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82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82)

1. 嘔吐

關上脈數,其人則吐。趺陽脈微而澀,微則下利,澀則吐逆,谷不得入也。夫吐家,脈來形狀如新臥起。(同上)

診決難易,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,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(《崔氏脈訣》)

嘔吐反胃,浮滑者昌,弦數緊澀,結腸者亡。(《四言舉要》)(按:《續焰》曰:嘔吐有聲有物,反出於胃,上焦之病也。上焦則脈應浮,有物則脈應滑,浮滑為陽,飲食之能納能運而不反者,陽之力也,故云浮滑者昌。若得弦數緊澀之脈則逆矣。《必讀》曰:嘔吐反胃,脾虛有痰也。

浮為虛,滑為痰,是其正象,可以受補,故曰昌也。若弦數緊澀,則血液枯,遂致糞如羊屎,必死不治矣。《金鑑》取《必讀》,作若沉數細數,則為氣少液枯。)

其脈實大者難治,虛細者易愈。(《大成》)(按:《如宜方》亦曰:大抵脈宜虛細,不宜實大。)

脈得虛緩易治,緊澀者難治。(《原病集》)

脈宜浮緩而滑,最忌澀脈。(《粹言》)

尺脈不至,奉常梁公(諱克從,鄢陵人)素精岐黃術,任吏部時,暮夜逆予,云夫人病危。至診脈兩寸洪大,關尺全無。視其床前有吐跡。公曰:人脈之有尺,如木之有根,水之有源。今尺絕矣,似難救矣。予曰:從吐後得乎?曰:然。曰:然則可治。問:何以故?予曰:凡人大吐則氣上行,是以脈亦上行而不下,下部何由有脈也。所以尺部無脈,在他證言凶,此則無害。用藿香、陳皮、厚朴、枳實、黃連、半夏、茯苓,加姜煎,連進二劑全愈。(《星海》)(按:何不引《十四難》為徵。)

又有嘔吐太甚,胸中氣不能降,而尺脈不至者。(《匯補》)

證治總說,蓋胃者水穀之海,三焦者水穀之道路。胃氣宣通,則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,命曰平人。胃既虛弱,水穀停滯,致三焦格拒,升降不勻,其氣虛滿,得食則嘔。而又有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者,有食已即吐者,有嘔吐谷不得前者,有但嘔而無所出者,有先嘔卻渴者,有先渴卻嘔者,有嘔家本渴而反不渴者,其本其治,各各不同。假令內格嘔逆,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;病嘔而吐,食久反出,是無火也。舉此二者,乃知嘔吐之名則一,治療之法各異。雖治法有冷熱虛實之別,要當以安其胃氣為本,使陰陽升降平勻,嘔逆之病順而愈矣。(《聖濟》)

夫嘔吐之疾,非特脾胃虛冷而嘔吐也,亦有胃熱而嘔者,亦有胃中冷、胃口熱而吐者,亦有痰盛而嘔者,亦有血弱而嘔者,經云無陰則嘔是也。不可以一概用藥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嘔吐出於胃氣之不和,人所共知也。然有胃寒,有胃熱,有痰水,有宿食,有膿血,有氣攻,又有所謂風邪入胃,凡是數者,可不究其所自來哉。寒而嘔吐,則喜熱惡寒,四肢悽清,法當以剛壯溫之。熱而嘔吐,則喜冷惡熱,煩躁中干,法當以溫涼解之。痰水證者,唾沫怔忪,先渴後嘔,與之消痰逐水輩。

白話文:

嘔吐

如果把脈時發現脈搏跳動快速,病人就會嘔吐。如果把脈時發現足背動脈的脈象微弱且滯澀,微弱代表會腹瀉,滯澀則代表會嘔吐,食物難以進入。那些容易嘔吐的人,脈搏的形狀就像剛睡醒的人一樣。

