑實有力,多半要用清熱降火的方法治療;如果呃逆的聲音微弱,呼吸氣息微弱,脈搏微弱,多半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

輕微的呃逆,或者偶爾發生的呃逆,只要氣機順暢自然就會好,本來不需要治療。但是如果呃逆頻繁發作,或者呃逆非常嚴重,一定是氣機有很大的逆亂,或者脾腎元氣極度虧損導致的。實證呃逆比較好治療,只有元氣衰竭的情況才是最危險的。

一般來說,沒有疾病而突然發生的呃逆多半是實證,久病後偶爾發生的呃逆多半是虛證。大便不通暢的多半是實證,大便正常的多半是虛證。因為寒冷引起的呃逆喜歡溫熱,因為熱引起的呃逆喜歡寒涼。因為痰液停留導致的呃逆,多半會有心下痞悶的感覺;因為氣機逆亂導致的呃逆,多半會有胸悶氣喘的感覺。虛弱的要用補益的方法,實證的要用瀉下的方法;熱證要用清熱的方法,寒證要用溫熱的方法;痰液凝結的要用化痰的方法,氣機逆亂的要用順氣的方法。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,不能固執己見。

呃逆一定要辨別寒熱屬性,如果寒熱辨別不清,用藥就會立即導致病情惡化。凡是呃逆的聲音有力而且連續的,即使手腳冰冷,大便一定是乾硬的,一定屬於火熱實證,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可以痊癒,百試百靈。如果胃中沒有實熱,怎麼可能產生聲音衝逆向上呢?如果呃逆的聲音低弱無力,不能到達咽喉,或者有時聲音斷斷續續,即使沒有手腳冰冷的情況,也一定是屬於虛寒,如果不用丁香、附子等溫熱的藥物,就沒有痊癒的希望。如果胃中還有一點陽氣,怎麼可能出現聲音微弱無力的情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