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3)

1.

病由邪並於陽,狂病者,由風邪入並於陽所為也。風邪入血,使人陰陽二氣,虛實不調。若一實一虛,則令血氣相併,氣並於陽則為狂發,或欲走,或自高賢稱神聖是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本於《調經論》、《陽明脈解篇》及《癲狂篇》等。)

白話文:

疾病是由外邪侵犯陽氣而引起的,狂病是由風邪侵犯並合於陽氣而引起的。風邪侵入血液,使人體陰陽二氣,虛實失調。如果一個實一個虛,就會使血氣相互併合,氣併於陽則表現為發狂,有的想走動,有的自高自大,自稱神聖。 (根據《調經論》、《陽明脈解篇》和《癲狂篇》等。)

病主於熱,夫外清而內濁,動亂參差,火之體也。靜順清朗,準則信平,水之體也。由是腎水主志,而水火相反,故心火旺則腎水衰,乃失志而狂越也。或云重陽者狂,重陰者癲,則素問之說不同也。經注曰:多喜為癲,多怒為狂。然喜為心志,故心熱甚則多喜而為癲也。怒為肝志,火實制金,不能平木,故肝實則多怒而為狂也。況五志所發皆為熱,故狂者五志間發,但怒多爾。凡熱於中,則多於陽明胃經也。經曰:陽明之厥,則癲疾欲走,腹滿不得臥,面赤而熱,妄言。又曰:陽明病洒洒振寒,善伸數欠,或惡人與火,聞木音則惕然而驚,心欲動,獨閉戶牖而處,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,賁響腹脹,詈罵不避親疏。又經曰:熱中消中,皆富貴人也。今禁膏粱,是不合其心。禁芳草石藥,是病不愈云云。蓋服膏粱芳草石藥,則熱氣堅勁疾利而為熱中消中,發為癲狂之疾,夫豈癲為重陰者歟。(《原病式》)(按:蘆和曰:此《原病式》本《素問》之論,以謂癲狂俱是熱病,而重陰之說非也。)

白話文:

疾病主要源於熱,外面清涼而內面渾濁,動亂參差不齊,這是火的特質。安靜順暢、清朗敞亮,準則信實和平,這是水的特質。因此腎水主宰人的意志,而水火是相反的,所以心火旺盛,腎水就會衰弱,就喪失意志而狂躁逾越。有人說陽氣過盛的人發狂,陰氣過盛的人發癲,那麼《素問》的說法就不一樣了。《難經注》說:多喜的人容易發癲,多怒的人容易發狂。可是喜悅是心的志向,所以心熱得厲害就多喜而發癲。憤怒是肝的志向,火氣過盛剋制金氣,不能平息木氣,所以肝氣過盛就多怒而發狂。況且五種情緒發作都是由於熱,所以癲狂的人五種情緒間歇發作,只是憤怒的情緒較多。凡是體內有熱,那大多數在陽明胃經。經書說:陽明胃經的熱病,就會發癲發病想要逃跑,腹部脹滿無法躺臥,臉紅且發熱,胡言亂語。又說:陽明病患畏寒發抖,經常伸懶腰、打呵欠,或厭惡人與火,聽到木頭的聲音就突然驚恐,心裡想活動,獨自關閉門窗待著,想要爬高唱歌,脫掉衣服就跑,腹部脹滿,不分親疏地辱罵。經書又說:體內發熱消瘦的人,大都是富貴的人。現在禁止吃膏粱美味,不符合他們的心意。禁止服用芳草及石藥,說這樣病就不能治癒云云。服食膏粱美味、芳草、石藥,就會使熱氣強烈、急速而猛烈,以致於體內發熱消瘦,發作癲狂的疾病,難道癲狂是陰氣過盛的人嗎?(按:蘆和說:這篇《原病式》本自《素問》的論述,認為癲狂都是熱病,而陰氣過盛的說法是錯誤的。)

狂之為病,經曰重陽者狂,其病屬熱。夫何熱者陽也,陽者浮也,其病能棄衣登高。棄衣者,因熱而不欲衣。登高者,因浮而能輕舉也。又能強辨是非,尊貴倨傲,妄笑好歌,妄行不休,不肯少臥者,何也?陽動而陰靜,故陽病欲見人,不欲閉戶獨處也。又能不飢者,何也?陽邪伏藏,胸膈飽滿,所以不飢也。

白話文:

發狂是一種疾病,經書上說,陽氣過度的人會發狂,這種疾病屬於熱症。熱是陽,陽氣使人亢奮,所以發狂的人會脫掉衣服,爬到高處。脫掉衣服是因為熱,不想穿衣服。爬到高處是因為亢奮,所以可以輕舉妄動。發狂的人還能強詞奪理,自命不凡,傲慢無禮,胡言亂語,喜歡唱歌,行為放肆,不肯稍微休息。這是為什麼?因為陽氣動而陰氣靜,所以陽病的人喜歡見人,不喜歡關起門來獨處。發狂的人還能不覺得飢餓,這是為什麼?因為陽邪潛藏在體內,胸膈飽滿,所以不覺得飢餓。

其病也有源,其發也有候,世醫不究其理,舉以為痰,同聲相應。噫!不知痰是何物,而狂是何病也。若以痰能為狂,則凡有痰者皆狂,而予未之見。盍不觀諸傷寒之發狂乎,傷寒大熱則狂發也。又不觀諸飲酒之發狂乎,夫酒者大辛之物,飲多則熱甚,熱甚則發狂也。歷歷試之,則凡狂之為病,未有不屬之於熱也,但有輕重淺深之不同耳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也有它的根源,其發病也有徵兆,世間的醫生不探究它的道理,都說它是痰引起的,說它們之間有相同之處,互相呼應。唉!他們不知道痰是什麼東西,狂症又是什麼樣的疾病。如果認為痰能引起狂症,那麼凡是有痰的人都應該發狂,但我卻沒有見過。為什麼不觀察一下傷寒引起的發狂呢?傷寒大熱就會引起發狂。再看看飲酒引起的發狂呢?酒是大辛之物,喝多了就會產生大量的熱,熱度太大就會發狂。一一試驗一下,就會發現凡是狂症,沒有一個不是屬於熱症的,只是有輕重淺深的不同而已。

(《儒醫精要》)

病必屬心有火有痰,心乃神明之舍,心既病,則神不守舍,言不擇(按:此似有脫),理之常也。(《澹寮》)

白話文:

疾病一定和心有火有痰有關,心是神明居住的地方,如果心臟有毛病,那麼神就會遊蕩不守其位,說話沒有章法,這是常理。

癲者全歸於心,癇者歸乎五臟。所謂顛者,神不守舍,狂言妄語,如有所見,動經年歲,不得即愈。若心經有損,是為真病。如心經蓄熱,則當清心除熱。如痰逆心竅使然,又當下痰而寧其心志。(《大成》)

白話文:

癲瘋病完全與心臟有關,癲癇病則與五臟有關。所謂的癲瘋病,是精神不振作,說胡話,亂說話,好像看到某種東西,發作起來可能會長達好幾年,很難立即治癒。如果心經有損傷,就是真正的癲瘋病。如果心經蓄積熱毒,那麼就應該清心除熱。如果痰液逆行到心竅引起癲瘋病,那麼就應該祛除痰液,使心神安寧。

