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99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99)

1. 胃反

大黃湯,治冷涎翻胃,其候欲發時先流冷涎,次則吐食,此乃勞證,治之不早,死在旦夕。

大黃(一兩,生薑自然汁半茶盞,炙大黃令乾,又淬薑汁中,如此淬盡,切焙為末。)

上每服二錢,陳米一撮,蔥白二莖,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先食蔥白,次服其藥,不十日去根。(《本事續集》)

半夏生薑大黃湯,治旦食暮吐,暮食朝吐,此下焦病。

半夏,大黃(各二兩),生薑(一兩半)

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再服。(《必讀》)

治胸膈不快,酒食所傷,漸成翻胃,自令乾嘔。

丁香,巴豆,烏梅(各二十個完全好者)

上三味皆不去油谷並核,搗三五千百杵成膏,入早米飯一兩,同搗又二千杵,令極勻細,眾手丸如○大,慢火焙乾,淨紙承,頓地上出火毒,每服五丸或七丸,茶酒熟水任下。如嘔吐酸水,心腹氣痛,膨脹者,橘皮甘草湯下。(《本事續集》)(按:此本《雞峰》五百羅漢丸,今去胡椒、縮砂,彼曰消食化氣。《三因》五百丸,於羅漢丸去胡椒。)

翻胃平胃散,平胃散多加硇砂,姜為末沸湯點服,當吐出惡物一塊,黑色如石,屢驗。(《必用全書》)(按:磨積方僅止此,仍不別設其類,敢列於斯。)

收澀鎮墜諸方,治反胃病吐後,令永瘥,赤石脂丸方。

赤石脂(一斤好膩無砂者)

上搗羅研,以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日空腹以生薑湯下十丸,加至二十丸。一云,水飛,丸如綠豆大,令乾,以布揩令光淨,空腹津吞十丸,仍先以巴豆一枚去皮,勿令破,津吞之後服藥。(《聖惠》)《按:《千金翼》治痰飲盛,吐水無時節,赤石脂為散,服方寸匕,日三,酒飲並可下之,即此方所本。又《寓意草》治膈氣危證,用煎人參湯,調赤石脂末。

又以赤石脂,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煎調。喻氏所謂膈氣,即吐逆證,宜考。又宜參前門吐清水。)

治臟腑久積虛冷,反胃嘔噦,宜服此方。

白礬,黃丹(各二兩),硫黃(一兩)

上先將白礬、黃丹入於坩鍋內,以炭火半秤燒通赤,任火自消,取出於濕地出火毒兩日,入硫黃同細研為末,以粟米飯和丸,如綠豆大,以粥飲下二十丸。(《聖惠》)《本事續集》去硫黃。治胃虛脹,其氣上逆,食已反出,礬石丸,白礬三兩燒,細研,以研飯為丸,如梧子,每空心米飲下十五丸。(《聖濟》)

治翻胃方。

石灰(不計多少,水浸七日,每日換水,去盡苦水,焙乾,一兩。),薑製半夏(一兩),丁香(一分),茯苓(一兩)

上並細末和勻,每用五錢,別作粥,粥熟抄藥在內攪勻,一、二服立止。(《方氏》)

治男女久患冷痃翻胃,口吐清水,遍身虛腫,胸腹脹滿,上氣喘急,及冷氣築心,面色萎黃,不進飲食。

白話文:

胃反

大黃湯: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胃液逆流,症狀是快發作時先流出冷涎,接著嘔吐食物。這是屬於勞損的病症,不及早治療,會有性命危險。

  • 藥材處理:取大黃一兩,用生薑自然汁半茶盞浸泡,然後烘乾,再浸泡於薑汁中,如此反覆浸泡直到薑汁用盡,最後切碎烘焙成粉末。
  • 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配上一小撮陳米和兩段蔥白,加水一大碗煎煮至七分,先吃蔥白,再服用藥湯,大約十天可以根治。(出自《本事續集》)

半夏生薑大黃湯:治療早上吃晚上吐,或是晚上吃早上吐的情況,這屬於下焦的疾病。

  • 藥材組成:半夏、大黃各二兩,生薑一兩半。
  • 服用方法:加水五升煮至三升,分兩次溫服。(出自《必讀》)

丁香巴豆烏梅膏:治療胸膈不適,因飲酒或飲食不當造成的胃部不適,逐漸形成胃部反覆嘔吐,甚至乾嘔。

  • 藥材組成:丁香、巴豆、烏梅各二十顆,都要是完整且品質良好的。
  • 藥材處理:將以上三種藥材不去油皮及果核,搗杵數千次成膏狀,加入一兩煮熟的早米飯,再次搗杵數千次,使其均勻細緻。
  • 服用方法:將藥膏搓成圓球狀,用小火烘乾,置於乾淨紙上使其降溫,去除火毒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用茶、酒或溫開水送服。如果嘔吐酸水,心腹脹痛,可以服用橘皮甘草湯來幫助。(出自《本事續集》,這與《雞峰》的五百羅漢丸類似,但去除了胡椒和縮砂;《三因》的五百丸也去除了胡椒。)

翻胃平胃散:以平胃散為基礎,加入硇砂,用薑末和沸水沖服。據說會吐出黑色像石頭的惡物,多次驗證有效。(出自《必用全書》,此處只是磨積方的記載,未單獨設立分類,故列在此處。)

赤石脂丸:用於治療嘔吐後的胃部不適,使病症根除。

  • 藥材組成:取赤石脂一斤,品質好且無沙者。
  • 藥材處理: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
  • 服用方法:每日空腹用生薑湯送服十丸,可逐漸增加至二十丸。另一種說法是將赤石脂水飛過後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狀,使其乾燥,用布擦拭使其光滑,空腹以唾液吞服十丸,並先吞下一枚去皮但未破損的巴豆。(出自《聖惠》,此方源於《千金翼方》,用於治療痰飲過盛,隨時嘔吐,用赤石脂散服用,用酒或水送服皆可。也參考了《寓意草》,用於治療膈氣危急之症,以人參湯調服赤石脂末。)

另有以赤石脂與六君子湯加旋覆花煎煮後調服的方法,喻氏認為膈氣就是嘔吐,應加以考量,並可參考前文治療吐清水的方法。

白礬黃丹硫黃丸:治療臟腑長期虛寒,導致胃部反覆嘔吐。

  • 藥材組成:白礬、黃丹各二兩,硫黃一兩。
  • 藥材處理:先將白礬、黃丹放入坩鍋中,用半斤炭火燒至通紅,使其自然冷卻,取出放在濕地上兩日去除火毒,然後與硫黃一同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服用方法:用小米飯和成丸狀,大小如綠豆,用粥湯送服二十丸。(出自《聖惠》,《本事續集》去除了硫黃。另有礬石丸,用於治療胃虛脹,氣向上逆,吃完就吐,用燒過的白礬三兩研磨成粉,用研磨過的米飯做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空心用米湯送服十五丸。《聖濟》)

翻胃方

  • 藥材組成:石灰(不限量,用水浸泡七日,每日換水,去除苦味,烘乾,用一兩),薑製半夏(一兩),丁香(一分),茯苓(一兩)。
  • 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五錢,另煮粥,粥煮好後將藥粉加入攪拌均勻,服用一到兩次即可見效。(出自《方氏》)

綜合治療:治療男女長期患有寒性痃氣導致的胃部反覆嘔吐,口吐清水,全身虛腫,胸腹脹滿,呼吸急促,以及寒氣侵擾心臟,面色萎黃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