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0)
臟腑類 (10)
1. 臟腑總證
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,足太陽經也,病苦逆滿,腰中痛不可俯仰,勞也。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,足太陽經也,病苦轉胞,不得小便,頭眩痛煩滿,脊背強。(同上)(《千金》並曰:名曰膀胱實熱也。)夫膀胱者,貯諸臟之津液。若實則生熱,熱則膀胱急,口舌燥,咽嗌痛,小便不通,尿黃赤色,舉體沉重,四肢氣滿,面腫目黃,小腹偏痛者,則是膀胱實熱之候也。(《聖惠方》),膀胱實一證,癃閉,屬膀胱實熱。
(《本草經疏》)
膀胱虛,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,無膀胱脈也,苦逆冷,婦人月信不調,王月則閉,男子失精,尿有餘瀝。(《脈經》)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,足太陽經也,病苦腳中筋急,腹中痛引腰背,不可屈伸,轉筋惡風,偏枯腰痛,外踝後痛。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,足太陽經也,病苦肌肉振動,腳中筋急,耳聾忽忽不聞,惡風颼颼作聲。(同上)(《千金》並曰:名曰膀胱虛冷也。)
膀胱氣不足,則寒氣客之,胞滑,小便數而多也,面色黑,是膀胱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(《病源論》),
熱入膀胱,則其氣急而苦小便黃澀也。膀胱寒,則小便數而清也。(《中藏經》)
膀胱虛三證:小便不禁,屬氣血虛;遺尿,屬本經氣虛(見小腸虛條內,因膀胱虛亦能致遺尿,故複列此);膀胱氣。(《本草經疏》)
腎膀胱俱實,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,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,病苦脊強反折戴眼,氣上搶心,脊痛不能自反側。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,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,病苦癲疾,頭重與目相引痛,厥欲起走,反眼大風多汗。(《脈經》)
腎膀胱俱虛,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,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,病苦小便利,心痛背寒,時時少腹滿。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,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,病苦心痛,若下重不自收,篡反出,時時苦洞泄、寒中泄,腎心俱痛。一說云:腎有左右而膀胱無二,今用當以左腎合膀胱,右腎合三焦。(《脈經》)
三焦病證,三焦為水穀之道路,氣之所終始也。三焦氣盛為有餘則脹,氣滿於皮膚內,輕輕然而不牢,或小便澀,或大便難,是為三焦之實也,則宜瀉之。三焦之氣不足,則寒氣客之,病遺尿,或瀉利,或胸滿,或食不消,是三焦之氣虛也,則宜補之。診其寸口脈遲,上焦有寒。尺脈遲,下焦有寒。尺脈浮者,客陽在下焦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診其寸口以下,本出《脈經》。)
三焦者,主通陰陽,調虛實。呼吸有病,則苦腹脹氣滿,小腹堅,溺而不得,便而窘迫也。溢則作水,留則作脹,足太陽是其經也。又上焦實熱,則額汗出而身無汗,能食而氣不利,舌乾口焦咽閉之類,腹脹時時脅肋痛也。寒則不入食,吐酸水,胸背引痛,嗌乾津不納也。實則食已還出,膨膨然不樂。
白話文:
臟腑總證
左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如果感覺到陽脈強實,這代表是足太陽經的問題,病人會感到胸腹脹滿不舒服,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後仰,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所導致的。右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如果感覺到陽脈強實,這也代表是足太陽經的問題,病人會感到小便困難,無法順利排出,頭暈頭痛,煩躁不安,脊背僵硬。(以上情況都屬於膀胱實熱)膀胱是儲存身體各臟腑津液的地方。如果膀胱有實熱,就會導致膀胱過於緊迫,口乾舌燥,咽喉疼痛,小便不通暢,尿液呈現黃紅色,全身感到沉重,四肢脹滿,臉部浮腫,眼睛發黃,小腹偏側疼痛,這些都是膀胱實熱的症狀。(這是膀胱實熱的表現)膀胱實熱的一個主要症狀就是小便困難,屬於膀胱實熱的範疇。