凡狂病多因於火,此或以謀為失志,或以思慮鬱結,屈無所伸,怒無所泄,以致肝膽氣逆,木火合邪,是誠東方實證也。此其邪乘於心,則為神魂不守。邪乘於胃,則為暴橫剛強。故治者,當以治火為先,而或痰或氣,察其甚而兼治之。(《景岳》)

白話文:

所有發狂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因為體內有火,這可能是因為謀事不順、思慮過多結鬱在心、想要伸張卻沒有辦法伸張、想要發怒卻沒有辦法發洩,導致肝膽之氣逆亂,木火結合成為邪氣,就像是確實存在的實證。如果邪氣侵襲到心臟,就會導致精神魂魄不守。如果邪氣侵襲到胃,就會導致脾氣暴躁、剛強。所以治療的時候,應該先以治療火症為主,如果有痰或有氣,觀察哪個比較嚴重,再兼而治之。(《景嶽》)

顛狂二證必有所因,或因大怒動其肝風,或因大驚動其心火,或素有痰,卒為火升,升而不降,壅塞心竅,神明不得出入,主宰失其號令,心反為痰所役,一時發越。若逾垣上屋,持刀殺人,裸體罵詈,不避親疏,飛奔疾走,涉水如陸者,此肝氣太旺,木來乘心,名之曰狂,又謂之大顛,法當抑肝鎮心,降龍丹主之。

白話文:

顛狂的病症必定有原因,可能是因為大怒而引動肝風,或因為大驚而引動心火,或本來就有痰氣,突然被火氣上升,上升了卻不下降,堵塞了心竅,神明無法出入,主宰失去了號令,心反而被痰氣所控制,一時之間發作起來。如果逾越牆垣爬上屋頂,持刀殺人,裸露身體謾罵辱駡,不避親疏,飛奔疾走,在水中行走如履平地,這些都是肝氣太旺,木氣乘心,叫做狂疾,又稱為大顛,治療方法是抑制肝氣,鎮定心神,降龍丹是主要藥方。

若撫掌大笑,語言不倫,左顧右盼,如見鬼神,片時正性復明,深為赧悔,少頃而狀態如故者,此為上膈頑痰,氾濫洋溢,塞其道路,心為之礙,痰少降則正性復明,痰復升則又發,名之曰顛,法當和肺安心安神,滾痰丸主之。(《訂補指掌》)(按:此析顛狂本於《準繩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的脈搏浮而洪大,這是陽性的脈象,陽狂病人出現這種脈象,與病情相符;即使陰癲病人出現這種脈象,也是陰轉陽、從內到外的徵象,所以都是吉兆。如果脈象沉而急,沉就表示進入陰分侵犯臟腑,急就表示脈搏強烈而不柔和,這種脈象是沒有胃氣的脈象,無論是狂還是癲,都會立即出現兇險的徵兆。(《續焰》)(按:這裡所說的癲,就是狂的一種證候。)

其脈何如?其脈三部俱盛,浮大滑數而長也。(《儒醫精要》)

心風,心風者,精神恍惚,喜怒不常,言語時或錯亂,有癲之意,不如癲之甚,亦痰氣所為也,宜星香散(南星、木香生薑水煎)下壽星丸(用南星、硃砂琥珀)。有心經蘊熱,發作不常,或時煩躁,鼻眼各有熱氣,不能自由,有類心風,稍定復作,清心湯石菖蒲。(《要訣》)(按:清心湯原作參蘇飲,今從《統旨》所改,清心湯方見後。)

白話文:

心風:心風這種病,症狀是精神恍惚,喜怒無常,言語有時錯亂,有癲癇的徵兆,但比癲癇輕,也是由痰氣引起的,宜服星香散(南星、木香、生薑水煎)下壽星丸(用南星、硃砂、琥珀)。如果有心經蘊熱,發作不經常,有時煩躁,鼻眼有熱氣,不能自如,類似心風,稍微好轉後又復發,用清心湯加石菖蒲。(《要訣》)(註:清心湯原名參蘇飲,現在從《統旨》改為清心湯,清心湯的方子見後。)

春甫考心風病,諸書鮮有載之,而多附癲癇門候,混同論治。心風雖出於世俗之稱,深中病情,誠為切當。古人謂風善行而數變,風痹為不仁。此曰心風者,非若外風入中,甚言其變常無定,恍惚不仁,而心之病,誠若風之魔也。此皆七情五志久逆所生,而與癲癇則又不同矣。

白話文:

春天仁在年輕時就開始研究「心風病」,各書很少記載,而多附屬癲癇觀察,混在一起治療。心風雖然是俗稱,但非常符合病情,很貼切。古人說風善於運行而變化多端,風濕痺痛是麻木不仁。這裏說心風,不是像外感風所引起的風病,而是指心病變化無常,恍恍惚惚,麻木不仁,真的好像風的侵擾。這些都是七情五志反常過久而產生的,跟癲癇不一樣。

癲狂癇證,主於火熾風痰之盛,而寢延及於心,屬實者多。心風則由七情五志,久逆不遂。戴人所謂肝屢謀,膽屢不決,屈無所伸,怒無所泄。心之官則思,甚則心血且涸,脾液不行,痰迷心竅,則成心風,屬虛者多。治法須以七情相勝,五志遂心,養血豁痰,引神歸舍,標本兼治,此疾可愈矣。

白話文:

癲狂癇證,主要由火盛風痰旺盛引起,且已經蔓延到心臟,多數屬於實證。而心風是由於七情五志長期鬱結不順所致。戴人所說:「肝臟謀劃多次,但膽子卻總是下不了決心,委屈得無法伸展,憤怒得無法發洩。」心臟主導思維,如果思慮過度,心血就會枯竭,脾液運行不暢,痰液迷亂心竅,就會形成心風,多數屬於虛證。治療的方法必須以七情相勝、五志遂心、養血豁痰、引神歸舍為原則,標本兼治,才能治癒此病。

至若混同癲癇攻治,是謂虛虛而速其死也。(《醫統》)

治心風,以五志誘之,然後藥之,取效易。五志誘之者,如求利而遂病者,則誘之以金銀,或詐以惠之,或詭以遺之,而先定其心志,然後濟之以藥,是得治之要也。(同上)(按春甫立心風門,附有數方,然大抵與他心疾諸方相通,今取正心湯一方,以列後補心方中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心風,用五情志趣引導他,然後再用藥治療,這樣取效很容易。用五情志趣引導他的方法,比如追求利益而發病的,就用金錢引誘他,或者假裝要施捨給他,或者用詭計送給他,先安定他的心志,然後再用藥治療,這就是治病的要訣。(按春甫立心風門,附有數個藥方,但大多與其他心疾的藥方相通,現在取正心湯一方,列在後補心方中。)

喜笑,戴人路經古亳,逢一婦病喜笑不止,已半年矣,眾醫治者皆無藥術矣,求治於戴人。戴人曰:此易治也。以滄鹽成塊者二兩,令用火燒令通赤,放冷研細,以河水一大碗,同煎至三、五沸,放溫分三次啜之,以釵探於咽中,吐去熱痰五升,次服大劑黃連解毒湯,不數日而笑定矣。《內經》曰:神有餘則笑不休。此所謂神者,心火是也。火得風而成焰,故有笑之象也。五行之中,惟火有笑矣。(《十形三療》)

白話文:

