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93)
臟腑類 (93)
1. 嘔吐
《古今錄驗》療胸膈痰飲,食啖經日,則並吐出,食皆不消,出如初,空腹一兩日聚食,還復吐之,極不便,此由痰飲聚下絕不通,服此丸宣通下氣方。
吳茱萸,澤瀉,芍藥,白朮,漢防己,赤茯苓(各二兩),蜀大黃(二兩)
上七味搗篩,蜜和為丸,如梧子大,飲服二十五丸。(《外臺》)《集驗》療吐逆乾嘔,生薑湯方。
生薑(四兩),澤瀉(三兩),桂心(二兩),橘皮(三兩),甘草(二兩),茯苓(四兩),人參(一兩),大黃(四兩)
上八味切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服五合,日三。(同上)(按:據《醫心》,此本僧深方,治胃逆乾嘔,欲吐無所出,人參湯。)
三乙承氣湯,治嘔吐,水漿不入,或食已即吐,大便秘,或利而不鬆快,時覺腹滿者,或下利赤白而嘔吐食不下者,或大腸小腸膀胱結而不通,上為嘔吐隔食。
川大黃,厚朴,枳殼,芒硝(各半兩),甘草(一兩)
上四味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卻入硝,細細啜服。(《經驗良方》)
袁玉行患小腹厥氣上衝即吐,得飲則吐愈甚,諸藥不效,延余診之。兩脈虛澀,右尺獨見弦急。余曰:人身之中,清氣本乎上而反陷下,則為注為泄;濁氣本乎下而反逆上,則為嘔為吐。今證正在下而不在上也。下焦之濁氣上騰,則胸中之陽氣不布,故飲入於胃,有上壅而不下達矣。
經云:雲霧不清,則上應白露不下。若非地道一通,濁氣何由而降,嘔吐何由而止耶。治以調胃承氣湯,一劑而得宿穢甚多,繼漸培中氣而愈。(印機草)
嘉定錢遠之,二十五歲,以鼓盆之戚,悲哀過度,不能食飯。又十餘日,粥亦不能食,隨食隨吐,二便閉澀。自謂必死,求診於余。余曰:脈按有力,非死證也。以酒蒸大黃,加桃仁、當歸、砂仁、陳皮,蜜丸與服。凡五服而下燥屎乾血甚多,病若失矣。數日之間,能食倍常。(《必讀》)
金針丸,治卒然嘔吐,胸中痞悶,氣不下行,此由飲食失宜,過傷胃氣,胃氣滯而不行,水穀不化,氣逆則吐,其脈沉疾而短滑。
巴豆,硃砂(等分)
上用白麵糊和丸,如麻子大,遂旋用針穿一竅子,每服一丸,以針札定,於燈上燒少時,熟水下。(《雞峰》)
嘔家不以溫藥微利大便,則無由愈。養正丹或來復丹、黑錫丹之類(養正云云,原作此數藥三字,今照上文錄入)皆有硫黃,能溫利之。秘甚者,用加味感應丸。若先自溏利,是為虛寒,不宜用此。(《易簡》)
嘔吐家多大便秘結,虛冷者用靈砂或養正丹,溫而利之。又蘇合香丸用四分,感應丸用六分,夾研作細丸,薑汁泡沸湯下,此亦溫利。若大便熱結,用蜜煮凝,捻作指鋌,納後部導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《古今錄驗》說,治療胸膈有痰飲,吃東西過了一天,就會全部吐出來,食物都不能消化,吐出來的東西跟吃下去時一樣。空腹一兩天後再吃,還是會吐,非常不舒服。這是因為痰飲積聚在下部,氣機不通暢,服用這個藥丸可以宣通下氣。
藥方是:吳茱萸、澤瀉、芍藥、白朮、漢防己、赤茯苓(各二兩)、蜀大黃(二兩)。
將以上七味藥搗碎過篩,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用溫水吞服二十五丸。(出自《外臺》)