膀胱虛弱,如果左手關脈後尺中位置的陽脈完全消失,代表膀胱脈沒有力量,病人會感到身體發冷,婦女月經不調,經期不來,男子則會出現遺精,小便時滴滴答答不乾淨。左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如果感覺到陽脈虛弱,這也代表是足太陽經的問題,病人會感到腳部筋脈緊繃,腹部疼痛牽引到腰背,身體無法彎曲伸展,腿部抽筋,怕風,半身麻痺,腰部疼痛,外踝後方疼痛。右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如果感覺到陽脈虛弱,這也代表是足太陽經的問題,病人會感到肌肉顫動,腳部筋脈緊繃,耳朵聽力下降,突然聽不清楚,害怕風吹,並感覺風聲呼呼作響。(以上情況都屬於膀胱虛寒)
膀胱氣不足時,寒邪容易侵入,導致膀胱滑脫,小便次數多且量大,臉色發黑,這是膀胱氣虛的表現,應該加以補養。(這是因為膀胱氣虛)
熱邪進入膀胱,會導致膀胱氣機急迫,小便呈現黃色且排出困難。膀胱受寒,小便則會頻繁且清澈。(這是膀胱虛寒的表現)
膀胱虛弱有三種主要症狀:小便失禁,屬於氣血虛弱;遺尿,屬於膀胱本身氣虛(如同小腸虛弱的情況,因為膀胱虛弱也會導致遺尿,所以再次列出);膀胱氣不足。(這說明了膀胱虛的幾種表現)
腎和膀胱都強實,如果左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陰陽脈都強實,這代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都處於強實狀態,病人會感到背部僵硬,身體向後彎曲,眼睛向上翻,氣往上衝到心口,背痛無法轉動身體。右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陰陽脈都強實,這代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都處於強實狀態,病人會出現癲癇,頭部沉重,眼睛也跟著疼痛,身體想要往外跑,眼睛向上翻,容易出汗。(這是腎膀胱俱實的表現)
腎和膀胱都虛弱,如果左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陰陽脈都虛弱,這代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都處於虛弱狀態,病人會感到小便頻繁,心口疼痛,背部發冷,時常感到小腹脹滿。右手脈在尺中神門後的位置,陰陽脈都虛弱,這代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都處於虛弱狀態,病人會感到心口疼痛,腹部下墜無力,大便失禁,時常腹瀉,並且是寒性腹瀉,腎和心臟都會感到疼痛。另一種說法是,腎臟有左右之分,而膀胱只有一個,所以應該將左腎與膀胱對應,右腎與三焦對應。(這是腎膀胱俱虛的表現)
三焦是水液和穀物運行的通道,也是氣的起始和終止的地方。三焦氣盛則為有餘,會導致腹脹,氣體充滿在皮膚裡面,感覺輕飄飄的不踏實,有時小便困難,有時大便乾結,這屬於三焦實證,應該加以疏泄。三焦氣不足,則寒邪容易侵入,導致遺尿,腹瀉,胸悶,或消化不良,這是三焦氣虛的表現,應該加以補養。診斷脈象,如果寸口脈遲緩,代表上焦有寒。尺脈遲緩,代表下焦有寒。尺脈浮,代表有陽氣停留在下焦。(這是對三焦的描述,以及透過脈象判斷三焦寒熱的方法)
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陰陽平衡,調和虛實。如果呼吸出現問題,則會感到腹脹,胸悶,小腹脹硬,小便不順暢,大便也感到困難。三焦功能失常會導致體內水液外溢,形成水腫,或停留在體內形成脹滿。足太陽經與三焦經相關聯。如果上焦有實熱,則會出現額頭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無汗,能吃但氣不順,舌頭乾燥,口渴咽喉閉塞等症狀,腹脹時常伴隨脅肋疼痛。如果上焦受寒,則會食慾不振,吐酸水,胸背部牽引疼痛,咽喉乾燥難以吞嚥唾液。實證時會出現吃完東西又吐出來,腹部脹滿不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