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72)
臟腑類 (72)
1. 傷食
挾疝死證,石頑診葉新宇,停食感冒,而兩寸關皆澀數模糊,兩尺皆沉弦而按之益堅。雖其人尚能行走,而脈少衝和,此必向有陳氣在少腹。詢之,果患寒疝數年。因婉辭不便用藥,是夜即腹暴滿而逝。門人問曰:葉子偶抱小恙,何以知其必死而辭之?曰:凡人胃滿則腸虛,腸滿則胃虛,更實更虛,其氣乃居。今胸有瘕而腹有積,上下俱困,能保其不交攻為患乎。當知厥疝入腹、腳氣衝心等疾,皆是陰邪搏結,鬱積既久,則挾陰火之勢而上升。若胸中陽氣有權,則陰邪仍歸陰位而止。今胸中先為宿食填塞,腹中陳氣,不逆則已,逆則上下俱滿,正氣無容身之地,往往有暴絕之虞。所以不便用藥,實未知其即死也。故凡診六部中病脈有不相應處,即當察其有無宿病,不可輕忽以招誹謗也。(《醫通》)
治諸病當審飲食傷積,凡治諸病,時常審察有無飲食傷積,但見胸膈飽悶,或噫氣咽酸,腹痛腸泄,惡食少食,便問曾何飲食。審知傷積,即先調脾胃,消導飲食,然後用本病之藥,或於本病藥內,加入消導飲食藥。若不知審此,則藥雖對病而不效。蓋人以脾胃為主,胃氣自傷,則不能運化藥味以成功也。亦有食後即藥,或藥後即睡,或服藥太多者,謂之傷藥,要須識此。(《雜著》)
非食疑食之謬,偶病之人,多有非食而疑食者,曰某日曾食某物或某肉某面,其日即病。醫者不論虛實,但聞此言,且見胃口不開,必先治食。夫未病之人,誰有不食,豈必預為停食而待病至者,斯可信其無食乎。及其病也,則或因勞倦,或因風寒,或因七情,病發不測,而且無脹無滯,與食何干。藥不對病而妄行剝削,必反增病,此斯道中之莫斯有也。由此推之,則凡無據無證而妄指胡猜者,皆其類也,良可慨矣。(《景岳》)
消導方法(附疏氣方)《肘後》療飽食訖便臥,得病令人四肢煩重,嘿嘿欲臥方。
大麥糵(一升熬),乾薑(二兩)
上二味搗為末,服方寸匕,日三良。(《外臺》)
治酒面食積停滯,胸膈脅肋作痛,諸藥不效者。
糖球子(一兩),陳橘皮,紫蘇莖葉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二服,水二大盞,生薑七片,煎至一盞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,滓再煎,以大便利為效。(《經驗秘方》)
紅丸子,磨化宿食,止腹痛。(《得效》)(方見《積聚》中)
快膈消食丸,消食積。
縮砂仁,橘皮,京三稜,莪朮,神麯,麥芽(各半兩),香附子(一兩略炒)
上為末,麵糊丸如麻子大,食後白湯下,隨大小加減。(《直指·小兒附遺》)
內消散,治過食寒硬之物,食傷太陰,或嘔吐痞滿脹痛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枳實,山楂肉,神麯,砂仁,香附,三稜,莪朮,乾生薑
白話文:
[傷食]
病例一:疝氣併發的死亡案例
有位名叫葉新宇的病人,被診斷為因停食而感冒。他的脈象呈現寸關脈澀滯、跳動模糊,尺脈則沉而弦緊,按壓時更加堅硬。雖然他還能行走,但脈象顯示氣血運行不和諧。這位病人過去有寒疝的病史,腹部有積存的陳舊氣體。醫生因為病人婉拒用藥,結果當晚病人就腹部脹滿而死亡。
醫生的弟子問說:「葉先生只是偶爾有些小病,您為什麼知道他一定會死,而拒絕為他用藥呢?」
