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4)
臟腑類 (4)
1. 驚悸
驚與悸不同,楊仁齋說,言約而理盡,故首揭之,以正端緒。如動築之悸,別是一義,與此所言自異。
白話文:
驚和悸不一樣,楊仁齋說得很簡潔但道理很全面,所以首先提出來,以釐清兩者的區別。像心跳加速的悸,是另一種情況,和這裡所說的自然不同。
總說(名義)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養者血,心血一虛,神氣不守,此驚悸之所肇端也。曰驚曰悸,其可無辨乎。驚者恐怖之謂,悸者怔忪之謂。心虛而鬱痰,則耳聞大聲,目擊異物,遇險臨危,觸事喪志,心為之忤,使人有惕惕之狀,是則為驚。心虛而停水,則胸中滲漉,虛氣流動,水既上乘,心火惡之,心不自安,使人有怏怏之狀,是則為悸。驚者與之豁痰定驚之劑,悸者與之逐水消飲之劑,所謂扶虛,不過調養心血、和平心氣而已。若一切以剛燥用工,或者心火自炎,又有熱生風之證。(《直指》)(按:《說文》悸,心動也。此楊氏所本。)
白話文:
總說(中醫理論中)人體最重要的臟腑是心,心臟是靠血來滋養的,一旦心血虛弱,人的精神狀態就會不穩定,容易受到驚嚇而產生悸動,這就是驚悸發生的根本原因。所謂“驚”和“悸”,必須加以區別。“驚”是由於恐懼引起的,“悸”是由於心神不寧引起的。心虛而鬱痰,就會因為聽到大的聲音、看到異物、遇到危險、遭遇不幸等情況,而使人心神受到震撼,產生恐懼不安的情緒,這就是“驚”。心虛而停水,就會導致胸中氣血不暢,虛弱的氣血在體內流動,水液積聚在心臟上方,心火對此現象十分厭惡,使人心神不安,產生煩躁不安的情緒,這就是“悸”。針對“驚”,應該使用能夠祛除痰濁、安定心神的藥物;針對“悸”,應該使用能夠排出積水、消食化積的藥物。所謂“扶虛”,就是調養心血、平和心氣。如果一味使用剛燥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心火自燃,進而出現熱生風的症狀。(《直指》)(注:《說文解字》中說,“悸”是心臟跳動的意思。這是楊氏的理論依據。)
悸即怔忡也。怔忡者,本無所驚,自心動而不寧。驚者,因外有所卒動。(《準繩》)(按:原更有驚恐辨,今載篇末,宜考。)
白話文:
悸就是怔忡病。患有怔忡病的人,本沒有什麼驚恐的事情,但自己的內心總是不安寧。驚恐則是因為外界突然發生了驚動人心的事情。
《傷寒明理論》釋悸字云:悸,心忪也,築築惕惕然動,證怔忪忪不能自安也。則悸即怔忡,而今人分為兩條,謬矣。(同上)
白話文:
《傷寒明理論》解釋「悸」這個字說:「悸,就是心神不定,心中慌慌不安,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,而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。」這種症狀就是「怔忡」,但如今的人卻把它分為兩個不同的病症,這是錯誤的。
驚悸由失精,《養生方》云:精藏於玉房,交接太數則失精。失精者,令人悵悵,心常驚悸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風驚病的成因:風驚病的發作,是由於體虛心氣不足,被風邪侵入所導致的。心藏神明,主管血脈,心氣不足則虛,虛則血亂,血亂則氣並於血,氣血相併,又為風邪所乘,故驚不安定,稱之為風驚病。(按:還有風驚邪候、風驚悸候、風驚恐候,總體來說,都是相同的。風驚邪候的表現:其症狀是突然驚恐,突然喜悅,恍惚失常。)
驚病所由,風驚者,由體虛心氣不足,為風邪所乘也。心藏神而主血脈,心氣不足則虛,虛則血亂,血亂則氣並於血,氣血相併,又被風邪所乘,故驚不安定,名為風驚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又有風驚邪候、風驚悸候、風驚恐候,大旨並同。風驚邪候曰:其狀乍驚乍喜,恍惚失常是也。)
夫驚悸者,心虛膽怯之所致也。且心者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膽者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心氣安逸,膽氣不怯,決斷思慮,得其所矣。或因事有所大驚,或聞虛響,或見異相,登高陟險,驚忤心神,氣與涎郁,遂使驚悸。驚悸不已,變生諸證,或短氣悸乏,體倦自汗,四肢浮腫,飲食無味,心虛煩悶,坐臥不安,皆心虛膽怯之候也。治之之法,寧其心以壯膽氣,無不瘥者矣。
