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3)
臟腑類 (3)
1. 臟腑總證
夫心實則生熱,熱則陽氣盛,陽盛則衛氣不行,榮氣不通,遂令熱毒稽留,心神煩亂,面赤身熱,口舌生瘡,咽燥頭疼,喜笑恐悸,手心熱滿,汗出衄血,其脈洪實相搏者,是其候也。(《聖惠方》)
心實即實火實熱五證:譫語,屬心家邪熱;舌破,屬心火;煩躁,屬心家邪熱,及心火內炎;自笑,屬心家有熱邪;發狂,屬心家有邪熱甚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心虛,左手關前寸口陰絕者,無心脈也,苦心下毒痛,掌中熱,時時善嘔,口中傷爛。(《脈經》)
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虛者,手厥陰經也(《千金》作手少陰經也),病苦悸恐不樂,心腹痛,難以言,心如寒狀,恍惚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心虛寒也。)
心氣若不足,衄血眼中黃,悲愁及喜怒,煩悶即慌忙,夢寤不自覺,心熱須水漿,咽喉中滿痛,舌強口誇張,冷汗出不止,妄語忽驚忙,此為損心氣,不療轉加傷。(《五臟論》)
夫心虛則生寒,寒則陰氣盛,陰盛則血脈虛少而多恐畏,情緒不樂,心腹暴痛,時唾清涎,心膈脹滿,好忘多驚,夢寤飛揚,精神離散,其脈浮而虛者,是其候也。(《聖惠方》)
心虛八證:驚邪,屬心氣虛;癲癇,屬心氣虛,有熱;不得眠,屬心血虛,有熱;心煩,屬心家有熱;怔忡,屬心血不足;心淡淡動;盜汗,屬心血虛,汗者,心之液也;伏梁,屬心經氣血虛,以致邪留不去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小腸實,左手關前寸口陽實者,小腸實也,苦心下急痹(一作急痛),小腸有熱,小便赤黃。(《脈經》)
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實者,手太陽經也,病苦身熱,熱來去,汗出(一作汗不出)而煩,心中滿,身重,口中生瘡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小腸實熱也。)
小腸象火,王於夏,手太陽其經也,心之府也。水液之下行為溲便者,流於小腸。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小腸熱,焦竭乾澀,小腸䐜脹,是為小腸之氣實也,則宜瀉之。(《病源論》)
小腸實一證,小水不利及赤,或澀痛尿血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小腸虛,左手關前寸口陽絕者,無小腸脈也,苦臍痹,小腹中有疝瘕,王月(王字一本作五)即冷上搶心。(《脈經》)
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虛者,手太陽經也,病苦顱際偏頭痛,耳頰痛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小腸虛寒也。)
小腸不足,則寒氣客之,腸病驚跳,不言,乍來乍去,是為小腸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(《病源論》)(《聖惠方》作腸中痛,驚跳,乍來乍去,小便數。)
小腸虛一證,遺尿,屬小腸氣虛,兼腎氣虛。(《本草經疏》)
心小腸俱實,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陽俱實者,手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,病苦頭痛身熱,大便難,心腹煩滿,不得臥,以胃氣不轉,水穀實也。(《脈經》)(《千金》曰:名曰心、小腸俱實也。)