診斷嘔吐的難易度,脈象滑數代表會嘔吐,脈象呈現間歇性跳動則代表是霍亂,脈象微弱且滑順則代表病情較輕,脈象滯澀且快速則代表病情凶險。

嘔吐反胃,脈象浮且滑順是好轉的跡象,脈象弦、數、緊、澀,且有便秘情形則代表病情危急。嘔吐有聲音且吐出東西,是反從胃裡出來,屬於上焦的疾病。上焦有病,脈象會呈現浮,有東西吐出,脈象會呈現滑。浮滑代表陽氣充足,飲食可以順利消化吸收,不反吐,是陽氣的功能,所以說脈象浮滑是好轉的跡象。如果脈象弦、數、緊、澀,則表示情況不妙。《必讀》這本書說,嘔吐反胃是脾虛有痰的緣故。

脈象浮代表虛弱,脈象滑代表有痰,這是正常的現象,可以透過補養來改善,所以說脈象滑是好轉的跡象。如果脈象弦、數、緊、澀,就表示血液枯竭,導致大便像羊糞一樣,這是無法治癒的重症。《金鑑》這本書引用了《必讀》的說法,認為脈象沉、數、細,代表氣血不足,津液虧損。

脈象洪大且有力難以治癒,脈象虛弱且細微比較容易治癒。一般來說,脈象宜虛弱細微,不宜洪大有力。

脈象虛弱且緩和容易治療,脈象緊、澀難以治療。

脈象宜浮、緩且滑順,最忌諱脈象滯澀。

有一種情況是把脈時摸不到寸關尺的尺脈。梁克從先生擅長醫術,有天晚上來找我,說他夫人的情況危急。我把脈時發現兩手的寸脈洪大,關脈和尺脈完全摸不到。看到床邊有嘔吐的痕跡。梁先生說,人的脈有尺脈,就像樹有根,水有源頭。現在尺脈消失了,恐怕難以救治。我問他:「是在嘔吐之後才這樣的嗎?」他說:「是的。」我說:「那就可以治療。」梁先生問:「為什麼呢?」我說:「一般人大量嘔吐時,氣會往上走,所以脈搏也往上走而不往下,下部怎麼會有脈搏呢?所以尺脈摸不到,在其他情況下是凶險的徵兆,但在這種情況下則沒有妨礙。」我用了藿香、陳皮、厚朴、枳實、黃連、半夏、茯苓,加生薑煎煮,連服兩劑就痊癒了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嘔吐太過嚴重,胸中的氣無法下降,導致尺脈也摸不到。

整體來說,胃是水穀的海洋,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。胃氣順暢,則上焦如霧,中焦如泡沫,下焦如下水道,這是正常人的狀態。如果胃虛弱,水穀停滯,導致三焦阻塞,升降不順,氣虛滿悶,吃了東西就會嘔吐。還有早上吃東西晚上吐,晚上吃東西早上吐,吃完就吐,嘔吐但是沒有東西吐出來,先嘔吐才口渴,先口渴才嘔吐,本來就容易口渴卻反而不渴的狀況,各種情況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都不一樣。例如,內裡阻礙而嘔吐,吃不下東西,這是因為有火;如果是生病而嘔吐,食物隔很久才吐出來,這是因為沒有火。以上兩種情況可以知道,嘔吐的名稱雖然相同,治療方法卻各有不同。治療方法雖然有寒熱虛實之分,但最重要的是要安定胃氣,使陰陽升降平衡,嘔吐的病症自然就會好轉。

嘔吐這種疾病,不只是脾胃虛寒才會導致嘔吐,也有因為胃熱而嘔吐,也有因為胃裡寒冷、胃口發熱而嘔吐,也有因為痰多而嘔吐,也有因為氣血不足而嘔吐,就像經書所說的「無陰則嘔」。因此,不能用一種藥來治療所有情況。

大家都知道嘔吐是胃氣不和所導致的。然而,引起胃氣不和的原因有很多種,包括胃寒、胃熱、痰水、宿食、膿血、氣攻,甚至有所謂的風邪入胃。這些原因都必須仔細探究。因為寒冷而嘔吐的人,會喜歡溫熱、害怕寒冷,四肢冰冷,治療方法應該用溫熱強壯的藥物。因為熱而嘔吐的人,會喜歡寒冷、害怕溫熱,煩躁不安,治療方法應該用溫涼的藥物來解決。如果是痰水引起的嘔吐,會唾液多、心悸、先口渴後嘔吐,應該用化痰、利水的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