(《濟生》)(按,嚴氏別有怔忡論,此主驚病而言。)
白話文:
驚悸,是心虛膽怯導致的。心,是君主的官吏,神明由此產生。膽,是正直的官吏,決斷由此產生。心氣安逸,膽氣不怯,這樣決斷和思考就能合乎適宜。或者因為遭遇某事,突然受到很大驚嚇,或者聽到虛幻的聲音,或者看見奇異的景象,登上高處,攀登險阻,驚動忤逆了心神,氣息和津液鬱積,於是就出現驚悸。驚悸不停發作,便會衍生出各種症狀,或者呼吸急促、心跳悸動、身體疲勞多汗、四肢浮腫、飲食沒有味道、心虛煩悶、坐臥不安,這些都是心虛膽怯的徵兆。治療的方法,安撫心神以壯膽氣,沒有治不好的。
驚悸者血虛,驚悸有時(按:又於怔忡曰無時,是對待為辨),以硃砂安神丸。(《丹溪》)
白話文:
驚悸是因為血虛的緣故,驚悸有時發作(按:另有怔忡,是不定時發作,兩者相對而看就能分辨了),可以用硃砂安神丸治療。(《丹溪》)
悸病所由,夫怔忡者,由心血不足也。蓋心主於血,血乃心之主,心乃形之君,血富則心君自安矣。多因汲汲富貴,慼慼貧賤,久思所愛,觸事不意,真血虛耗,心帝失輔,遂成怔忡。怔忡不已,變生諸證,舌強恍惚,善憂悲,少顏色,皆心病之候。《難經》曰:損其心者調其榮。法當專補真血,真血若富,心君有輔,無不愈者矣。又有冒風寒暑濕,閉塞諸經,令人怔忡。五飲停蓄,堙塞中脘,亦令人怔忡。當隨其證,施以治法。(《濟生》)
心胸躁動,謂之怔忡,俗云心忪,皆為熱也。(《原病式》)
白話文:
心悸病的成因:怔忡病,是因心血不足引起的。因為心主宰於血,血是心的主宰,心是身體的君主,血富足,心君主就安寧了。多因汲汲追求富貴,憂慮貧賤,久思所愛之人,遇到事情不順心,真血虛耗,心帝失去輔助,於是形成了怔忡。怔忡不已,會演變成各種症狀,舌強硬恍惚,容易憂愁悲傷,面色少華,都是心病的徵候。《難經》說:損傷了心的人,要調養他的榮氣。治療方法應當專門補益真血,真血如果富足,心君有輔助,沒有不痊癒的。還有的人受風寒暑濕侵襲,閉塞了諸經,也讓人怔忡。五飲停留在體內,堵塞中脘,也會讓人生怔忡。應當根據具體情況,施以治療方法。(《濟生》)
怔忡者血虛,怔忡無時,血少者多。有思慮便動,屬虛。時作時止者,痰因火動。瘦人多是因血少,肥人屬痰。尋常者多是痰。真覺心跳者是血少,四物、硃砂安神之類。假如病因驚而得,驚則神出其舍,舍空則痰生也。(《丹溪》)
白話文:
怔忡病是血虛引起的,怔忡病時時發作,主要是血少引起的。有思慮便發動怔忡病,是屬於虛症。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的怔忡病,是痰因火動引起的。瘦人多是因血少引起的,肥人多是痰引起。平常發作的怔忡病多是痰引起的。真正感覺心跳的,是血少引起的,用四物湯、硃砂安神湯等藥物治療。假如有驚嚇而引起的怔忡病,驚嚇則神不守舍,神不守舍則痰生。
心悸之由,不越二種,一者虛也,二者飲也。氣虛者由陽氣內虛,心下空虛,火氣內動而為悸也,血虛者亦然。其停飲者,由水停心下,心為火而惡水,水既內停,心不自安,故為悸也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心悸的原因,不外乎兩種,一種是虛弱,一種是飲水過多。氣虛是陽氣內虛,心臟空虛,火氣內動而導致心悸。血虛也是如此。飲水過多是水停留在心臟下方,心臟屬於火,厭惡水。水在體內停留,心臟就會不安,所以會引起心悸。
脈候,趺陽脈微而浮,浮則胃氣虛,微則不能食,此恐懼之脈,憂迫所作也。驚生病者,其脈止而復來,其人目睛不轉,不能呼氣。(《脈經》)
白話文:
脈象:趺陽脈脈搏微弱而浮,浮則胃氣虛,微則不能進食,這是恐懼的脈象,是由憂慮和壓力造成的。因驚嚇而生病的人,脈搏時停時續,這個人的目光呆滯,不能呼吸。
治法諸說,氣鬱生痰自汗,溫膽湯、《簡易》雄朱丸。因事大驚,夢寐不祥,《濟生》遠志丸、寧志膏、酸棗仁湯。房事失精,令人悵悶驚悸,十四友丸,臨眠服,空心,大菟絲丸。(《永類》)(節錄。十四友丸、大菟絲丸,繫心腎雙補大方。)
白話文:
治療方法有多種說法。因為氣鬱產生痰液而自汗,可以服用溫膽湯,《簡易》方中的雄朱丸。因為事情而受到很大驚嚇,且夢境不吉祥,可以服用《濟生》方中的遠志丸、寧志膏、酸棗仁湯。房事失精,讓人感到惆悵和恐懼,可以服用十四友丸(睡前服用,空腹)、大菟絲丸。(《永類》)(摘錄。十四友丸、大菟絲丸,都屬於滋補心腎的大補方。)
若驚悸,眠多異夢,隨即驚覺者,宜溫膽湯加酸棗仁、蓮肉各一錢,以金銀煎,下十四友丸或鎮心丹(見《和劑》)、遠志丸(用遠志、茯神、益智)、酒調妙香散。(《要訣》)
白話文:
如果遇到驚嚇而睡不安穩,常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,做夢時容易被驚醒的話,適合服用溫膽湯加入酸棗仁、蓮肉各一錢,用金銀花煎煮後服用,並且配合十四友丸或鎮心丹(見《和劑》)、遠志丸(由遠志、茯神、益智仁組成),再用酒送服妙香散。(出自《要訣》)
治驚悸,必先以養心安神之劑,隨後豁痰。或用此法,大便結而脈實者,以硃砂滾痰丸下之。一服不愈,再服之無不愈者。(《醫統》)
白話文:
治療驚悸,必須先以養心安神之劑來調養,隨後再治療痰的積鬱。或者使用這個方法,大便結實而脈象實大者,可用硃砂滾痰丸來使痰下行。服用一帖後如果沒有好轉,再服用一帖就一定會康復。(《醫統》)
肝出謀慮,遊魂散守,惡動而驚,重治於肝經。膽為決斷,屬志不伸,觸事而驚,重治於膽腑。有因怒氣傷肝,有因驚氣入膽,母能令子虛,因而心血不足;又或嗜欲繁冗,思想無窮,則心神耗散而心君不寧,此其所以有從肝膽出治也。(同上)
白話文:
肝膽有謀慮的功能,若神魂散亂、行動遲緩、畏懼易驚,應著重治療肝經。膽有決斷的功能,若志向不能伸展、遇到事情就驚恐,應著重治療膽腑。有時因為憤怒傷了肝,有時因為驚駭傷了膽,所以導致心血不足;或因為慾望繁雜、思想無窮盡,就讓心神耗散、心緒煩亂,這也是治療肝膽系統病症的原因之一。
郁痰留飲,積於心包胃口,而致驚悸怔忡者有之,此又不可概以虛而治也。醫者當參究脈候,立方處治,庶能奏功。(同上)
易驚屬膽氣虛,忌破氣、升發、燥熱,宜補膽氣、甘溫、辛溫、酸平。(《本草經疏》)
白話文:
抑鬱痰飲停留在心包胃口,而導致驚悸、怔忡症狀的也有,這又不可籠統地認為是虛症而治療。醫生應該根據脈象,制定治療方案,才能收到治療效果。(同上)
痰則豁痰定驚,飲則逐水蠲飲,血虛者調養心血,氣虛者和平心氣,痰結者降下之,氣鬱者舒暢之。陰火上炎者,治其腎而心悸自已。若如外物卒驚,宜行鎮重。(《匯補》)
驚之因,有由肝膽俱虛,百藥不效者,須補腎。古人謂肝無虛,不可補,補腎正補肝也。(《尊生書》)
白話文:
痰多者則祛痰安神,水腫者則利水消腫,血虛者則調養心血,氣虛者則平穩心氣,痰結者則使之下降,氣鬱結者則使之舒暢。陰火上炎者,治療其腎臟而心悸自愈。若如外物突然驚嚇,宜行為沉穩。(《匯補》)
或有陰火上衝,怔忡不已,甚者火炎於上,或頭暈眼花,或齒落髮脫,或手指如許長大,或見異物,或腹中作聲,此陰火為患也,治宜滋陰抑火湯。心不寧者,加養心之劑。日久服降火藥不愈,加附子從治,或入參、耆亦可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如果症狀是陰火上升,一直怔忡不安,嚴重時火氣燒到頭上面,會出現頭暈眼花、掉牙掉髮,或手指頭異常變長,有時看到異物,或者腹部有聲響,這表示陰火作祟;治療宜用滋陰抑火湯。如果心神不寧,再添加一些養心的藥。服用了降火藥後,經過一段時間症狀還是沒有好轉,可以加附子來治療,或者是添加人參、耆精,也可以。
驚恐治法之分,驚則氣亂,恐則氣下,驚恐雖若同類,而不知恐之傷人,尤甚於驚。何也?蓋驚出於暫,而暫者即可復;恐積於漸,而漸者不可解。甚至心忪而神傷,精怯則陰痿,日消月縮,不亡不已。此非大勇大斷者,必不能拔去其病根,徒資藥力,不易及也。予嘗治暴驚者,十愈其八九,治恐懼者,十不得其一二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治療驚嚇的分類方法:驚嚇,則氣魄混亂;恐懼,則氣魄下沉。驚嚇和恐懼雖然似乎同屬於一種類別,但不知道恐懼對人的傷害比驚嚇更嚴重。為什麼呢?因為驚嚇是由於暫時的事件所引起,而暫時的事件可以很快恢復正常;恐懼是逐漸累積的,而逐漸累積的恐懼是無法解決的。恐懼甚至會讓人心神不寧,精神受損,精氣虛弱,陰痿,日益消瘦,不死亡就不會停止。如果不是有大勇氣和大決斷的人,一定無法根除恐懼的病根,僅靠藥物治療,很難奏效。我曾經治療過突然受到驚嚇的人,十個有八九個痊癒了,但治療恐懼的人,十個中有一兩個好的就很不錯了。(《景嶽全書》)
鎮心諸方,深師龍骨湯,療宿驚失志,忽忽喜忘,悲傷不樂,陽氣不起方。
白話文:
鎮心諸方,其中最著名的方劑是龍骨湯。用於治療長期的驚嚇,導致精神恍惚、健忘、悲傷不樂、陽氣不足的疾病的方劑。
龍骨,茯苓,桂心,遠志(去心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二兩)牡蠣(熬),甘草(炙各三兩),生薑(四兩)
白話文:
龍骨、茯苓、桂心、遠志(去心各120克),麥門冬(去心240克)牡蠣(熬過),甘草(炙各360克),生薑(480克)
