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)

1. 臟腑總證

肝虛十證:胸脅痛,屬肝血虛,肝氣實,因而上逆;轉筋,屬血虛;目光短,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;目昏,屬肝血虛,有熱,兼腎水真陰不足;目翳,屬肝熱,兼腎水不足;亡血過多,角弓反張,屬肝血虛,有熱;少腹連陰作痛,按之則止,屬足厥陰經血虛;偏頭痛,屬血虛,肝家有熱,不急治,久之必損目,目黑暗眩暈,屬血虛,兼腎水真陰不足;肥氣,屬氣血兩虛,肝氣不和,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膽實,左手關上陽實者,膽實也。苦腹中實不安,身軀習習也。(《脈經》)

左手關上脈陽實者,足少陽經也,病苦腹中氣滿,飲食不下,咽乾頭重痛,洒洒惡寒,脅痛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膽實熱也。)

夫膽是肝之腑,若肝氣有餘則膽實,實則生熱,熱則神驚而不安,起臥不定,胸中冒悶,身體習習,眉頭傾萎,口吐苦汁,心煩咽乾,此膽實之候。(《聖惠方》)

膽實二證:口苦耳聾脅痛,往來寒熱;鼻淵,屬膽移熱於腦。(本草經疏)

膽虛,左手關上陽絕者,無膽脈也,苦膝疼,口中苦,眯目,善畏如見鬼狀,多驚少力。(《脈經》)

左手關上脈陽虛者,足少陽經也,病苦眩厥痿,足指不能搖,躄坐不能起,僵仆,目黃失精䀮䀮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膽虛寒也。)

膽虛二證:易驚,屬膽氣虛;病後不得眠,屬膽虛。(《本草經疏》)

肝膽俱實,左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,足厥陰與少陽經俱實也,病苦胃脹嘔逆,食不消。(《脈經》)

肝膽俱虛,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,足厥陰與少陽經俱虛也,病苦恍惚,屍厥不知人,妄見少氣,不能言,時時自驚。(《脈經》)

心病證,心脈沉之小而緊,浮之不喘,苦心下聚氣而痛,食不下,喜嚥唾,時手足熱煩滿,時忘不樂,喜大息,得之憂思。腎乘心,必癃。心病,其色赤,心痛短氣,手掌煩熱,或啼笑罵詈,悲思愁慮,面赤身熱,其脈實大而數,此為可治。心病,煩悶少氣大熱,熱上蕩心,嘔吐咳逆,狂語,汗出如珠,身體厥冷,其脈當浮,今反沉濡而滑,其色當赤而反黑者,此是水之剋火,為大逆,十死不治。(《脈經》)

心煩熱之病,手少陰經有餘所致也。其不足,則亦能令人虛煩。《聖惠方》止及實熱。大抵心屬火而惡熱,其受病則易以生熱,熱則血氣壅滯,故為煩躁,寢臥不得安寧,口舌生瘡,頭痛頰赤之類。虛則熱氣內收,心神不寧,亦為煩躁也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心實,左手關前寸口陰實者,心實也,苦心下有水氣,憂恚發之。(《脈經》)

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實者,手厥陰經也(《千金》作手少陰經也),病苦閉,大便不利,腹滿四肢重,身熱苦胃脹。(同上)(《千金》曰:名曰心實熱也。)

白話文:

臟腑總證

肝虛十證:

  1. 胸部和肋骨兩側疼痛,這是因為肝血不足,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向上逆行。
  2. 腿腳抽筋,這是因為血虛。
  3. 視力下降,這是因為肝血不足,以及腎臟陰液不足。
  4. 眼睛昏花,這是因為肝血不足,加上體內有熱,同時也有腎臟陰液不足的問題。
  5. 眼睛出現翳障(角膜或晶體混濁),這是因為肝有熱,同時腎臟陰液不足。
  6. 失血過多,導致身體僵硬如弓,這是因為肝血不足,同時體內有熱。
  7. 下腹部連帶陰部疼痛,按壓時疼痛會減輕,這是因為足厥陰經的血虛。
  8. 偏頭痛,這是因為血虛,加上肝經有熱,如果不及時治療,時間久了會損害眼睛,導致眼睛黑暗、頭暈目眩,這是因為血虛,同時也有腎臟陰液不足的問題。
  9. 身體肥胖,這是因為氣血兩虛,肝氣不順,逆行的氣和瘀血混合在一起造成的。

膽實: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陽實,代表膽實。會感到腹部脹滿不舒服,身體微微發熱。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陽實,屬於足少陽經的病症。會感到腹部脹氣,吃不下東西,咽喉乾燥、頭重痛、微微發冷、肋骨兩側疼痛。這也被稱為膽實熱。

膽是肝的腑,如果肝氣過剩,膽就會實,實則生熱。熱會導致精神不安,坐立難安,胸悶,身體微微發熱,眉頭皺縮,口吐苦水,心煩咽乾,這是膽實的症狀。

膽實的兩種症狀:口苦、耳聾、肋骨疼痛、時而發冷時而發熱;鼻淵(鼻塞流膿),這是因為膽的熱傳到腦部造成的。

膽虛: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陽絕,代表沒有膽脈,會感到膝蓋疼痛,口中發苦,眼睛睜不開,容易害怕,像看到鬼一樣,容易驚嚇,身體沒有力氣。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陽虛,屬於足少陽經的病症。會感到頭暈,肢體無力,腳趾不能活動,坐下後無法站起,身體僵硬倒地,眼睛發黃、精神萎靡。這也被稱為膽虛寒。

膽虛的兩種症狀:容易受到驚嚇,這是因為膽氣虛;生病後無法入睡,這是因為膽虛。

肝膽俱實: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陰陽俱實,代表足厥陰經和少陽經都實,會感到胃脹、噁心想吐,吃東西難以消化。

肝膽俱虛:

左手關脈位置,脈象陰陽俱虛,代表足厥陰經和少陽經都虛,會感到精神恍惚,昏倒不省人事,看到幻覺,呼吸微弱,說不出話,時常自己受到驚嚇。

心病證:

心脈沉而細緊,浮取時沒有喘的現象,會感到心下有氣聚集而疼痛,吃不下東西,喜歡吞口水,時而手腳發熱煩躁,時而健忘不開心,喜歡嘆氣,這是因為憂思過度造成的。如果腎病影響到心,必定會小便不暢。心病,臉色會發紅,心痛、呼吸急促,手掌煩熱,有時會哭笑罵人,悲傷憂愁,臉色發紅,身體發熱,脈象洪大而快,這是可以治療的。心病,會感到煩悶氣短、發高燒,熱氣向上衝擊心臟,嘔吐、咳嗽、氣逆,胡言亂語,大汗淋漓,身體冰冷,脈象應該浮,現在卻反而沉濡而滑,臉色應該發紅卻反而發黑,這是水剋火,是病情大逆轉,十死而不治。

心煩熱的病,是因為手少陰經的氣過盛造成的,如果氣不足,也會讓人感到虛煩。《聖惠方》只提到實熱的情況。大致來說,心屬火且厭惡熱,生病後容易產生熱,熱會導致血氣壅塞,所以會煩躁不安,難以入睡,口舌生瘡,頭痛臉頰發紅等。虛症則熱氣向內收斂,心神不安,也會產生煩躁。

心實:

左手關前寸口位置,脈象陰實,代表心實,會感到心下有水氣,因為憂慮憤怒而發作。

左手寸口人迎位置之前的脈象陰實,屬於手厥陰經的病症(《千金》記載為手少陰經),會感到閉塞,大便不通,腹部脹滿,四肢沉重,身體發熱,胃脹不適。這也被稱為心實熱。