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87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87)

1. 嘔吐

中毒,凡中毒而吐者,當察其所中者何物。蓋中熱毒而吐者,宜解以苦寒之劑。中陰寒之毒而吐瀉不止者,宜解以溫熱之劑。若因吐瀉而脾胃致虛者,非大加溫補不可。此證有中寒毒吐瀉治按在後,當並閱之。(《景岳》)(案:寒毒新按系食蘑菇大吐瀉,醫以黃連、黑豆之屬連進之而病益甚,乃投參、朮、甘、薑、附、茯之類,又加熟地,二十餘劑而復。曰:蘑菇必產於深坑枯井,或沉寒極陰之處,其得陰氣之最甚,解毒適所以助毒,茲用姜附,非所以解寒毒乎。)

乾嘔,乾嘔者,胃氣逆故也。但嘔而欲吐,吐而無所出,故謂之乾嘔。(《病源》)

乾嘔者,有聲無痰,然不似噦聲之濁惡而長也。宜橘紅煎湯,入薑汁、白蜜少許、細細呷之,胃虛加人參,胃寒加炮姜。胃虛濁氣上逆,吳茱萸湯。(《醫通》)

吐清水,吐清水證有五因:有因濕,因痰飲,因寒,因宿食,因蟲。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,為寒濕也。胸膈間漉漉有聲者,痰飲也。飲食後而吐清水者,宿食也。但犯寒而作者,胃寒也。心腹時痛而作,亦吐清黃水者,蟲也。宜類辨而治之。(《醫統》)

是證忽作,清水如從齒縫中出,源源而來,吐至碗許,感受之由,種種不同,因寒因濕因蟲,痰飲食積,因醉飽房勞者居多,治亦小異。諸方與吐酸參用,皆宜戒厚味。(《簡明醫彀》)

不時清水上溢或吐出,用蒼朮陳壁土炒,茯苓、滑石、白朮、陳皮煎服。(《六要》)

嘔清水者,多氣虛,六君子湯加赤石脂。(《必讀》)

嘔苦,邪在膽經,木善上乘於胃,吐則逆而膽汁上溢,所以嘔苦也。宜吳茱萸、黃連、茯苓、澤瀉、生薑。邪在膽,逆在胃,膽液泄則口苦,小柴胡湯。胃氣逆則嘔苦,吳茱萸湯。(《醫通》)

渴熱不可遽治,嘔吐津液既去,其口必渴,不可因渴而遽以為熱。(《要訣》)

大凡治病,當識本末。假令嘔吐痰涎,胃虛不食,以致發熱。若與涼劑退熱,則胃氣愈虛,熱愈不退。惟先以助胃止吐為本,其熱自退。縱熱不退,但得胃氣已正,亦可旋與解熱之藥。(《醫彀》)

死證,大痛色如青菜葉者死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原病集》作吐如青菜汁者死。)

渾身作脹者,不治。(《大還》)

面色青,指甲黑,中痛不止,肢厥不回,其凶可知也。(《金鑑》)

至於嘔吐,不納飲食,或為滑泄,肌肉瘦極。眼胞浮腫,脈獨弦實,是為脾敗,百不救一。(《醫讀》)

定吐諸法,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,先以甘草三兩,水三升,煮取二升,服之得吐,但服之不吐益佳。消息定,然後服余湯,即流利更不吐也。凡嘔者多食生薑,此是嘔家聖藥。(《千金》)(按:《資生經》曰:有此疾者,早上宜多用生薑泡湯取,或煨或生嚼,或取自然汁入酒服,皆效。)

白話文:

嘔吐

  • **中毒:**凡是因中毒而嘔吐的,要仔細觀察是中了什麼毒。如果是中了熱毒而嘔吐,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解毒。如果是中了陰寒的毒而導致嘔吐腹瀉不止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解毒。如果因為嘔吐腹瀉而使脾胃虛弱,就必須大力溫補。這種因寒毒引起的嘔吐腹瀉,治療方法在後面有詳細說明,應該一起參閱。(《景岳》)(案例:有人因為吃蘑菇而引起嚴重的嘔吐腹瀉,醫生用黃連、黑豆等藥物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,後來改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、附子、茯苓等藥物,又加上熟地,吃了二十多劑才康復。有人說:蘑菇多長在深坑枯井等陰寒的地方,吸收的陰氣最重,用解熱毒的藥反而會助長毒性,所以應該用薑、附子等溫熱藥來解寒毒。)