戴人路上經過古代的亳州時,遇到一名婦女患病,半年以來一直喜笑不止,找了很多醫生都無法治癒,便來請戴人看。戴人說:這個病很容易治。用兩兩像小磚一樣的雪鹽塊,用火燒到通紅,放涼研磨成細末,用一大碗河水將研磨好的雪鹽煮至沸騰三、五次後,放涼分成三次喝掉,並用髮簪探進喉嚨裏,吐出五升熱痰,再服用一大劑黃連解毒湯,幾天後笑就停止了。《內經》中說:神氣有餘的時候就會笑不停。這裡的「神」是指心火。火得風助才會燃燒,所以有笑的現象。五行之中,只有火具有笑的現象。(《十形三療》)

黃連解毒湯,加半夏竹瀝、薑汁服,能治喜笑不休,極效。(《醫統》)

白話文:

黃連解毒湯,加入半夏、竹瀝、薑汁一起服用,可以治療喜笑不止的症狀,效果非常好。(出自《醫統》)

癡證,人病狂癡,手足厥,作狂病治不效。《名醫錄》曰:此驚恐憂思所得。大驚傷心,大恐傷腎,大憂思傷神志。神不足則狂癡,志不足則恐怖,恐怖則腎氣留積,足不收,亦因積驚恐氣傷腎也。(《資生》)

白話文:

癡呆症,是指人患了狂癡症,手足冰冷,作為狂症治療卻沒有效果。《名醫錄》記載:這種病是因驚恐憂思而得。大驚傷心,大恐傷腎,大憂思傷神志。神不足則會狂癡,志不足則會恐怖。恐怖時腎氣就會鬱積,無法收回手足,這也是積聚驚恐之氣傷害了腎臟。

癡呆證,凡平素無痰,而或以鬱結,或以不遂,或以思慮,或以疑貳,或以驚恐,而漸致癡呆。言辭顛倒,舉動不經,或多汗,或善愁。其證則千奇萬怪,無所不至。脈必或弦或數,或大或小,變易不常。此其逆氣在心,或肝膽二經,氣有不清而然。但察其形體強壯,飲食不減,別無虛脫等證,則悉宜服蠻煎治之,最穩最妙(服蠻煎用生地、麥冬、芍藥、石菖、石斛、丹皮、茯神陳皮木通知母)。然此證有可愈者,有不可愈者,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弱,待時而復,非可急也。

白話文:

癡呆的證狀,通常是平時沒有痰,但卻可能因為鬱結、不順遂、思慮過度、疑惑猜忌、驚恐等原因,漸漸導致癡呆。說話顛三倒四、舉止行為不合常理,有些人會大量出汗,有些人則容易憂愁煩惱。癡呆的證狀千奇百怪,無奇不有。脈象一定會出現弦脈或數脈,脈搏大或小,變化無常。這是因為逆氣在心臟,或肝膽二經,氣息不清爽所致。但是,只要觀察病人的形體強健,飲食沒有減少,沒有別的虛脫等證狀,就可以用蠻煎來治療,效果最穩妥最好。(蠻煎的配方包括生地、麥冬、芍藥、石菖蒲、石斛、丹皮、茯神、陳皮、木通、知母。)不過,有的癡呆症可以治癒,有的則無法治癒,這也取決於病人的胃氣和元氣是否強健,只要等待一段時間就能恢復,不可操之過急。

(《景岳》)

人有終日不言不語,不飲不食,忽笑忽歌,忽愁忽哭,與之美饌則不受,與之糞穢則無辭,與之衣不服,與之草木之葉則反喜。人以為此呆病,不必治也。然而呆病之成,必有其因。大約其始也起於肝氣之郁,其終也由於胃氣之衰。肝鬱則木剋土而痰不能化,胃衰則木製土而痰不能消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整天不說話也不交流,不喝也不吃,一會兒笑一會兒唱,一會兒憂愁一會兒哭,給予好吃的東西也不接受,給予污穢的東西也不拒絕,給予衣服也不穿,給予樹葉反而高興。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呆病,不必治療。然而,呆病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。大體上,開始是肝氣鬱結所引起的,最終是胃氣衰弱所造成的。肝氣鬱結,則肝木剋制脾土,痰液不能夠化解;胃氣衰弱,則肝木生發脾土,痰液不能夠消散。

於是痰積於胸中,盤據於心外,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。治法開鬱逐痰,健胃通氣,則心地光明,呆景盡散也。(《辨證錄》)

白話文:

於是由於痰積於胸中,盤踞於心臟之外,讓人的精神不清,才形成了呆病。治療的方法就是疏通鬱結,驅除痰積,增強脾胃功能,暢通氣機,那麼心智就會明亮,呆病的症狀也就會完全消散。(《辨證錄》)

婦人,婦人因血氣迷心,或因產後惡露上衝,而語言錯亂,神志不守者,又各當隨其證治。(《大成》)

有婦人狂言叫罵,歌笑不常,似祟憑依,一邊眼與口角吊起。或作癲治,或作心風治,皆不效。乃是舊有頭風之疾,風痰之作使然。用芎辛湯(用附子烏頭、南星、乾薑細辛川芎甘草)加防風十分,數服頓愈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有一位婦女精神錯亂,說話大聲、罵罵咧咧,唱歌和大笑都異常,好像是被鬼神附身了一樣。眼睛的一邊和嘴角都歪向了一邊。有的醫生用治療癲癇的方法,有的用治療心臟病的方法,都不見效。其實她是以前有過頭風的疾病,現在是因為風痰作祟才導致這種情況。用芎辛湯(由附子、烏頭、南星、乾薑、細辛、川芎、甘草組成)加上防風,服用多次後,突然痊癒了。(根據《要訣》記載)

治例,凡狂發則欲走,或自高貴稱神聖,皆應備諸火灸,乃得永瘥耳。(《肘後》)

凡人患癲狂叫喚打人者,皆心經有熱,當用鎮心藥兼大黃與之,服數日,然後服安神及風藥,但得寧靜,即是安藥。不可見其瘦弱減食,便以溫藥補之,病必再作,戒之戒之,緩緩調飲食可也,(《醫說》引《御覽》)(按:又引《醫余》論病有不可補者,狂疾居其一。)

白話文:

所有人患有癲癇症,亂叫打人的人,都是心裡有熱,應該使用鎮靜藥兼用大黃給他吃,服用幾天後,然後服用安神和治風的藥物,只要能讓患者安靜下來,就是安藥。不能見到患者瘦弱,就減少飲食,或者用溫補的藥物補益,疾病一定會再發作的,一定要小心,慢慢調理飲食就可以。

狂病宜大吐下,則除之。治:痰者吐之,三聖散。火者下之,承氣湯。驚者平之,安神丸。(《丹溪》)

白話文:

遇到狂症患者,宜採用大吐大下的方法予以治療。處方如下:如果是痰引起,則進行催吐治療,可用三聖散治療。如果是由火症引起,則進行瀉下的治療,可以用承氣湯治療。如果是由驚嚇引起,則進行平肝息驚的治療,可以用安神丸治療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其治何如?損其六腑有餘之陽,益其五臟不足之陰,務使陰陽相和,無所偏勝,如此而已矣,豈可以痰治之哉。(《儒醫精要》)

白話文:

治療的方法是什麼?減少六腑多餘的陽氣,增加五臟不足的陰氣,使陰陽和諧,不偏不倚,就可以了。怎麼可以用痰來治療呢?(《儒醫精要》)

