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90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90)

1. 嘔吐

後以此法治十數人,皆驗。(《正傳》)《醫鑑》比和飲,治水穀不納,聞食氣即嘔。(即本方)

家秘加減理中湯,治寒吐,陰盛格陽,不納藥者。

用理中湯加熟附,一劑共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入童便、獖豬膽汁各半杯,煎一、二沸服之,神效。(《保命歌括》)嘔久而諸藥不納者,此胃口壯火關格之病也,煎服妙不可言。(《醫學研悅》)

金,參藥不受,皆濁陰在上,阻塞氣機,幾無法矣。勉與白通湯加人尿、豬膽汁急進,以通陽泄濁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王,胃虛少谷,肝來乘克,嘔吐不能受納,蓋臟厥象也。

人參,川連,附子,黃芩,乾薑,枳實(同上)

吳,寒熱邪氣擾中,胃陽大傷,酸濁上湧吐出,脘痛如刺,無非陽衰陰濁上僭,致胃氣不得下行。高年下元衰憊,必得釜底暖蒸,中宮得以流通。擬用仲景附子瀉心湯,通陽之中,原可泄熱開導,煎藥按法用之。

人參(一錢半),熟附子(一錢半),淡乾薑(一錢),三味另煎汁。川連(六分),炒半夏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),茯苓(三錢)

後四味,用水一盞,滾水一杯,煎三十沸,和入前三味藥汁服。(同上)

參連湯,治嘔吐飲食不進,或胃中虛熱噁心,宜服。(《醫約》)(方見《滯下》中)

驅飲諸方,《僧深方》生薑湯,治食已吐逆方。

生薑(五兩),茯苓(四兩),半夏(一升),橘皮(一兩),甘草(二兩)

五種,水九升,煮取三升七合,分三服。(《醫心》)

二陳湯,嘔吐者,加丁香,如甘草之數。惡甜者,減甘草。吐甚者,兼服半硫丸。仍用半夏為細末,每一兩入丁香、檳榔各一錢,旋以生薑自然汁,丸如梧子大,名水煮半夏丸。先以水二盞煎沸,次下丸子,煮令極熱,以匙挑服,用藥汁嚥下。煩躁者,於二藥中並去丁香。(《易簡》)二陳湯,治胸腹脹滿,因傷宿食,或吐後噫敗卵氣。

加丁香、縮砂,生薑七片,烏梅七個服,未效再服。(《得效》)

旋覆花湯,治中脘伏痰,吐逆眩暈。

旋覆花(去梗),半夏(湯泡七次),橘紅,乾薑(炮各一兩),檳榔,人參,甘草(炙),白朮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七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(按:此《小品》半夏茯苓湯變方,宜參《水飲》門。)

凡嘔不止,挾虛者,旋覆代赭湯妙。不虛者,旋覆花一味煎湯,調下代赭石一、二錢。(《西塘感症》)

倪慶雲病膈氣,十四日粒米不入咽,始吐清水,次吐綠水,次吐黑水,次吐臭水,呼吸將絕。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湯,調代赭石末二茶匙與之,立止。(《寓意草》)(節錄。按:喻氏所謂膈氣,即是嘔吐,故列於此。又《匯補》以此方名旋覆代儲湯,治嘔吐不已,真氣逆而不降,用此鎮墜。)

白話文:

嘔吐

後來我用這個方法治療了十幾個人,都有效。(出自《正傳》)《醫鑑》的比和飲,治療水穀不消化,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想吐。(就是這個方子)

有個祖傳秘方,加減理中湯,治療因寒引起的嘔吐,是陰氣過盛阻礙陽氣,導致藥物都無法吸收的情況。

用理中湯加熟附子,一劑共五錢,用水兩碗煎到剩一碗,去藥渣後加入童子尿、公豬膽汁各半杯,再煎煮一兩次後服用,效果神奇。(出自《保命歌括》)如果嘔吐很久,什麼藥都吃不下的,這是胃火過旺導致氣機受阻的病症,用這個方法煎服,效果非常好。(出自《醫學研悅》)

