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5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5)

1.

一人手足搐掣,似角弓反張狀,遍體動搖,不能安臥,兩晝夜無寧刻,即脈亦難診。予用炙甘草湯,二劑立瘳。(程星海)(按:此蓋陰虛筋急證,原文冗而少要,今僅節錄。又《臨證指南·肝風門》有復脈湯去參、薑、麻仁案,旨趣不了,不錄。)

死證,至於目瞪如愚者,不可治,《內經》曰神不守,謂神亂也。(《治病百法》)

凡此病,乍作乍醒者蘇,不食迷癡者死。(《得效》)

循衣縫者,死。(《丹溪》)

久瀉不食,形脈無神者,不治。(《心統》)

治例,夫癇病不至於目瞪如愚者,用三聖散投之(瓜蒂、防風、藜蘆),更用火盆一個,於暖室中(《治法雜論》作凡癇病至於呆證者,用三聖散吐之,於暖室中,勿令透風),令汗吐下三法俱行,次服通聖散,百餘日則愈矣。

(《治病百法》)

凡人患風癇者,只在一二年間,則可治;久則頑痰入心,則難治矣。治之之法,先以吐痰為急。(《活法秘方》)

驚與痰宜吐,大率行痰為主,用黃連、南星、栝蔞、半夏,尋火尋痰,分多分少治之,無不愈者。分痰與熱。有熱者,以涼藥清其心。有痰者,必用吐藥,吐後用東垣安神丸。大法宜吐,吐後用平肝之劑,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之類,龍薈丸正宜服之。(《丹溪》)

癲病多由痰氣,凡氣有所逆,痰有所滯,皆能壅閉經絡,格塞心竅,其倏病倏已者,正由氣之倏逆倏順也。故治此者,當察痰察氣,因其甚者而先之。至若火之有無,又當審其脈證而兼為之治也。(《景岳》)

前人多用鎮墜清心之藥,固可以治熱,可以清痰。若有頑痰膠固者,此藥未易驅逐。在上者先必用吐,更用痰實在裡者,亦須下之。(《錦囊》)

湧吐方,《經驗後方》治大人小兒久患風癇,纏喉風,咳嗽,遍身風疹,急中涎潮。此藥不大吐逆,只出涎水,小兒服一字。瓜蒂不限多少,細碾為末,壯年一字,十五以下老怯半字,早晨井華水下。一食頃,含沙糖一塊,良久涎如水出,年深涎盡有一塊如涎,布水上如鑑矣,涎盡食粥一兩日。如吐多困甚,即咽麝香湯一盞,即止矣。麝細研,溫水調下。昔天平尚書,覺昏眩,即服之,取涎有效。(《本草》)(宜與《狂》門參考。)

瀉下諸方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,以之治癲癇必效。(《傷寒論類方》)(按:先子治狂,加鐵粉一味,其效尤著。)

防風通聖散,治一切癲狂風疾暴發之證。(《醫鑑》)(按:此本於子和,既見上。)

一婦有孕六個月發癇,手揚直,面紫黑,閤眼流涎,昏憒而蘇,醫與震靈丹五十帖,時作時止,至產自愈。其夫疑丹毒發,未治。脈舉弦按澀,至骨則沉帶數,意其癇必於五月復發,至則果作,皆巳午時。乃制通聖散,其甘草生用,加桃仁、紅花,或瀉或吐,四五劑漸輕,發疥而愈。(《丹溪》)

白話文:

一個人手腳抽搐,身體彎曲成弓箭狀,全身搖動,無法安穩躺臥,連續兩天都不得安寧,連脈象都難以診斷。我(程星海)用炙甘草湯,兩劑就立刻痊癒。(這應該是陰虛導致筋脈拘急的症狀,原文內容繁瑣且不夠精要,這裡只摘錄重點。《臨證指南·肝風門》有復脈湯去人參、生薑、麻仁的案例,但其旨意不夠明確,故不收錄。)

死證,到了眼睛呆滯如傻子一樣的,就無法醫治了。《內經》說這是「神不守」,指的就是精神錯亂。(《治病百法》)

凡是這種病,如果時而發作時而清醒的,還可以救治;如果昏迷不醒又拒絕進食的,就沒救了。(《得效》)

