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73)
臟腑類 (73)
1. 傷食
上劑水煎溫服。(《回春》)
香連平胃散,治食積發熱,腹痛作瀉。
平胃散,加薑汁炒川連二兩,木香一兩。(《醫通》)
飲食停滯中脘,雖借藥力為之消磨,然所以運行藥力者,胃氣也,故有屢經消食行氣,而食不下者。余即於前所用藥內(按:即紅丸子等消導之劑),加人參三錢治之如神,學者不可不知。(《金匱翼》)
藿香正氣散。
大腹皮,茯苓(去皮),白芷,紫蘇(去土各一兩),陳橘皮(去白),苦梗,白朮,厚朴(去粗皮薑汁製),半夏曲,甘草(炙各一兩),藿香(去土三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錢三片,棗一枚,同煎至七分,熱服。如要出汗,衣被蓋,再煎並服。(《和劑》)
香蘇散,治宿食留飲,聚積中脘,噫臭腐氣,心腹疼痛,或臟腑飧泄,每服四錢,生薑、蔥白、烏梅煎。(《得效》)(方見《傷寒》中)
湧吐方法,停於上脘,氣壅痰盛者,宜吐。如傷冷食,腹脹氣逆,噫氣吞酸噁心,欲吐不吐,宜平胃散入鹽少許,探吐。如傷熱物或酒面,發熱心口刺痛,停痰停飲伏火,宜二陳湯加黃連、枳實,探吐。傷重填塞胸中,下部無脈,體實年壯者,方敢瓜蒂散吐之。尋常飲食過飽在膈,以手探吐為好。(《入門》)
《集驗方》治凡所食不消方。
取其餘類,燒作末,酒服方寸匕,便吐去宿食即瘥。陸光錄說:有人食桃有不消作病,時已晚,無復桃,就樹間得熇桃子,燒服之,登(按:《千金》此有時字)吐出,病即瘥。(《小品方》同之)(《醫心》)(按:熇桃子,即桃奴。《千金方衍義》曰:取餘食燒末以治所傷,同氣所感,灰能化滯也。
紀昀《姑妄聽之》曰:里媼遇飯食凝滯者,即以其物燒灰存性,調水服之。余初斥其妄,然亦往往驗,審思其故,此皆油膩凝滯者也。蓋油膩先凝,稍過多則遇之必滯。凡藥物入胃,必湊其同氣,故某物之灰,能自到某物凝滯處。凡油膩得灰即解散,故灰到其處,滯者自行,猶之以灰浣垢而已。
又《正傳》名溯源散,曰:一人傷寒陽明病,用大承氣湯而愈。十日後因食鴨肉太多,致復熱。虞教用鴨肉燒灰存性,生韭汁調下六七錢,下黑糞一碗許而安。據此此方不必吐藥,蓋亦有內消而愈者。)
單用燒鹽,熟水調飲,以指探吐,名燒鹽探吐法。治傷食痛連胸膈,痞悶不通,手足逆冷,尺脈全無。(此即中食之症,名曰食厥。)(《集解》)
若覺飲食過多,填塞脹滿,頭痛發熱,噫敗卵氣,惡食欲嘔,即宜用陳皮一斤,鹽四兩,煎濃湯而探吐之,吐暢自舒。仍須忍耐戒飲食一、二日,漸進稀粥,以姜虀之類啖之,使中氣調和,則無遺患。若驟進飲食,或又不戒厚味,則余滯留連,適足為患。(《易簡方論》)
白話文:
[傷食]
將以上藥方用水煎煮後,溫熱服用。(《回春》)
香連平胃散,可以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發熱、腹痛和腹瀉。
平胃散,再加上用薑汁炒過的黃連二兩,木香一兩。(《醫通》)
飲食停留在胃部,雖然可以藉由藥力來幫助消化,但真正能推動藥力運行的還是胃氣。所以,有時候雖然多次使用消食和理氣的藥物,食物仍然無法消化。我會在之前用的藥方(例如紅丸子等消導藥)中加入人參三錢,效果就非常顯著,學醫的人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。(《金匱翼》)
藿香正氣散。