金某,用人參等補藥都沒效果,這是因為濁陰在上面堵塞了氣機,幾乎沒辦法醫治了。勉強給他服用白通湯,加人尿、豬膽汁,趕快讓他服下,來打通陽氣,排出濁陰。(出自《臨證指南》)

王某,胃虛弱,吃不下東西,是肝氣來克制胃,導致嘔吐無法進食,這屬於臟腑氣機逆亂的現象。

用人參、黃連、附子、黃芩、乾薑、枳實(同上)

吳某,是寒熱邪氣擾亂中焦,導致胃陽氣大傷,酸腐的濁液向上湧出,嘔吐,胃脘像針刺一樣疼痛,都是因為陽氣衰弱,陰濁之氣上犯,導致胃氣不能向下運行。年紀大了,下元虛弱,必須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下焦,讓中焦的氣機流通。打算用仲景的附子瀉心湯,在溫通陽氣的同時,也可以泄熱疏導,煎藥要按方法服用。

用人參(一錢半)、熟附子(一錢半)、淡乾薑(一錢),這三味藥另外煎汁。黃連(六分)、炒半夏(一錢半)、枳實(一錢)、茯苓(三錢)

後四味藥,用水一碗,熱水一杯,煎煮三十次,然後和入前面三味藥的汁液一起服用。(同上)

參連湯,治療嘔吐,吃不下東西,或是胃中虛熱導致噁心,適合服用。(出自《醫約》)(方子在《滯下》篇中)

驅除痰飲的方子,出自《僧深方》的生薑湯,治療吃完飯就嘔吐的方子。

用生薑(五兩)、茯苓(四兩)、半夏(一升)、橘皮(一兩)、甘草(二兩)

以上五味藥,用水九升,煮到剩三升七合,分三次服用。(出自《醫心》)

二陳湯,如果嘔吐,可以加入丁香,量和甘草一樣。如果討厭甜味,可以減少甘草的用量。如果嘔吐很嚴重,可以同時服用半硫丸。另外用半夏磨成細末,每兩加入丁香、檳榔各一錢,用新鮮的生薑汁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叫做水煮半夏丸。先用水兩碗煮開,再放入藥丸,煮到很熱,用湯匙舀服,用藥汁吞下。如果煩躁,可以在這兩種藥中都去掉丁香。(出自《易簡》)二陳湯,治療胸腹脹滿,因為吃了不消化的食物,或是嘔吐後打出腐敗的像雞蛋一樣的臭氣。

加入丁香、縮砂,生薑七片,烏梅七個一起服用,沒效的話再服用。(出自《得效》)

旋覆花湯,治療因痰阻滯在中焦,導致嘔吐眩暈的症狀。

用旋覆花(去掉梗)、半夏(用熱水泡七次)、橘紅、乾薑(炮製過,各一兩)、檳榔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白朮(各半兩)

以上藥物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生薑七片,煎到剩七分,去藥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濟生》)(這裡的方子是《小品》的半夏茯苓湯的變方,可以參考《水飲》篇。)

凡是嘔吐不止,兼有虛弱症狀的,用旋覆代赭湯效果很好。如果不虛弱,只用旋覆花單獨煎湯,加入一兩錢的代赭石服用。(出自《西塘感症》)

倪慶雲患有膈氣病,十四天都吃不下東西,開始吐清水,接著吐綠水,然後吐黑水,最後吐臭水,呼吸都快停止了。於是只用旋覆花煎湯,加入兩茶匙的代赭石末給他服用,立刻就止住了。(出自《寓意草》)(節錄。這裡喻氏所說的膈氣,就是嘔吐,所以放在這裡。另外《匯補》把這個方子叫做旋覆代儲湯,治療嘔吐不止,真氣逆而不降的情況,用這個方子來鎮定下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