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50)
臟腑類 (50)
1. 關格
關格一病,《內經》未言其證為何,《平脈法》始舉不得小便、吐逆、食不得入,至巢氏則唯云大小便不通而不及他證,要俱不出陰陽否絕之候。前人所說,紛糾不一,今略存之,以俟有識。蓋霍亂為三焦失守之病,關格為三焦隔塞之病,故今以關格,列於霍亂之後。若夫《難經》之言,專系脈體,自是一義,學者須分別看焉。
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之異,關格之脈證不一也,而馬仲化釋《內經》。謂關格之義,非隔食癃閉之證,而張介賓《類經》,直將越人、仲景之言非之。醫道貴乎丸通,若執中無權,猶執一也。故釋《內經》之關格,但當言是表裡陰陽否絕之候,不當與上吐下閉之關格混同立論則可;若言上吐下閉,當稱隔食癃閉,不得名為關格則不可。(《醫通》)(節錄)
關格之證,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所指不同,《內經》所云是不治之證,《傷寒論》所云則卒暴之疾,當於通便止嘔方法隨宜施治可也。(《軌範》)
病由陰陽不和(三焦約)關格者,二便俱不通也。大便不通,謂之內關;小便不通,謂之外格;二便俱不通,為關格也。由陰陽氣不和,榮衛不通故也。陰氣太盛,陽氣不能榮之,曰內關。陽氣太盛,陰氣不得榮之,曰外格。陰陽俱盛,不得相榮,曰關格。關格則陰陽氣否,結於腹內脹滿,氣不行於大小腸,故關格而大小便不通也。又風邪在三焦,三焦約者則小腸痛內閉,大小便不通,日不得前後而手足寒者,為三陰俱逆,三日死也(按:《靈樞·四時氣篇》曰:小腹痛腫,不得小便,邪在三焦約)。診其脈來浮牢且滑直者,不得大小便也。(《病源論》)
四明陳氏曰:腑有邪則陽脈盛,臟有邪則陰脈盛。陰脈盛者陰氣關於下,陽脈盛者陽氣格於上,然而未至於死。陰陽俱盛則既關且格,格則食不下,關則二陰閉,不得大小便而死矣。若臟腑氣和而相榮,陰不復,陽不溢,何關格之有。(《統旨》)(按:此說亦出《醫統》。)
《內經》云:人迎脈四盛以上為格陽,寸口脈四盛以上為關陰。夫脈至四盛以上亦太盛矣,陽太盛則陰不能榮,陰太盛則陽不能和,陰陽阻絕,天地不交而成否矣。夫飲食雖運夫陽,而無陰則不能下,故格則吐逆者,陽獨盛於上也。便液雖生乎陰,而無陽則不能通,故關則不得小便者,陰獨盛於下也。
而云岐子乃謂陽反在下,陰反在上,豈通論哉。若陽果在下,陰得陽而和,小便且通矣,陰何由而關耶。陰果在上,陽得陰而濟,飲食自下矣,陽何為而格耶。(《匯論》)(按:《綱目》載潔古及云岐子說,以關格為上寒下熱。馬氏此辨,極為明覈。蓋病有上熱下寒而無上寒下熱。
白話文:
關格這種疾病,《內經》並未詳細說明其症狀,《平脈法》則首次提及無法小便、嘔吐、飲食不入等症狀,到巢氏則僅說大小便不通,而未提及其他症狀,總之,都未超出陰陽失調的範疇。前人的論述眾說紛紜,現僅簡略保留,待後人辨析。霍亂是三焦失守的疾病,關格則是三焦阻塞的疾病,因此本文將關格置於霍亂之後論述。至於《難經》的論述,專指脈象,自是另有所指,學習者需分辨理解。
《內經》和《傷寒論》對關格的脈象和症狀描述不同,馬仲英詮釋《內經》,認為關格並非食物阻塞、小便不通的症狀,而張介賓的《類經》則直接駁斥了越人、仲景的觀點。醫術貴在通達,若拘泥於一法,就等同於固執己見。因此,解釋《內經》中的關格,只需說明其為表裡陰陽失調的徵兆,不應與上吐下瀉的關格混為一談;若論及上吐下瀉,應稱之為食物阻塞、小便不通,而不應稱作關格。
關格的症狀,《內經》和《傷寒論》所指不同,《內經》所說是難以治癒的病症,《傷寒論》所說則是突然發作的疾病,應根據情況採用通便止嘔的方法治療。
關格是因為陰陽失調(三焦不通)引起的,症狀是大小便均不通。大便不通稱為內關;小便不通稱為外格;大小便都不通則為關格。這是由於陰陽之氣失調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陰氣過盛,陽氣無法溫煦,稱為內關;陽氣過盛,陰氣無法滋潤,稱為外格;陰陽都過盛,不能相互調和,稱為關格。關格即陰陽之氣失調,氣滯結於腹部,導致脹滿,氣血無法運行於大小腸,因此大小便不通。此外,風邪侵犯三焦,三焦氣機阻滯,則小腸疼痛,內閉不通,大小便不通,一天都不能大小便,手足冰冷,則為三陰俱逆,三日內就會死亡(按:《靈樞·四時氣篇》記載:小腹疼痛腫脹,無法小便,邪氣在三焦阻滯)。診脈時,脈象浮滑有力,則為大小便不通。
四明陳氏說:腑臟有邪氣則陽脈盛,臟腑有邪氣則陰脈盛。陰脈盛者,陰氣下注;陽脈盛者,陽氣上逆,但還未危及生命。陰陽都過盛,則既有內關又有外格,外格則飲食不下,內關則大小便不通而死。若臟腑之氣平和,陰陽調和,陰氣不衰,陽氣不亢,何來關格呢?
《內經》說:人迎脈四盛以上為格陽,寸口脈四盛以上為關陰。脈象過於旺盛,陽氣過盛則陰氣不能滋潤,陰氣過盛則陽氣不能溫煦,陰陽阻塞,天地不通而形成病理狀態。飲食雖由陽氣運化,但沒有陰氣則無法下降,所以外格(格陽)則嘔吐,陽氣獨盛於上。便液雖由陰氣生成,但沒有陽氣則無法通暢,所以內關(關陰)則無法小便,陰氣獨盛於下。
有人說岐伯認為陽氣在下,陰氣在上,這怎麼可能呢?如果陽氣真的在下,陰氣得到陽氣的溫煦而調和,小便自然會通暢,陰氣為何會阻塞呢?如果陰氣真的在上,陽氣得到陰氣的滋潤,飲食自然會下降,陽氣為何會上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