古方治法,風火顛狂皆謂有餘,每以祛風瀉火金石之劑從而治之,效者有之,因而綿延者亦有之。予者其疾,未有不因臟神先虛,風邪得入。實者邪氣實,虛者正氣虛,不可偏執一見,但當審人虛實冷熱,然後清痰降火,安神養血,獲效者多矣。(《諸證辯疑》)

白話文:

從古醫書的治療方法,對於熱症狂躁的病狀,皆認為是臟腑虛熱,每每使用驅風降火、疏金瀉石的藥劑來治療,有時會有效果,但也有病情綿延難癒的情況。我個人認為其病症,無一不是由於臟氣先虛弱,遭受風邪而侵入。實證者是邪氣很盛,虛證者是正氣很弱,不可偏執一孔之見,但要能審慎人體的虛實寒熱,然後利用藥劑清痰降火、安神養血,以獲得更多療效。

湧吐方法,血氣者,身之神也。神既衰乏,邪因而入。夫血氣俱虛,痰客中焦,妨礙不得運用,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,視聽言動,皆有虛妄,宜吐之而愈。(《丹溪》)

白話文:

催吐的方法。血氣是人體的根本,血氣衰竭,邪氣就會入侵。若是血氣虛弱,痰濕停留於中焦,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十二臟腑功能失調,視覺、聽覺、言語、行動都會出現異常,此時宜採行催吐法來治療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有憂憤沉鬱,痰食交結胸中,以致狂歌痛哭,裸裎妄罵,瞪視默默,脈得沉堅而結。須湧去積痰裹血,清徹上膈,始愈。(《匯補》引汝言)

白話文:

憂鬱憤怒的情緒積壓在心中,痰液與食物積結在胸中,導致患者狂歌痛哭,裸體亂罵,瞪著眼睛一言不發。把脈時感覺脈象沉鬱而堅硬,且有結塊。必須清除積痰和淤血,打通隔膜,才能痊癒。(《匯補》引汝言)

治心風吐藥,瓜蒂散《全生指迷方》,張德明閤中服之,吐涎甚多,遂安。又以醫陳武功,亦效(按:此係仲景原方去香豉)。熱米飲調一錢,羸人半錢,得吐即止。德明閤中服三錢,方吐,數日後又服,遂全安。(《是齋》)

白話文:

治療心風嘔吐的藥物,是瓜蒂散(見《全生指迷方》),張德明服用後,吐了大量的涎水,隨後就痊癒了。另外,用它來治療陳武功的病,也很有效(按:這是仲景的原方,去掉了香豉)。用熱米湯調服一錢,體弱的人服半錢,吐了之後就停止服用。張德明服用三錢,吐了之後,幾天後又服用,終於完全痊癒了。(《是齋》)

經驗治一切婦人心疾顛狂,因驚憂之極,痰犯心包所致。

苦丁香(即甜瓜蒂)一味半兩為末,每用一錢重,井華水調,滿一盞投之,隨得大吐,後熟睡勿驚之,自是遂安。(《永類》)《得效》名獨效苦丁香散,治忽患心疾,癲狂不止,得之因驚憂之極。(按:《心法附余》加輕粉,名湧泄散,其方原出《本草衍義》,既錄在《痰涎》中,宜參。)

白話文:

以苦丁香(即甜瓜蒂)一味半兩搗碎成粉末,每次取一錢重的粉末,用井水調和,倒滿一杯水服用,隨後會出現大吐的症狀,吐完後熟睡不要驚醒他,自然而然就會康復。(出自《永類》)這個方劑命名為「獨效苦丁香散」,用於治療突然患有心臟疾病,癲狂不止,起因是受到極度驚嚇和憂慮。(根據《心法附餘》的記載,可以添加輕粉,命名為「湧泄散」,這個方劑最早出自《本草衍義》,既已收錄在《痰涎》篇中,可以參考。)

治心恙,一醉散(按:《綱目》作一醉膏)。

白話文:

治療心病,用一醉散(根據《綱目》記載,又稱一醉膏)。

無灰酒(二碗),真香油(四兩)

上和勻,用柳枝二十條,攪一二百下,換遍柳條,直候油酒相乳入如膏(《得效》無乳字),煎七分碗,狂者強灌之,令熟睡,或吐或不吐,覺來即醒。(《永類》)

白話文:

藥物均勻混合後,用二十根柳條攪拌一二百下,更換柳條,一直攪拌到藥油與藥酒相融合,就像膏一樣。(《得效》沒有「乳」字)煎成七分滿的藥碗,讓癲狂的人強行灌服,使其熟睡,可能會吐或不會吐,醒來後就會清醒。(《永類》)

瀉下方法,許氏病陽厥怒狂,罵詈不避親疏,或哭或歌,六脈舉按無力,身表如冰石,發即叫呼聲高。潔古云奪食則已,因不與之食。予用大承氣湯下之,得臟腑(《綱目》此有渣穢二字)數升,狂稍寧,數日復發復下,如此五七次,行大便數升,疾緩身溫,脈生良愈,此易老奪食之法也。(《陰證略例》)

白話文:

腹瀉治療方法:許姓病患發作時陽氣衰微、憤怒發狂、罵人詛咒不避親疏,有時哭泣有時唱歌,六脈搏動微弱無力,身體表面如冰塊一樣冰冷,一點風吹草動就大聲呼叫。潔古說:讓疾病奪取他的飲食,症狀就會消失,所以不給他食物。我用大承氣湯幫他腹瀉,排出了好幾升臟腑積滯(《綱目》中此處有「渣穢」二字),他的發狂症狀稍微減輕,幾天後又復發,我又讓他腹瀉,這樣重複了五六次,排出了好幾升大便,病情慢慢好轉,身體變得溫暖,脈搏也恢復正常,這個方法源自容易老奪取飲食的療法。(《陰證略例》)

按癲狂之病,屬痰熱相結,多在肝膽胞絡之間。余遇此證,輒投礞石滾痰丸二、三錢,下膠痰如桃膠熱病者五升許,即愈。若痰少熱多,陽明內實者,當如羅謙甫之治醜斯兀闌,發狂熱渴,用大承氣一兩半,加黃連二錢,以下其熱,俾便通汗出乃愈。(《金匱翼》)

白話文:

癲狂的病症,是由於痰和熱積聚,多半出現在肝膽和胞絡之間。我遇到這種病症,通常用礞石滾痰丸兩三錢,下出像桃膠一樣的濃痰,熱病患者約有五升左右,服用後就能夠痊癒。若痰少熱多,陽明經絡實熱的,應該像羅謙甫治療醜斯兀闌,發狂、發燒、口渴,用大承氣湯一兩半,加上黃連二錢,來緩解熱症,讓汗水順利排出才能痊癒。(《金匱翼》)

素問。

當歸,大黃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,芒硝(九錢)

白話文:

當歸一兩、大黃一兩、甘草半兩、芒硝九錢。
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二兩,水一大碗,入生薑五片,棗十枚,同煎至半碗,去滓熱服。若陽狂奔走,罵詈不避親疏,此陽有餘陰不足。大黃、芒硝去胃中實熱。當歸補血、益陰。甘草緩中。加生薑、棗,胃屬土,此引至於胃中也。經所謂微者逆之,甚者從之,此之謂也。以大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(上方的藥物)磨成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二兩,加入一大碗水,放五片生薑、十枚棗子,一同煎煮至剩半碗的量,去掉藥渣後趁熱飲用。如果陽氣太盛,狂奔亂走,罵人詛咒不分親疏,這是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。使用大黃、芒硝去胃中的實熱。當歸補血、益陰。甘草緩和胃氣。加入生薑、棗子,胃屬土,這是引導藥效進入胃中。經典上所說的「微小的症狀要逆著治療,嚴重的症狀要順著治療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以排便順暢為原則。

