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57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57)

1. 脾胃病

脾胃中濕者,平胃散。脾胃中濕瀉利者,胃苓湯,脾胃寒濕脾泄者,椒術養脾丸。(《指掌》)(養脾丸系理中加麥芽、茯苓、蒼朮、砂仁、川椒)

若人脾胃素弱,飲食雖化,食多即腹中不和,疼痛泄瀉,此虛寒也,宜溫補兼消導。若人性多氣惱,夾氣傷食,氣滯不通者,宜行氣而化食。若人能食好食,而食後反飽難化,此胃火旺而脾陰虛也,宜清胃以扶脾。若年高人脾虛血燥,易飢易飽,大便燥難,宜潤之養之,消之升之。(《醫彀》)

脾虛,忌下、降泄、破氣、苦寒,宜甘溫,佐以辛香、酸平。飲食勞倦傷脾發熱,忌破氣、發散、下、苦寒,宜補中益氣、甘溫升、酸。飲食不消化,屬脾氣虛,忌破氣、消導克伐、苦寒,復忌燥。胃虛,忌下、破氣、苦寒、燥熱,宜益氣、甘平、甘淡、酸。胃弱不納食及不思飲食,忌同胃虛,宜同胃虛,仍分寒熱治。

脾實,即濕熱邪勝,忌濕潤、收澀、滯膩、熱、咸、甘,宜除濕清熱、利小便、辛散、風燥、苦寒。胃實,忌升、補斂、辛溫、燥熱、濕潤,宜下,如邪未結,宜清熱、發散、苦寒、辛寒、甘寒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不嗜食(婦人不食)(食掛)不嗜食有數端,有三焦客熱不嗜食,有胃熱不嗜食,有胃寒不嗜食,有六腑氣寒不嗜食,固當隨證用藥治之,而針灸者亦當知補瀉之法可也。(《資生》)(按:《醫通》載絕粒不食,用鵝血效,錄在《膈噎》中,宜參。)

有人全不進食,服補脾藥皆不驗。予授此方(按:即二神丸,用破故紙、肉豆蔻,方見《泄瀉》),服之頓然而愈。此病不可全作脾虛,蓋因腎氣怯弱,真元衰劣,自是不能消化飲食。譬如鼎釜之中,置諸米穀,下無火力,雖終日米不熟,其何能化。黃魯直嘗記服菟絲子淨淘酒浸曝乾,日抄數匙,以酒下,十日外,飲啖如湯沃雪,乃知此理也。(《本事》)(按:《要訣》以不喜食分為四證,其說頗為噯昧,不錄。

不能食者,由脾胃餒弱,或病後而脾胃之氣未復,或痰客中焦,以故不思食,非心下痞滿而惡食也。治當補益以開豁之,丹溪導痰運脾之法皆是也。(《赤水》)

不能食,有虛有實。實則心下痞滿口苦,宜消導。虛則倦怠面色痿黃,必心下軟和,宜異功散加砂仁;有虛痰者,六君子湯。(《匯補》)

惡食非止一端,有胸中痰滯者,宜導痰以助脾。有傷食惡食者,宜消化以助脾。有病久胃虛者,宜參朮以健脾。(同上)

不能食者,胃中元氣虛也,然有虛冷虛熱之異,宜分別治之。(《金匱翼》)

一婦人年三十餘,忽不進飲食,日飲清茶三、五碗,並少用水果,三年餘矣,經行每次過期而少。余以為此脾氣鬱結,用歸脾加吳茱,不數劑而飲食如常。(《內科摘要》)

白話文:

脾胃病

如果脾胃裡有濕氣,可以用平胃散來治療。如果脾胃有濕氣又拉肚子,可以用胃苓湯。如果是脾胃虛寒導致拉肚子,可以用椒術養脾丸。(養脾丸的配方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上麥芽、茯苓、蒼朮、砂仁、川椒)。

如果一個人本來脾胃就虛弱,雖然能消化食物,但只要吃多一點肚子就會不舒服,疼痛、拉肚子,這是虛寒的表現,應該用溫補的方法,同時也要幫助消化。如果這個人容易生氣,因為情緒影響到消化,導致氣滯不通,應該用行氣的方法來幫助消化。如果一個人能吃好東西,但吃完後反而覺得飽脹難消化,這是胃火旺盛、脾陰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清胃火的方法來幫助脾。如果老年人脾虛血燥,容易餓,但也容易飽,大便乾燥難解,應該用滋潤、補養、消食、升提的方法來治療。

脾虛的時候,要避免使用攻下、降泄、破氣、苦寒的藥物,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,可以搭配一些辛香、酸平的藥物來輔助。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制、過於勞累導致脾虛發熱,要避免使用破氣、發散、攻下、苦寒的藥物,應該用補中益氣、甘溫升提、酸味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因為脾氣虛弱導致消化不良,要避免使用破氣、消導克伐、苦寒的藥物,也要避免使用過於乾燥的藥物。胃虛的時候,要避免使用攻下、破氣、苦寒、燥熱的藥物,應該用益氣、甘平、甘淡、酸味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胃虛導致不想吃東西或者吃不下東西,治療方法和胃虛一樣,但要根據寒熱的情況來區別治療。

脾實證,也就是濕熱邪氣過盛的時候,要避免使用滋潤、收澀、滯膩、熱性、鹹味、甘味的藥物,應該用祛濕清熱、利小便、辛散、風燥、苦寒的藥物來治療。胃實證,要避免使用升提、補益、收斂、辛溫、燥熱、濕潤的藥物,應該使用攻下的藥物;如果邪氣還沒有結實,可以使用清熱、發散、苦寒、辛寒、甘寒的藥物。

不想吃東西(婦女不吃飯、吃不下飯),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三焦有客熱導致不想吃東西,可能是胃熱導致不想吃東西,可能是胃寒導致不想吃東西,可能是六腑氣寒導致不想吃東西,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用藥治療。針灸也應該知道補瀉的方法。

有人完全吃不下飯,吃補脾的藥都沒有效果。我(指作者)教他用這個方子(指二神丸,用破故紙、肉豆蔻),吃下去很快就好了。這個病不能完全當作脾虛來治療,可能是因為腎氣虛弱,元氣衰敗,所以不能消化食物。就像鍋裡放了米,但沒有火,米就煮不熟,怎麼可能消化呢?黃魯直曾經記載,吃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曬乾,每天吃幾勺,用酒送服,十天後,吃飯就像熱水融化雪一樣容易,這就說明了這個道理。

吃不下飯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弱,或者病後脾胃功能還沒恢復,或者有痰停留在中焦,所以不想吃東西,而不是因為心下痞滿而不想吃東西。治療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開胃,像丹溪的導痰運脾的方法都是可以用的。

不能吃東西,有虛證和實證之分。實證表現為心下痞滿、口苦,應該用消食導滯的方法來治療。虛證表現為疲倦、面色萎黃,心下摸起來是軟的,應該用異功散加砂仁來治療;如果是虛痰引起的,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。

不想吃東西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胸中有痰濕停滯,應該用導痰的方法來幫助脾胃。可能是因為傷食導致不想吃東西,應該用消化的方法來幫助脾胃。可能是因為生病很久導致胃虛,應該用人參、白朮來健脾。

不能吃東西,是因為胃中元氣虛弱,但又分為虛冷和虛熱兩種情況,應該區別治療。

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,忽然吃不下飯,每天只喝三五碗清茶,吃一點水果,持續三年多,每次月經都延後而且量少。我認為這是脾氣鬱結,用歸脾湯加吳茱萸,吃了幾劑就好了,吃飯恢復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