如果病人不斷用手去摸衣服邊緣的,就代表病情危險,可能將死。(《丹溪》)

長期腹瀉不進食,且精神不振、脈象無力的,就無法醫治。(《心統》)

治例,如果癲癇病症還沒到眼睛呆滯如傻子一樣的地步,就用三聖散來治療(瓜蒂、防風、藜蘆),再準備一個火盆,在溫暖的房間中(《治法雜論》說:凡癲癇到呆傻程度的,用三聖散催吐,在溫暖房間,不要讓風吹到),使病人發汗、催吐、瀉下三種方法同時進行。之後再服用通聖散,大概一百多天就會痊癒。

(《治病百法》)

凡是患上風癇的人,只要病程在一兩年之內,都還可以治療;如果時間太久,頑固的痰液進入心臟,就難以醫治了。治療這種病的方法,首先要以吐痰為最要緊的事。(《活法秘方》)

驚與痰宜吐,總的來說,治療這種病要以化痰為主,可以使用黃連、南星、栝蔞、半夏等藥物,根據火氣和痰的多少來調整用藥劑量,沒有治不好的。要區分痰和熱,有熱的,用寒涼藥來清心火;有痰的,一定要用催吐藥,吐完後再用東垣安神丸。治療大法應該先催吐,吐後再用平肝的藥,如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之類,龍薈丸也很適合服用。(《丹溪》)

癲病大多是由痰氣引起的,凡是氣血運行不順暢,痰液停滯不散,都會阻塞經絡,阻礙心竅,發病時好時壞,正是因為氣機時而逆亂時而順暢的緣故。因此,治療這種病,應當觀察痰和氣的情況,先治療比較嚴重的問題。至於有沒有火,又應當審查脈象和症狀來兼顧治療。(《景岳》)

前人大多用鎮靜、重墜、清心的藥物,這些藥固然可以治療熱,可以清除痰。但如果有頑固的痰液膠固在體內,這些藥就很難驅除。如果痰在上部,就必須先催吐;如果痰實在裡部,也必須用瀉下的方法排出。(《錦囊》)

湧吐方,《經驗後方》記載:治療大人小孩長期患有風癇,喉嚨被痰卡住,咳嗽,全身風疹,突然發作時口吐涎沫的症狀。此藥不會讓人劇烈嘔吐,只會吐出涎水。小孩服用一字(中醫量詞),瓜蒂的用量不限,磨成細末,年輕力壯的人服用一字,十五歲以下、體弱年老的人服用半字,早上用井水送服。服藥後過一會兒,含一塊砂糖,過一段時間涎水會像水一樣流出。如果病程很長,涎水會像一塊凝固的痰,放在水面上像鏡子一樣。涎水吐盡後,吃一兩天的粥。如果吐得太多,身體虛弱,可以喝一小碗麝香湯來止吐,麝香要磨成細末,用溫水調服。以前,天平尚書感到頭昏眼花時,就服用此藥,吐出涎水後效果很好。(《本草》)(宜與《狂》門內容參照)

瀉下諸方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此方可以瀉下肝膽的驚痰,用來治療癲癇必定有效。(《傷寒論類方》)(按:先父治療狂病,加入鐵粉一味,效果更佳。)

防風通聖散,治療一切癲狂風疾突然發作的症狀。(《醫鑑》)(按:此方出自子和的醫論,已在前面提到。)

一位婦女懷孕六個月時得了癲癇,手向上揚起,面色紫黑,閉眼流口水,昏迷後又甦醒。醫生給她開了震靈丹五十帖,時好時壞,直到生產後才自己痊癒。她的丈夫懷疑是藥物中毒引起的,就沒有繼續治療。診斷脈象,浮取弦脈,按下去則澀,到骨部則沉而且帶有數脈,推斷她的癲癇病必定會在五月復發,果然到了五月就發病了,發病時間都在中午或下午。於是就開了通聖散,其中甘草用生甘草,並加入桃仁、紅花,或用瀉下,或用催吐的方法,服用了四五劑後病情逐漸減輕,後來發出疥瘡後就痊癒了。(《丹溪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