  • **乾嘔:**乾嘔是因為胃氣上逆的緣故。只是想吐,卻吐不出東西,所以稱為乾嘔。(《病源》)

乾嘔是只有聲音而沒有痰,但是聲音不像打嗝那樣渾濁而拖長。可以用橘紅煎湯,加入少許薑汁和白蜜,慢慢地啜飲。如果是胃虛引起的,可以加入人參;如果是胃寒引起的,可以加入炮薑。如果是胃虛導致濁氣上逆,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(《醫通》)

  • **吐清水:**吐清水的原因有五種:濕氣、痰飲、寒氣、宿食和蟲積。如果知道是因為吃了太多生冷的瓜果而引起的,就是寒濕導致的。如果胸膈之間有流水聲,就是痰飲。如果是吃完東西就吐清水,就是宿食。如果是因為受寒而引起的,就是胃寒。如果肚子時常疼痛,也吐清水或黃水,就是蟲積。應該仔細辨別原因來對症治療。(《醫統》)

這種病突然發作,吐出來的清水就像從牙縫裡流出來一樣,不停地吐,能吐出一碗左右,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種,可能是因為受寒、濕氣、蟲積、痰飲、飲食積滯、酒後或房事過度,治療方法也略有不同。這些方法可以和治療吐酸的方法一起參考,都應該避免吃油膩的食物。(《簡明醫彀》)

如果經常吐出清水,可以用炒蒼朮、陳年壁土、茯苓、滑石、白朮、陳皮煎服。(《六要》)

吐清水多半是因為氣虛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赤石脂來治療。(《必讀》)

  • **嘔吐苦水:**這是因為邪氣在膽經,肝木的特性容易向上侵犯胃,嘔吐時膽汁向上湧出,所以會吐苦水。可以用吳茱萸、黃連、茯苓、澤瀉、生薑來治療。如果是邪氣在膽,逆氣在胃,膽汁外泄就會口苦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如果是胃氣上逆而嘔吐苦水,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(《醫通》)

  • **口渴發熱不可立即治療:**嘔吐會導致體內的津液流失,所以會口渴,但是不能因為口渴就馬上認為是發熱。(《要訣》)

一般來說,治療疾病要分清本末。如果因為嘔吐痰涎,胃虛不思飲食而導致發熱,如果用涼性的藥物來退熱,反而會使胃氣更加虛弱,發熱更加嚴重。應該先以健脾和胃、止吐為根本,發熱自然會消退。即使發熱沒有退,只要胃氣恢復正常,就可以再用一些退熱的藥物。(《醫彀》)

  • **死證:**如果嘔吐物像青菜葉的顏色,而且伴有劇痛,就表示病情危重。(《要訣》)(《原病集》記載的是吐出像青菜汁一樣的物質表示死亡。)

如果全身浮腫脹大,就表示無法治療。(《大還》)

如果面色發青,指甲發黑,腹痛不止,四肢冰冷,則病情非常凶險。(《金鑑》)

如果嘔吐不止,無法進食,或者腹瀉不止,導致肌肉極度消瘦,眼皮浮腫,脈象獨特地弦而且實,這是脾氣衰敗的表現,幾乎沒有治好的可能。(《醫讀》)

  • **止吐的方法:**如果喝湯藥後嘔吐不能入腹,可以先用甘草三兩,加水三升煎煮至二升,服用後如果吐了,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,如果沒吐出來就更好。等胃氣平靜後,再服用其他湯藥,就可以順利吸收,不會再嘔吐。凡是嘔吐的人,可以多吃生薑,這是治療嘔吐的良藥。(《千金》)(《資生經》記載:有嘔吐這種疾病的人,早上應該多用生薑泡湯喝,或者煨熟後吃,或者生嚼,或者取薑汁加入酒中服用,都有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