上八味㕮咀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分為二服。(《外臺》)(按: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變方。)《聖惠》治產後臟氣虛,心神驚悸,龍齒散,於本方去龍骨、茯苓,加龍齒、茯神、人參、熟乾地黃、當歸、芍藥。
白話文:
將上面的八味藥材切成小塊,加水七升,煮成二升的藥汁,分兩次服下。(《外臺》)(按:這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變方。)《聖惠》方治療產後臟氣虛,心神驚悸,方名龍齒散,去掉了本方中的龍骨、茯苓,並加入了龍齒、茯神、人參、熟乾地黃、當歸、芍藥。
治心臟不安,驚悸善忘,上膈風熱,化痰安神,硃砂散方。
硃砂(一兩研),白石英(一兩研)
白話文:
治療心臟不寧,容易受驚、健忘,上胸部有風熱,可以化痰安神的硃砂散配方如下: 硃砂(一兩,研磨),白石英(一兩,研磨)。
上件藥二味同細研為散,每服半錢,食後臨臥煎金銀湯調下。(《簡要濟眾》)《神巧》加馬牙消三分研。
鐵粉牛黃丸,主心經留熱,安精神,化風痰,止心下忪悸。
白話文:
把上述的兩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的藥粉,在飯後臨睡前用金銀湯送服。(《簡要濟眾》)《神巧》這本醫書中增加了馬牙消三分研。
鐵粉(再研水飛過焙乾二兩),辰砂(別研水飛過極細焙乾一兩),天竹黃(一分別研極細),牛黃(半兩細研治急風加至一兩),鉛白霜(一分別細研)
白話文:
鐵粉(再研磨、水飛過濾並烘乾,二兩)、辰砂(分別研磨、水飛過濾、極其細緻並烘乾,一兩)、天竹黃(一錢,分別研磨至極其細緻)、牛黃(半兩,細研磨,治急風加至一兩)、鉛白霜(一錢,分別研磨至細緻)
上五味,煎糯米粥飯和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人參湯下,日再服,糯米飲下亦得。(《傳家秘法》)(按:此《聖惠》鐵粉丸類方,宜參《癲》門。)
白話文:
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粉,和米粥製成丸子,大小約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人參湯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,也可以用糯米粥送服。 (《傳家祕法》)(註:這條藥方出於《聖惠》鐵粉丸類方,可參考《癲狂》類疾病。)
治心神不定,恍惚不樂,火不下降,時有振跳,消陰養火全心氣,朱雀丸。
茯神(二兩去皮),沉香(半兩)
白話文:
治療心神不寧定,恍惚不快樂,心火不下降,時常有心悸的症狀,消陰養火以增強心氣,可用朱雀丸。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小豆大,每服三十丸,食後人參湯下甚妙。(《選奇後集正傳》引河間,硃砂半兩研為衣。此方余家常用,加硃砂為散,甚效。)《粹言》茯苓定志丸,治恐傷腎,神志不寧,於本方加茯苓、人參、硃砂,麵糊丸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把肉蓯蓉的根搗碎至細末狀,用煉過的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粒,飯後以人參湯送服,效果極佳。(選奇後集正傳引河間氏,硃砂研成末做衣。此方在我的家裡經常使用,在方劑中加入硃砂,治療效果極好。)《粹言》中的茯苓定志丸,用於治療因恐懼而傷腎、導致神志不安的病症,在原有方劑中加入茯苓、人參、硃砂,用麵粉糊製成藥丸,以白開水送服。
治驚氣入心絡,喑不能言語。《夷堅己志》十五卷倅事章。
密陀僧(研極細如粉)
白話文:
治療驚嚇導致氣進入心臟的絡脈,造成失音無法說話。使用密陀僧(研磨至極細如同粉末)。
上以茶調服一錢匕,一服即愈。昔有人為狼及惡蛇所驚,皆以此藥療而愈。田師中太尉秘方,亦治暗風,蜜陀僧大如兩指者一塊,以鐵線密纏,留鐵線一條懸空掛之,四邊以火煅令通紅,酒一升,醋一升,合和淬藥,取酒醋盡為度,出火毒一宿,研令極細,每服一錢,麝香酒調下,吐涎不妨。(《是齋》)(按:《本事》有治驚憂受邪,驚氣丸,既錄《癲》門中。
白話文:
靈砂(二錢,研磨成粉末),人參(半錢),酸棗仁肉(一錢)
上為末,棗肉丸,臨臥時,棗湯吞下五七粒。(《得效》)
白話文:
將上藥製成粉末,與棗肉丸服下,在睡覺前用棗湯送服五到七粒。(《得效》)
