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7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71)

1. 傷食

食厥,飲食過傷,變為異常急暴之證,人多不識。嘗有一壯年人,忽得暴疾,如中風,口不能言,目不識人,四肢不舉,急投蘇合香丸不效。予偶過聞之,因詢其由。曰:適方陪客飲食後,忽得此證。遂教以煎生薑淡鹽湯,多飲探吐之,吐出飲食數碗,即時病愈。又一婦人,先傷飲食損胃,後夜飯早臥,因事復起,少穿衣服,覺虛冷,少頃忽得厥逆,昏迷不省。予曰:此必有食也。令煎姜鹽湯吐之,吐出夜飯,遂醒,後服白朮陳皮半夏麥芽湯,調理而愈。大抵此等證,多因飲食醉飽之後,或感風寒,或著氣惱而得,飲食填塞,胃氣不行,內傷特重(按:《統旨》作以致填塞胸中,胃氣有所不行,陰陽痞膈,升降不通,此內傷至重者)。如誤作中風、中氣證,而用驅風解表行氣散氣之藥,則胃氣重傷,死在旦夕。嘗見人有卒暴病,多作中風、中氣用藥,須臾不救,莫知其由。《內經》雖有暴病暴死之證,但恐多有因於食者,前輩不曾明言,故人不識耳。今後遇有此等急證,須要審問明白,若方飲食醉飽,或累傷飲食,重複受傷,但覺胸膈有食滯者,只作食治之。(《雜著》)

中食,忽然厥逆昏迷,口不能言,肢不能舉,狀似中風(《醫通》曰:此名食厥)。先煎姜鹽湯,探吐其食(《醫碥》曰:挾痰者瓜蒂散主之)。仍視其風寒仍在者,以藿香正氣散解之。氣滯不行者,以八味順氣散調之。吐後別無他症,只以平胃散加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曲、糵之類調理。(《統旨》)

半身不遂,有飲食不節所傷,以致半身不遂,狀如中風,不可作風治。蓋人之飲食,下咽而入肝,由肝而入脾,由脾而入胃。因食所傷,肝氣不理,故痰涎壅塞,若中風然。亦有半身不遂者,肝主筋也。治以風藥則誤矣,宜用消食之劑,其中如木瓜散(類方缺),卻不可妄下之。食毒物非時物,多病此,不傷脾不傷胃而傷肝,病不在下,故不可妄下。(《要訣》)(按:先教諭曰:《經脈別論》食氣入胃,散精於肝,淫氣於筋。復庵之論,豈原於此乎。《續醫說》、《證治準繩》並有說,宜並考。)

怒氣侵脾證治,怒氣傷肝,則肝木之氣,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,致妨飲食。此雖以肝氣之逆,然肝氣無不漸散,而脾氣之傷,則受其困矣,此所以不必重肝,而重當在脾也。故凡遇此證,但當察其逆滯之有無,如無脅痛脹滿等證,則不必疏氣,單宜以養脾益氣為主,如五味異功散、歸脾湯之屬是也。或於補養藥中,少加烏藥、青皮、白豆蔻以佐之亦可。(《景岳》)

食時遭驚證,黃師文治一婦人,臥病三年,狀如勞瘵。諸醫以虛損治,不效。黃診之曰:此因食物時,或遭驚也。詢之,婦方省悟曰:曩者食米團時,忽人報其夫墜水,由此驚病,延至今不愈。黃以青木香丸,兼以利藥一帖與之。須臾下一塊,乃痰裹一米團耳,時被驚怏怏在心而不自覺也,自後無恙。(《易簡方論》)

白話文:

傷食

有些人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身體突然出現急症,症狀像中風,例如口不能言、眼睛無法辨識人、四肢無力,但其實不是中風。曾經有個年輕人,突然發生這種情況,吃蘇合香丸也沒有效果。我剛好路過聽到,問了原因,才知道他剛跟客人吃完飯就這樣了。我教他喝大量薑鹽水並催吐,吐出幾碗食物後就好了。還有一個婦人,之前就因為飲食不當傷了胃,晚上早早就寢,後來因為有事又起來,穿得比較少覺得冷,沒多久就突然昏迷不醒。我說這一定是食物積在腸胃了,叫人煮薑鹽水讓她吐,吐出晚飯後就醒了。之後再用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麥芽等藥材調理就好了。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飲食過飽後,又吹到風、受寒或生氣所導致,食物堵塞腸胃,使胃氣無法運行,造成內傷很嚴重。如果誤以為是中風或中氣,用驅風、解表、行氣的藥,反而會讓胃氣更加受損,很快就會沒命。我見過很多人突然發病,都被當作中風來治療,很快就去世了,卻不知道真正的原因。《內經》雖然有提到突然生病死亡的狀況,但可能是因為大多都是因為飲食引起的,只是前人沒有明確說明,所以大家都不了解。以後遇到這種急症,一定要詳細詢問,如果剛吃飽飯、或是常常吃傷食物,感覺胸口有食物堵住,就應該從飲食方面來治療。

中食

有些人會突然昏厥,口不能言、四肢無力,症狀像中風,這其實是食物堵塞所導致的「食厥」。先用薑鹽湯催吐,如果還伴隨風寒,就用藿香正氣散來解。如果氣機不順暢,就用八味順氣散來調。如果吐完沒有其他症狀,就用平胃散加上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神麴、麥芽等藥材調理。

半身不遂

有些人因為飲食不節制,造成半身不遂,症狀像中風,但不能當作中風來治療。因為食物從咽喉進入體內,會先到肝,再到脾,最後到胃。因為食物造成的傷害,導致肝氣不順,痰液阻塞,才會像中風一樣。另外,肝主管筋,如果因為飲食導致肝受到傷害,也可能出現半身不遂。如果當作中風用風藥來治療就錯了,應該用消食的藥。如果吃到有毒或不應季的食物,也容易出現這種狀況,這種情況會傷害肝,而不是脾胃,所以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。

怒氣傷脾

生氣會傷害肝,肝氣就會侵犯脾,導致脾胃受損,影響飲食。雖然主要原因是肝氣逆亂,但肝氣會慢慢散去,而脾氣受到傷害後卻很難恢復,所以治療重點應該放在脾。遇到這種情況,要觀察是否有胸悶、腹脹等症狀,如果沒有,就不需要疏肝氣,只要用養脾益氣的藥物,例如五味異功散、歸脾湯等等。也可以在補養藥中稍微加一點烏藥、青皮、白豆蔻來輔助。

吃飯時受到驚嚇

有個姓黃的醫生,治療一個臥病三年的婦人,症狀像肺癆,其他醫生都用虛損來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黃醫生診斷後認為,是因為她在吃飯的時候受到驚嚇。一問之下,才知道她之前在吃米團的時候,突然聽到丈夫溺水的消息,從此就開始生病,一直到現在都沒好。黃醫生用青木香丸,加上一些利藥給她吃,沒多久就排出一塊東西,原來是被痰包裹的米團。這是因為當時受到驚嚇,導致食物停留在體內,一直無法消化,自己卻不知道。之後就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