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5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51)

1. 關格

《金匱輯義》濕家條詳論之。但《靈·刺節真邪論》有云上寒下熱,先刺項太陽,是言經絡病,非言病於裡者,難以為徵矣。故潔古父子說,今不敢錄入。又《統旨》舉陳氏及潔古說曰:其說雖相反,要之皆病機之所有也。是騎牆之見,今亦不從。)

關格證在《內經》,本以人迎察六腑之陽,寸口察五臟之陰。人迎盛至四倍以上,此陽明經孤陽獨見,水不濟火也,故曰格陽。格陽者,陰格於陽也。氣口盛至四倍以上,此太陰經元陰無主,氣不歸精也,故曰關陰。關陰者,陽關於陰也。若人迎寸口俱盛至四倍以上,且大且數,此其陽氣不藏,故陰中無陽,陰氣不升,故陽中無陰,陰陽相離,故名關格也。凡見此者,總由酒色傷腎,情欲傷精,以致陽不守舍,故脈浮氣露,亢極如此。

此則真陰敗竭,元海無根,是誠亢龍有悔之象,最危之候也。(《景岳》)

關格,即《內經》三焦約病也。約者不行之謂,謂三焦之氣不得通行也。惟三焦之氣不行,故上而吐逆曰格,下而不得大小便曰關。(《尊生書》)

脈候,《內經》以人迎、寸口並診關格,今後世診法,則但取寸口而不察人迎,似於法有未盡。然寸口為脈之大會,而脈見於彼,未有不見於此者。所以但察氣口,則人迎之脈亦可概見。故凡見寸口弦大至極,甚至四倍以上且大且數者,便是關格之脈,不得誤認為火證。余嘗診此數人,察其脈則如弦如革,洪大異常,故云四倍。察其證,則脈動身亦動,凡乳下之虛里,臍旁之動氣,無不舂舂然、振振然與脈俱應者。察其形氣,則上有微喘而動作則喘甚,肢體無力而寤寐多慌張。謂其為虛損,則本無咳嗽失血等證,謂其為痰火,則又無實邪發熱等證,此關格之所以異也。然惟富貴之人,及形體豐肥者,多有此證。求其所因,則無非耽嗜少艾,中年酒色所致。是雖與勞損證若有不同,而實即勞損之別名也,此老成之人所以當知慎也。(《景岳》)

關格之脈,必弦大至極,夫弦者為中虛,浮大者為腎虛,此腎水大虧,有陽無陰之脈也。治此者,宜以峻補真陰為主。然又當察其虛中之寒熱,陰中之陰陽,分別處治,斯盡善也,(同上)

證狀諸說,姚氏云:風寒冷氣入腹,忽痛堅急如吹狀,大小便不通,或小腹有氣結,如升大脹起,名為關格病。(《肘後》)(從《醫方類聚》錄)

戴云:關格者,謂膈中覺有所礙,欲升不升,欲降不降,欲食不食,此謂氣之橫格也。(《鉤玄》)

陰陽易位,病名關格,多不可治。若邪氣留著而致者。猶可治之。(《醫通》)

關格不通,不得尿,頭無汗者,可治;有汗者死。(同上)

關格若頭汗者(陽脫)死,脈細澀者(知陰亦竭)亦死。(《醫碥》)

白話文:

《金匱輯義》詳細討論了濕氣引起的疾病。但《靈樞·刺節真邪論》提到「上寒下熱」,應先針刺頸後的太陽穴,這是指經絡的疾病,不是體內臟腑的病,難以作為判斷依據。所以潔古父子關於關格的說法,我不敢收錄。另外,《醫統旨》引用陳氏和潔古的說法,認為他們說法雖然相反,但都符合疾病的道理,這種模稜兩可的觀點,我也不採用。

