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80)
臟腑類 (80)
1. 嘔吐
名義,嘗讀成無己《傷寒明理論》有曰:嘔者有聲者也,俗謂之啘,吐者吐出其物也,故有乾嘔而無干吐。夫嘔者,東垣所謂聲物兼出者也。吐者,東垣所謂物出而無聲者也(按:東垣言出《試效方》)。至若干嘔與噦,皆聲出而無物也。夫仲景以聲物兼出而名為嘔,以物出而名為吐,以聲獨出而名為乾嘔。惟其嘔兼聲物,故無物而聲空鳴者,乃謂之干,干猶空也。至於吐則是必有物矣,其可謂之干乎。仲景於嘔字上加一干字,所以別夫嘔為聲物兼出者耳。成氏乃以嘔為獨有聲而同乎乾嘔,得不有失仲景措辭之本意歟云云。夫啘與噦,蓋字異而音義俱同者也。(《溯洄集》)
近世嘔吐二字皆通用,然卻無甚利害,理亦自不妨。(《要訣》)
病由脾胃虛弱,嘔吐者,皆由脾胃虛弱,受於風邪所為也。若風邪在胃則嘔。膈間有停飲,胃內有久寒,則嘔而吐。其狀長太息,心裡澹澹然,或煩滿而大便難,或溏泄,並其候。(《病源論》)
嘔吐者,胃氣上而不下也。譬之通瓶小口,頓溉不入,乃升氣所礙。人病嘔吐,其理如此。蓋脾胃氣弱,風冷干動,使留飲停積,飲食不化,胃氣虛脹,心下澹澹,其氣上逆,故令嘔吐也。(《聖濟》)
所因不一,人之陰陽升降,三焦調順,脾胃和勻,乃能腐熟水穀,變化糟粕,傳瀉行導,下走腸間。若脾胃虛冷,水穀不化,則陰陽痞隔,三焦不調,濁陰之氣不能下行,奔衝於上,故發為嘔吐。然吐逆之病,有得之於膈實者,有生於中滿者,有發於下焦者。種種雖不同,悉本胃氣,逆則嘔吐。(《聖濟》)
嘔吐雖本於胃,然所因亦多端,故有寒熱飲食血氣之不同,皆使人嘔吐。據論云:寒氣在上,憂氣在下,二氣並爭,但出不入。此亦一塗,未為盡論。且如氣屬內因,則有七種不同,寒涉外因,則六淫分異,皆作逆,但鬱於胃則致嘔,豈拘於憂氣而已。況有宿食不消,中滿溢出,五飲聚結,隨氣翻吐,痼冷積熱,及瘀血凝閉。
更有三焦漏氣走哺,吐利泄血,皆有此證,不可不詳辨也。(《三因》)
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,莫不以胃為主。蓋胃受水穀,脾主運化,生血生氣,以充四體者也。若脾胃無所傷,則無嘔吐之患。其或飲食失節,溫涼不調,或喜餐腥膾乳酪,或貪食生冷肥膩,露臥濕處,當風取涼,動擾於胃。胃既病矣,則脾家停滯,清濁不分,中焦為之痞塞,遂成嘔吐之患焉。
然此特論飲食過傷,風涼冷濕之所由致者。又如憂思傷感,宿寒在胃,中脘伏痰,胃受邪熱,瘀血停蓄,亦能令人嘔吐。(《濟生》)
嘔吐出於胃氣之不和,人所共知也。然有胃寒,有胃熱,有痰水,有宿食,有膿血,有氣攻,又有所謂風邪入胃。凡是數者,可不究其所自來哉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嘔吐
嘔吐的成因和表現形式有很多種。《傷寒明理論》中提到,嘔是指有聲音的嘔吐,俗稱啘;吐是指吐出東西。所以會有乾嘔(只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)的情況。東垣(李東垣)認為,嘔是聲音和東西同時出來;吐是只有東西出來,沒有聲音(出自《試效方》)。至於乾嘔和噦,都是只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來。仲景(張仲景)則認為,聲音和東西同時出來叫嘔,只有東西出來叫吐,只有聲音出來叫乾嘔。因為嘔包含聲音和東西,所以只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來的,就叫做乾嘔,「干」就是空的的意思。吐則一定有東西吐出來,怎麼能叫乾吐呢?仲景在「嘔」字前加個「乾」字,是為了區分嘔是聲音和東西同時出現的。成氏(成無己)則認為嘔就是只有聲音,和乾嘔一樣,這可能與仲景的本意有所出入。啘和噦,字不同但意思和讀音都一樣。《溯洄集》的觀點是,現代人將嘔吐二字通用,並沒有什麼壞處。
嘔吐大多是由於脾胃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造成的。風邪在胃則嘔吐。膈間有積水,胃內有久寒,就會嘔吐。症狀包括長吁短嘆,心裡空虛,或者腹部脹滿、大便困難,或者大便溏瀉等。(《病源論》)
嘔吐是胃氣上逆而不是下降的現象。就像一個瓶子,瓶口小,猛灌水灌不進去,是因為氣體阻礙。人病嘔吐,道理也是如此。脾胃虛弱,風寒侵襲,導致水液停滯,飲食消化不良,胃氣脹滿,心下空虛,氣體上逆,所以嘔吐。(《聖濟》)
嘔吐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因為陰陽失調,三焦不通,脾胃失和,導致水穀不能消化吸收,濁氣上逆而引起的。也可能是膈肌阻塞、腹部脹滿或下焦問題引起的。雖然原因不同,但都跟胃氣逆亂有關。(《聖濟》)
嘔吐雖然主要來自於胃,但原因卻有很多,寒熱、飲食、血氣的不同都會導致嘔吐。有人認為寒氣在上,憂慮之氣在下,兩種氣體互相爭奪,只出不入,這只是一種說法,並非全部。氣的方面,內因有七種不同,寒邪的外因,則有六淫的區分,都會導致氣逆,但鬱積在胃中就會導致嘔吐,並不僅僅是憂慮之氣。還有食物積滯不消化、腹部脹滿溢出、飲水過多、氣機逆亂、寒熱積聚、瘀血阻滯等等。甚至三焦氣虛,導致吐瀉、出血,都會出現嘔吐症狀,必須仔細辨別。(《三因》)
人體的生長都依靠胃,胃負責接受食物,脾負責消化吸收,化生氣血,滋養全身。如果脾胃沒有損傷,就不會嘔吐。如果飲食不節制,溫涼不調,或者吃生冷油膩辛辣食物,或者睡在潮濕的地方,受風寒,都會損傷胃。胃病了,脾胃運化失常,清濁不分,中焦阻塞,就會嘔吐。
這只是從飲食不節、風寒濕邪的角度來講。憂思過度,胃寒,痰飲,胃熱,瘀血,也會導致嘔吐。(《濟生》)
嘔吐是因為胃氣失和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但是,胃寒、胃熱、痰飲、宿食、膿血、氣逆,以及風邪入侵胃,這些都是嘔吐的原因,我們需要仔細探究其原因。(《直指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