白話文:
臟腑總證
心實證
如果心臟功能亢進,就會產生熱象,熱盛則體內陽氣過盛。陽氣過盛會導致衛氣運行不暢,營氣也不能順利流通,熱毒就會停留在體內。這會使人感到心神煩亂,臉色潮紅,身體發熱,口舌生瘡,咽喉乾燥,頭痛,喜歡笑,容易驚恐,手心發熱,汗出,流鼻血。如果脈象呈現洪大而有力,搏動感強烈,就屬於這種情況。
心臟實熱會有以下五種表現:胡言亂語,屬於心經邪熱;舌頭潰破,屬於心火;煩躁不安,屬於心經邪熱及心火內盛;無故發笑,屬於心經有熱邪;發狂,屬於心經有嚴重熱邪。
心虛證
如果左手寸口脈(手腕處)的關前部位摸起來陰脈微弱甚至消失,表示心脈虛弱,會感到心下刺痛,手掌發熱,時常想吐,口中潰爛。
如果左手寸口脈(手腕處)人迎穴(頸動脈搏動處)之前的脈象陰虛,代表手厥陰經(或手少陰經)功能失調,會出現心悸、恐懼、情緒低落、心腹疼痛、難以表達、心中寒冷、精神恍惚等症狀。這種情況也稱為心虛寒。
如果心氣不足,會導致流鼻血,眼睛發黃,情緒悲傷或喜怒無常,煩悶慌亂,做夢時醒不來,心中有熱感需要飲水降溫,咽喉腫痛,舌頭僵硬,口齒不清,冷汗不止,胡言亂語且容易驚慌。這種情況表示心氣耗損,若不治療,病情會更加嚴重。
如果心臟功能虛弱,就會產生寒象,寒氣盛則體內陰氣過盛。陰氣過盛會導致血脈空虛,容易恐懼、情緒低落、心腹突然疼痛、時常吐清口水、胸膈脹滿、健忘、容易受驚嚇、做夢時感覺飄忽不定、精神渙散。如果脈象呈現浮而虛弱,就屬於這種情況。
心虛會有以下八種表現:容易受驚嚇,屬於心氣虛;癲癇,屬於心氣虛並有熱象;失眠,屬於心血虛並有熱象;心煩,屬於心經有熱;心悸,屬於心血不足;心臟微微跳動;盜汗,屬於心血虛,汗液是心臟的液體;腹部有硬塊,屬於心經氣血虛弱導致邪氣停留。
小腸實證
如果左手寸口脈的關前部位摸起來陽脈充實有力,表示小腸功能亢進,會感到心下部位急迫疼痛,小腸有熱,小便顏色赤黃。
如果左手寸口脈的人迎穴之前部位的脈象陽盛有力,代表手太陽經功能亢進,會出現身體發熱、時熱時退、出汗(或不出汗)且煩躁、胸中脹滿、身體沉重、口中生瘡等症狀。這種情況也稱為小腸實熱。
小腸五行屬火,對應夏季,手太陽經是小腸的經絡,小腸也是心臟的輔助器官。人體的水液會下行至小腸,形成小便排出體外。如果小腸的氣過於旺盛,就會導致小腸發熱、乾燥,甚至出現小腸脹氣。這就是小腸氣實,應當使用瀉法治療。
小腸實熱會有以下一種表現:小便不暢、小便顏色赤紅或排尿時有澀痛、尿血。
小腸虛證
如果左手寸口脈的關前部位摸起來陽脈微弱甚至消失,表示小腸脈虛弱,會感到肚臍周圍麻木不適,小腹有腫塊或疝氣,每到月中的時候(或每到五月時)就會感到寒冷,寒氣上竄至心臟。
如果左手寸口脈的人迎穴之前部位的脈象陽虛,代表手太陽經功能衰退,會出現偏頭痛、耳部及面頰疼痛等症狀。這種情況也稱為小腸虛寒。
如果小腸功能不足,寒氣就會侵入,導致腸道出現驚跳、沉默寡言、症狀時有時無等情況。這就是小腸氣虛,應當使用補法治療。(另有說法是腸道疼痛、驚跳、症狀時有時無、小便次數增多)
小腸虛會有以下一種表現:遺尿,屬於小腸氣虛,同時也可能與腎氣虛有關。
心小腸俱實證
如果左手寸口脈的人迎穴之前部位的脈象呈現陰陽兩脈都充實有力,代表手少陰經與手太陽經的功能都亢進,會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大便困難、心腹煩悶脹滿、難以入睡等症狀,這是由於胃氣運行不暢,食物積滯所導致的。這種情況也稱為心、小腸俱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