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8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81)

1. 嘔吐

人身以胃為主,賴之以容受五穀。但有所傷,非不能食,且有嘔吐之患。胃虛之人,或為寒氣所中,或為暑氣所幹,或為飲食所傷,或氣結而痰聚,皆能令人嘔吐。又有瘀血停積胃口,嘔吐之間,雜以涎血。當辨其脈證,施以治法。(《大成》)

冷熱二因,許仁則療嘔吐病有兩種,一者積熱在胃,嘔逆不下食;一者積冷在胃,亦嘔逆不下食。二事正反,須細察之。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,又素無冷病,年壯力強,膚肉充滿,此則是積熱在胃,致此嘔逆。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,又素有冷病,年衰力弱,膚肉瘦悴,此則積冷在胃,生此嘔逆。若是積冷嘔逆經久,急須救之,不爾甚成反胃病。(《外臺》)

虛實二因,嘔吐一證,最當詳辨虛實。實者有邪,去其邪則愈。虛者無邪,則全由胃氣之虛也。所謂邪者,或暴傷寒涼,或暴傷飲食,或因胃火上衝,或因肝氣內逆,或以痰飲水氣聚於胸中,或以表邪傳裡,聚於少陽陽明之間,皆有嘔證,此皆嘔之實邪也。所謂虛者,或其本無內傷,又無外感,而常為嘔吐者,此既無邪,必胃虛也。或遇微寒,或遇微勞,或遇飲食少有不調,或肝氣微逆,即為嘔吐者,總胃虛也。凡嘔家虛實,皆以胃氣為言。使果胃強脾健,則凡遇飲食,必皆運化,何至嘔吐。故雖以寒熱飢飽大有所傷,亦不能動,而茲略有所觸,便不能勝,使非胃氣虛弱,何以若此。此虛實之原,所當先察,庶不致誤治之害。(《景岳》)

胃本屬土,非火不生,非暖不化。是土寒者即土虛也。土虛者即火虛也。故曰脾喜暖而惡寒,土惡濕而喜燥。所以東垣《脾胃論》特著溫補之法,蓋特為胃氣而設也,庸可忽哉。第在河間,則言嘔因胃火,是火多實也。茲余言嘔因胃寒,是寒多虛也。一熱一寒,皆失中和之論。

不知嘔因火者,余非言其必無,但因火而嘔者少,因寒而嘔者多耳;因胃實而嘔者少,因胃虛而嘔者多耳。故不得不有此辨。(同上)

脈候,寸口脈數,即為吐,以有熱在胃管,熏胸中,宜服藥吐之,及針胃管,服除熱湯。關脈滑,胃中有熱,滑為熱實,以氣滿故不欲食,食即吐逆,宜服紫菀湯下之,大平胃丸,針胃管瀉之。(《脈經》)

關上脈浮而大,風在胃中,張口肩息,心下澹澹,食欲嘔。(同上)

緊而滑者,吐逆。(同上)

趺陽脈浮者,胃氣虛,寒氣在上,憂氣在下,二氣並爭,但出不入,其人即嘔而不得食,恐怖而死,寬緩即瘥。陽緊陰數,其人食已即吐,陽浮而數亦為吐。寸緊尺澀,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,吐止者為下之,故不能食。設言未止者,此為胃反,故尺為之微澀也。寸口脈緊而芤,緊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搏,脈為陰結而遲,其人則噎。

白話文:

人身體以胃為中心,依靠它來容納五穀。但只要胃有所損傷,不只是不能吃東西,還會有嘔吐的困擾。胃虛弱的人,可能是因為受寒氣侵襲,或是被暑氣所干擾,或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受傷,又或是因為氣機鬱結而產生痰液,這些都可能導致嘔吐。還有因為瘀血停留在胃口,嘔吐時會夾雜著口水和血絲。這時應辨別脈象和症狀,再採取治療方法。