微緩,以瓜蒂散加防風、藜蘆吐之,其病自愈。後調洗心散涼膈散、解毒湯藥調治之。(《保命集》)(按:張子和有發狂用調胃承氣湯大下血水與瘀血治驗。)

白話文:

病情發作時比較緩和,用瓜蒂散加上防風、藜蘆吐出來,病情即可痊癒。之後用調洗心散、涼膈散、解毒湯藥來調治。(《保命集》)(註:張子和有發狂用調胃承氣湯大量下血水和瘀血的治驗。)

瀉心湯,治心受積熱,譫言發狂,逾牆上屋。(《得效》)(按:即三黃湯。)

白話文:

瀉心湯,用於治療心臟鬱積熱證,症狀包括說胡話、發狂、跳牆上屋等。(出處:《得效方》)(備註:瀉心湯即三黃湯。)

三黃丸,辰砂為衣,新汲水下七、八十丸。一婦人傷寒後,每至午,棄衣奔走,妄言罵詈,不避親疏,服此而愈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白話文:

三黃丸,用辰砂作外衣。再以新汲的井水,將三黃丸送服,一隻服七、八十丸。有一名婦人在傷寒病癒後,每天中午時分就會脫掉衣服胡亂奔走,口出狂言、亂罵人,不避親疏。她服用三黃丸後,痊癒了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清心湯,即涼膈散加黃連。(同上)

牛黃瀉心湯,治心經邪熱,狂語,精神不爽。

腦子(二錢半),牛黃(二錢半),大黃末(生一兩),硃砂(二錢半)

上同研極細,每服三錢,生薑蜜水調下。(《御藥院方》)

予治崑山清水灣一人發狂,先為刺百會、神庭、人中三穴,後以蜀漆(水拌炒熟一錢),龍骨(煅),牡蠣(煅各三錢),黃連(五分),生大黃(三錢)

白話文:

我在崑山清水灣治癒了一位發狂的病人。首先,我針刺了百會穴、神庭穴和人中穴三個穴位。然後,我使用以下藥物:蜀漆(水拌炒熟一錢)、龍骨(煅)、牡蠣(煅各三錢)、黃連(五分)、生大黃(三錢)。

水煎服,一劑即安。

按狂證,未有不從驚而得者,龍齒最能安魂者也。未有無痰者,驚則氣逆,氣逆則痰聚,蜀漆最善劫痰者也。未有無火者,火性炎上,故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黃連能瀉心火。病屬陽明,故用大黃以瀉之,釜底抽薪法也。(鶴年)(《金匱翼》)

白話文:

就狂證而言,沒有一個不是由於受到驚嚇而得的,龍齒最能安魂。沒有不伴有痰的,受到驚嚇則氣息逆行,氣息逆行則痰液積聚,蜀漆最善於化解痰液。沒有不伴有火的,火性炎熱容易上升,所以會登高放聲高歌、脫下衣服亂跑,黃連能瀉清心火。此病屬陽明,故用大黃以瀉下,是釜底抽薪之法。(鶴年)(《金匱翼》)

控涎丹(《三因方》),治痰迷竅,狂言如有所見。(《袖珍》)(三味即原方,今《三因》無所考。)

白話文:

控涎丹(出自《三因方》),治療痰迷竅,狂言亂語就像看到了甚麼。(《袖珍方》)(三味藥即原方,現在《三因方》沒有記載。)

心風氣熱痰盛者,滾痰丸。(《丹溪》)

安神滾痰丸

礞石(一兩煨),風化硝(一兩),硃砂(一兩),沉香(五錢),珍珠(五錢)

白話文:

礞石(一兩,先煨過),風化硝(一兩),硃砂(一兩),沉香(五錢),珍珠(五錢)。

共末,煎天麻膏,丸如芡實大,每服三丸,薑汁、竹瀝調下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白話文:

最後,煎制天麻膏,丸成芡實般大小,每次服用三丸,用薑汁和竹瀝調和服用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烏巴丸,治顛邪結熱狂亂,不辨尊卑,吼叫醜罵。

上用巴豆五粒去殼,烏梅五個去核焙乾,同研勻,滴水研為丸,粟米大,硃砂為衣,大人三、五丸,加至十五丸,量大小加減,淡薑湯夜臥吞下,通利三、五行病去,白粥補之。(《經驗良方》)

白話文:

使用巴豆五粒,去掉殼;烏梅五個,去掉核,焙乾,一起研磨均勻,加水研磨成丸狀,大小和粟米一樣大,硃砂為丸衣。大人服用三到五丸,最多可服用到十五丸,根據病情和身體狀況增減劑量。用淡薑湯送服,在晚上睡覺前服用,連續服用三到五行,直到病情好轉,然後用白粥調理身體。(《經驗良方》)

癲疾既久(按:此癲即狂),動輒生疑,面色萎黃,或時吐沫,默默欲眠,此蟲積為患,妙功丸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癲癇病發作時間久了(按:癲是指狂),每次發作,就會疑神疑鬼,臉色發黃,有時還會吐唾沫,整天昏昏沉沉的想睡覺,這是因為體內有蟲在作祟,用妙功丸來治。

鎮墜諸方,治產後體虛,血邪攻心,狂語,鐵粉丸方。

鐵粉(一兩),天竹黃(半兩),真珠末(半兩),地黃(半兩),牛黃(一兩),硃砂(一分),麝香(一分),琥珀(半兩),金薄(三十片),銀薄(二十片)

白話文:

  • 鐵粉(50克)

  • 天竹黃(25克)

  • 真珠末(25克)

  • 地黃(25克)

  • 牛黃(50克)

  • 硃砂(5克)

  • 麝香(5克)

  • 琥珀(25克)

  • 金箔(30片)

  • 銀箔(20片)

上件藥都研如面,以粟米飯和丸,如梧桐子大,不計時候,以竹葉湯下五丸。(《聖惠》)(按:此方主證,不必拘產後,《觀聚方》既列之大方中,故今亦揭於此。)《聖濟》治心臟風熱,驚惕不安,言語譫妄,化鐵丸,於本方去天竹黃、真珠、地黃,加蛇黃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粟米飯和成丸藥,每丸和梧桐籽一樣大小,不拘服用的時間,用竹葉湯送服五丸。(《聖惠方》)(按:此方主治的症狀,不必拘泥於產後,《觀聚方》已將其列入大方之中,因此我現在也將其揭示於此。)《聖濟總錄》治療心臟風熱、驚惕不安、言語妄言、化鐵丸,在原方中去掉天竺黃、真珠、地黃,加入蛇黃。

辰砂散,治風邪諸癇,狂言妄走,精神恍惚,思慮迷亂,乍歌乍哭,飲食失常,疾發仆地,吐沫戴目,魂魄不守,醫禁無驗。

白話文:

辰砂散,可治療風邪導致的諸多驚風抽搐,狂言妄語、行為怪異,神志恍惚,思慮凌亂,時而唱歌時而哭泣,飲食不規律,疾病發作時昏倒在地,口吐白沫、目光呆滯,魂魄不守,醫藥無效。