組成藥材包括:大腹皮、茯苓(去皮)、白芷、紫蘇(去泥土,各一兩)、陳皮(去白)、桔梗、白朮、厚朴(去粗皮,用薑汁製過)、半夏曲、甘草(炙過,各一兩)、藿香(去泥土,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,一起煎煮至剩七分,趁熱服用。如果想要發汗,就蓋上被子,再煎一次服用。(《和劑》)
香蘇散,可以治療因隔夜食物和飲水積存在胃部,引起打嗝帶有腐臭味,心腹疼痛,或者腸胃消化不良的腹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生薑、蔥白、烏梅一起煎煮服用。(《得效》)(藥方記載在《傷寒論》中)
催吐的方法,如果食物停留在上腹部,氣滯痰多,適合用催吐的方法。如果是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,導致腹脹、氣逆、打嗝、吞酸、噁心,想吐又吐不出來,可以服用平胃散,加入少量鹽來催吐。如果是因為吃了過熱的食物或酒類,導致發熱、心口刺痛、痰飲停滯、內火鬱積,適合服用二陳湯,加入黃連、枳實來催吐。如果病情嚴重,食物堵塞在胸部,下肢脈搏微弱,體質強壯的人,才敢使用瓜蒂散來催吐。平常如果只是因為飲食過量導致食物滯留在膈部,用手來催吐就可以了。(《入門》)
《集驗方》中記載一個治療各種食物不消化的藥方。
將吃剩的食物,燒成灰末,用酒送服一小勺,就能將宿食吐出,病就好了。陸光錄說:有人因為吃了桃子而不消化,引起疾病,當時已經很晚了,沒有桃子了,就在樹上找來烤過的桃子,燒成灰服下,結果吐了出來,病就好了。(《小品方》同此)(《醫心》)(註:烤過的桃子,就是桃奴。《千金方衍義》說:取剩餘的食物燒成灰來治療因吃該食物導致的積滯,是因為同氣相感,灰能化解積滯。)
紀昀在《姑妄聽之》中說:村裡的老婦人遇到因吃飯導致食物積滯的人,就會將該食物燒成灰,調水服下。我一開始覺得很荒謬,但後來發現常常有效。仔細思考原因,這些都是因為油膩的東西導致積滯。油膩的東西容易凝結,如果吃太多就容易停滯。所有的藥物進入胃部,都會傾向與自己同氣的東西靠攏,所以某種食物的灰,就能自己跑到由該食物引起的積滯之處。凡是油膩的東西遇到灰就能分解,所以灰到該處,積滯自然就消散了,就像用灰洗去污垢一樣。
另外,《正傳》中記載了一個叫做溯源散的藥方,說:有個人得了傷寒陽明病,用大承氣湯治癒了。十天後,因為吃了太多鴨肉,導致病情復發。虞教他用鴨肉燒成灰,用生韭菜汁調服六七錢,拉出大約一碗黑糞便就痊癒了。由此可見,這個方子不需要催吐,也可以達到內消的目的。(《正傳》)
單獨用燒過的鹽,用開水調服,再用手指來催吐,叫做燒鹽探吐法。可以治療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胸膈疼痛,胸悶不通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。(這就是因為食物停滯引起的疾病,稱為食厥。)(《集解》)
如果覺得飲食過量,導致腹脹滿,頭痛發熱,打嗝帶有腐敗的雞蛋味,厭食想吐,就應該用陳皮一斤,鹽四兩,煎成濃湯來催吐,吐出來就舒服了。吐完後還要忍耐,禁食一兩天,慢慢地吃稀粥,搭配薑末之類的食物,使脾胃功能恢復,這樣就沒有後遺症。如果馬上就吃東西,或者又不忌諱吃油膩的食物,那麼剩餘的積滯就會停留在體內,反而會帶來麻煩。(《易簡方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