關於嘔吐的病因,許仁則認為有兩種,一種是胃裡積熱,導致噁心嘔吐、吃不下東西;另一種是胃裡積寒,也會導致噁心嘔吐、吃不下東西。這兩種情況正好相反,需要仔細觀察。如果患者飲食起居不注意而受熱,又沒有寒性疾病的病史,而且年紀輕、體力好、肌肉豐滿,那麼就是因為胃裡積熱,才會導致嘔吐。如果患者飲食起居不熱,又有寒性疾病的病史,而且年紀大、體力弱、肌肉消瘦,那麼就是因為胃裡積寒,才會導致嘔吐。如果積寒引起的嘔吐持續很久,必須趕緊治療,否則會發展成反胃病。

嘔吐這個病症,最重要的是要詳細辨別虛實。實證是因為有邪氣,祛除邪氣就會好;虛證是沒有邪氣,完全是因為胃氣虛弱。所謂的邪氣,可能是突然受寒涼侵襲,或是突然暴飲暴食,或是因為胃火向上衝,或是因為肝氣向上逆行,或是因為痰飲水氣積聚在胸中,又或是因為表邪傳入體內,聚集在少陽陽明之間,這些都可能導致嘔吐,這些都是嘔吐的實邪。所謂的虛證,可能是患者本身沒有內傷,也沒有外感,卻經常嘔吐,這既然沒有邪氣,一定是胃虛造成的。又或是稍微遇到一點寒氣、稍微勞累、稍微飲食不調,或是肝氣稍微向上逆行,就會導致嘔吐,總的來說都是胃虛引起的。凡是嘔吐的虛實,都以胃氣來判斷。如果胃強健,脾功能正常,那麼吃下的食物一定都能正常消化,怎麼會嘔吐呢?所以就算因為寒冷、熱、飢餓、飽脹而受到很大損傷,也不至於有影響,但現在稍微有點不適,就無法承受,如果不是胃氣虛弱,怎麼會這樣呢?這虛實的根源,應該先仔細觀察,以免造成誤治的傷害。

胃本來屬土,沒有火氣就不能產生,沒有溫暖就不能消化。所以土寒就是土虛,土虛就是火虛。因此說脾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,土討厭潮濕而喜歡乾燥。所以東垣的《脾胃論》特別強調溫補的方法,主要是針對胃氣而設立的,怎麼可以忽略呢?只是在河間,認為嘔吐是因為胃火太旺盛,是火多的實證。現在我認為嘔吐是因為胃寒,是寒多的虛證。一個說是熱,一個說是寒,這都失去了中和的道理。

我並不是說因為火氣而嘔吐的情況絕對沒有,只是因為火氣而嘔吐的情況比較少,因為寒氣而嘔吐的情況比較多;因為胃實而嘔吐的情況比較少,因為胃虛而嘔吐的情況比較多。所以不得不這樣辨別清楚。

關於脈象,如果寸口脈象呈現數脈,就是嘔吐的徵兆,因為胃裡有熱氣,向上熏蒸胸腔,應該用藥物催吐,或是針刺胃管,再服用清除熱氣的湯藥。如果關脈呈現滑脈,代表胃中有熱,滑脈表示熱證而且是實證,因為氣脹滿所以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吐,應該服用紫菀湯來治療,或是服用大平胃丸,再針刺胃管來瀉熱。

如果關脈浮而且大,表示風邪在胃中,患者會張口喘氣,感覺心下空虛不適,想吐。

脈象呈現緊而滑的,也是嘔吐的徵兆。

如果趺陽脈呈現浮脈,代表胃氣虛弱,寒氣在上方,憂愁之氣在下方,上下二氣相互爭鬥,導致只出不進,患者就會嘔吐而且吃不下東西,感到恐懼而死,脈象如果變得和緩就會好轉。如果陽脈呈現緊脈陰脈呈現數脈,患者吃完東西就會吐,如果陽脈浮而數也代表嘔吐。如果寸脈緊而尺脈澀,患者胸部會脹滿、吃不下東西而嘔吐,吐完就好的代表是向下通了,所以能吃下東西。如果說還沒有停止嘔吐,這表示是胃氣逆反,所以尺脈會呈現微澀的脈象。如果寸口脈呈現緊脈又呈現芤脈,緊脈代表寒,芤脈代表虛,虛寒相互搏擊,脈象會呈現陰結而遲,患者就會噎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