辰砂(一兩須光明有牆壁者),酸棗仁(微炒),乳香(光瑩者各半兩)

白話文:

辰砂(選用一兩光明且有牆壁紋的),酸棗仁(略微炒熟),乳香(選用光亮透明的,各半兩)。

上量所患人飲酒幾何,先令恣飲沉醉,但勿令至吐,靜室中服藥訖,便安置床枕令睡。以前藥都為一服,溫酒一盞調之,頓服令盡。如素飲酒少人,但隨量取醉。病淺人一兩日,深者三五日,睡不覺,令家人潛伺之,覺即神魂定矣。慎不可驚觸使覺,及他物驚動,一為驚寤,更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首先要了解患者平常的飲酒量,然後讓他盡量多喝一些酒,但不要喝到嘔吐。在安靜的房間裡服下藥物後,就讓他安靜地躺在牀上睡覺。將前面的藥物全部研磨成一劑藥粉,用一盞溫酒調和,讓患者一次性服完。如果患者原本的飲酒量較少,就酌量飲酒到微醉即可。病情較輕的患者一兩天就能痊癒,病情較重的患者三五天就能痊癒。在患者睡覺時,家人要小心觀察,一旦患者醒來,神志就會清醒過來。一定要注意不要驚嚇患者或讓其他事物驚動他,如果患者被驚醒,就無法再繼續治療了。

上樞正肅吳公,少時病心,服一劑三日方寤,遂瘥。(《蘇沈》)(按:《綱目》載此方孫兆治驗,宜參。云出《靈苑方》。)《聖濟》治心神恍惚,自語自笑,舉止不常,丹砂丸,即本方酒麵糊丸,梧桐子大,冷水下十丸,不拘時候。《雞峰》養心丹,寬神消慮,於本方加雪白茯苓,以棗和丸。

白話文:

上樞正肅吳公,年輕時患有心病,服用了一帖藥方,三天後才醒來,隨後痊癒。(《蘇沈》)(按:《綱目》載此方孫兆治驗,宜參。雲出《靈苑方》。)《聖濟》中記載的治療心神恍惚,自言自語,舉止反常的藥方是丹砂丸,即本方酒麵糊丸,梧桐子大小,用冷水送服十丸,不拘時間。《雞峯》養心丹,可以寬神消慮,在本方中添加雪白茯苓,用棗子和丸。

《本事》寧志膏,於本方加人參,煉蜜和杵,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粒,薄荷湯化下。予族弟婦緣兵火失志,制此方與之,服二十粒愈。親識多傳者,服之皆驗。《是齋》寧志膏,治婦人因失血多,心神不安,不得睡,言語失常,於本方加人參、茯神、琥珀為末,每服一錢,濃煎燈心、棗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《本事》寧志膏

寧志膏,在原有的配方中加入人參,與煉蜜一起搗杵,丸成彈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一粒,用薄荷湯送服。我的堂弟媳婦因為兵火而導致精神失常,我將這個方子給她服用,服用二十粒後痊癒。很多親戚朋友都傳播這個方子,服用之後都見效。

《是齋》寧志膏

寧志膏,用於治療婦女因失血過多,導致心神不安,無法入睡,言語失常的症狀。在原有的配方中加入人參、茯神、琥珀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濃煎的燈心草、棗湯調服。

朱麝散,治心轉不足,好登高臨險,妄言罵詈,不避親疏,日夜狂走,自語自笑,忽高聲叫怒,舉止(此脫一字)常,大便秘熱,小便赤澀,解衣露體,不曾安處。(《家藏方》)

白話文:

朱麝散,主治心神不定,喜歡登高臨險,胡說八道、罵詈他人,不分親疏,晝夜狂走,自言自語、自笑自樂,忽然大聲叫罵,舉止異於常人,大便祕結且有熱,小便赤黃疼痛,脫衣露體,不能安閒坐處。

成塊好硃砂,麝香

上二味同研,用無灰酒,於垍瓶內浸,糠頭火外慢燒一時,用銀箸攪令熟,隨患人吃得多少酒,須是吃令醉時,患人睡著後,用厚衣被蓋之,令出汗其病自愈。每服酒一升,使硃砂半兩,麝香二銖。其患人若只吃得一升,即砂一分,麝香一分。(《十便》)

白話文:

將上述兩種藥一起研磨成粉,使用無灰酒在瓷製瓶子裡浸泡,用糠火在外慢火烘烤一個小時,用銀筷子攪拌,使其熟透,隨患者可以喝多少酒而定,必須喝到醉時,患者睡著後,用厚厚的被子蓋起來,使患者出汗,患者的疾病自然會痊癒。每次服用一升酒,使硃砂半兩,麝香二銖。患者若只吃得一升,則砂一錢,麝香一錢。

鐵落飲,若人多怒,一發則莫知所為,其後欲閉戶而處,惡聞人聲。由心有所欲,因暴折而難決,陽氣常動,即令氣鬱而為怒,謂之陽厥。(《指迷方》)

白話文:

鐵落飲,如果一個人經常發怒,一發起脾氣來就不知道該怎麼辦,發完脾氣後就想一個人關起門來,不想聽人說話。這是因為心有慾望,但因暴怒而難以決定,陽氣經常活躍,導致氣鬱化為憤怒,叫做陽厥。(《指迷方》)

生鐵落火煅一拾斤(是鐵爐打鐵落墜下者碎屑火燒赤)

上作漿,日飲一盞,空心服,仍無多肉食(同上)(宜與《癲》門驚氣丸相參。)

白話文:

把上古方煎出來的汁液製成漿汁,每天飲用一杯,空腹時服用,並且不要吃太多的肉食。(這個方法同時也適用於《癲》部門的驚氣丸。)

治一女人,眼見惡物,言語失常,循衣直視。眾醫多用心藥治之,無效。僕投養正丹三帖,煎乳香湯送下,以三生飲佐之,立愈。又一男子亦曾病此證,亦用此藥收效。(《婦人良方》)《訂補指掌》降龍丹,抑肝鎮心,於養正丹去硫黃(黑鉛一兩熔開,投水銀一兩,不住手炒,炒至成粉為度,名曰銀鈔),加蛇含石金箔銀箔

白話文:

我曾治療一位婦女,她見到令人厭惡的事物就會言行失常,衣冠不整,直視前方。許多醫生都用盡心力為她治病,但都無效。我給她服用三帖養正丹,用乳香湯送服,並輔以三生飲,她的病立即痊癒。還有一位男子也曾患有這種疾病,我也用此藥治癒了他。(《婦人良方》)《訂補指掌》降龍丹具有抑肝鎮心的功效,以養正丹為基礎,去除硫磺(將黑鉛一兩熔化,加入水銀一兩,不停翻炒,炒至成粉為佳,名為銀鈔),加入蛇含石、金箔、銀箔。

清心諸方(附涼血方)牛黃清心丸,治心氣不足,神志不定,驚恐怕怖,悲憂慘慼,虛煩少睡,喜怒無時,或發狂癲,神情昏亂。

白話文:

清心諸方(附涼血方)