安神丸,治心神煩亂怔忡,兀兀欲吐,胸中氣亂而熱,有似懊憹之狀,皆膈上血中伏火,蒸蒸然不安。宜用權衡法,以鎮陰火之浮越,以養上焦之元氣。
白話文:
安神丸,用於治療心神煩亂怔忡,精神恍惚欲吐,胸中氣亂而發熱,像懊惱煩悶的樣子,都是膈上血中伏火,蒸蒸然不安。宜用權衡法,以鎮壓陰火的浮越,以培養上焦的元氣。
黃連(一錢五分酒洗),硃砂(一錢水飛),酒生地黃,酒當歸身,炙甘草(以上各五分)
白話文:
黃連(1.5錢,用酒洗過)、硃砂(1錢,水飛過的)、酒生地黃、酒當歸身、炙甘草(以上各0.5錢)
上件除硃砂水飛外,搗四味為細末,同和勻,湯浸𩚫餅為丸,如黍米大,每服十五丸,津唾嚥下,食後。(《蘭室》)又硃砂安神丸,於本方去地黃、當歸。丹溪曰:心氣虛怯之人,怔忡或煩亂,或健忘,或失心後神癡不清,辰砂安神丸。又硃砂丸,治勞役心跳,於本方去地黃,加芍藥、側柏葉、川芎、陳皮。
白話文:
除去硃砂水飛之外,將其餘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湯浸泡丸餅後製成丸藥,大小如同小米。每次服用15丸,用津液吞服,飯後服用。(《蘭室》)辰砂安神丸,在其基本方中去除地黃、當歸。丹溪說道:心氣虛怯之人,出現心悸,或煩躁不安,或健忘,或失心後精神恍惚不清楚,可以服用辰砂安神丸。辰砂丸,治療勞役導致的心悸,在其基本方中去除地黃,加入芍藥、側柏葉、川芎、陳皮。
《心統》琥珀安神丸,治病後虛煩不眠,於本方加琥珀、真珠。
白話文:
《心統》琥珀安神丸,用於治療疾病後產生的虛熱失眠,在原有方劑中添加琥珀、珍珠。
補心諸方(附清火方)定志小丸,主心氣不定,五臟不足,甚者憂愁悲傷不樂,忽忽喜忘,朝瘥夕劇,暮瘥朝發,狂眩方。
菖蒲,遠志(各二兩),茯苓,人參(各三兩)
白話文:
補心諸方(附清火方)
定志小丸,主治心氣不定、五臟不足,嚴重者會憂愁悲傷不快樂,恍恍惚惚愛忘記事情,早上纔好晚上就嚴重,晚上好起來早上又發作,這類因為心火亢盛而產生的狂眩症狀。
上四味末之,蜜丸,飲服如梧子大七丸,日三。加茯神為茯神丸,散服亦佳。(《千金》)(按:此方本由《肘後》療人心孔昏塞,多忘喜誤,末服方寸匕。《翼方》名開心散,主好忘。)《外臺》:《古今錄驗》一方,加茯神一兩半,牛黃五銖,為六味,茯苓、遠志、菖蒲各一兩。(《聖濟》亦名茯神丸。
白話文:
把前面四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狀,每天三次,每次服用七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加入茯神即為茯神丸,服用散劑也很好。(《千金》)(註:此方原本出自《肘後》,用於治療胸口疼痛和思維混亂,健忘,服用一匙末藥。 《翼方》將其命名為開心散,主治健忘。)《外臺》:《古今錄驗》有一種方劑,加入茯神一兩半,牛黃五銖,共六味藥,茯苓、遠志、菖蒲各一兩。(《聖濟》也會將它命名為茯神丸。
)《和劑》名定志丸,煉蜜和丸,以硃砂為衣。《聖濟》治心熱健忘,遠志散,於本方加黃連為末,食後酒調方寸匕。《濟生》遠志丸,治因事有所大驚,夢寐不祥,登高陟險,神思不安,驚悸恐怯,於茯神丸加龍齒,辰砂為衣。《心法附余》加味定志丸,治痰迷心膈,驚悸怔忡,於本方加琥珀、鬱金。
白話文:
《和劑》
- 定志丸:將煉蜜與硃砂混合製成丸劑。
《聖濟》
- 治心熱健忘:將遠志散與黃連研成細末,飯後以酒送服。
《濟生》
- 遠志丸:治療因驚嚇、夢寐不祥、登高險峻導致神思不安、驚悸恐怯的症狀,在茯神丸中加入龍齒、辰砂製成丸劑。
《心法附餘》
- 加味定志丸:治療痰迷心膈、驚悸怔忡的症狀,在原方中加入琥珀和鬱金。
妙香散,治男子婦人心氣不足,志意不安,驚怖悲憂慘慼,虛煩少睡,喜怒不常,夜多盜汗,飲食無味,頭目昏眩。
白話文:
妙香散:治療男性或女性因為心氣不足造成的精神萎靡、心情憂慮不安、容易受驚恐害怕、悲傷憂愁、鬱悶痛苦、精神倦怠、難以入眠、情緒不穩定、夜間盜汗、飲食索然無味、頭暈目眩等症狀。
茯苓(去皮不焙),茯神(去皮木),薯蕷(薑汁炙),遠志(去心炒),黃耆(各一兩),人參,桔梗(炒),甘草(炙各半兩),辰砂(三兩別研),麝香(一錢別研),木香(二錢半)
白話文:
茯苓(去皮不烤)、茯神(去皮切片)、山藥(用薑汁烤過)、遠志(去心炒過)、黃耆(各一兩)、人參、桔梗(炒過)、甘草(烤過各半兩)、辰砂(三兩另外研磨)、麝香(一錢另外研磨)、木香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常服,補益氣血,安神鎮心。(《和劑》)王荊公安神秘精,定心氣,用人參、益智、五色龍骨各一兩,茯苓、茯神、遠志去心各半兩,硃砂研、甘草炙各一分,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調下,亦名妙香散。(《簡易》)