醫生回答:「一般來說,胃脹滿時,腸道就會虛弱;腸道脹滿時,胃就會虛弱。如果脹滿和虛弱的情況持續交替出現,就會導致身體內的氣不順暢。現在這個病人胸部有硬塊,腹部有積聚,上下都不好,難道能保證不會互相攻擊而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嗎?像是厥疝入腹、腳氣衝心等疾病,都是因為陰邪凝結在體內,積聚久了就會挾帶陰火上升。如果胸中的陽氣足夠強盛,陰邪就會回到原位而停止發作。但是現在這個病人胸部因為有舊的食物堵塞,腹部又有陳舊的氣體。不發作就沒事,一旦發作,就會導致上下都脹滿,正氣沒有容身之地,常常會有暴斃的危險。這就是我不方便用藥的原因,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會立刻死亡。所以,當我們診斷時發現六部脈象有不協調之處,就應該要檢查病人是否有舊病,千萬不能輕忽,以免招致批評。」
病例二:治療疾病時應注意飲食積滯
在治療疾病時,應該經常檢查是否因為飲食積滯引起。只要看到病人胸悶、打嗝、反酸、腹痛、腹瀉、食慾不振,就應該詢問他最近吃了什麼東西。如果確定是飲食積滯,就應該先調理脾胃,幫助消化,然後再使用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,或者在其他疾病的藥物中加入幫助消化的藥物。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點,即使藥物對症,也可能無法見效。因為人體是以脾胃為中心的,如果胃氣受損,就無法運化藥物,也無法發揮藥效。另外,也有些人是剛吃完飯就吃藥,或者吃完藥就睡覺,或是服藥過多,這些都會損害藥效,必須要注意。
病例三:非因飲食引起的疾病
有些人偶爾生病,卻常常懷疑是飲食引起的,例如說:「某天吃了某種東西或某種肉或某種麵,那天就生病了。」醫生不論病人體質虛實,只要聽到這樣的話,又看到病人食慾不佳,就一定先治療飲食積滯。但是,沒有生病的人哪有不吃飯的?難道有人會預先停止進食來等待生病嗎?這顯然不是因為飲食造成的。生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、風寒入侵、情緒波動等,病發的時候不確定,而且沒有脹氣或滯留的症狀,怎麼會跟飲食有關呢?如果藥物不對症,反而會損害身體,這是不應該發生的錯誤。由此推論,那些沒有根據、隨意猜測的說法,都屬於這一類,實在令人感慨。
[消導方法]
方法一:飽食後臥床的治療方法
出自《肘後方》:治療飽食後立刻躺下,導致四肢沉重、昏昏欲睡的病症。
- 藥材:大麥芽(炒過的一升)、乾薑(二兩)
- 製法:將以上兩味藥材搗成粉末。
- 用法:每次服用一小匙,每天三次。
方法二:治療酒食積滯、胸膈疼痛的藥方
出自《經驗秘方》:治療因酒食積滯引起的胸膈、脅肋疼痛,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。
- 藥材:糖球子(一兩)、陳皮、紫蘇莖葉、甘草(各一錢)
- 製法: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,加兩大碗水,放入七片生薑,煎至一碗。
- 用法:去渣,稍微加熱後服用,不拘時間,藥渣可以再次煎煮,以排便順暢為有效。
方法三:紅丸子
出自《得效方》:可以磨化體內積存的食物,止腹痛。(具體藥方請參考《積聚》篇章。)
方法四:快膈消食丸
出自《直指小兒附遺》:可以消除體內積存的食物。
- 藥材:縮砂仁、橘皮、京三稜、莪朮、神麯、麥芽(各半兩),香附子(一兩,略炒)。
-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。
- 用法:飯後用白開水送服,用量可根據情況增減。
方法五:內消散
可以治療因吃過多寒冷、堅硬的食物,導致脾胃受損,出現嘔吐、胸悶、腹脹、疼痛等症狀。
- 藥材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實、山楂肉、神麯、砂仁、香附、三稜、莪朮、乾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