牛黃清心丸 ,治療心氣不足,神志不定,驚恐恐懼,悲傷憂傷,虛煩少睡,喜怒無常,或發狂抽搐,神情混亂。

牛黃(一兩二錢研),金箔(一千二百箔內四百箔為衣),麝香(一兩研),犀角末(二兩),雄黃(八錢飛研),龍腦(一兩研),羚羊角末(一兩),蒲黃(二兩半炒)

白話文:

牛黃(研磨成一兩二錢),金箔(一千二百箔,其中四百箔用於包外層),麝香(研磨成一兩),犀角末(二兩),雄黃(飛研八錢),龍腦(研磨成一兩),羚羊角末(一兩),蒲黃(炒至二兩半)

上用煉蜜為丸,每兩作十丸,用金箔為衣,每服一丸,溫水化下,食後服之。(《和劑》)(按:此方原二十九味。據《癸辛雜識》,其二十一味,即大山蕷丸所錯。今照宋本存八味,定為清心丸。但其制服法,亦與山蕷丸相混難辨,從《觀聚方》刪訂錄。又按《醫讀》載此方,亦八味,與《觀聚方》相符,豈覽《雜識》而改訂歟。

白話文:

在藥丸外面包上一層蜂蜜,每兩重量製作十粒藥丸,再用金箔包覆,每次服用一粒藥丸,用溫水溶化後服用,飯後服用。(《和劑》)(按:這個方劑原本有二十九種成分。根據《癸辛雜識》,其中有二十一種成分與大山蕷丸重複。現在參照宋本存留的八種成分,將其命名為清心丸。但是,它的服用方法也與大山蕷丸混雜難辨,取自《觀聚方》並加以刪訂。又按《醫讀》中記載的這個方劑,也有八種成分,與《觀聚方》相符合,難道是參閱了《雜識》之後重新訂正的嗎?)

但更有黃芩二兩半,《觀聚方》亦有之,當考。《醫讀》方後曰:上為末,煉蜜加煮棗肉搗丸,每兩作十丸,用金箔為衣,每服一丸,溫水化下。棗肉丸,似大山蕷丸文。)《聖濟》治風痰熱氣,安魂定魄鎮心神,大丹砂丸,於本方去麝香、雄黃、蒲黃,加丹砂、銀箔、蓬砂、琥珀、甘草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開出黃芩二兩半的的配方,《觀聚方》中也有,可以參考。《醫讀》在方劑之後說:把上述藥材研成細末,用煉過的蜂蜜加上煮過的棗肉搗成丸劑,每兩藥末做成十丸,用金箔包起來,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水化開服用。棗肉丸,製作方法與八仙長生丸類似。《聖濟》方劑用於治療風痰熱氣,安撫魂魄和鎮定心神,大丹砂丸,方劑中去掉麝香、雄黃、蒲黃,加入丹砂、銀箔、蓬砂、琥珀和甘草。

牛黃膏,治熱入血室(按:此不似子宮之謂),發狂不認人者。

牛黃(二錢半),硃砂,鬱金牡丹皮(各三錢),腦子,甘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牛黃(10克),硃砂,鬱金,牡丹皮(各12克),腦子,甘草(各4克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,新水化下。(《保命集》)

治失心。

真鬱金(七兩),明礬(三兩)

上細末,薄糊丸,梧子大,每服五、六十丸,湯水任下。有婦人顛狂數年,至人授此,初服心胸間有物脫去,神氣灑然,再服而蘇,此驚憂痰絡心竅所致也。(《永類》)(《經驗良方》同,又曰:蓋此藥大能去痰。)《醫方考》名白金丸

白話文:

把藥搗成細末,用薄麵糊做成丸子,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、六十丸,用湯或水送服。有個婦人發瘋數年,有人傳授給她這個方子,剛開始服用時,覺得胸口中好像有什麼東西脫落了,神氣清爽,再服用就清醒了,這是由於驚恐憂慮,痰絡阻滯了心竅引起的。(《永類》)(《經驗良方》記載的相同,又說:這個藥確實能夠去除痰。)《醫方考》把這種藥丸叫做白金丸。

紫雪,治狂走。(《續焰》)

清心溫膽湯,雲林制,平肝解鬱,清火化痰,益心生血。

陳皮,半夏(制),茯苓,枳實竹茹白朮(炒),石菖蒲,黃連(薑汁炒),白芍(炒),當歸(酒洗),香附(炒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川芎,人參,遠志(各六分),甘草(四分)

白話文:

陳皮、半夏(經加工處理的半夏)、茯苓、枳實、竹茹、白朮(經炒過的)、石菖蒲、黃連(用薑汁炒過的) 、白芍(經炒過的)、當歸(用酒洗過的)、香附(經炒過的,各一錢重) 、麥門冬(去中心)、川芎、人參、遠志(各六分重)、甘草(四分重)。

上銼一劑,生薑煎服。(《醫鑑》)《回春》名清心抑膽湯。《玉案》清心豁痰湯,治五種癇證,並顛狂驚恐,痰迷心竅等證,於本方去半夏、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香附、川芎、人參,加花粉、貝母、棗仁、玄參

白話文:

  1. 上銼一劑,生薑煎服。(《醫鑑》)

翻譯:把上面的藥材搗碎成一劑,用生薑煎煮後服用。(摘自《醫鑑》)

  1. 《回春》名清心抑膽湯。

翻譯:《回春》這部醫書裡有一種藥方叫做清心抑膽湯。

  1. 《玉案》清心豁痰湯,治五種癇證,並顛狂驚恐,痰迷心竅等證,於本方去半夏、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香附、川芎、人參,加花粉、貝母、棗仁、玄參。

翻譯:《玉案》這部醫書裡有一種藥方叫做清心豁痰湯,可以治療五種癇證,以及顛狂驚恐、痰迷心竅等症狀。這個藥方在原來藥方中去除半夏、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香附、川芎、人參,加上花粉、貝母、棗仁、玄參。

婦人患癲疾,歌唱無時,逾垣上屋,乃營血迷於心包所致。

逍遙散,加桃仁、遠志、紅花蘇木生地黃。(《醫鑑》名開迷散。《回春》名加味逍遙散。)有熱者,加小柴胡湯,加生地黃、辰砂。(《濟世全書》)

白話文:

逍遙散,添加桃仁、遠志、紅花、蘇木、生地黃。(在醫書《醫鑑》中稱為開迷散。在醫書《回春》中稱為加味逍遙散。)如果有熱症,則添加小柴胡湯,以及生地黃、辰砂。(出自醫書《濟世全書》)

補心調肝諸方,治心氣不足,善悲愁恚怒,衄血面黃,煩悶五心熱,或獨語不覺,喉咽痛,舌本強,冷涎出(一作汗出),善忘、恐,走不定,婦人崩中,面色赤,茯苓補心湯方。

白話文:

補心調肝諸方,用於治療心氣不足,常悲傷、憂愁、發怒,流鼻血、臉色蠟黃,心煩氣悶、五心煩熱,或獨自說話而不自覺,喉嚨疼痛,舌根僵硬,冷口水流出(另有版本寫成汗水流出),容易健忘、恐懼,走動不穩,婦女崩漏,面色紅赤,可用茯苓補心湯方來治療。

茯苓(四兩),桂心(二兩),大棗(二十枚),紫石英(一兩),甘草(二兩),人參(一兩),赤小豆(一十四枚),麥門冬(三兩)

白話文:

茯苓(240公克),桂心(120公克),大棗(20顆),紫石英(60公克),甘草(120公克),人參(60公克),赤小豆(84顆),麥門冬(180公克)

