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0)
臟腑類 (20)
1. 狂
病由邪並於陽,狂病者,由風邪入並於陽所為也。風邪入血,使人陰陽二氣,虛實不調。若一實一虛,則令血氣相併,氣並於陽則為狂發,或欲走,或自高賢稱神聖是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本於《調經論》、《陽明脈解篇》及《癲狂篇》等。)
病主於熱,夫外清而內濁,動亂參差,火之體也。靜順清朗,準則信平,水之體也。由是腎水主志,而水火相反,故心火旺則腎水衰,乃失志而狂越也。或云重陽者狂,重陰者癲,則素問之說不同也。經注曰:多喜為癲,多怒為狂。然喜為心志,故心熱甚則多喜而為癲也。怒為肝志,火實制金,不能平木,故肝實則多怒而為狂也。況五志所發皆為熱,故狂者五志間發,但怒多爾。凡熱於中,則多於陽明胃經也。經曰:陽明之厥,則癲疾欲走,腹滿不得臥,面赤而熱,妄言。又曰:陽明病洒洒振寒,善伸數欠,或惡人與火,聞木音則惕然而驚,心欲動,獨閉戶牖而處,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,賁響腹脹,詈罵不避親疏。又經曰:熱中消中,皆富貴人也。今禁膏粱,是不合其心。禁芳草石藥,是病不愈云云。蓋服膏粱芳草石藥,則熱氣堅勁疾利而為熱中消中,發為癲狂之疾,夫豈癲為重陰者歟。(《原病式》)(按:蘆和曰:此《原病式》本《素問》之論,以謂癲狂俱是熱病,而重陰之說非也。)
狂之為病,經曰重陽者狂,其病屬熱。夫何熱者陽也,陽者浮也,其病能棄衣登高。棄衣者,因熱而不欲衣。登高者,因浮而能輕舉也。又能強辨是非,尊貴倨傲,妄笑好歌,妄行不休,不肯少臥者,何也?陽動而陰靜,故陽病欲見人,不欲閉戶獨處也。又能不飢者,何也?陽邪伏藏,胸膈飽滿,所以不飢也。
其病也有源,其發也有候,世醫不究其理,舉以為痰,同聲相應。噫!不知痰是何物,而狂是何病也。若以痰能為狂,則凡有痰者皆狂,而予未之見。盍不觀諸傷寒之發狂乎,傷寒大熱則狂發也。又不觀諸飲酒之發狂乎,夫酒者大辛之物,飲多則熱甚,熱甚則發狂也。歷歷試之,則凡狂之為病,未有不屬之於熱也,但有輕重淺深之不同耳。
(《儒醫精要》)
病必屬心有火有痰,心乃神明之舍,心既病,則神不守舍,言不擇(按:此似有脫),理之常也。(《澹寮》)
癲者全歸於心,癇者歸乎五臟。所謂顛者,神不守舍,狂言妄語,如有所見,動經年歲,不得即愈。若心經有損,是為真病。如心經蓄熱,則當清心除熱。如痰逆心竅使然,又當下痰而寧其心志。(《大成》)
凡狂病多因於火,此或以謀為失志,或以思慮鬱結,屈無所伸,怒無所泄,以致肝膽氣逆,木火合邪,是誠東方實證也。此其邪乘於心,則為神魂不守。邪乘於胃,則為暴橫剛強。故治者,當以治火為先,而或痰或氣,察其甚而兼治之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狂
狂病的成因,是因為邪氣入侵並影響陽氣。狂病患者,是因為風邪入侵並影響陽氣造成的。風邪入侵血液,導致陰陽二氣虛實失調。如果一部分實一部分虛,就會導致血氣交錯,氣聚集在陽氣部位,就會發狂,有的想跑,有的自認為高貴賢明,自稱神聖。(《病源論》)
狂病的主要病因是熱。外在清爽而內在濁亂,動作紊亂無章,這是火的特性;內在平靜順暢、清晰明朗,這是水的特性。由於腎水主導意志,而水火相剋,所以心火旺盛則腎水衰弱,就會失去理智而狂妄。有人說陽氣盛則為狂,陰氣盛則為癲,這和《素問》的說法不同。《經注》說:多喜則為癲,多怒則為狂。因為喜屬於心志,所以心熱過盛就會多喜而發癲;怒屬於肝志,火實克金,不能平木,所以肝實則多怒而發狂。況且五志的發作都屬於熱症,所以狂病會在五志中發作,只是以怒為多。凡是內在有熱,大多在陽明胃經。經書上說:陽明經脈的厥逆,就會發癲疾、想跑、腹脹不能臥、面紅發熱、胡言亂語。又說:陽明病會有灑灑的寒戰,善於伸懶腰打哈欠,或厭惡人或火,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悸,心裡想動,獨自關閉門窗而居住,想登高唱歌,脫衣而跑,胸部有響聲、腹部脹滿,辱罵不避親疏。經書還說:熱盛傷中,都是富貴人家。現在禁止吃肥甘厚味,是不合他們的意;禁止用芳香草藥和石藥,是治不好病的等等。大概服用肥甘厚味、芳香草藥和石藥,就會使熱氣更加強盛而導致熱盛傷中,發作癲狂之疾,怎麼說是陰氣盛才發癲呢?(《原病式》)
狂病,經書上說陽氣盛則為狂,此病屬於熱症。什麼是熱呢?熱就是陽氣,陽氣就是浮動的,所以這種病會脫衣登高。脫衣是因為熱,所以不願穿衣;登高是因為陽氣浮動,所以能輕易舉起身體。還能強辯是非,自視尊貴傲慢,胡亂大笑唱歌,胡亂行動不停,不肯少睡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陽氣活動而陰氣靜止,所以陽氣有病就想要見人,不想關門獨處。還能不飢餓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陽邪潛藏,胸膈飽滿,所以不飢餓。
狂病有其病因,也有其發作的徵兆,世上的醫生不探究其道理,都認為是痰引起的,眾說紛紜。唉!不知道痰是什麼東西,狂病又是什麼病?如果認為痰能引起狂病,那麼凡是有痰的人都會發狂,可是我從未見過。為什麼不觀察傷寒發狂的例子呢?傷寒高燒就會發狂;也不觀察飲酒發狂的例子呢?酒是大辛之物,喝多了就會熱盛,熱盛就會發狂。仔細觀察驗證,所有狂病,沒有不屬於熱症的,只是輕重深淺不同而已。(《儒醫精要》)
狂病必定是心有火有痰。心是神明寄居的地方,心臟有病,神明就不能守在它的位置上,說話就會不加思考,這是常理。(《澹寮》)
癲病完全歸咎於心臟,癇病則歸咎於五臟。所謂癲病,就是神明不守舍,胡言亂語,好像有所看見,持續好幾年,不能很快痊癒。如果心經受損,就是真正的病。如果心經積熱,就應該清心除熱。如果痰阻逆心竅導致發病,就應該瀉痰而安寧心志。(《大成》)
凡狂病大多是因為火引起的,這可能是因為謀劃失意,或是思慮鬱結,委屈無法伸張,怒氣無法發洩,以致肝膽之氣逆亂,木火相合形成邪氣,這確實是東方實證。邪氣乘據於心,就會使神魂不守;邪氣乘據於胃,就會使人暴躁強橫。所以治療時,應該先治火,然後根據痰或氣的嚴重程度而兼治。(《景岳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