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42)
臟腑類 (42)
1. 霍亂
轉筋者,以陽明養宗筋,屬於大腸。今暴下暴吐,津液頓亡(按:原此下有「外傷四氣,內積七情,飲食甜膩,攻閉諸脈,刮削於筋」五句,《必讀》芟卻,今從之),宗筋失養,必致攣急,甚則卵縮舌卷,為難治。(《三因》)(按:景岳舉此說,以駁河間轉筋屬火之謬,文繁不錄。)
甚則轉筋入腹則斃,霍亂惡證,無越於斯。(同上)
霍亂轉筋,理中湯加凍膠銼炒一錢,仍令其繫縛腿脛,若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,不可治。筋轉者,以造麴蓼汁暖熱浸,或用濃鹽湯浸。(《要訣》)
死證,霍亂之後,陽氣已脫,或遺尿而不知,或氣少而不語,或膏汗如珠,或大躁欲入水,或四肢不收,皆不可治。(《要訣》)
治宜救正為急,風雨寒暑之邪直為霍亂,若吐利太過而生氣內傷,手足厥冷,脈微欲絕,皆宜四逆湯主之,無分寒與暑也。蓋正氣受傷,止救正而不論邪,後人補正藿香正氣散以治吐利,此治微邪在胃,正氣不傷,如此之證,弗藥亦愈,即陰陽湯(按:此謂生熟水)、黃土湯(按:此謂地漿)皆能療之。若霍亂裡虛,上古止立四逆、理中二方,為急救正氣之法。有謂藿香正氣散治暑霍亂者,亦非也。愚每見暑月病霍亂,四肢逆冷,無脈而死。藿香正氣,不過寬表解表之劑,惡能治之。況夏月元氣發泄在外,中氣大虛,外邪卒至,救正猶遲。夫邪正相持,有風雨寒暑之分。正受邪傷,止論正氣之虛實,入臟即為不治之死證,非風暑為陽而寒雨為陰也。此為霍亂之大綱,學者宜服膺而弗失。(《傷寒論集註》)
治宜和胃健脾,邪之易受者,必其脾氣本柔,而既吐且瀉,則脾氣不能更虛矣。故凡治霍亂者,必宜以和胃健脾為主。健者培補之謂,因其邪氣已去而胃氣受傷,故非培補不可也。和者調和之謂,以其胃氣雖傷而邪猶未盡,故非察其邪正而酌為調和不可也。若其寒少滯多,則但以溫平之劑調之可也。若滯因於寒,則非溫熱之劑不能調也。而諸家有言為火者,謂霍亂之病,多在夏秋之間,豈得為之傷寒乎。籲!謬亦甚矣。不知夏秋之交,正多藏寒之病。蓋一以盛暑將殺,新涼初起,天人易氣,寒之由也。一以酷暑當令,生冷不節,疾病因時寒之動也。人以夏秋之外熱易見,而藏寒之內寒難見,故但知用熱遠熱,而不知用寒遠寒。見之淺陋,多有如此,此所以多致誤也。學者於此,當熟察之。(《景岳》)
回陽散寒諸方,四順湯,治霍亂,轉筋肉冷,汗出嘔啘者。(範汪云:利甚加附子二兩,妙。)(《千金》)(按:即四逆加人參湯。)
《仲景論》霍亂,四逆吐少嘔多者,附子粳米湯主之。一方有乾薑一兩。(《外臺》)(按,《千金》有乾薑。)
白話文:
肌肉抽筋,是因為陽明經脈滋養宗筋,而宗筋隸屬於大腸。現在突然上吐下瀉,導致體液快速喪失(這裡省略了原文中關於外傷、情緒、飲食等原因導致筋脈受損的描述),宗筋失去滋養,一定會引起抽筋,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陰囊收縮、舌頭捲曲,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療了。
更嚴重的是,抽筋如果進入腹部就會死亡,霍亂中最嚴重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霍亂引起的抽筋,可以用理中湯加入炒過的凍膠粉末一錢來治療,同時要用布條綁住腿部,如果抽筋進入腹部或者全身抽筋,就無法醫治了。肌肉抽筋可以用溫熱的麴蓼汁浸泡,或者用濃鹽水浸泡。
快要死亡的徵兆是,霍亂之後,陽氣已經耗盡,可能會出現小便失禁而不知情,或者說話聲音很小,或者汗如珠粒般冒出,或者極度躁動想要跳入水中,或者四肢無法控制,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現象。
治療的重點是救回正氣。風、雨、寒、暑等邪氣直接引起的霍亂,如果吐瀉過度導致正氣受損,出現手腳冰冷、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情況,都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,不用區分是寒邪還是暑邪引起的。這是因為正氣受損,所以只救正氣而不考慮邪氣。後人補充正氣的藿香正氣散是用來治療吐瀉的,這是針對邪氣在胃部,而正氣沒有受損的情況,這種情況不吃藥也會好。像陰陽湯(指生熟水)、黃土湯(指地漿)也都可以治療。如果霍亂導致身體內部虛弱,古代只用四逆湯、理中湯這兩個方子,作為急救正氣的方法。有人說藿香正氣散是治療暑熱霍亂的,這是不對的。我常常看到夏天患霍亂的人,四肢冰冷、沒有脈搏而死亡。藿香正氣散不過是寬解體表的藥劑,怎麼能治療霍亂呢?何況夏天人體的元氣向外發散,中氣虛弱,外邪突然入侵,即使救正氣也來不及了。邪氣和正氣的抗衡,有風雨寒暑的區別。如果正氣受邪氣傷害,就只論正氣的虛實。邪氣入臟就會導致死亡,而不用管它是風暑等陽邪還是寒雨等陰邪。這就是治療霍亂的總綱,學習的人應該牢記並實踐。
治療的重點是調和胃氣、健脾。容易受到邪氣侵襲的人,一定是脾氣本來就虛弱。已經吐又拉肚子,脾氣會更加虛弱。所以治療霍亂,一定要以調和胃氣、健脾為主。健是指培補,因為邪氣已去,但胃氣受到損傷,所以必須培補。和是指調和,因為胃氣雖然受損,但邪氣可能還沒完全清除,所以要仔細觀察邪氣和正氣的情況,適當調和。如果寒邪較少,只是稍微積滯,可以用溫平的藥物調和;如果積滯是由於寒邪引起的,就必須用溫熱的藥物調和。有些醫家認為霍亂是火邪引起的,認為霍亂多發於夏秋之間,怎麼可能是傷寒呢?唉!這真是太荒謬了。他們不知道夏秋之交,正是容易藏寒的時候。一方面,盛夏將過,新涼開始,天氣變化,人體也跟著變化,這是寒邪的原因之一。另一方面,酷暑當令時,人們不注意飲食,吃生冷食物,疾病也會因時而發,這是寒邪的另一個原因。人們只看到夏秋的外熱,而難以發現身體內部的寒,所以只知道用熱藥來驅除熱邪,而不知道用寒藥來驅除寒邪。他們見識淺薄,多是這樣,所以才會導致誤診。學習醫學的人,對這一點一定要仔細觀察。
關於回陽散寒的方劑,四順湯可以用來治療霍亂,肌肉抽筋發冷、出汗、嘔吐的人。(范汪說,如果腹瀉嚴重,可以加附子二兩,效果很好。)(這其實就是四逆湯加入人參。)
《傷寒論》中關於霍亂,如果吐少而嘔多,可以用附子粳米湯來治療。其中一個方子裡加了乾薑一兩。(《千金方》中也有加乾薑的記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