上八味㕮咀,以水上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(《千金》)

茯苓丸

辰砂(水飛),石菖蒲(去須洗),人參(去蘆),遠志(去心洗銼炒令黃色),茯神(去木),白茯苓(去皮),真鐵粉,半夏曲,南星(牛膽制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辰砂(水飛):研磨辰砂,用 воде 清洗。

  • 石菖蒲(去須洗):去除石菖蒲的須根,並用水清洗。

  • 人參(去蘆):去除人參的蘆頭。

  • 遠志(去心洗銼炒令黃色):去除遠志的果核,並用水清洗後切碎,炒至呈現黃色。

  • 茯神(去木):去除茯神的木質部分。

  • 白茯苓(去皮):去除白茯苓的皮。

  • 真鐵粉:研磨鐵器製成的粉末。

  • 半夏曲:半夏製成的麴。

  • 南星(牛膽制):使用牛膽汁處理過的南星,各材料比例相等。

上為細末,生薑四兩,取汁和水煮糊,丸如梧子大,別用硃砂為衣干之,每服十粒,加至三十粒,夜臥生薑湯下。醫官都君子,常用以療心疾,良驗。(《本事》)

白話文:

把上藥搗碎成細末,生薑4兩,取汁跟水煎煮成糊,做成梧子大的藥丸,另外用硃砂做藥衣晾乾,每次服用10粒,逐漸增加到30粒,晚上睡覺時用生薑湯送服。醫官都君子,常用此方來治療心臟病,療效很好。(《本事方》)

辰砂(半兩研細水飛過),代赭石(火煅醋淬七次別研),新羅參(去蘆),茯神(去木各一兩),赤石脂(煅別研),蓮子心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辰砂(研磨成細粉,並以水漂洗)

  • 代赭石(火烤後,以醋淬七次,再研磨)

  • 新羅人參(去除葉子,切成薄片)

  • 茯神(去除外皮,切成薄片)

  • 赤石脂(火烤後,研磨成粉)

  • 蓮子心(切成小段)

上為細末,用糯米粽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煎人參湯下,空心常服。(《魏氏》)

白話文:

將上藥研磨成細末,用糯米粉包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,空腹時經常服用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)

正心湯,治七情五志久逆,心風妄言妄笑,不知所苦。

人參,茯神,當歸(酒洗),生地黃(酒洗各一錢),羚羊角(鎊),甘草(炙),酸棗仁(炒研),遠志(去心各八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神、當歸(用酒清洗)、生地黃(用酒清洗,各一錢),羚羊角(研磨成粉),甘草(烤過)、酸棗仁(炒熟研磨)、遠志(去除中心,各八分)。

上㕮咀,水二盞,蓮子七枚,煎七分去渣,入羚羊角末、麝香一分和勻,食後臨臥服。(《醫統》)

白話文:

將上好的牛蒡切碎,加入兩杯水和七顆蓮子,一起煎煮至湯汁剩下七分之一,然後過濾掉渣滓,加入羚羊角粉末和麝香各一分,攪拌均勻。在晚上睡覺前食用。

《方脈正宗》治肝虛內熱,時驚惕,時夢魘,時狂怒,時搐搦,或大人中風,小兒驚風,及五癇癲癡,人事狐惑,一切心神失靈,肝神昏亂諸證,用真羚羊角白湯磨汁半盞,以半夏、當歸、防風、大麻、茯苓、棗仁、人參、白朮、鉤藤各三錢,水煎一鍾,和角汁服,立安。小兒減十分之七。(《匯言》)

白話文:

《方脈正宗》一書裡記載了治療肝虛內熱的方劑,可以治療突發驚悸、噩夢、狂怒、抽搐等症狀,甚至可以治療大人中風、小孩驚風,還有各種癲癇、精神恍惚、精神錯亂等症狀,以及肝神昏亂等諸多症狀。使用真正的羚羊角磨成汁,取半盞分量,再加入半夏、當歸、防風、大麻、茯苓、棗仁、人參、白朮、鉤藤各三錢,一起加水煎煮成一碗,與羚羊角汁混和服用,能立刻見效。如果要給小孩服用,藥材的用量要減少七分之一。(出自《匯言》)

利氣方法,韓宗武侍父官洋州,得異疾,……頗大省人事,神志恍惚,或食或不食。國醫陳易簡,教服蘇合香丸,後數月,所遇者忽不見。(《醫說》引《類編》)

白話文:

治氣的方法:韓宗武在服侍父親當官洋州時,染上了一種怪病,常常神志不清,有時吃飯,有時不吃飯。國醫陳易簡教他服用蘇合香丸,過了好幾個月,忽然就不再發作了。(《醫說》引《類編》)

余家荊布方產,一日忽……言語顛倒,遂取自合蘇合香丸一錢重,以童子小便調服,即醒,神思如故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白話文:

我家的荊布剛剛生產,有一天突然......說話顛倒錯亂,於是我取來一錢重的蘇合香丸,用童子小便調和服用,產婦立刻清醒過來,思維和精神都恢復了正常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有病癲人(按:此癲即狂)專服四七湯而愈,蓋痰迷為癲,氣結為痰(按:《醫通》此下曰:痰飲鬱閉其神識)故也。他如健忘,如驚悸,如怔忡、五癇,亦宜用此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直指》治驚,有加味四七湯,是此所本。)

白話文:

有癲癇病人(注:此癲指的是狂病)專門服用四七湯而痊癒,這是因為痰迷住了神識,氣鬱結成痰(注:《醫通》在此處下方說:痰飲阻塞了神識)的緣故。像健忘症、驚恐症、心神恍惚症,小兒驚風等病,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劑。(出自《要訣》)(注:《直指》中治療驚厥的方法,有添加了藥物的四七湯,這是由此方劑演變而來的。)

劫藥方祛風一醉散,治陽厥氣逆,多怒而狂。

硃砂(水飛半兩),曼陀羅花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若醉便臥,勿令驚覺為佳。(《準繩》)

移精法,項關令之妻,病飢不欲食,常好叫呼怒罵,欲殺左右,惡言不輟。眾醫皆處藥,幾半載尚爾。其夫命戴人視之。戴人曰:此難以藥治。乃使二娼各塗丹粉,作伶人狀,其婦人大笑。次日又令作角觝,又大笑。其旁常以兩個能食之婦,誇其食美,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。不數日怒減食增,不藥而瘥,後得一子。夫醫貴有才,無才何足應變無窮。(《十形三療》)

白話文:

移精法:項關令的妻子,患有厭食症,常常大聲叫嚷、怒罵,甚至想殺害身邊的人,不斷說著惡毒的話。眾多醫生都給她開了藥,但經過了半年多的治療,病情仍然沒有好轉。她的丈夫請來了戴人為她診治。戴人說:這種病很難用藥物治好。於是,他讓兩個妓女塗上脂粉,打扮成藝人的樣子,在她的面前表演。這個婦人看了之後,大笑起來。第二天,他又讓她們表演角鬥,她又大笑起來。在她的旁邊,經常有兩個能吃的人,誇耀著她們的食物美味,這個婦人也會索要她們的食物並嘗一嘗。沒過幾天,她的怒氣減少了,食慾增加了,不用藥物就痊癒了,後來還生了一個兒子。做醫生的貴在有才能,沒有才能怎麼能應付無窮的變化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