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1)
臟腑類 (21)
1. 狂
顛狂二證必有所因,或因大怒動其肝風,或因大驚動其心火,或素有痰,卒為火升,升而不降,壅塞心竅,神明不得出入,主宰失其號令,心反為痰所役,一時發越。若逾垣上屋,持刀殺人,裸體罵詈,不避親疏,飛奔疾走,涉水如陸者,此肝氣太旺,木來乘心,名之曰狂,又謂之大顛,法當抑肝鎮心,降龍丹主之。
若撫掌大笑,語言不倫,左顧右盼,如見鬼神,片時正性復明,深為赧悔,少頃而狀態如故者,此為上膈頑痰,氾濫洋溢,塞其道路,心為之礙,痰少降則正性復明,痰復升則又發,名之曰顛,法當和肺安心安神,滾痰丸主之。(《訂補指掌》)(按:此析顛狂本於《準繩》。
)
脈候,顛癇之脈,浮洪大長(既見上),滑大堅疾,痰蓄心狂。(《崔氏脈訣》)
顛乃重陰,狂乃重陽,浮洪吉兆,沉急凶殃。(《瀕糊脈學》)
其脈浮洪者,是為陽脈,陽狂得之,與證相宜;即陰癲得之,亦從陰轉陽、自里達表之象,故均為吉兆。若沉而急,沉則入陰迫里,急則強急不柔,是無胃氣之脈也,不論狂癲,凶殃立至。(《續焰》)(按:此所謂癲,即狂一證。)
其脈何如?其脈三部俱盛,浮大滑數而長也。(《儒醫精要》)
心風,心風者,精神恍惚,喜怒不常,言語時或錯亂,有癲之意,不如癲之甚,亦痰氣所為也,宜星香散(南星、木香、生薑水煎)下壽星丸(用南星、硃砂、琥珀)。有心經蘊熱,發作不常,或時煩躁,鼻眼各有熱氣,不能自由,有類心風,稍定復作,清心湯加石菖蒲。(《要訣》)(按:清心湯原作參蘇飲,今從《統旨》所改,清心湯方見後。)
春甫考心風病,諸書鮮有載之,而多附癲癇門候,混同論治。心風雖出於世俗之稱,深中病情,誠為切當。古人謂風善行而數變,風痹為不仁。此曰心風者,非若外風入中,甚言其變常無定,恍惚不仁,而心之病,誠若風之魔也。此皆七情五志久逆所生,而與癲癇則又不同矣。
癲狂癇證,主於火熾風痰之盛,而寢延及於心,屬實者多。心風則由七情五志,久逆不遂。戴人所謂肝屢謀,膽屢不決,屈無所伸,怒無所泄。心之官則思,甚則心血且涸,脾液不行,痰迷心竅,則成心風,屬虛者多。治法須以七情相勝,五志遂心,養血豁痰,引神歸舍,標本兼治,此疾可愈矣。
至若混同癲癇攻治,是謂虛虛而速其死也。(《醫統》)
治心風,以五志誘之,然後藥之,取效易。五志誘之者,如求利而遂病者,則誘之以金銀,或詐以惠之,或詭以遺之,而先定其心志,然後濟之以藥,是得治之要也。(同上)(按春甫立心風門,附有數方,然大抵與他心疾諸方相通,今取正心湯一方,以列後補心方中。)
白話文:
癲狂兩種病症一定有其原因,可能是因為大怒而使肝風擾動,也可能是因為大驚而使心火旺盛。或者本身有痰,突然因為火氣上衝,升上去卻降不下來,阻塞心竅,使神志無法正常出入,主導意識失去了指揮,心反被痰所控制,一時之間爆發出來。如果出現翻牆上屋、拿刀殺人、裸體謾罵、不分親疏、奔跑如飛、涉水如走平地等行為,這是因為肝氣太過旺盛,木氣反過來剋制心臟,稱之為「狂」,也叫「大顛」。治療方法應當抑制肝氣,鎮定心神,用降龍丹來治療。
如果出現拍手大笑、胡言亂語、左顧右盼,好像看到鬼神,片刻清醒後又感到羞愧,但很快又恢復原狀,這是因為上膈的頑痰氾濫,阻塞了通道,使心臟受到阻礙。痰液稍微下降,意識就清醒;痰液再次上湧,症狀就又發作,稱之為「顛」。治療方法應當調和肺氣,安定心神,用滾痰丸來治療。(這段分析癲狂的內容是根據《準繩》)
脈象,癲癇的脈象,是浮、洪、大、長(上面已經提到),滑大且堅急,這是痰積在心中引起的狂病。(《崔氏脈訣》)
癲病屬於陰性重症,狂病屬於陽性重症。脈象如果浮洪,是好的徵兆;如果沉而急,則是凶險的徵兆。(《瀕湖脈學》)
脈象浮而洪,是屬於陽脈,陽狂病出現這種脈象,與病症相符;即使是陰癲病出現這種脈象,也是從陰轉陽、從裡向表的現象,所以都是好的徵兆。如果脈象沉而急,沉代表病情深入陰分,急代表脈搏強硬不柔和,這是沒有胃氣的脈象,無論是狂病還是癲病,都會立即出現凶險的後果。(《續焰》)(這裡說的癲,其實指的就是狂病。)
脈象如何呢?脈象是三部脈都盛大,浮、大、滑、數而長。(《儒醫精要》)
心風,心風的症狀是精神恍惚,喜怒無常,說話時而錯亂,有癲的樣子,但不如癲那麼嚴重,也是痰氣造成的。應當用星香散(南星、木香、生薑水煎)送服壽星丸(用南星、硃砂、琥珀)。如果心經蘊熱,發作不規律,時而煩躁,鼻眼都有熱氣,不能自主控制,有點像心風,稍微平靜又發作,可以用清心湯加石菖蒲。(《要訣》)(清心湯原本是參蘇飲,現在根據《統旨》改為清心湯,清心湯的配方在後面。)
春甫考證心風病,發現很多醫書都沒有記載,大多附在癲癇門下討論,混淆治療。心風雖然是世俗的說法,但很符合病情,確實很貼切。古人說風善於運行且變化多端,風痹是麻木不仁。這裡說的心風,並非指外來的風邪入侵,而是強調它變化無常,恍惚麻木不仁,而心臟的病就像風的魔力一樣。這些都是因為七情五志長期違逆所產生,與癲癇不同。
癲狂癇的病因主要是火氣旺盛,風痰過多,並且蔓延到心臟,屬於實證居多。心風則是七情五志長期違逆,沒有得到舒展。就像戴人所說,肝臟屢次謀劃,膽卻屢次不能決斷,屈辱無法伸張,憤怒無法宣洩。心臟主管思慮,思慮過度會導致心血乾涸,脾液無法運行,痰迷心竅,從而形成心風,屬於虛證居多。治療方法需要用七情相勝的方法來疏導,使五志得到滿足,並且養血化痰,引導神志歸位,標本兼治,這種病才能治好。
如果把心風和癲癇混同治療,就等於是虛虛,會加速死亡。(《醫統》)
治療心風,要用五志來引導,然後再用藥,比較容易見效。所謂用五志引導,比如患者追求利益,就用金銀來誘惑他,或者假裝給予他恩惠,或者用計謀騙他,先穩定他的心志,然後再用藥物治療,這是治療的要點。(同上)(春甫設立心風門,附有很多藥方,但大多與其他治療心臟疾病的藥方相通,現在選用正心湯一方,放在後面補心方的部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