關格這種病在《黃帝內經》中,是通過診斷人迎脈來觀察六腑的陽氣,診斷寸口脈來觀察五臟的陰氣。人迎脈如果比正常強盛四倍以上,這是陽明經的陽氣過盛,水不能制約火,所以叫「格陽」,意思是陰氣被陽氣阻隔。寸口脈如果比正常強盛四倍以上,這是太陰經的陰氣虛弱,氣無法歸於精,所以叫「關陰」,意思是陽氣被陰氣阻礙。如果人迎脈和寸口脈都比正常強盛四倍以上,而且脈搏又大又快,這是陽氣不能藏於體內,導致陰氣中沒有陽氣;陰氣不能上升,導致陽氣中沒有陰氣,陰陽分離,所以叫「關格」。凡是出現這種情況,多半是因為飲酒過度,貪戀女色損傷腎臟,或縱慾過度損耗精氣,導致陽氣不能固守,所以脈搏浮露於外,氣息外洩,陽氣亢奮到極點。

這說明體內的真陰已經衰敗耗竭,腎精之根已經枯竭,這是陽氣過於亢盛,最終必然衰敗的危險徵兆,是最危急的狀況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
關格,就是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三焦機能失調的疾病。「約」的意思是運行不暢,指三焦之氣不能順暢運行。正因為三焦之氣不能運行,所以向上嘔吐就叫做「格」,向下大小便不通就叫做「關」。(出自《尊生書》)

關於脈象,《黃帝內經》用人迎脈和寸口脈一起診斷關格。但後世的診斷方法,只診斷寸口脈,而不診斷人迎脈,似乎不夠全面。然而,寸口脈是全身脈搏匯聚的地方,脈象在寸口出現,沒有不在人迎脈出現的道理。所以只觀察寸口脈,也能大致了解人迎脈的情況。因此,凡是看到寸口脈弦大,甚至強盛四倍以上,而且又大又快,這就是關格的脈象,不要誤認為是火熱證。我曾經診斷過幾個這樣的病人,他們的脈搏像琴弦一樣硬,像皮革一樣硬實,非常洪大,所以說強盛四倍。再觀察他們的病情,發現他們脈動的時候,身體也會跟著動,凡是乳房下的虛里穴、肚臍旁的動氣穴,都隨著脈搏一起跳動。觀察他們的形體氣色,發現他們有輕微的喘氣,一活動就喘得更厲害,四肢無力,睡覺時常常驚恐不安。說他們是虛損,他們又沒有咳嗽、咯血等症狀;說他們是痰火,他們又沒有發熱等實邪的症狀,這就是關格病不同於其他疾病的地方。但是,只有富貴人家,或體型肥胖的人,比較容易得這種病。追究其原因,無非是貪戀美色,中年時沉迷於酒色導致的。雖然與勞損的病症有些不同,但實際上就是勞損的一種特殊表現,這是年長的人應該知道並且謹慎的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
關格的脈象,一定是弦而大,而且強盛到極點。脈象弦,表示體內中氣虛弱;脈象浮大,表示腎氣虛弱。這是腎水嚴重虧損,只有陽氣沒有陰氣的脈象。治療這種病,應該以大補真陰為主。但也要觀察體內虛弱中的寒熱情況,以及陰氣中的陰陽情況,分別進行治療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
關於關格的症狀,姚氏說:風寒之氣進入腹部,突然疼痛,腹部堅硬如吹氣球一般,大小便不通,或小腹有氣結,像氣球一樣脹起來,就叫做關格病。(出自《肘後備急方》,轉引自《醫方類聚》)

戴氏說:關格,是指膈膜中感覺有東西阻礙,想升不能升,想降不能降,想吃東西又吃不下,這叫做氣的橫向阻隔。(出自《鉤玄》)

陰陽錯亂,病症叫做關格,多數是無法治癒的。如果是邪氣停留在體內導致的,還可能治好。(出自《醫通》)

關格導致大小便不通,如果頭部沒有出汗,還可以治療;如果頭部出汗,就無法治癒。(出自《醫通》)

關格如果頭部出汗(表示陽氣脫失),會死亡;如果脈搏細澀(表示陰氣也已經耗竭),也會死亡。(出自《醫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