《集驗》說,治療想吐卻吐不出來的乾嘔,用生薑湯。
藥方是:生薑(四兩)、澤瀉(三兩)、桂心(二兩)、橘皮(三兩)、甘草(二兩)、茯苓(四兩)、人參(一兩)、大黃(四兩)。
將以上八味藥切碎,用水七升煮到剩三升,每次服用五合,一天三次。(同上)(按:《醫心》記載,這本是僧深的藥方,治療胃氣上逆、想吐卻吐不出來的情況,用人參湯。)
三乙承氣湯,治療嘔吐,水都喝不下去,或者吃完就吐,大便不通,或者拉肚子卻不順暢,時常覺得肚子脹滿,或者拉出帶有紅白色黏液的腹瀉,同時又嘔吐吃不下東西,或者大腸、小腸、膀胱堵塞不通,導致上面的嘔吐、吃不下東西。
藥方是:川大黃、厚朴、枳殼、芒硝(各半兩)、甘草(一兩)。
將以上四味藥打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生薑三片,煎煮到剩六分,再加入芒硝,慢慢地啜飲。(出自《經驗良方》)
袁玉行患有小腹氣逆上衝導致嘔吐,喝水就吐得更厲害,各種藥都沒效果,請我診治。我把脈,發現兩脈虛弱澀滯,只有右手的關脈(尺部)顯得弦急。我說:人體的清氣本應向上而反向下陷,就會變成滲漏或腹瀉;濁氣本應向下而反向上逆,就會變成嘔吐。現在的症狀是濁氣在下而不在上。下焦的濁氣往上走,就會導致胸中的陽氣無法散佈,所以喝下去的水進入胃後,被堵塞而無法向下運行。
《經》中說:如果雲霧不清,就如同上面的露水不會降落下來。如果不是疏通下部的通道,濁氣怎麼能降下去,嘔吐又怎麼會停止呢?因此用調胃承氣湯治療,服藥一次就排出了很多宿便,接著逐漸調理脾胃之氣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印機草》)
嘉定人錢遠之,二十五歲,因為經歷喪妻的悲傷,過度哀痛,吃不下飯。又過了十多天,連粥都吃不下,吃什麼就吐什麼,大小便都不通暢。他自認為必死無疑,來找我診治。我說:把脈還有力氣,不是死症。用酒蒸過的大黃,加上桃仁、當歸、砂仁、陳皮,做成蜜丸給他服用。服用五劑後,排出了很多乾燥的糞便和乾血,病就好像消失了一樣。幾天後,吃飯比平常多了一倍。(出自《必讀》)
金針丸,治療突然發生的嘔吐,胸中悶脹,氣機不能向下運行,這是因為飲食不當,過度損傷了胃氣,胃氣停滯不暢,水穀無法消化,氣逆就導致嘔吐,脈象是沉疾而短滑的。
藥方是:巴豆、硃砂(等份)。
用白麵糊調和製成藥丸,像麻子那麼大,然後用針在藥丸上穿一個小孔,每次服用一丸,用針固定在燈上燒一下,用溫水吞服。(出自《雞峰》)
嘔吐的人如果不使用溫藥稍微疏通大便,就無法痊癒。像養正丹、來復丹、黑錫丹之類的藥(養正云云,原作此數藥三字,今照上文錄入)都含有硫磺,能夠溫熱和疏通大便。如果大便非常秘結,用加味感應丸。如果原本就拉肚子,屬於虛寒,不適合使用這些藥。(出自《易簡》)
嘔吐的人多半大便秘結,屬於虛冷的,用靈砂或者養正丹,溫熱而疏通大便。或者使用蘇合香丸四分,感應丸六分,混合研磨成細末,製成小丸,用薑汁泡開的熱水吞服,這也是溫熱而疏通大便的方法。如果大便熱結,用蜂蜜熬製成固體狀,捏成手指粗的條狀,塞入肛門來導便。(出自《直指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