白話文:
- 上等細末,每次服兩錢,用溫酒調和服用,不拘時間。經常服用,可以補益氣血,安神鎮心。(《和劑》)
- 王荊公安神祕精,可以定心氣,用人參、益智、五色龍骨各一兩,茯苓、茯神、遠志去心各半兩,硃砂磨成細末、甘草炙各一分,為細末,每次服兩錢,空腹用溫酒調和服用,也叫做妙香散。(《簡易》)
白話文:
王荊公的安神秘精方,可以安定心氣,使用人參、益智、五色龍骨各一兩,茯苓、茯神、遠志去掉心部各半兩,朱砂研磨成細末、炙甘草各一分,混合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,此方也稱為妙香散。
治肝經因虛,內受風邪,臥則魂散而不守,狀若驚悸,真珠丸。(真珠母大於常珠,形狀不一。)
白話文:
用於治療肝經因虛弱而受風邪侵襲,平躺時魂魄散亂不守,狀似驚悸的病症,可用真珠丸來治療。(真珠母比普通珍珠大,形狀不一。)
真珠母(未鑽真珠也五分研如粉同碾),當歸(洗去蘆薄切焙乾後秤),熟乾地黃(酒灑九蒸九曝焙乾各一兩半),人參(去蘆),酸棗仁(微炒去皮研),柏子仁(各一兩研),茯神(去木),沉香,龍齒(各半兩)
白話文:
-
真珠母(未鑽孔的珍珠,研磨成粉狀)五分
-
當歸(洗淨去除蘆頭,切片後烘乾,再秤重)一兩
-
熟乾地黃(用酒噴灑九次,蒸九次,曝曬九次,烘乾,各半兩)
-
人參(去除蘆頭)一兩
-
酸棗仁(微炒後去除皮,研磨成粉)一兩
-
柏子仁(一兩,研磨成粉)
-
茯苓(去掉木質部分)半兩
-
沉香半兩
-
龍齒半兩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,辰砂為衣,每眼四、五十丸,金銀薄荷湯下,日午夜臥服。(《本事》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。將辰砂研磨細末作為丸藥外衣,每隻眼睛服用四、五十丸藥,用金銀薄荷湯送服。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服用。(《本事》)
益榮湯,治思慮過度,耗傷心血,怔忡恍惚,善悲憂,少顏色,夜多不寐,小便或濁。
白話文:
益榮湯,治療思慮過度,消耗心血,導致心神不安,恍惚不定,容易悲傷憂鬱,臉色萎黃,夜晚多不入睡,小便混濁。
當歸(去蘆酒浸),黃耆(去蘆),小草,酸棗仁(炒去殼),柏子仁(炒),麥門冬(去心),茯神(去木),白芍藥,紫石英(細研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甘草(炙各半兩)
白話文:
當歸(去掉蘆頭並用酒浸泡),黃耆(去掉蘆頭),小草,酸棗仁(炒熟後去掉殼),柏子仁(炒熟),麥門冬(去掉中間的核),茯苓(去掉木質部分),白芍藥,紫石英(研磨成細粉,各取一兩),木香(沒有經過火烤),人參,甘草(炙烤過,各取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煮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
寧志膏,治心虛血虛多驚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半,加入五片生薑和一枚棗,煮至七分滿,去掉渣滓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(出自《濟生》) 寧志膏,用於治療心虛、血虛和多驚。
人參,白茯苓,茯神,柏子仁,琥珀,當歸,酸棗仁(溫酒浸半日去殼隔紙炒香),遠志(酒浸半日新布裹捶取肉焙各半兩),乳香,硃砂(別研),石菖蒲(各一分)
白話文:
人參、白茯苓、茯神、柏子仁、琥珀、當歸、酸棗仁(用溫酒浸泡半日,去殼,隔紙炒香)、遠志(用酒浸泡半日,用新布包裹,捶取藥肉,烘乾,各半兩)、乳香、硃砂(分別研磨)、石菖蒲(各取一份)。
上末,煉蜜丸,梧子大,每三十丸,食後棗湯下。(《直指》)
平驚通聖散,治一切驚悸怔忡健忘等證。
當歸,人參,黃連,茯神,遠志,甘草(炙各三錢),石菖蒲,硃砂(另研各二錢)
白話文:
上等藥材,用蜂蜜煉製成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棗子湯送服。(出自《直指》) 平驚通聖散,治療各種驚悸、怔忡、健忘等症狀。 當歸、人參、黃連、茯神、遠志、炙甘草(各三錢),石菖蒲、硃砂(另外研磨各二錢)。
上為細末,竹葉煎湯調二錢,食後臨臥服。(《醫統》)《百代醫宗》怔忡湯,於本方去人參、遠志、石菖蒲,加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生地黃煎服。《尊生書》靜神丹,治憂思過度,惕然心跳,於本方去人參、甘草,加生地、牛黃,丸黍米大,金箔為衣,燈心湯下五十丸。
白話文:
把上皮弄成粉末,以竹葉煎的湯服用二錢,飯後睡覺前服用。(《醫統》)《百代醫宗》的怔忡湯,去掉人參、遠志、石菖蒲,加上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生地黃一起煎服。《尊生書》的靜神丹,治療憂思過度,心跳不已,去掉人參、甘草,加上生地、牛黃,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金箔為外衣,用燈心湯送服五十丸。
鎮心湯,雲林驗方,治心荒立應。(《濟世全書》作清火安神湯,治驚悸怔忡,心神荒亂。)
白話文:
鎮心湯這個藥方是雲林的驗方,治療心神不安,非常有效。(《濟世全書》記載的清火安神湯,治療驚悸怔忡、心神不安。)
當歸(一錢二分),川芎(七分),生地黃(八分),片芩(八分),黃連(六分),梔子仁(七分炒),酸棗仁(一錢炒),遠志(一錢制),麥門冬(去心一錢),白芍(八分)
白話文:
當歸(12 克),川芎(7 克),生地黃(8 克),片芩(8 克),黃連(6 克),梔子仁(7 克,炒製),酸棗仁(12 克,炒製),遠志(12 克,加工處理過),麥門冬(12 克,去中心),白芍(8 克)
上銼一劑。生薑煎服。(《醫鑑》)
一人心下怔忡,眠倒即大聲鼾睡,醒即不寐。
白話文:
將藥材上部切碎後製成一劑。用生薑煎煮後服用。(出處:《醫鑑》) 有一個人心慌不安,躺下就大聲打鼾睡覺,但醒來後卻無法入睡。
用羚羊角、烏犀角,各用水磨濃汁,入所用之藥湯劑內,服之即愈。蓋打鼾睡者,心肺之火也。(《慈航》)
白話文:
用羚羊角、犀牛角,用清水研磨成濃汁,加入所用的中藥湯劑內,服用後即可治癒。因為打鼾的人,是因為心肺火旺的緣故。(《慈航》)
消飲諸方,溫膽湯,治心膽虛怯,觸事易驚,或夢寐不祥,或異象惑,遂致心驚膽懾,氣鬱生涎,涎與氣搏,變生諸證,或短氣悸乏,或復自汗,四肢浮腫,飲食無味,心虛煩悶,坐臥不安。
白話文:
治療食慾不振的各種藥方,溫膽湯可以治療膽怯心虛的症狀,包括容易受到驚嚇,做噩夢,或看到奇怪的幻覺,導致心驚膽戰,氣鬱生涎,涎與氣相互搏擊,產生各種症狀,例如呼吸急促、氣短、悸動、乏力,或自汗、四肢浮腫、飲食無味、心虛煩悶、坐臥不安等。
半夏(湯洗七次),竹茹,枳實(麩炒去穰各二兩),橘紅(三兩去白),甘草(炙一兩),白茯苓(一兩半)
白話文:
半夏(用湯洗七次),竹茹,枳實(麩炒去核,各兩),橘紅(三兩,去白),甘草(炙一兩),白茯苓(一兩半)
上為銼散,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薑五片,棗一個,煎七分,去滓食前服。(《三因》)《得效》十味溫膽湯(主治同),於本方加酸棗仁、遠志、北五味子、熟地黃、條參。(《金匱翼》去五味子。)《經驗秘方》溫膽湯,定心志,於本方去竹茹,加遠志、酸棗仁。(宜與《傷寒·驚悸》相參。)
茯苓飲子,治痰飲蓄於心胃,怔忡不已。
白話文:
藥方上方的藥物,磨碎後成細粉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杯半水,五片生薑和一顆棗,煎煮至七分熟,去除渣滓,在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三因》)
《得效》十味溫膽湯(主治相同),在原方中加入酸棗仁、遠志、北五味子、熟地黃和條參。(《金匱翼》中去除了五味子。)
《經驗祕方》溫膽湯,可以安定心神,在原方中去除竹茹,加入遠志和酸棗仁。(宜與《傷寒·驚悸》一併參考。)
赤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七次),茯神(去木),橘皮(去白),麥門冬(去心各一兩),沉香(不見火),甘草(炙),檳榔(各半兩)
白話文:
赤茯苓(去皮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茯神(去掉外層木質部分)、橘皮(去掉白色的內皮)、麥門冬(去除籽)、沉香(沒有經過火烤過的)、甘草(經過蜜炙)、檳榔(各半兩)。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
加味四七湯,治心氣鬱滯,豁痰散驚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半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到剩下七分,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,不限定服藥時間。(出自《濟生》) 加味四七湯用來治療心氣鬱結、豁痰散驚。
半夏(制二兩半),白茯苓,厚朴(制各一兩半),茯神,紫蘇葉(各一兩),遠志(薑汁蘸濕取肉焙),甘草(炙各半兩)
白話文:
半夏(乾二兩,制過的二兩)、白茯苓(四兩)、厚朴(乾二兩,乾的二兩)、茯神(四兩)、紫蘇葉(四兩)、遠志(用生薑汁浸泡後再烘烤過的四兩)、甘草(乾二兩,炙過的二兩)
上銼,每服四錢,薑七片,石菖蒲半寸,棗二枚,煎服。(《直指》)
薑朮湯,治虛證停飲怔忡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七片生薑、半寸石菖蒲和兩枚大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這是用來治療因虛弱導致的飲停和心悸不安的薑朮湯。
白薑(生),白朮,茯苓,半夏曲(各半兩),辣桂,甘草(炙各一分)
白話文:
白乾薑(生薑曬乾後去皮)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(乾薑的製劑)、桂皮、炙甘草(各半兩)、肉桂、乾甘草(各四分之一兩)
上銼,每服三錢,薑棗煎服。(同上)(按:此係苓桂朮甘湯、小半夏湯合方。)
白話文:
上方的藥方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和棗一起煎服。(同上)(註:這是苓桂朮甘湯和小半夏湯的合方。)
移精治驗,衛德新之妻,旅中宿於樓上,夜值盜劫人燒舍,驚墮床下,自後每聞有響,則驚倒不知人。家人輩躡足而行,莫敢冒觸有聲。歲余不痊,諸醫作心病治之,人參真珠及定志丸皆無效。戴人見而斷之曰:驚者為陽,從外入也;恐者為陰,從內出。驚者為自不知故也,恐者自知也。(按:《準繩》舉此言曰:蓋驚者聞響即驚。恐者自知,如人將捕之狀,及不能獨自坐臥,必須人為伴侶,方不恐懼,或夜必用燈照,無燈燭亦恐懼者是也。)足少陽膽經屬肝木,膽者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。乃命二侍女,執其兩手,按高椅之上,當面前,下置一小几。戴人曰:娘子當視此。一木猛擊之,其婦大驚。戴人曰:我以木擊幾,何必驚乎。伺少定擊之,驚已緩。又斯須連擊三五次,又以杖擊門,又暗遣人畫背後之窗。徐徐驚定而笑曰:是何治法?戴人曰:《內經》云驚者平之,平者常也,平常見之必無驚。是夜使人擊其門窗,自夕達曙。夫驚者,神上越也。從下擊幾,使之下視,所以收神也。一二日,雖聞雷亦不驚。(《十形三療》)
白話文:
衛德新之妻在旅行中住宿在樓上,夜裡遇到盜賊燒房子,驚嚇得從牀上摔下來。此後,每次聽到聲音她就會驚慌得失去知覺。家人小心翼翼行動,沒有人敢發出聲音。這樣過了一年都沒有好轉,許多醫生診斷她是心病,用人參、珍珠和定志丸等藥物都無法治療。戴醫生看了她的情況,告訴她:驚嚇是陽氣從外面進來的,而恐懼是陰氣從內心表現出來的。驚嚇是因為無法自知,恐懼則是自知的狀況。
根據醫書的理論,驚嚇的人聽到聲音會立刻驚恐,而恐懼的人則會感到自知,如同準備被捕的狀態,不能獨自坐臥,必須要有他人陪伴才能減少恐懼,甚至在夜裡必須點燈照明。再者,驚嚇會傷害到膽,因為膽與勇氣有關。戴醫生命令兩位侍女抓住她的雙手,讓她坐在高椅上,面前擺放一小幾。戴醫生說:夫人要看這個。一根木棒猛擊幾下,婦人驚嚇不已。戴醫生說:我為何要驚慌呢?再讓她稍微鎮定之後,再擊三五次,又用棍子敲門,還暗中派人畫窗戶。慢慢地,她的驚慌釋放了,微笑著問:這是什麼治療方法?戴醫生回答:《內經》上說,驚嚇的人需要平息,平靜的狀態是常態,平常見到的事情就不會驚嚇了。當晚安排人一直敲打她的門窗,直到黎明。驚嚇是使神志不寧,通過敲打幾樣物品,讓她低頭看,這樣可以幫助她穩住心神。數日後,即使聽到雷聲她也不再驚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